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重点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广播电视概论一、广播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广播可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广义上的广播包含了广播和电视。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第一家电视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时间为1936年11月2日。
1926年10月,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台在哈尔滨出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的首家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49年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实验播出。
卫星直播电视:由设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然后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广播电视:日本率先推出了高清电视,高清晰电视的画面清晰度高,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优势明显。
网络广播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算机或者“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网络访问,电子邮件电视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机构有: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电视技术:电视传输系统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构成,摄像部分完成光电转换,传输部分完成电视信号的传输,显象部分则将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学图像。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一个国家的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取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NTSC制式:简称N制式这种制式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但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
PAL式:中国采用,又称“帕尔式”意为“逐行倒相”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它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参与性强,及时反馈;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广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的制约性电视传播特点: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式收视;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显著的广告效应。
电视传播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性差;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之父:英国人白尔德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调幅波与调频波的区别:①调幅波抗干扰性能差;调频波抗干扰强,音质逼真②调幅波声音保真度较差;调频波声音保真度较高③调幅波除直线传播外,还能通过地面绕射,电离层反射,所以传播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上,但容易造成电台互相串音或差拍啸叫。
而调频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较近,一般只达一两百公里,需用微波中继传送才能达到远方。
(卫星传播当然就更远了)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反射的情况还与电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与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密度有关。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NTSC 制、塞康制(SECAM)、帕尔制(PAL)。
中国PAL制(帕尔)俄罗斯SECAM制(赛康)美国NTSC 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NBC、CBS、ABC、CNN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及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第一单元: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1、掌握对相关概念的描述,如:广播、电视、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指在传播途径上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
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其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受众)的一个过程。
传播:包括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与人类的传播行为传播,是受传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包括声音广播(radio)和电视广播(television)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2.了解三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 PAL SECAM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电视制式NTSC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北美,少数亚洲)PAL制(Phase Alternation Lion)(西欧,北欧,亚洲大部分)SECAM制(Séquenntial couleur à mé moire)(前苏联,法国,非洲,东欧,少数亚洲)3.了解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主要是技术的角度)一、电视的发明1、“光电效应”与影像传播的可能2、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进行的图像传送,是电视发明的雏形。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
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
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
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
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
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第一章绪论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第一节广播的诞生与发展一、广播的前发明期1844年塞缪尔²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²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线广播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²赫兹在实验室内产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二、广播诞生1、发明广播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波传递声音。
费森登(Fessenden,1866-1932,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发明了按声波形状调制无线电波波幅(调幅)的方法。
于马塞诸萨州的布兰特²罗克城建立了发射台。
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²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2、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9月29号,西屋公司的副总经理看到了匹兹堡一家百货公司在《太阳报》上刊登的收音机广告,公司决定制造无线电发射机,开办广播。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它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据记载,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台开播当晚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总统大选开票消息:共和党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
广播电视概论绪论:一.广播电视的由来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从纯粹技术和物理性能上看: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确切地说是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特定范围播送音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意义:通过无线电波和导线向无线区域内传播广义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2.信息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发展的五个阶段a.原始阶段:指传播方式的原始,并不意味着仅存在于原始社会b.语言传播:优点:自由,灵活;缺点: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信息所传的范围很小,所传的信息也不能长久的保存,传播过程又有很大的失真性c.文字传播:克服之前传播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传播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d.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运用使文字信息,得以大量复制和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
e.电子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代表,广播电视的出现,将人类信息传播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视听结合阶段。
优点:信息丰富,易于被接受——直观,时空方面的进步等。
另外:网络传播,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但可靠性不够强。
3.广播电视学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按媒介划分,广播电视学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按内容分:广电和新闻有交叉4.人们对广视工作以及广视事业的认识的五个层次a.广播电视节目b.广视节目的制度者和接受者c.广视机构d.广视系统e.广视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广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又与众多的相关科学交叉二、广电的基本性质以科技为基础,辅以传播的特性,具自然、社会两大属性。
1.自然属性优势(特点):a.传播对象非常广泛;b.传播的时效性强c.节目通俗直观d.接收的随意性弱点:a.按时间顺序播出(电视广告插播)b.转瞬即逝(要求广电内容通俗易懂)2. 社会属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不可能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必然与政治相联系a.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广电机构的性质是主体国有,非国有的中国广电机构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b. 宗旨:通过传播新闻,娱乐宣传,服务等传达政党集团的言论`,以及政治纲领等,具有多种职能的大宗传播媒介c. 功能:自然功能(基础);社会功能(对社会的一种掌握)具体包括:a.传播新闻 .b.宣传舆论c.文化娱乐d.社会教育e.社会服务d. 任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人民加入到经济建设中(我国)三、广电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1.与经济:a.经济环境对广电的制约作用:国家经济政策,人民经济水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广电事业形成差距b.广电对经济的反作用:广告,节目销售,有线电视的销售及收视费2.与政治:a。
复习资料1、1936年11月2日,BBC开播电视节目,宣告电视事业的诞生2、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定期电视新闻节目。
3、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
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看,广播从此诞生。
4、广播中的语言符号是狭义的语言,特指人声语言。
5、影像是电视最重要的视觉符号?6、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主要是以商业型为主,以国有型和公共型为辅。
7、德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与周边国家有着较为显著的不同,这是德国的历史条件与各方力量平衡的产物。
8、德国的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是公私并举。
9、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10、1952年,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先中央后地方的战略部署。
11、1952年,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先中央后地方的战略部署。
12、1956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对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谈话,被视为党中央关于电视发展的系统论述。
13、1962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央广播事业局提出的“紧缩规模、合理布局、精简人员、提高质量”的方针。
14、“制播分离”作为电视产业化的起点,最初起源于英国。
15、2003年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改革深化的阶段,建立起了以公共服务、市场运营、政府监管、广播影视国际传播等体系为基本框架的新体制。
16、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并开设广播电台,是我国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名词解释:1、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
2、地球村(P29)3、消费社会(P29)4、节目(P35)5、栏目(P35)6、人声语言(P104)7、声画分立(P115)8、声画对位(P115)9、魔弹论(P125)三、简答1、广播电视开启了人类的第四次传播革命,请问其特点是什么?(P7)3、简述美国电视的等级结构与我国电视业的差别。
第一章3.调幅广播的技术优势:传送节目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可播出多套节目,容易实现立体声广播。
5.世界彩色电视主要制式:NTSC、SECAM、PAL。
7.电视传送的方式:(1)无线电波传送。
优点,良好的抗灾性能。
缺点,易受干扰,直线传播,同一微波电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于同一方向,不能有高楼阻挡。
(2)有线传送。
(一)电缆传送:传输节目的容量大。
不受外界无线电信号干扰,节目传递质量较高。
容易对传输范围进行控制,实现有偿服务。
可以与互联网和各种数据库连接,扩展自身业务范围。
(二)光缆传送:频带宽、节目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波干扰。
(3)卫星传送。
优点,不受地形阻挡影响;建设卫星传播系统投资比地面传播系统少;卫星传播信号传送质量好,信息容量大。
第四章1.人声语言的作用:(1)传递信息(2)提炼主题(3)营造过渡(4)表达情绪,渲染气氛(5)塑造空间(6)张扬人物个性2.人声语言的形式:(1)解说:一般用来传达图像和同期声没有或不能包含的其他信息内容,如交代新闻的五要素、深化主题思想、加强叙述和表现事件或人物,强化视觉效果,有时还可以发挥语言转场的作用(2)人物同期声:带有现场的气氛和情绪,不仅内容是对方有感而发,而且对方的语音、语调、语气都是我们在其他事件和地点无法再现或模仿的。
极富感染力,比解说词加画面的表达方式更真实感人。
(3)现场报道:现场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
现场报道较之影像新闻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
(4)导语和串联词:(一)导语的重要作用是吸引观众收看新闻。
(二)串联词通过揭示节目要点、升华节目主题、揭示节目内容的含义、激发受众联想等,把节目的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以增强节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感。
(三)消息的导语常和衔接前后消息的串联词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导语引起关注的功能和串联词的整合功能也就结合在一起了,共同发挥起信息整合、背景分析、间接阐述等作用。
3.景别:(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角度:(1)正面(2)侧面(3)背面(4)平视(5)仰视(6)俯视4.电视画面的特性:(1)连续运动的。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点总结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形式之一,它以其便捷、快速、广泛的传播特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大一学习广播电视概论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发展广播电视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广播和有线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从最早的模拟广播电视到现今的数字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适应了多媒体时代的需求。
二、广播电视的组成与运行机制广播电视由发射系统、传输系统、接收系统和终端设备组成。
其中,发射系统负责信号的制作和发射,传输系统主要负责信号的传输,接收系统负责信号的接收和解码,而终端设备则是用户观看和听取广播电视节目的终端。
三、广播电视的频道与频率划分广播电视通过频道和频率进行传播。
频道是指根据地理位置、内容性质、语言等划分的电视频道,而频率是指电磁波的频谱。
各国根据国情和技术发展,对频道和频率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和管理。
四、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与制作流程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多样,包括新闻、娱乐、体育、教育等各种类型。
制作节目的流程一般包括选题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剪辑、音频处理、包装制作等环节。
五、广播电视的影响与挑战广播电视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能够提供信息娱乐,还能够引导公众舆论和文化传承。
然而,广播电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媒体多元化等挑战,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六、广播电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广播电视行业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相关权益。
此外,广播电视媒体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七、广播电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享优质节目资源,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和基础技术1.广播电视定义: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播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广播电视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缆。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①语言的形成和使用②文字的创制和运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与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几乎在同时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磁信号的设备——无线电收发报机4.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
5.威斯汀豪斯公司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
6.1884年,德国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扫描盘——“尼普科夫圆盘”(把图像分解成小像素由无线电传出去,为电视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7.苏格兰科学家贝尔德是“电视之父”。
8.美国是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9.英国最早正是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0.1902年,奥地利芬·伯兰克提出彩色电视图像的发射和接收原理——三基色原理11.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2.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13.3种彩色电视制式:N制(美日韩菲)、P制(帕尔制、大陆、港澳)、S制(色康制,法苏、非洲大部)第二章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1.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的。
2.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3.1927年3月19日,新新公司无线电台被认为是我国国民自己兴办的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
4.果党民营广播电台主要以下三种类型:1.商业性,娱乐节目为主2.教育性3.宗教性5.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历程第一节广播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广播的起源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 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古列尔莫·马可尼成功进行了无线电波传输实验。
- 1896年,塞尔维亚裔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传输的理论。
2.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的KDKA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了首次定期广播,这标志着商业广播时代的开始。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 初创时期(1923-1949年)- 1923年,上海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由美商奥斯邦创办。
- 1927年,北洋政府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开播,成为国民政府的官方喉舌。
2. 建国后的广播事业(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 195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核心的全国广播网。
- 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频率专业化、节目多样化成为趋势。
第二节电视的诞生及事业发展一、电视的起源1. 电视技术的发展- 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实现了电视图像的传输。
-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服务。
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 起步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196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2. 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中国电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1980年代,彩色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
- 1990年代,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
广播电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第一章到第四章(重点复习)1.人类传播发展的四个阶段(1)语言传播时期(2)文字传播时期(3)印刷传播时期(4)电子传播时期2.广播的优劣势(1)广播传播的优势①是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在突发事件中不可代替②受众多,覆盖面广③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④声情并茂,引发听觉联想⑤参与性强,即时反馈⑥技术简便,成本相对低廉⑦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2)广播传播的局限性①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②容易产生歧义③线性传播的制约性3.电视的优劣势(1)电视传播的特点①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
②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
③时效性强。
④家庭式的收视。
⑤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
⑥显著的广告效益。
(2)电视的传播局限①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②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③和其它媒介相比,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4.(1)1906年12月25日,费森登(加拿大)首次做声音广播实验成功。
这次试验被公认为无线电声音广播诞生的标志。
(2)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一家实验电台播出这个州的竞选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
(3)1920年11月2日,世界公认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开播——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
(4)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区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成为世界电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无线电波传播方式:(1)地波传播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
这种电波较容易被地球和地面障碍物。
如山岭,建筑物等所吸收。
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中短波就是主要靠地面传播的,他们的波长比较长。
(2)天波传播电波发射到空中,通过电离层的反射折回地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叫天波传播。
短波主要是靠天波传播的。
(3)空间波传播(又称直接传播)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到接收机的传播方式叫直接传播。
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6.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1)国营制度型(中国俄罗斯)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一、填空题(10x2'=20分)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
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整理一、填空1、广播的定义:①广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广播系统。
②声音广播: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声音广播系统。
(声音广播分为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其中调频广播的清晰度大于调幅广播。
)③电视广播:通过一定的声电、光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和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电视系统。
(电视广播分为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都属于超高频。
)2、第一个广播电台1920.11.2 【美】匹兹堡KDKA电台3、1936.11.2 【英】BBC——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4、彩色电视三制式:NTSC【美】PAL【德】(中国)SECAM【法】5、3颗卫星覆盖全球。
6、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奥斯邦“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官方电台东三省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民营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7、全国广播工作会议①1952 第一次②第二次口号“向苏联学习”③1956 第四次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双百方针,允许开展广播批评)④1958 第五次(大跃进)1958.5.1 北京电视台我国第一家电视台⑤第十次“自己走路”⑥1983 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体制改革:“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8、香港无线台:TVB、A TV澳门卫视-旅游频道——全球最早的华语卫视旅游台台湾无线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9、广播电视制式:国家经营型(国有):中国、美国之音VOA公共机构经营型(公有):BBC、NHK商业型(私有):CNN、TVB、A TV、CBS10、新闻出版总局——最高行政部门11、广播电视语言:声音、图像(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12、新闻节目在新闻类节目中占主导地位。
一、广播电视学:是一门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殊传播规律而形成的,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1广电节目 2制作者和接收者 3广电台 4广电系统 5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3040年代公营私营广电事业:1923年1月美奥斯邦与《大陆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我国自办第一座)沈阳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广播电台(中国私营最早)燕声广播电台三、广电传播特性:1优点:对象广泛、时效性强、丰富直接、接收随意 2缺点:顺序接收、转瞬即逝四、广电事业组成:节目传播系统管理系统支持系统节目播出系统:1由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送、发射四个主要环节的工作部门及众多的采、编、播、制等业务和技术人员同组成 2改革:电视专业频道、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制、频道总监制、制片人制管理系统中广电的体制模式:1商业广电 2公营广电 3国营广电五、我国广电事业性质:中国人民所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广播电视,形象地说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
宗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功能:自然功能(传播音像信息符号)社会功能(1传播新闻、引导舆论 2普及社会教育 3丰富文化生活 4提供社会服务)六、广电节目系统优化:1编排优化 2播出优化七、电视节目策划三个层次:1选题策划 2栏目策划 3频道策划节目定位: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方格等的划定,从而体现鲜明的节目特色和频道特色。
八、广播新闻:广义指广播传媒机构播出的所有新闻性稿件,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专访、录音报道等。
狭义指广播消息。
结构:1螺丝钉 2倒金字塔式(较少) 3金字塔式(设疑) 4散文(人物描写)九、音响报道:把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新闻现场各种声音的一种报道形式。
类型:1现场直播(实况转播、现场报道) 2录音报道典型音响:新闻事实特有、发生在特殊时间和特殊地点的环境里环境音响:表现环境、烘托气氛、身临其境背景音响:与被报道的事或人发生纵向(历史)联系的其他事物发出的声音。
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五阶段(一)符号和信号时代(二)口语传播时代(三)文字传播时代(四)印刷传播时代(五)电子传播时代英国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发现提出,该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英国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1864年间,对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理论分析,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每秒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相同。
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认为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
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罗斯)波波夫1895年发明无线电接收装置,但专注于研究可以预告雷电的检测装置,并非通讯系统;他的发明也主要用于俄国海军的军事用途,而非商业市场,且并没能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意大利)马可尼1896年发明无线电报机,进行通讯,1897年成立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 1899年在三艘英国军舰上安装了无线电设备,跨越英吉利海峡51公里的无线电通讯试验成功。
1901年,试验成功了在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间横跨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1920年,康拉德在西屋公司位于匹兹堡的九层楼厂房顶的小屋里建立了100瓦功率的广播电台,呼号KDKA。
11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到1960年代,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即开始用英语进行环球广播,日本广播协会(NHK)用英语和日语进行环球广播,莫斯科广播电台于1970年用英语和俄语开办环球广播。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电视的正式播出,标志电视传播事业的诞生。
NTSC制,为日本、美国和一些美洲国家使用,采用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简称。
特点:电视成本较低,兼容性能较好,但彩色不稳定PAL(帕尔)制,许多亚洲和西欧国家使用,如英国、意大利、德国、印度、中国。
采用逐行倒相(Phase-Alternative Line) 的简称。
. . eord完美格式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稿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年成立,总部设在纽约,是由16家广播电台联合组建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后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接手,改名为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其后又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形成全国性广播电视网。 NBS:全国广播公司,1926年成立,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于纽约,是美国一家主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以孔雀为标记,为联播节目分别组建了“蓝色”(14座电台)和“红色”(26座电台)两个广播网。 ABC:1943年,根据《广播联营条例》中关于一个广播组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只能经营一个广播网的规定,全国广播公司被迫出售所拥有的蓝色广播网,保留红色广播网,被出售的蓝色广播网新组建为美国广播公司。 1、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视台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 2、世界上第一家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视台是19401230 5、1927年法恩斯沃斯成功用电子技术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这是公认的电视诞生的标志。 有线电视最早出现于1948年的美国 . . eord完美格式 “广播之父” ----德·福雷斯特 发明三极管; “电视之父” ----贝尔德[英] “广播总统” ----罗斯福 “电视总统” ----肯尼迪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电话机的发明者贝尔 电视传播的制式分为: (西德) PAL制式(我国使用) (法国)SECAM制式 (美国)“点描法”NTSC制式 SNG是卫星新闻采集,也叫“卫星新闻采访车” 东京广播公司---TBS 美国之音---VOA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2、“炉边谈话”: ①1932年,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时上任,为恢复民众的信心,在就任第8天决定使用广播发表演讲。 ②因希望演讲能够亲切、温馨、得民心,就坐在白宫壁炉边谈话,并取名“炉边谈话”。 ③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罗斯福也. . eord完美格式 被称为 “广播总统” 。 “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答案一:1940年8月18,CBS《这里是伦敦》开始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以“晚安,好运”结束,他常常在现场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到战争的性质,这就是战争现场播报。 答案二:① 是二战期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节目 ② 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都以“这里是伦敦”开始,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到战争的性质。 ③ 开辟了现场直播、战地报道的新闻样式;奠定了默罗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杰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战地记者的地位。 爱德华默罗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成为国际广播界现场报道的楷模 第二章:电视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1、美国:1943年,三网鼎立;1980年,CNN成立,对三大网产生了很大冲击;20世纪90年代,出现整合兼并集中现象。 NBC、CBS、ABC发展历程、地位: 概况:192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广播公司”(NBC),并为联播节目成立了“蓝色”(WJ2)和“红色”(WEAEA)两个广播网。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向NBC提出挑战。1943年,根据《广播联营条例》的规定,NBC被迫出售WJ2蓝色. . eord完美格式 广播网,该广播网后来成了美国广播公司(ABC),从而形成了美国广播业三大网鼎立的局面。 2、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1926年成立,总部东京,半官方机构,不是以广告为盈利手段,靠政府拨款及收取视听费生存。重视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1. 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① 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由于广播电视以光速传播,因为声音和画面不易被受众所把握和理解,部分受众会将其有意识地保留,耗费时间和成本。 ②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广播电视信息是以多通道进行传播,受众在接受时,如果认为该节目没有吸引力,则会转向其他活动。从而降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功能。 ③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内容虽丰富,但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缺乏实时的双向交流,使受众处于被动状态,往往只能根据广播电视的编排来安排视听。 ④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广播电视可以为受众提供现场性的录音和画面,从而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特别是电视画面的现场摄制,更是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 电视的负面功能 (一)、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 . eord完美格式 ①是使思维机制僵化。由于电视节目的传送是直线式的,缺乏互动性,长期看电视往往会使人的思维发生惰性化和庸俗化倾向。 ②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强烈光电、噪声对未成年人视听感官的刺激和电磁污染会诱发多种疾病。 ③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色情信息、暴力场景、媚俗现象都不利于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成功意识,且促进了其成人化。 ④使青少年易形成冲动消费观一些电视广告将市场锁定青少年,一些广告词语易引起青少年对商品的注意度。从而形成盲目、冲动的消费观念。 ⑤ 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有不良示范作用 ⑥不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电视对人的思维、认知及人格发展的影响 ①导致社会麻醉 ②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电视台进行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④给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坛要员提供特殊的活动场景,把政治带进家庭。 3、电视推动大众文化发展 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生于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②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消费性、复制性和集体狂欢性 . . eord完美格式 4、电视与社会文化趋同(之间的关系)思考 前提:电视有广泛的影响力: ①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工业产品的宣传应该有标准化,而对于文化的生产就应该张扬个性; 然而生产者为了追求收视率,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将电视产品的情节等逐一标准化。(节目:高潮、先扬后抑等)②电视节目大规模模仿:虽然数字电视几百个台,但电视台的即使形式不一样,理念都是一样的。节目产生了趋同。 总:根本上说,文化的趋同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现代的通讯工具有重大的作用,就如电视,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就如经济的全球化一样的不可避免。 电视造成社会文化趋同的现象有其利弊,要趋利弊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优良的部分,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全面地看待,不可片面对待。 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广播电视记者的专业素质要求: 1.掌握适用于广播电视的采编技巧 2.具备卓越的协调合作能力 3.熟练使用技术设备的能力 4.要有得体的言谈举止 5.良好的心理素质 . . eord完美格式 6.强健的体魄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1.处理好隐性采访涉及的问题2.保护信息提供者3.坚定地维护新闻客观真实性4.自觉抵制节目庸俗化
第六章:广播电视媒介受众分析 受众调查:收视率 ① 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 ② 收视份额=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节目播出时电视机前的总观众数 (或总家户数) 收视率小于是收视份额 开机率=处于开机状态户数/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户数 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划分: 四分法:新闻类、教育类、文艺类、公共服务类 3、情感类节目火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火的原因: (1). 满足了公众的倾诉需求 当今巨大生活压力下,人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来缓解郁积心底的情绪。 . . eord完美格式 (2). 迎合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 每个人都有窥探别人秘密的欲望,情感类节目满足了他们了解他人隐私的心理需求。 (3). 有助于观众的自我认知与环境适应 观众会在节目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 (4)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投入产出比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低投入、高效益使其成为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节目形态,深受节目制作机构的青睐。 ②存在的问题: (1)节目形式雷同化 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2) 真实性问题:采用“VCR+现场访谈”的方式原生态准纪录制作,“美”的过于完整,引发真实性的质疑。 (3)刻意煽情 这种刻意的煽情,易使观众萌生受骗感和厌倦感,并暗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凌驾与轻视。 (4)热衷隐私 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以媚俗为结果, 会引起很多问题。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录制《父女冰释前嫌》一期节目时,该期节目主角割脉自伤,血流当场。 . . eord完美格式 (5)表演化 表现出了浓重的策划和导演痕迹, 甚至用演员进行表演,以再现故事情节,男女嘉宾如同提线木偶。在违反了真实性的前提下,刻意将故事变得曲折。 (6)看事故 节目经常将发生情感纠纷的嘉宾双方请到现场辩论,结果双方破口大骂,好几次冲过去要打到一起。 (7)过分强调边缘话题 《8090》栏目的让边缘化生存的人物演绎有关主流价值的故事,如:侏儒症患者《小矮人相亲奇遇记》。或有关边缘化情感的故事作主流化解读:例:将有同性恋情愫的关系仅解读成友谊《三个人的冬日恋歌》。过分强调边缘化易带来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8)偏娱乐化的“选秀”与“自曝” 的情感故事一旦被节目组选定,将在一个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露面,也能达到相当程度的出名效果。可以张扬个性将隐私公开化欢欣鼓舞。 (9)节目能够真正解决的生活矛盾非常少 每一次节目的结尾,主持人都会尽力营造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圆满结局,让收看的观众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但是栏目刻意隐瞒了这样一个事实——真正通过一期节目就得到解决的问题可谓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