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生物 遗传规律 整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精心校对可打印版本 一.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豌豆各品种间有着明显的形态差异,如有些品种的植株开红花,有些开白花;有些结黄色种子,有些结绿色种子;有些是顶生花序,有些是腋生花序。这些品种在这些性状上都很稳定,都能真实遗传。就是说,亲本怎样,它们的子代全部植株也都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这些性状都是一清二楚的,在区分时毫无困难,使研究者能进行简明直接的分析。 2.)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因此没有外来花粉混杂,若是人工去雄,用外来花粉授粉也容易。孟德尔对花粉混杂问题特别注意。他指出,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有外来花粉混杂,而实验者却不知道,那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豌豆豆荚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各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这在以籽粒为研究对象时是很重要的。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遗传图解
[解惑] 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 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 遗传图解 精心校对可打印版本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能使F1中含有的基因,在后代中全表现出来,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1. 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生物8下思维导图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包含细胞器,进行生命活动细胞核:控制遗传信息,调控细胞活动1.2 细胞的代谢新陈代谢: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产生ATP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1.3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裂: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第二章:遗传和变异2.1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2.2 遗传的传递方式有性生殖:通过配子传递遗传信息无性生殖:通过母体直接产生后代2.3 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基因的重新组合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和适应3.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的演化历史地理分布: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3.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生物更容易生存3.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非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4.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4.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稳定性: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调节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五章: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5.1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5.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5.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物8下思维导图第六章:生物技术的应用6.1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复制特定基因基因编辑:修改特定基因序列6.2 生物制药药物研发: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体生产药物6.3 生物农业转基因作物:提高产量和抗病性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改善土壤质量第七章:生物伦理和社会问题7.1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歧视:基于基因信息的不公平对待基因隐私:个人基因信息的保护7.2 生物技术的社会影响就业机会: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社会伦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伦理挑战7.3 生物技术的法规和监管伦理审查:确保生物技术研究的伦理合规性法规监管: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第八章:未来生物学的展望8.1 个性化医疗基因诊断:根据个人基因信息制定治疗方案基因治疗: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8.2 合成生物学人工合成生命: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生物材料:利用生物体制造新型材料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生物8下思维导图第九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9.1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物质循环:维持地球化学元素的平衡能量流动: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水循环:调节水分的分布和利用9.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调节机制反馈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第十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10.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基因多样性:提供遗传资源,适应环境变化10.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10.3 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十一章: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11.1 系统生物学细胞网络:研究细胞内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组成和变化11.2 生态基因组学基因组进化:研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环境对基因组的影响11.3 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数据数据科学:应用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生物8下思维导图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的外层,具有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8.1 遗传和变异 ——遗传规律
遗传
定义:子代与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
意义: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
1.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
(1)孟德尔生平简介——遗传学的奠基人
(2)豌豆杂交试验
试验材料:豌豆
特点:进行闭花授粉,严格自花传粉,保持纯种状态。不同品种间有极易区分的性状
差异。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 适宜的试验材料:豌豆
② 科学的试验方法:严格控制传粉;
由简到繁、先易后难;
引入数学统计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种性状中具有的不同表现形式。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呈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表现型
——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测交
——将被测亲本与隐性亲本杂交,来推断被测亲本基因型的方法。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解释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① 生物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验证——测交
(4)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P7)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关键:具有n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产生
配子的种类数为2n
重组 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