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24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摘要:古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时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故而祁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对基础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同样随之而来的地基事故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这些因素中,可能会有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
也可能是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
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
总而言之,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分析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一个应该提上日程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基基础事故事故分析处理方法防治前言:随着中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
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
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基坑工程数量急剧增加,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国内只在少数大型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在10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处在较少或没有相邻建筑或地下结构物的地区。
多数高层建筑都有1到3层的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通常为6到15米。
进入21世纪后则出现了更多的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的地下工程。
而现在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
事实上,人类土木工程的频繁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
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 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
建筑高度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置【摘要】在我国建设工程衡宇建筑工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展,全国各地都在兴修各类工厂企业、商业大厦、宾馆饭馆、多层与高层住宅等建筑工程。
但是在建筑的同时许多建筑在后期却显现质量的问题,基础工程是衡宇的的全然,一旦基础显现问题将会致使墙体显现不均匀沉降严峻视时楼体将会发生倒塌。
本文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一些因素及缘故,提出了相应的避免方法,同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地基变形;处置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展,各类现代化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显现,确保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在建筑物利用进程中,由于基础问题最多见的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从而致使建筑物倾斜、墙体和楼盖的开裂、阻碍利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有碍观看并令人有不平安的那么不足为奇。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进程中,基础工程是衡宇建筑工程的关键,一切工程事故的发生能够说是基础工程在勘探的进程中,往往因为勘探不到位勘探未进行到持力层部位,从而设计图纸致使基础无法支撑主体结构造成工程事故。
国内外建筑工程事故调查说明多数工程事故源于地基问题,如假设建筑场地地基不能知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利用等因素彼此作用引发的。
而这些因素中。
某些因素引发突发事故。
另一些因素可能致使消耗性慢慢发生的事故,从平安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
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缘故,更具有普遍性、地址性和体会性,对每一个事故分析后取得的体会,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咱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1﹒1地基承载力或稳固性问题地基承载力或稳固性问题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类组合)作用下可否维持稳固。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能知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阻碍建(构)筑物的平安与正常利用,乃至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预防导言当前,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以及设计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一般认为比较困难操作的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这个建筑工程的地基以及基础。
由于它存在比较多的不可见因素,并且其都是低下比较隐蔽的工程。
当工程项目完工之后不容易检查。
在使用建筑物期间出现的事故不容易察觉。
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将很难进行补救,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建筑结构地基以及基础工程当中发生的缺陷以及事故,有着比较强的地方性、经验性以及普遍性。
建筑结构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原因分析1.地基失稳、变形造成的工程事故第一,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比较缺乏能够造成地基整体的失稳破坏。
一般的形式含有三种,分别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
它的结果为建筑物受到破坏或者倒塌。
第二,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之下,地基土产生出沉降。
当建筑物沉降量、局部倾斜、不均匀沉降超过了地基变形的允许值的时候,将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日常使用。
当出现严重高的时候,将会在造成地基失稳的破坏。
2.土坡滑动以及地下水渗流所造成的事故第一,渗流造成潜蚀。
在地基土中形成土洞、溶洞。
使土体结构改变以及流砂、管涌等导致地基破坏。
第二,土坡滑动造成事故。
指建造在土坡上或土坡顶和土坡脚附近的建筑物因坡上加载、坡脚取土、雨水渗流等等,使土坡滑动而产生破坏。
3.施工人员对工程场地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首先,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工程勘察工作,如勘察布孔间距偏大、钻孔取土深度太浅,造成勘察取样不能全面反映场地地基土层实际情况。
其次,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有些工程地质变化很大,虽然按规定进行了勘察,但还不能全面地反映地基土层变化情况。
如地基中存在尚未发现的暗浜、古河道、古墓、古井等。
第三,施工人员由于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或随意进行变更未按操作规程施工,甚至有的偷工减料、野蛮施工、不服从政府质量监督人员及监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谈地基基础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谈地基基础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地基基础事故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摘要】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以致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分析了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一些因素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办法,同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工程地质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data manifestation,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ccounting for 21% of the total accident indeed. I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ost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not the upper structure, but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roblems, for buildings in the underground soil distribution is different, generally speaking, people can only be before the design through several drilling soil sample test that the minority information,also only in construction, the tank bottom of the drill ground results understand its surface information, as for deeper more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but not comprehensive master, so tha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uilding caused the damage, and foundation are underground concealed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ompleted, difficult to check, use appears during accident symptom are difficult to detect, once accident is difficult to remedy, even caus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happened some factors and reas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lists the instance to illustrate.[Key Word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ccident; Engineering geology 一、前言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
(四)因建筑地基发⽣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 1.当建筑地基中存在地下⽔,并有下列条件时,则可能发⽣溶蚀与管涌事故: (1)⽯灰岩地区经长期地下⽔的作⽤,可能发⽣溶洞。
溶洞发育地区,将发⽣地基溶蚀。
(2)⼭区残积⼟或披积⼟颗粒⼤⼩相差悬殊时。
在地下⽔流动作⽤下,可能发⽣溶蚀或管涌。
(3)如地基⼟质级配不良,地下⽔流速⼤,则地基中⼟的细颗粒可能被冲⾛,⽽产⽣管涌。
凡在上述地区建造的⼯程都应仔细进⾏⼯程地质勘察,如果认为地基中存在上述溶蚀问题,应另选场地,因为上述溶蚀事故的措施相当不容易,并且费⽤很⾼。
事故实例:美国东南部亚拉巴马洲净⽔⼚建在⼀座⼩⼭旁,基槽开挖6m深,以建造沉淀池和过滤建筑物,⼯⼚完⼯并使⽤⼀个⽉后。
⼀天早上,操作⼈员听到很响的咕咕声,随着⼀连串的隆隆声,像远距离开⼤炮⼀样,过滤建筑物发⽣严重摇动并开裂,从顶部⼀直开裂到底部,同时建筑物⼀半发⽣倾斜。
事故原因分析:净⽔⼚的地基⼟为残积⼟,基岩为⽯灰岩,裂缝发育。
建筑物施⼯其间,施⼯单位不慎打破直径457的⾃来⽔总管,结果将容量为226的⼤⽔箱放空,使得⼤量⽔渗⼊地下,当地基受⽔浸泡后,由于残积⼟颗粒⼤⼩悬殊,细颗粒被⽔冲⾛,发⽣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导致沉淀池底部出现⼤的洞⽳,沉淀池基础与地基之间多处产⽣很⼤的缺⼝,宽达15~30。
由于地基严重溶蚀与管涌结果。
净⽔⼚完全遭到破坏,⽆法使⽤。
应吸取的教训:⼟建⼯程技术⼈员应该认识到地下⽔对⼯程的设计⽅案、施⼯⽅法和⼯期、建筑⼯程的投资和使⽤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对地下⽔处理不当,可能发⽣⼯程事故。
2.地下⽔的主要影响有: (1)基础埋深——基础宜埋置在地下⽔位以上,冻⼟层厚度以下,后者与⼟中的⽑细⽔有关。
(2)施⼯排⽔——当基础埋置地下⽔位以下时,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必须排⽔。
如果排⽔不好或基槽遭踩踏都会造成隐患。
(3)地下⽔升降——下降会使建筑物产⽣不均匀沉降,⽽上升会使粘⼟层软花、湿陷性黄⼟下沉、膨胀⼟层吸⽔膨胀。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处理1- 灰土、砂、砂石和三合土地基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一、松散不密实(一)事故现象灰浆碎砖三合土松散、有孔散、夯击效果不佳。
(二)原因分析1、碎砖粒径大小悬殊,夹有杂物垃圾;2、灰浆不净、浓度不够或浆水离析;3、分层铺设厚度不按规范规定,超过所用夯实机具的有效影响深度。
(三)预防措施1、材料要求碎砖粒径尖为 2-6厘米,不能夹有杂物;砂或粘性土(沙泥)中不得有草根、贝壳等有机杂物;生石灰块应消化成熟石灰膏。
三合土的配合比为石灰膏:砂或沙泥(粘性土):碎砖,一般成分用1:2:4 或1:3:6(体积比)。
2、下料前,对基坑(槽)做好清底验槽工作;3、拌和后的灰浆碎砖三合土,第一层虚铺22厘米,以后每层虚铺20厘米,每层均分别夯打至15厘米。
铺设前应在槽壁标出每层标高;4、夯打前,将铺好的三合土用四齿耙拉平;5、夯打时如发现三合土太干,应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
二、表面不平整(一)事故现象表层疏松、不平整,影响下一工序施工。
(二)原因分析1、拌合不均匀,浇浆不足;2、未作最后一遍整平夯实工作。
(三)预防措施1、最后一遍夯打,必须注意标高水平,宜用浓浆拌和三合土,夯打密实;2、待表层灰浆略为收干后,铺上薄层砂子或煤屑,最后整平夯实;3、刚打完的三合土,如因雨水冲刷或积水过多,表面灰浆被冲去,可在排除积水后,重新浇浆夯实。
2-重锤夯实地基工程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重锤夯实地基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两种:一是"橡皮土",前面章节已有论述;二是夯击不密实,这主要是因为土质的含水量不当或不稳定,夯击能量不足,土的虚铺厚度过大等。
因此,应严格控制土质的含水量,使其在土质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锤重和底面积的关系应符合锤重在底面积上的单位静压力为15~20kpa;每层土虚铺厚度,以相当于锤底的直径为宜;最后,夯击时宜先按一夯换一夯的顺序进行,在一次循环中同一夯位应连夯二下,下一个循环的夯拉应与前一循环的夯位错开半个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按试夯确定的最少遍数增加1-2遍。
1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地基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1.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 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问题是指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在建(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将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天然地基承载力的高低主要与土的抗剪强度有关,也与基础形式、大小和埋深有关。边坡稳定也属于这类问题。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在建(构)筑物的荷载(包括静、动荷载的各种组合)作用下,地基将产生沉降、水平位移以及不均匀沉降。若地基变形(沉降、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严重的将造成建(构)筑物破坏。其中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造成的工程事故比例最高,特别在深厚软粘土地区。天然地基变形大小主要与荷载大小和土的变形特性有关(见图2-1),也与基础型式有关。 3.渗透问题 渗透问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堤坝蓄水构筑物地基渗流量超过其允许值时,其后果是造成较大水量损失,甚至蓄水失败;另一类是地基中水力比降超过其允许值时,地基土会因潜蚀和管涌产生破坏,严重的将导致建(构)筑物破坏。天然地基渗透问题主要与地基中水力比降和土的渗透性有关。 二、建筑工程地基事故类别及特征 建筑物事故的发生,不少与地基问题有关。而地基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不当或环境和使用情况改变而引起的。其最终反映是产生过量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从而使上部结构出现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并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地基失稳,导致建筑物倒塌。地基事故可分为天然的地基事故和人工地基事故两大类。 无论是天然地基上事故还是人工地基上事故,按其性质都可概括为地基强度和变形两大问题。地基变形问题引起的地基事故常发生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地区。地基强度问题引起的地基事故主要表现在下列两方面: (1) 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地基丧失稳定性; (2)斜坡丧失稳定性。 (一)地基失稳事故特征 对于一般地基,在局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失稳过程,可以用荷载试验的P~S曲线来描述。图2-1表示由静荷载试验得到的两种类型的荷载P沉降S的关系曲线。当荷载大于某一数值时,曲线1有比较明显的转折点,基础急剧地下沉。同时,在基础周围的地面有明显的隆起现象,基础倾斜,甚至倒塌,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图2-2所示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地基破坏情况,是地基发生整体滑动、建筑物丧失了稳定性的典型例子。
曲线2没有明显的转折点,地基发生局部剪切破坏。软粘土的松砂地基属于这一类型如图2-3。它类似于整体剪切破坏。滑动面从基础的一边开始,终止于地基中的某点。只有当基础发生相当大的竖向位移时,滑动面才发展到地面。破坏时,基础周围的地面也有隆起现象,但是基础不会明显倾斜或倒塌。
图2-1 图2-2 2
对于压缩比较大的软粘土和松砂,其P~S曲线也没有明显的转折点,但地基破坏是由于基础下面软弱层的变形使基础连续下沉,产生了过大的不能容许的沉降,基础就象“切入”土中一样,故称为冲切剪切破坏,如图示2-4所示。例如建在软土层上的某仓库,由于基底压力超过地基承载力近一倍。建成后,地基发生冲切剪切破坏,造成基础过量的沉降。 地基究竟发生那一种形式的破坏,除了与土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基础的埋深、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例如当基础埋深较浅,荷载为缓慢施加的恒载时,将趋向于形成整体剪切破坏;若基础埋深较大,荷载是快速施加的,或是冲击荷载,则趋向于形成冲切或局部剪切破坏。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失稳的后果常很严重,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破坏。如广东海康县7层旅店大楼因地基失稳而倒塌的事故。该大楼地处沿海淤泥质土地区,而设计人员在没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情况下,盲目地按100~120KPa的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事故发生后,在建筑现场旁边1.8m的地下取土测定,土的天然含水量为65~75%,按当时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这种土的容许承载力只有40~50 KPa,仅为设计承载力的40%。又由于少算荷载,实际柱基底压力为189.6KPa,为土容许承载力的4倍左右。由此造成基础的严重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导致建筑物破坏倒塌,造成了多人伤亡的严重事故。因此,对地基强度破坏的危害性应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土承载力不高,渗透性低而加荷速度快(如过快的施工速度),或有水平荷载作用(如风荷载),或在斜坡及丘陵地段进行建筑时,更应慎重处理。 (二)地基变形事故特征 1.软弱地基变形特征 (1)沉降大而不均匀:软土地区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统计表明,砖墙承重的混和结构建筑,如以层数表示地基受荷大小,则三层房屋的沉降量为15~20cm;四层变化一般为20~50cm;五层至六层则多超过70 cm。有吊车的一般单层工业厂房沉降量约为20~40cm,而大型构筑物,如水塔、油罐、料仓、储气柜等,其沉降量一般都大于50cm,有的甚至超过100cm。过大的沉降造成室内地坪标高低于室外地坪,引起雨水倒灌,管道断裂,污水不易排出等问题。 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建筑物裂缝损坏或倾斜事故的主要原因。影响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很多,如土质的不均匀性、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建筑物体型复杂、建筑物间相邻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及建筑物周围开挖基坑等等。即使在同一荷载及简单平面形式下,其差异沉降也有可能相差很大。 (2)沉降速率大:建筑物的沉降速率是衡量地基变形发展程度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软土地基的沉降速率是较大的,一般在加荷终止时沉降速率最大,如图2-5所示。
沉降速率也随基础面积和荷载性质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民用或工业建筑活荷较小时,其竣工时沉降速率大约为0.5~1.5mm/d;活荷较大的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其最大沉降速率可达45.3mm/d。随着时间的发展,沉降速率逐渐衰减,但大约在施工期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是建筑物差异沉降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建筑物最容易出现裂缝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如沉降速率衰减到0.05mm/d以下时,差异沉降一般不再增加。如果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过大,则可能出现等速下沉,长期的等速沉降就有导致地基丧失稳定的危险。 (3)沉降稳定历时长:建筑物沉降主要由于地基土受荷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而有效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地基固结作用所引起的。因为软土的渗透性低,孔隙水不易排除,故建筑物沉降稳定历时均较
图2-3 图2-4 图2-5 3 长。有的建筑物建成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沉降尚未完全稳定。例如上海展览馆的中央大厅为箱形基础,基础面积为46.5×46.5m半地下室,基底压力约为130KPa,附加压力约120KPa。1954年建成,30年后累计沉降量已起过1.8m,沉降影响范围超过30m,使相邻两侧展览厅墙体严重开裂。 2.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产生的效应 (1)砖墙开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砖砌体受弯曲而导致砌体因受主拉应力过大而开裂。 (2)砖柱断裂:砖柱裂缝有水平缝及垂直缝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使中心受压砖柱产生纵向弯曲而拉裂。此种裂缝都出现在砌体下部,沿水平灰缝发展,使砌体受压面积减少,严重时将造成局部压碎而失稳。垂直裂缝一般出现在砖柱上部,例如某平面为“Π”字形四层教学楼,因一翼下沉较大,外廊的预制楼板水平位移,使支承楼板的底层中部外廊砖柱柱头拉裂,裂缝上大下小,最宽处达8mm,延伸1.3m。 (3)钢筋混凝土柱倾斜或断裂:单层钢筋混凝土柱的排架结构,常因地面上大面积堆料造成柱基倾斜。由于刚性屋盖系统的支撑作用,在柱头产生较大的附加水平力,使柱身弯矩增大而开裂,裂缝多为水平缝,且集中在柱身变截面处及地面附近。露天跨柱的倾斜虽不致造成柱身裂损,但会影响吊车的正常运行,引起滑车或卡轨现象。例如上海某厂铸钢车间露天跨,车间内堆载为100KPa,造成轨顶最大位移值达8.5cm,柱基最大相对内倾值达0.0125,导致吊车卡轨、滑车,工字形柱倾斜、裂缝。1964~1965年曾凿开基础杯口,用钢丝绳纠偏,目前柱子尚有明显倾斜。 (4)高耸构筑物的倾斜:建到软土地基上的烟囱、水塔、筒仓、立窑、油罐和储气柜等高耸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则产生倾斜可能性较大。例如某厂紧邻建造的两个高32.43m的石灰窑,其中北窑先投入生产,造成南窑向北倾斜,相对倾斜值达0.016。当南窑投产时,北窑又向南倾斜,相对倾斜值达0.0114,最后不得不采用加压措施纠偏。 3.湿陷变形对上部结构产生的效应 (1)基础及上部结构开裂:黄土地基湿陷性引起房屋下沉量大,墙体裂缝大,并开展迅速。 (2)倾斜:湿陷变形只出现在受水浸湿部位,而没有浸水部位则基本不动,从而形成沉降差,因而整体刚度较大的房屋和构筑物,如烟囱、水塔等则易发生倾斜。 (3)折断:当地基遇到多处湿陷时,基础往往产生较大弯曲变形,引起房屋基础和管道折断。当给排水干管折断时,对周围建筑物还会构成更大的危害。 4.胀缩变形对上部结构产生的效应 (1)建筑物的开裂破坏一般具有地区性成群出现的特性。大部分是在建成后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后才出现开裂,也有少部分在施工期就开裂的。主要是受地基含水量、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的地质条件、气候、施工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例如四川成都尤潭区三级阶地上的房屋,大数在建成五、六年后出现了地基干、湿变化,造成建筑物开裂、变形,尤其以平房和三层以下的建筑物更为普遍和严重。 (2)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墙体开裂:墙体裂缝有正、倒八字形、X形,还有水平缝及局部斜裂缝(见图2-6)。随着胀缩反复交替出现,墙体可能发生挤碎或错位。 (3)在地质条件相同情况下的房屋开裂破坏,此种破坏以单层、二层房屋较多,三层房屋较少、较轻。单层房屋尤其单层民用房屋的开裂最为普遍,其破坏率占单层建筑物总数的85%;二层房屋破坏率为25%~30%;三层房屋一般略有轻微的变形开裂破坏,其破坏率约为5%~10%。由于基础形式的不同,房屋开裂也不同,条形基础的破坏较单独基础破坏更为普遍。 排架、框架结构房屋,其变形开裂破坏的程度和破坏率均低于砖混结构。体型复杂的房屋由于失水和得水的临空面大,受大气的影响也大,故变形开裂破坏较体型简单的严重。地裂通过处的房屋必定开裂。 (4)外墙与内墙交接处的破坏。 (5)室内地坪开裂,特别是空旷的房屋或外廊式房屋的地坪易出现纵向裂缝。 5.冻胀、融陷变形对上部结构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