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现状与发展趋势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3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8-01-26T15:19:04.8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作者:张方超[导读] 近年来,随着地源热泵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它的节能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指出我国地源热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地源热泵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地源热泵;建筑节能;发展趋势;1.引言近年来,随着地源热泵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它的节能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也成为众多研究人员、设计师和业主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对我国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做一客观的分析和并对未来的发展加以展望。
从地源热泵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只要设计合理,它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空调系统中的锅炉和冷却塔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装置,也具有显著的直接环保优势。
当然,单从能够节能这一角度来看,采用地源热泵本身就具有间接的环保特性。
正是具有上述两项特性,使得地源热泵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进入成熟的商品化、市场化的阶段。
现在地源热泵的概念的外延已经极大的扩展了,不仅仅包括冬季采暖也包括夏季供冷的情况,对于室外侧直接或以土壤为热源或热汇(Heat source/sink)的系统都被称为地源热泵系统。
2.地源热泵基本概述地源热泵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
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
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热泵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热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热泵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空调制冷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涵盖热水供应、供暖、制冷、烘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我国热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热水供应、供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热泵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1. 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源,通过吸收热量,将其传递到高温热源,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空气源热泵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2.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 水源热泵: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等作为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转移到室内或室外,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水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泵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部件,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实现热量的转移。
热泵的性能系数(COP)是衡量热泵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泵的应用领域1. 热水供应:热泵热水器已成为家庭、酒店、宾馆等场所热水供应的主要设备。
2. 供暖制冷:热泵空调系统在建筑供暖、制冷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 农业烘干:热泵烘干设备在农产品、木材等烘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4. 工业应用: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工业余热回收、制冷剂替代等。
四、我国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泵技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热泵产业健康发展。
2. 技术创新:我国热泵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源热泵应用现状调研及优化建议摘要:热泵是在电能驱动下,通过热力学逆循环连续地将热量从低位热源转移到高温物体或者介质,并用于制取热量的装置。
可以利用一份电能提取3~4份可再生能源中的低位热能,共同向用户供热,因此,热泵供热是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供热方式,在建筑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正是由于其这一特性,热泵技术的发展始终同能源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及能源问题更加严峻,热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成为国际能源署认定的节能减碳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地源热泵;应用现状;优化建议引言能源革命、低碳能源、清洁供暖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严峻的能源危机,国家大力支持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筑行业领域也迎来能源革命。
在建筑领域,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使用清洁能源的采暖(制冷)系统,可以利用少量的高位能(一般为电能),将浅层的地热能转化为高位热能。
地源热泵主要是将土壤所储藏的庞大太阳能作为热源,通过热泵系统进行能量的相互转换,是一种实用的节能技术。
从长期来看,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大力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其势必获得更广泛的利用。
1热泵发展现状根据热泵利用的低位热源不同分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泵,其中地源热泵包括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水地源热泵和江、河、湖、海、污水及再生水等地表水源热泵。
按照低位热源的可得性、稳定性及技术经济性,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是我国热泵应用主要类型。
空气源热泵早期以冷暖空调形式应用推广,以供冷为主、供热为辅,主要应用于分散式短期供暖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清洁取暖国家战略的实施,空气源热泵供暖成为分散电代煤的主要技术形式,应用范围不断北扩。
长江流域供暖需求的日益增加,空气源热泵在这一区域的应用也进一步推广。
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迈入近零能耗时代,建筑负荷需求大幅度降低,供能灵活性要求提升,空气源热泵集成新风、净化、除湿的多功能产品不断涌现。
2024年PE地源热泵管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PE地源热泵管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首先,本报告将介绍PE地源热泵管的概念和应用场景,然后对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2. PE地源热泵管的概述PE地源热泵管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源或地下土壤作为热交换介质的热泵管道。
它可以实现冬季供热和夏季制冷,并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PE地源热泵管由聚乙烯(PE)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3. 市场现状分析3.1 市场规模目前,PE地源热泵管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需求的增加,PE 地源热泵管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利用技术,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推广。
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3.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PE地源热泵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地方小型企业。
国内外知名企业凭借其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地方小型企业则通过价格竞争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3.3 市场需求PE地源热泵管在城市供热、制冷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政府机构等。
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4. 市场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PE地源热泵管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PE地源热泵管的性能,降低成本,推动市场发展。
4.2 政策支持政府在环保和节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PE地源热泵管市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政策的支持将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市场发展。
4.3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国际间的合作将变得更加紧密。
国际合作将为PE地源热泵管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加速市场国际化进程。
5. 市场前景展望PE地源热泵管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建筑的发展,PE 地源热泵管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技术将得到更多应用。
地热能供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十分快速,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根据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等地热能方面的研究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分析了无干扰地热和水热型供热技术两种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应用效果。
对地热井施工流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关键成井技术指标要求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中深层地热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为中深层地热井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对地热能钻井井型选择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提出了高温岩体地热深钻施工中钻井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关键词:地热能;地源热泵;建筑供能;工程应用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基于中深层地热能的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解释了对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几种常用的中深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供暖环保需求和国家地热能发展相关政策分析,判断我国地热开发利用将由单一应用、粗放应用向梯级利用、集成应用发展,对于地热能条件适宜地区逐步将地热供暖向地热发电方向延伸。
1地热能源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供能持续稳定、高效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特点。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巨大,特别是中深层地热资源。
据估算我国中深层地热储量相当于51.6万亿t标准煤,按2%可开采率计算,相当于我国目前能源耗量的312倍。
地热能在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方向。
地热资源通常被分为浅层(0~200m)、中深层(200~3000m)和超深层(大于3000m);相应的采热技术分别为地源热泵技术、水热型开发利用技术、深井换热型开发利用技术和以人工造储为特征的干热岩开采技术。
地热能的利用与开发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储存的热能资源。
地球作为一个热力学系统,地热能是一种取之不竭、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的利用与开发,以及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一、地热能的利用方式1.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将地热能直接用于供热、供暖等需求。
目前,直接利用地热能主要采用的方式包括地热暖通、地源热泵、温泉浴场等。
地热暖通是利用地热能进行室内空气调节,通过地下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递到空调系统中,实现供暖和供冷。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热能为热力系统提供能源,通过地下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化为室内供暖、供热水等。
温泉浴场则是将地下的温泉资源直接开发为供人们洗浴、休闲的场所。
2. 间接利用: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通过地热发电等方式将地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地热发电是指利用地热能驱动涡轮机发电,通过蒸汽或热水传递地热能,将其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干蒸汽发电和闪蒸发电两种方式。
除了地热发电,间接利用地热能还包括利用地热能进行蓄能、制冷、热解析等。
二、地热能的开发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趋势明显增长。
据统计,全球有约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地热资源,其中热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地区。
冰岛、菲律宾、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规模化的地热能产业。
在中国,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重视。
根据中国地热能产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达到1.5亿平方米以上。
此外,中国地热发电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的地热发电项目。
随着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三、地热能发展的挑战与前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勘探难度大、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
地热资源分布不均衡,只有少数地区的地热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受限。
此外,地热能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资源勘探、地热发电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