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园林景观节点建设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1
青岛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一、总则本标准旨在规范青岛市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确保绿地保持良好的生态、景观和安全性能,为市民提供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类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
二、绿地卫生1.保持绿地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杂物,消除卫生死角。
2.定期修剪绿化植物,保持植物造型美观,避免植物生长影响行人安全和公共设施使用。
3.定期清理植物病虫害,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4.及时清理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绿地造成的破坏,尽快恢复绿地原貌。
三、植物养护1.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定期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2.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植物养护措施,保证植物四季常绿、生长旺盛。
3.严格保护古树名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生长,保持城市绿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4.鼓励采用生态、环保、节能的植物养护方法,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四、设施维护1.对绿地的给水、排水、照明、栏杆、座椅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安全使用。
2.设置和维护好绿地的指示牌、宣传牌等辅助设施,方便市民游览和使用。
3.对损坏严重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证市民安全使用。
五、安全防范1.在绿地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事项。
2.加强绿地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严格控制火源和危险物品进入绿地,防止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对大型活动和集会等公共活动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确保市民安全游览和使用绿地。
六、档案管理1.建立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档案,记录绿地的位置、面积、权属、养护管理等信息。
2.对绿地的日常巡查、设施维护、植物养护等工作进行记录和管理,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可追溯性。
3.对绿地内的植物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应对等突发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4.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前期工作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园林行业园林绿化建设规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园林绿化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园林建设,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园林行业的发展。
一、规划设计阶段1. 景观定位与风格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景观的定位和风格。
应根据城市的特点、功能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景观规划目标,确保园林绿化与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2. 植物配置与疏密度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景观效果以及维护管理的方便性。
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形状和用途,确定植物的疏密度,避免在小面积场地过度种植导致拥挤或过度稀疏。
3. 基础设施与功能布局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功能的合理性。
如合理布置通道、座椅和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二、施工阶段1. 施工工艺与技术在园林绿化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工艺和技术要求。
合理选择植物的引种和移栽方法,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合理使用施工材料,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施工环境与卫生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时,要注意保持工地的环境整洁和安全。
合理配置施工辅助设备,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养护维护阶段1. 植物养护与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要定期检查和修剪植物,清除病虫害,保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
同时,要科学施肥、浇水和除草,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2. 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园林绿化中的设施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如公共设施的照明、座椅、喷泉等,要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规范执行与管理1. 质量监督与评估园林行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进行整改和追责,确保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垂直绿化实施场所、实施要求、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本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园、绿地(含单位庭院、居住区)、道路(含立交桥)、濒水驳岸以及裸岩和山体等的垂直绿化。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垂直绿化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物立面或其它构筑物表面攀附、固定、贴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绿化。
2.2栽植槽用一定材料围成的用于盛容栽植基质的不同规格或形式的构筑物。
2.3护坡绿化指用各栽植物材料,对具有一定落差坡面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绿化形式。
包括大自然的悬崖峭壁、土坡岩面以及城市道路两旁的坡地、海岸、堤岸、桥梁护坡和公园中的假山等。
3垂直绿化实施场所及要求3.1实施场所裸露山体,立交桥,各类护坡、挡墙、围墙,高于6m的各类用于公共服务和经营的建筑物极其构筑物的外立面必须进行垂直绿化。
3.2实施要求应实施垂直绿化的项目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立即进行垂直绿化;已建成项目及裸露山体,其产权及管护责任单位必须进行垂直绿化。
4设计4.1设计原则垂直绿化的设计原则为:a)景观美化原则;b)生态适应原则;c)安全原则。
4.2绿化方式及植物选择应根据待绿化区域环境进行配置。
4.2.1墙体绿化4.2.1.1实体墙绿化高墙应在墙体外侧栽植绿篱遮挡,同时栽植攀缘植物;矮墙应在墙体外侧栽植绿篱遮挡或栽植攀缘植物,同时墙体内栽植悬垂植物。
4.2.1.2通透墙体绿化应在墙内栽植背景植物,墙外栽植花篱;或在墙外栽植遮挡绿篱并间植花篱。
4.2.2裸露山体绿化4.2.2.1岩面高度低于10m,应在山体下面栽植攀缘植物。
4.2.2.2岩面高度在10m以上应采取“上攀”和“下垂”方式在岩面上下栽植攀缘植物。
4.2.3立交桥绿化4.2.3.1桥下绿化,应栽植耐荫、半耐荫植物。
4.2.3.2桥柱绿化,应在桥柱周围栽植抗旱性强、攀爬能力强的攀缘植物,如地锦、卫矛、常春藤等;也可通过牵引措施,栽植藤本月季、五叶地锦等。
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及公园绿地特级、一级、二级养护管理要求和山林绿地养护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青岛市规划市区公共绿地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坪、地被、行道树等的城市绿地、城郊城镇绿地以及青岛市风景名胜区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验收。
2术语和定义2.1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2.2生长势植物的生长强弱。
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2.3行道树栽植在道路两旁,并构成街景的树木。
2.4地被植物指植株低矮(50cm以下),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
2.5分枝点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
2.6主干乔木或非丛生灌木地面上部与分枝点之间部分,上承树冠,下接根系。
2.7主枝自主干生出,构成树型骨架的粗壮枝条。
2.8侧枝自主枝生出的较小枝条。
2.9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对园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
2.10施肥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为补充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采取的肥料施用措施。
2.11病虫害防治对各种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2.12除草植物生长期间人工或采用除草剂去除目的植物以外杂草的措施。
2.13灌溉为调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人工引水浇灌的措施。
2.14排涝排除绿地中多余积水的过程。
2.15返青水为植物正常发芽生长,在土壤化冻后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6冻水为植物安全越冬,在土壤封冻前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7黄土不露天利用草坪等地被植物或树皮等其它材料,对绿地内和树冠下的裸露土地进行覆盖,以期达到绿化、美化、抑尘和保墒的目的。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根据园林绿地不同的性质分为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及山林绿地养护管理,公园绿地按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将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分成不同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特级养护管理、一级养护管理、二级养护管理。
园林景观绿化建设验收标准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园林景观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与之对应的验收标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绿化建设验收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一、景观设计与施工验收标准规范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景观效果图、平面布置图、植物配置图等。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需求,还可提供灯光设计、水景设计等附加方案。
设计方案应符合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2.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验收主要关注施工工艺、材料运用等方面。
验收人员应检查园林绿化工程的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中是否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是否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等。
同时,还需详细记录并评估施工现场的卫生和安全管理情况。
二、植物绿化验收标准规范1.植物选择: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景观效果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植物的品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指定的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同时具备较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2.植物质量:验收人员应对植物的健康状况、生长情况以及根系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植物的表面应无病虫害,茎叶应生长正常,根系应发达。
植物接种的质量与方法也需要得到验证。
三、景观设施验收标准规范1.设施功能:验收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的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例如,健身设施是否安全、运动场地是否符合标准等。
2.设施材质与质量:验收过程中应对设施材质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木材设施是否经过防腐处理,金属设施是否具有耐用性等。
四、绿化养护验收标准规范1.绿化保养:验收人员应检查绿化工程的管理与保养情况,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工程完工后,养护质量直接关系到景观效果的维持和发展。
2.养护管理:验收人员还应评估养护管理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例如管理人员配备是否到位、养护记录是否详细等。
以上是园林景观绿化建设验收标准规范的内容,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保证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园林景观节点控制标准目录第一部分:硬景控制标准一、广场、园路铺装二、沥青道路三、道牙四、堆坡造型五、景墙、围墙、挡土墙六、树池七、塑木平台八、泳池九、特色水景(特色水钵跌水)十、假山跌水十一、自然溪流十二、亭十三、桥十四、花架第二部分、景观软景部分一、种植前土壤处理二、种植场地平整、种植土壤清理标准三、微地形堆坡方法及效果要求四、种植穴、槽的挖掘五、苗木种植要点六、苗木修剪方法七、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要求八、施工完成后期的苗木管养九. 绿化实体交付的质量验收标准第一部分:硬景控制标准一、广场、园路铺装●材料要求:1.施工单位入场前需提供施工样板,由监理单位负责样品管理(如无则由园林装饰管理中心负责),并根据样品进行材料质量;2.所用铺装材料的颜色不能有色彩差异,同一部位进货批次必须统一;3.严禁采用易褪色的铺装材料, 不允许使用染色石材、双色砼砖。
4.规格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其中贴面石材按规范允许偏差及市场允许偏差标准执行;5.水体面层铺装石材及部份易返碱石材必须进行返碱处理;6.卵石粒径大小均匀,颜色符合设计要求。
7. 水泥采用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合格证、准用证,最好有进场抽样试验报告8. 砂子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3%9. 大理石、花岗石面层所用板块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的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JC79、《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JC205的规定。
板材有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有缺陷时应予剔除,品种不同的板材不得混杂使用。
10. 粘结层砂浆应用1:3—1:4干硬性水泥砂浆11. 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样板件的粘结强度≥0.6MPa12.特色铺装材料要求:碎拼、弧形、异形等复杂做法的铺地材料应按形状工厂化加工,编号排版,避免现场切割。
碎拼不充许用规则大板假缝来铺贴。
(图1-3 )图1图2●工艺要求:1.结构基层要求:。
XX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和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性建设建筑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水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线以及其他工程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负责XX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辖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管理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建筑规划管理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第五条建筑规划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实行批前公示制度。
下列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前公示:(一)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医院和其他大型的公共建筑及组团以上居住区住宅建筑;(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雕塑等建设项目;(三)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四)市和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七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X围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管理。
第八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必须避开地下活动断裂和地下文化遗址丰富的区域。
第九条新建居住区、成片改造区的各种配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同步建成。
新建居住区应当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商业用房,其单体住宅建筑不得混建商业用房。
第十条已经按照详细规划建成的居住区内,未经批准调整规划不得新建、扩建任何建筑。
凡城市规划确定搬迁的单位,搬迁前不得在原址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
第十一条建筑物扩建、改建和恢复性建设,涉及结构安全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应当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并取得安全鉴定书。
景观园林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越来越重视,景观园林设计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景观园林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制定一套全面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植物选用、景观照明、水景设计和材料使用等方面,介绍景观园林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景观规划在景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功能需求。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以确保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其次,要合理分配场地空间,考虑到人流、车流的安全和便利,建立合理的景观道路和路径系统。
此外,景观规划还需要尊重当地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二、植物选用植物是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植物选用中,需要根据场地环境的光照、土壤类型、水源供应等因素,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长期、抗病虫害能力和景观效果,确保植物的生长良好,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
此外,要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防止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景观照明景观照明是提升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要根据景观特点和夜间使用需求,合理布置照明设备。
保证夜间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此外,还应注重照明设备的节能性能,选择高效的LED照明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水景设计水景是景观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
在水景设计中,要保证水体的清洁和水质的稳定。
水景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避免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还应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实现节水效果。
水景设计还要考虑到水体的景观效果,通过喷泉、水幕等设计手法,营造出美丽的水景效果。
五、材料使用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景观效果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材料使用上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其环保性和耐用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市政工程公园景观规范要求的建设步骤市政工程公园的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公园的景观达到规范要求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下是市政工程公园景观规范要求的建设步骤。
一、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需要对公园的整体布局和功能进行设计,确保公园的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并满足居民的需求。
具体步骤如下:1.调研与分析:了解区域人口现状、环境特点和城市规划等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公园的建设规模和定位。
2.功能规划: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公园的功能分类,包括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文化活动区等,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组合各个功能区域。
3.景观设计:根据公园的定位和功能规划,进行景观设计,包括绿化、水体布置、道路和步道规划等,确保景观美观、生态环保。
4.设施规划:根据公园的功能要求,规划公共设施,如休息座椅、照明设备、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二、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和景观建设,确保公园建设符合规范要求。
具体步骤如下:1.土木工程建设:包括地面平整、道路铺设、地下管道维护等基础工程,确保公园的基础设施完备。
2.绿化建设:根据景观设计方案,进行绿地的种植、栽植和养护工作,合理利用植被,打造宜人的绿色环境。
3.水体建设:包括湖泊、喷泉、水池等水体的修建和维护,确保水体的水质清澈,并合理布置水景设施。
4.道路和步道建设:根据公园的布局和功能要求,铺设合适的道路和步道,方便游客流动和交通运输。
三、设施建设在设施建设阶段,需要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园设施的购置和安装,满足公园的功能要求和人们的需求。
具体步骤如下:1.座椅设施:购置并安装合适的休息座椅,提供给游客休息和观赏景观的场所。
2.照明设备:安装合适的照明设备,保证公园在夜间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增强安全感和美观度。
3.儿童游乐设施: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儿童游乐设施,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快乐的游乐场所。
城市绿化景观规范公园和景点的景观布置要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公园和景点的景观布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景观布置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景观规范公园和景点的景观布置要求。
一、绿化植被设计绿化植被是公园和景点景观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绿化植被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求:1. 植物选择:应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树种的多样性,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2. 植物布局:应根据公园和景点的整体布局,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密度。
可以采用群植、疏散、线性等多种布局方式,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3. 季节变化:要注意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力求四季有景、常青常绿。
可以通过选择落叶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种类,使景观在不同季节都具有吸引力。
二、景观构筑物设计景观构筑物是指公园和景点中用来美化环境和丰富景观的人工建筑物。
在进行景观构筑物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 结构稳定:景观构筑物的建设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安全可靠。
建筑材料要坚固耐用,能够承受恶劣天气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2. 形式多样:景观构筑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亭、桥、塔、坊等。
要根据场地的特点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形式,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 融入自然:景观构筑物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突兀。
可以运用仿生学原理,采用类似树木、石块等的造型和材料,使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三、水体景观设计水体景观是城市绿化的亮点之一,有效地利用水体资源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水体景观设计时,需要注意如下要求:1. 水体布局:水体的位置和布局要与整体景观相协调,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可以选择池塘、喷泉、水幕等形式,通过水的涌动声、流动景观等方式增加观赏性。
2. 水质保护:对于公园和景点中的水体,应加强水质保护,确保水质清洁和安全。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4•【字号】青政办发[2008]57号•【施行日期】2008.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发〔2008〕5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十月十四日青岛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绿线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不包括农用地中的林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规划、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发改、国土资源、建设、市政、城管执法、交通、林业、水利、环保、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划定的城市绿线由园林绿化、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造册。
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六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城市绿线:(一)规划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二)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三)城市规划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四)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砍伐城市绿线内的植被;不得侵占和损坏绿化设施;不得擅自调整城市绿线和改变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第八条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的绿地、迁移或砍伐绿化植物的,应当依法审批后实施。
景观园林规范景观园林规范主要是指对于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以保障景观园林的美观、舒适和安全。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1000字的景观园林规范:一、园林设计规范:1. 规划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注重生态保护和绿化。
2. 设计需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保持景观的统一性。
3. 设计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4. 设计要考虑到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注重保护和传承。
5. 设计要考虑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和环保。
二、景观建筑规范:1. 建筑物的风格和材料应与景观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观效果。
2. 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景观要求来确定,不能过高过大。
3. 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应与景观相适应,不能破坏景观的完整性。
4. 建筑物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建筑和安全规范,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5. 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要及时,保证其美观和安全。
三、植物配置规范:1.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2. 植物的布局应有层次感和色彩搭配,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
3. 植物的种植要注意间距和密度,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繁茂。
4. 植物的养护和管理要及时,保证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四、道路和路径规范:1. 道路和路径的设计应顺应场地的地形和景观特点,使其融入景观中。
2. 道路和路径的宽度和弯曲度应符合人流的需要,能容纳足够的人流量。
3. 道路和路径的材料和颜色应与景观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观效果。
4. 道路和路径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道路建设和安全规范,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设施和家具配置规范:1. 设施和家具的布置应根据人的需求和场地特点,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
2. 设施和家具的材料和颜色应与景观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观效果。
3. 设施和家具的位置和布局应便于人们的使用和活动,提供便利。
4. 设施和家具的维护和保养要及时,保证其功能和安全。
总之,景观园林规范是为了保障园林的美观、舒适和安全,使人们能够在其中享受自然和文化的融合。
青岛市郊野(山头)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标准1.公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00公顷。
The park covers an area of not less than 100 hectares.2.公园布局要符合当地自然地貌特点,保持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
The layout of the park should conform to the localnatural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ta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mountains and rivers.3.公园内设施和建筑物应符合环保要求,力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The facilities and buildings in the park should mee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and strive to blend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4.公园内游步道应设置合理,便于游客观赏风景和休闲锻炼。
The park should have well-designed walking trails for visitors to enjoy the scenery and leisurely exercise.5.公园内应配备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The park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waste sorting and recycling facilities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6.公园内应设置足够的休息和遮阳设施,保障游客的休息需求。
There should be sufficient resting and shading facilities in the park to meet the needs of visitors.7.公园内植物种植要注重当地特色,以促进生态平衡和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相关规范园林景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公园、广场等各类开放空间的设计,旨在营造人们健康、愉悦、舒适的宜居环境。
如何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提高其空间效果和可持续性?这就需要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一、景观规划设计导则《景观规划设计导则》是景观设计领域的基础性技术标准,是我国园林景观行业的重要规范文件。
该导则主要涵盖四大方面内容: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分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景观元素的组合与安排、景观设施、照明及细部设计的要点。
二、绿化建设技术规程《绿化建设技术规程》是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绿化与园林绿化、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绿化工程与园林建设、绿化养护与管理。
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和规模,规程中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标和标准,如绿地建设中的植物配置、造型设计、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等方面。
这些规范有助于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提高对环境的保护。
三、城市公共绿地设计规范城市公共绿地是指对城市居民开放,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绿化空间。
根据城市公共绿地的类型和功能,国家出台了《城市公共绿地设计规范》。
该规范主要从绿地设置、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设施、保护水域和开展活动六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和建议。
为了保护城市公共绿地的生态环境,规范还对垂直绿化、草皮绿化、景观灯光、雕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四、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绿化形式,既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气候,又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屋顶绿化技术规范》是一项标准化的技术规范,规定了屋顶绿化设计、建设和养护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
该规范包括屋面结构、绿化土壤、植物选用、排水系统等诸多细节方面,为屋顶绿化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五、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技术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绿化能够缓解城市气候、美化城市景观、提高舒适度。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技术规范》是一个系统性的技术标准,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提供了指导。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 3702/T 284—2018
青岛市城市园林景观节点建设规范 Code for Qingdao urban garden landscape node construction
2018 - 11 - 1发布 2018 - 11 - 1实施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02/T 284—2018 I 目 次 前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规划设计 ...........................................................................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种植设计 ....................................................................... 2 5.3 竖向及铺装 ..................................................................... 3 5.4 景观雕塑 ....................................................................... 3 5.5 景观雕塑 ....................................................................... 4 5.6 照明 ........................................................................... 4
6 施工建设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植物 ........................................................................... 5 6.3 竖向及铺装 ..................................................................... 5 6.4 景观雕塑 ....................................................................... 5 6.5 园林小品 ....................................................................... 5 6.6 照明 ........................................................................... 6
7 养护管理 ........................................................................... 6 7.1 一般规定 ....................................................................... 6 7.2 植物 ........................................................................... 6 7.3 竖向及铺装 ..................................................................... 6 7.4 景观雕塑 ....................................................................... 7 7.5 园林小品 ....................................................................... 7 7.6 照明 ........................................................................... 8 DB3702/T 284—2018
II 前 言 为科学地指导本市园林景观节点的建设,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节点的整体景观面貌;加强园林行业技术管理,规范园林景观节点设计、施工及养护作业流程,提高整体水平,为“美丽青岛”建设增光添彩,以坚持一流标准,建成最美城市、推动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巩固峰会整治成果。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认真总结设计及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 本规范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若对本规范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寄送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222号,邮政编码:26607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徐国栋 白晶 任飞 林丽萍 谭俊鸿 马德兴 殷保家 方坤 罗杰 乔磊 惠晓飞 原英东 赵昕荣 王爽 孟颖斌 刘炅昊 张哲 葛玉莹 王静 DB3702/T 284—2018
1 青岛市城市园林景观节点建设规范 1 范围 为促进我市宜居幸福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节点标准,确保高水准建设,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口袋公园、街头绿地等园林景观节点的建设及养护。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T 91《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GB 50420(2016年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JJ 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 5084《农田浇溉水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urban garden landscape node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是指规模较小(一般不超过1公顷)、分布相对零散,区位相对重要,对园林、园艺水平要求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或烘托特定氛围的小型城市绿地。
3.2 口袋公园pocket park 口袋公园是指规模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面积多在1万平方米以下。
3.3 道路节点绿地road node green space 位于城市道路相交处或道路与建筑物、广场之间,以绿化种植为主,能够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具有一定生态效益的小型城市绿地。
3.4 山头公园mountain park 以山体作为主要元素的绿地公园。 3.5 拆迁后恢复绿地green space after demolition DB3702/T 284—2018 2 建筑或构筑物拆迁后属于绿地性质的用地。 3.6 种植设计 planting 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3.7 立体花坛 plant sculpture 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进行多组立体组合而形成的艺术造型,它代表一种形象、物体或信息,包括二维和三维两种形式。
3.8 造型树 modeling tree 植物经过加工、创造,具有艺术形态的树木。 3.9 园林小品 small garden ornaments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4 基本规定 4.1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应注重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并应注重地域文化和地域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发展。 4.2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设计应结合海绵城市设置相应的措施,并应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要求。 4.3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设计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设计理念,对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
4.4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的建设应因地制宜,根据区位及功能需求合理确定节点的类型、风格及建设标准。
5 规划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的相关规定。 5.1.2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应符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
5.1.3 城市园林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风格、体现区域特色,具有园艺性及观赏性。 5.2 种植设计 5.2.1 种植设计应优先选择符合青岛市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 5.2.2 道路节点绿地植物种植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中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的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