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彭水县特色效益农业
- 格式:pdf
- 大小:281.23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相关材料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1.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是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
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以服务业经济为主,重点打造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要素交易集聚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全市和西部地区。
二是提升产业能级。
升级改造大坪、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九宫庙等商圈,建设商业集聚中心,优化商业环境,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
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风貌改造,加快重钢等老工业区功能与形象再造,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提高社会事业服务质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向外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
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宜人,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
五是保护城市生态。
凸显得天独厚的山城、江城、绿城风貌特色,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山脊天然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发展都市旅游业。
三进苗乡彭水绿色中国行诠释不同主题作者:来源:《绿色中国·B》2021年第07期7月9日,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重庆启动仪式在彭水摩围山景区举行。
这是大型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连续第3次走进苗乡彭水。
三次活动,三个主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于彭水的每一寸土地,将彭水的民族风情、美丽风光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成绩展示给了广大公众。
2018年7月3日,绿色中国行走进大山深处的村庄——彭水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成功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模式。
彭水庙池农庄在乡村民俗传承的基础上,深化民风涵养,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庙池农庄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绿色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在庙池村,与会嘉宾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理念。
这是绿色中国行宣传活动走转改的实践,也是深入基层的一次尝试。
风景如画的彭水大地和生机勃勃的庙池景象,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希望。
2019年7月5日,有着世界苗乡之称的彭水县再次迎来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的绿色中国行活动。
绿色中国行活动再次走进彭水,主题为宣传推介彭水县作为世界苗乡的历史文化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果,为彭水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了良好氛围。
彭水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
绿色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生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资本、最好财富、最靓品牌,是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通过公益晚会、绿色中国大讲堂、书画名家绿色中国彭水行、中央媒体绿色中国彭水行等一系列活動,推动彭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前迈进。
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杨忠武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14(8)5
【摘要】分析目前重庆市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特色效益农业规划;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特色品牌建设,提高特色效益农业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后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等发展对策.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杨忠武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农业委员会,408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思考
2.武隆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思考
3.重庆市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4.龙沙镇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成效及对策建议
5.龙沙镇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成效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突出特色、品牌和效益潼南区有效激活现代农业的内生发展动力胡先福【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40-43)【作者】胡先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重庆潼南区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深度推进农旅融合,不断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经果、生态渔业、现代畜牧五大产业,有效激发出了现代农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了潼南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六养(养眼、养心、养颜、养生、养气、养福)圣地,重庆潼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经果、生态渔业、现代畜牧是潼南的五大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是潼南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硕果。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该公司在潼南区柏梓镇等镇街建设柠檬种植基地,2013年投资3.5亿元,在潼南工业园区建成年加工5万吨柠檬的深加工项目,2015年6月又投资3000万元设立潼南电子商务产业园,2015年实现销售额2亿元,2016年实现销售额12亿元。
近年来,潼南紧紧围绕粮油、蔬菜、特经、渔业、生猪等主导产业,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区已发展柠檬30万亩、中药村3.9万亩、花椒2万亩、油牡丹5000余亩、核桃1.5万亩、山地蔬菜10万亩。
现阶段,普通农户家庭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已经成为推进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
为此,潼南在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发展壮大了一批市(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截至2016年底,全区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有26家),固定资产总额为28.0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为500万元以上的有85家,2000万元的有25家;实现销售收入45.12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以上的有30家,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的有18家。
文章编号: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分析雷艳(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长春130024)摘要: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现状,选择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商品产值、农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组成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定量评价,得出37个区县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综合排名,并对原变量和公因子进行聚类,给出了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的评价,对其今后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因子分析;聚类分析1.引言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又称第一次产业。
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其范围各国不尽相同。
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食物、能源等必不可少的支持,由此可见,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促进或制约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
本文选取了7项指标对2012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因子分析进行排名;同时还运用聚类分析对37个区县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各区县第一产业发展的平衡程度。
旨在为各区县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
2.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的“降维”分析2.1 指标选取第一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选取典型的指标变量来反映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同时考虑到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本文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商品产值、农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构建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评价指标作主成分(降维)分析。
X1——农业(万元)。
坚持文化为魂,促进文化繁荣依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弘扬地方文化,重视商业运作作者:周小东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目录一、概述 (1)(一)文化产业 (1)(二)起步中的彭水 (1)二、彭水潜在的文化资源 (3)(一)民族歌曲类 (3)(二)民族舞蹈类 (5)(三)民族器乐类 (6)(四)民族建筑类 (7)(五)民族习俗类 (8)三、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 (9)(一)文化旅游.... . (9)(二)综艺节目 (10)(三)专题片 (11)(四)节庆活动 (13)(五)文艺演出 (12)(六)图书 (13)(七)音像制品 (13)四、经营之道 (14)(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14)(二)品牌文化建设 (14)(三)产品歧异化战略 (14)(四)实行企业单位制,面向市场 (15)(五)注重挖掘和培养人才 (15)(六)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 (15)(七)注重产业链 (16)五、产业衍生 (16)一、概述(一)、文化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
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广达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时至今日,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为国家或地区的GDP作出贡献,而且可以成为新科技成果的载体,为其他产业提供大量附加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消费品,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
(二)起步中的彭水新世纪以来,文化旅游在中国迅猛崛起,迅速成为旅游产业的主力军。
重庆市彭水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少数民族县。
彭水地区资源丰富,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民族杂居,历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古老的"黔中文化"、独特的羁縻文化、神秘的地域文化孕育其间,底蕴深厚,特点鲜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