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文化常识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10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
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
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文化常识分类题(一)官职典制1.官职制度(1)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B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C“分封制”,即中国古代皇帝或国王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
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D我国古代常取其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将没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B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C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D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2.皇室官职(3)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B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简称上皇。
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
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
C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
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
D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称为“宗主”,九卿之一。
3.中央官职(4)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B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
C秦汉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
其中太尉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御史大夫掌管全国军事。
D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
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5)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司徒,“三公”之一。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文化常识官职试题及答案1. 古代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度中,“六部”指的是哪六个部门?答案: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 请列举唐朝时期“三公”的名称。
答案:太尉、司徒、司空。
3.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答案:隋朝。
4.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官员的中央机构是什么?答案:都察院。
5. 清朝的“九品中正制”是指什么?答案:清朝的官员等级制度,将官员分为九个品级,每个品级又分为正、从两个等级。
6. “翰林院”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什么工作?答案: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起草诏令、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等工作。
7. “尚书”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案:尚书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8. “丞相”和“宰相”在古代中国有什么区别?答案:丞相是秦汉时期的官职名称,而宰相是后世对丞相或相国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9. 请解释“太师”和“太傅”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作用。
答案:太师和太傅都是古代中国皇室的辅佐官员,太师负责教育太子,太傅则负责辅佐皇帝。
10. “御史大夫”在古代中国的职责是什么?答案:御史大夫是古代中国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员,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官员。
11. “侍郎”在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案:侍郎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中级官员,通常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12. 请列举古代中国“四库全书”的四个部分。
答案:经、史、子、集。
13. “礼部尚书”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礼部尚书主要负责礼仪、祭祀、科举考试等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
14. “太常寺”在古代中国主要负责什么?答案:太常寺主要负责皇家礼仪、祭祀等事务。
15. “国子监”在古代中国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国家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类判断题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类请判断以下题目的正误并改正。
1、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2、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3、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4、XXX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上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7、XXX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等演出事务。
()8、致仕本义是指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9、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10、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11、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乞骸骨,自请在职的意思,即恳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3、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14、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15、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6、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17、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详细说法纷歧,普通以为是指司马、司徒、XXX。
()18、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古代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官职变化及典章制度类1.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封建时代由于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免罪的权利。
“封妻荫子”的“荫”就是这意思。
B.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也可以泛指高级执政者。
C.右: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
右有“上”之意,如“位在廉颇之右”。
D.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凭信。
类似后代的委任状。
“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爵位。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
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文中指宫殿的台阶。
B.郎中,当时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也是对医生的称呼,文中指前者。
C.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亲王、公主等的敬称。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升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D.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5.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衔与官衔变动专题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中国最高的官职是__皇帝__。
2. 分封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__官衔制度__。
3. 宋代将进士分为三甲,分别是__状元、榜眼、探花__。
4. 春秋时期使用的官衔体系是__三公九卿__。
5. 漢代设立的官衔__太尉__是军事最高长官。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皇帝的后宫官员称为()A. 贵人B. 儿媳C. 武则天D. 妃嫔答案:D2. 我国古代一位官员的官衔是“太尉”,此人的职责是()A. 领导军队B. 抚慰百姓C. 司法审判D. 整治水利答案:A3. 古代中国官员官衔根据其职责分为()A. 军事官衔和文职官衔B. 武器官衔和文化官衔C. 功劳官衔和财富官衔D. 筹备官衔和战争官衔答案:A4. 三国时期刘备的宰相是()A. 曹操B. 孙权C. 诸葛亮D. 刘备答案:C5. 古代中国的三公分别是()A. 丞相、御史、尚书B. 太师、太傅、太保C. 大司马、司空、司徒D. 尚书令、仆射、尚书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古代中国官衔的等级制度。
答:古代中国的官衔等级制度按照其职责分为军事官衔和文职官衔两大类。
军事官衔按照军队的组织结构划分,包括大将、将军、校尉等等。
文职官衔按照官员的职责划分,包括丞相、尚书、卿等等。
官衔的等级与官员的权力和地位有密切关系,等级越高,地位和权力越大。
2. 举例说明古代中国官衔的变动情况。
答:古代中国官衔的变动情况比较多样化。
例如,不同朝代间的官衔名称和等级可能存在差异,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衔制度也会有所改变。
另外,官衔的增设和调整也是官衔变动的一种情况,例如在某一朝代设立新的官职或者对原有的官职进行调整。
同时,官衔的撤销和废除也是官衔变动的一种情况,当某一官职的职责与时代要求不符或者官衔过于庞大时,可能会被废除或合并。
以上是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衔与官衔变动专题习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官职机构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2.赠,文中指追赠,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3.“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4.“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5.郎中。
古代官名。
战国时为国君侍卫。
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
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
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
()6.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7.领,是兼任的意思,指兼任较为高级的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行”“权” “假”“判”“守”“夺”“摄”等,其中,“判”是指低位兼高职。
()答案:错“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指高位兼低职;“夺”,指免除官职。
8.下车,旧指官吏到任。
“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
”意为张充到任便抚恤贫困老人,旧朋友无不欢欣喜悦。
()9.“廷尉” 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答:“廷尉”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10.权,表示“暂时代理”,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判”“守”等词语。
权,表示“暂时代理”,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判”“守”等词语。
()答:“判”指高位兼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11.“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13.“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
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14.枢密,指枢密院,官署名。
宋时枢密院与中书号为“二府”,中书主政,枢密院掌兵权。
古代文化常识190题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事业单位考试文化常识100题2019公务员考试文化常识100题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XXX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XXX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B)A、颐和园B、圆明园9、“水”字属于以下哪种汉字组成体式格局?(A)A、象形字B、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文景之治B、光武复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乱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C、上都D、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干古文章八大家”这幅春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XXX、XXX、XXXB、XXX、XXX、XXXC、XXX、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XXX的主要头脑是“兼爱”,他所否决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A)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18、XXX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干B、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XXX”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A、花旦B、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上古B、崇尚C、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XXX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XXX和XXXB、老子和XXXC、XXX和XXXD、XXX和XXX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天文、天文、文学B、事情的入手下手、经过、结果C、XXX、XXX、老子D、本人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A、阴文印B、XXX25、向他人介绍本人的弟弟mm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XXX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俗?(C)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B)A、黄河道域B、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B、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面部表情B、表演技巧C、器械表演33、XXX词中的“绿肥红瘦”描述的是甚么季节的风景?(B)A、晚春B、仲夏34、“四书五经”的“五经”中,不包括以下的哪部?(C)A、《诗经》B、《尚书》C、《乐经》D、《春秋》35、陕西省一块有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A、XXXB、XXX36、XXX说:“不以规矩,不能成周遭”,这里“规矩”的意思是:(C)A、法律条文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A、《金陵记》B、《石头记》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A、黄河B、长江C、淮河39、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A、扁鹊B、XXX、XXXD、XXX40、XXX创造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A、八条B、二十二条4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修建的年代更早?(A)A、都江堰B、秦始皇陵4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A、令爱B、令正4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有关B、无关44、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B)A)45、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一个表示最后一出?(B)A、压轴戏B、大轴戏46、琵琶本名“枇杷”,它原指什么?(B)A、制造琵琶的资料B、演奏琵琶的体式格局47、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A、静脉B、动脉4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本人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甚么?(A)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49、“杏林”指代的是:(B)A、教育界B、医学界50、《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A、《汉书》B、《史记》C、《三国志》D、《左传》51、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临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甚么偏向?(B)A、东B、西C、南D、北52、XXX中善于做买卖的是谁?(C)A、XXXB、子张C、XXX、XXX5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54、“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A、元的《莺莺传》B、XXX的《西厢记》5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A、土地之神B、五谷之神56、XXX是南宋有名词人,他“好自度曲”,以下哪一个不是XXX自创的词牌?(D)A、扬州慢B、翠楼吟C、凄凉犯D、望海潮57、怀抱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一个方面的尺度?(D)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5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划分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一个是指吹奏乐器?(B)A、丝B、竹59、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60、为了孩子的研究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A、XXX教子B、举案齐眉C、岳母刺字61、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义是:(A)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C、玉玺62、下面哪一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63、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A)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64、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A、期颐B、耄耋6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XXX、XXX、XXX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A、南狮B、北狮6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XXX喜爱菊花,北宋文豪XXX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68、XXX御封的“三绝”指的是XXX的诗歌、XXX的草书和:(A)A、XXX的剑舞B、XXX的舞蹈D、XXX的画69、天干地支编年始于汉代,这类编年是以哪一天为出发点的?(C)A、除夕B、正月初一C、立春D、春分70、《齐民要术》是关于:(B)A、君主如何统治国度的著作B、农业出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71、XXX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72、《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一个朝代?(B)A、秦朝B、清朝7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转达消息B、文娱健身74、“鼎”的最初用途是:(C)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7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子的书,鄙人列册本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76、“半夜半夜”中的“半夜”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7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XXX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B、款项豹C、河马D、长颈鹿78、以下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XXXB、XXX80、成语“咫尺海角”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一个更长?(B A、咫B、尺8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B、行书C、楷书D、隶书82、吃年糕的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A、XXXB、XXX、XXX83、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被发现的?(B)A、青铜器B、药材C、墓碑D、竹简84、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B、皂C、青D、苍85、《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中十也确有“单刀补会”一事,赴会的是:(D)A、XXXB、XXXC、XXXD、XXX86、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A、XXXB、XXXC、班固D、XXX87、“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XXX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88、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A、阴睛圆缺B、风花雪月C、梅兰竹菊D、春夏秋冬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展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XXX发明的“谢公展”,它当时的用途是:(C)A、舞鞋B、上朝穿的朝鞋C、登山鞋90、《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A、忠义B、孝悌91、“七月流火,XXX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
202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官职沿革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 )解析左、右拾遗是唐代官职。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 )解析宋代的“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
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 )解析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诸侯的官职,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 )解析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
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 )解析清代知贡举不担负阅卷取士之责。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
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
主管监察事务。
(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
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 )解析“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官职制度(最新)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官职制度以下是判断题的解答: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XXX、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XXX。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XXX、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4.XXX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XXX”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XXX。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XXX。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改写:1.古代帝王将帝位禅让给贤能之人称为禅让,这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2.我国古代常采用爵位封赐大臣,分为“公、XXX、伯、子、男”五个等级,一直沿用到清代。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3.三省六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XXX三个省份,以及XXX、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门。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
这个六部制度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4.XXX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其长官为吏部尚书。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5.礼部是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务,部长官并不称为礼部尚书。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拓展内容,明代礼部设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与官职变动专题习题(含答案)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同步练在“三省六部”制度出现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掌管。
以下是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从社会知名人士中征聘充任官职。
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上级发现后向上荐举,任命为官。
例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下级向XXX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例如:前太守XXX察臣XXX,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拜:任命为官。
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通过选拔任命为官。
例如:XXX、至治间……选丞相东XXX。
除:罢免官职。
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授:任命为官。
例如:XXX,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例如:八月初一,上召见XXX,特赏侍郎。
《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除官职。
例如:XXX大怒,乃罢逐XXX、XXX 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罢免官职。
例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免除官职。
例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强制免除官职。
例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提升官职。
例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XXX:提拔。
例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的人。
例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调动官职。
例如:XXX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提升官职。
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贬低官职或贬谪到边远地区。
例如:XXX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低官职。
例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放:免除官职。
例如:XXX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XXX:降低官职并调往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