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的用量
- 格式:doc
- 大小:212.01 KB
- 文档页数:17
稻谷氮磷钾含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稻谷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
稻谷的品质和产量与其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氮(N)、磷(P)和钾(K)。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关键元素,它们在稻谷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关注稻谷中的氮磷钾含量,探讨它们的重要性以及在稻谷生产中的来源和管理方法。
了解稻谷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和管理方法对于稻谷的高产高质量生产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稻谷中氮磷钾的含量和作用机制。
首先,我们将介绍氮在稻谷生长中的重要性和来源。
接着,我们将探讨磷的作用以及从哪些方面稻谷获取磷元素。
最后,我们将讨论钾在稻谷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和获取途径。
通过对稻谷中氮磷钾含量的详细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稻谷的生长过程,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氮磷钾含量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了解稻谷中氮磷钾含量的关系,为稻谷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稻谷的氮磷钾含量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讨论稻谷的氮含量、磷含量和钾含量。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探讨这些营养元素在稻谷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稻谷中的来源。
这将包括描述稻谷吸收这些元素的机制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循环过程。
具体而言,2.1 章节将重点讨论稻谷的氮含量。
我们将探讨氮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合适的供氮方式来提高稻谷产量。
此外,我们还将详细介绍稻谷中氮的来源,包括土壤中的氮素形态和氮肥的应用。
2.2 章节将聚焦于稻谷的磷含量。
我们将探讨磷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磷素供应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稻谷中磷的来源,包括土壤中的磷素形态和磷肥的施用方法。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
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
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
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
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
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钾肥对水稻的作用有哪些?水稻钾肥什么时候施最好?用量多少?水稻是一种需钾量很多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超级杂交水稻正在推广和应用,而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对钾的需求量要大,有时可高出30%~40%之多。
那么,钾肥对水稻的作用有哪些?水稻钾肥什么时候施最好?用量多少?—般稻田土壤的钾素消耗严重,尤其在供钾潜力不高的南方酸性土壤地区,在一些高产水稻生产体系中,钾素可能呈现亏缺状态,这对创高产是很不利的。
所以在当前发展高产甚至于超高产的水稻生产时,适量和适时补充钾肥是有必要的。
这里要说明一点,为了提高农田钾素的循环利用,对于秸秆还田的水稻田来说,可以适当减少化肥钾的投入量,因为水稻当季所吸收的70%的钾都存在于秸秆中。
但是在那些没有秸秆还田的稻田有效施钾是很重要的。
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茎叶中钾的含量约为1.5%-3.5%,穗部含量较低,一般在0.5%-1%以下。
钾在植物体内几乎完全成为离子状态存在,部分在原生质中处于吸附状态。
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原生质、脂肪、纤维素等的组成成分。
但在一些重要的生理代谢上如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转移等,钾都具有触媒作用,能促进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
钾还有助于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施氮越多,对钾的需量也就相应增加。
钾对植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有活化剂的作用。
适量钾能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稻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使细胞壁变厚,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水稻缺钾时的症状:根系发育停滞,容易产生根腐病,叶色边浓绿程度与施氮过多时相似,但叶片比较短。
严重缺钾是,首先在叶片尖端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茎部变软,株高伸长受到抑制。
钾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缺钾症先从下部叶片出现。
钾不足时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减少,水稻处于繁茂遮阴或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钾肥后生育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在水稻超高产的施肥上,氮肥的施用量普遍较高,从营养平衡来说更要注意钾肥的相应补充。
水稻肥氮磷钾比例
水稻肥氮、磷、钾比例可以根据土壤类型、生长期、品种等因素进行
调整,但一般来说,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肥氮、磷、钾比例如下:
1.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氮磷钾比例为1:1:1,一般采用有机肥为主。
2.长叶期和分蘖期:氮磷钾比例为2:1:1,适量添加有机肥。
3.吐丝期和灌浆期:氮磷钾比例为1:2:1,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
4.成熟期:适量添加钾肥,促进籽粒充实,促进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水稻肥氮、磷、钾比例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施肥量也要根据土
壤肥力和作物需要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浪费和污染。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需求量变化及其对测土配方施肥需求分析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下面我将分析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变化,以及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
一、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变化:1. 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水稻种子发芽期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对较低,但对磷的需求较高。
在幼苗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逐渐增加,但仍然较低。
2. 分蘖期和抽穗期:进入分蘖期,水稻的氮、磷、钾需求量明显增加。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来支持分蘖生长。
抽穗期是水稻进入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3. 结实期和成熟期:结实期是水稻茎秆、根系和籽粒等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达到最高峰。
成熟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阶段,此时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需求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以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二、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营养需求量制定的具体施肥方案。
水稻种植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根据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来决定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1. 供氮:水稻对氮的需求量较大,施氮量的确定可以根据土壤中全氮含量和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的需求量进行测算。
一般来说,初始土壤全氮较低时,需要补充适量的氮肥;土壤中全氮含量较高时,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2. 供磷:水稻对磷的需求量在幼苗期和分蘖期较大,可以通过土壤磷的有效态含量来确定施磷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较低时,需要适量施用磷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较高时,可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3. 供钾:水稻对钾的需求量较大,供钾的施肥量可以根据土壤交换性钾的含量和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钾的需求量确定。
一般来说,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较低时,需要适量施用钾肥;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较高时,可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简称“两壮两高”技术),是指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高群体颖花量和高充实度而获得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
“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高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
“两高”是高产栽培的最终目标,“两壮”是获得高颖花量和高充实度的基础和保障。
这是针对我省近年来大穗型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生产中较难做到穗数和穗型、大穗与充实的协调发展,品种高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状,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在总结各地籼粳杂交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两壮两高”技术主要以壮秧为基础,以壮秆为主攻方向,在适宜群体基础上,通过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高颖花量,以粗壮茎秆为物质支撑获得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一、确定“两高”指标群体总颖花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所有谷粒数(包括实粒和空秕粒),每亩总颖花量由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
高充实度是指穗部颖花得到充分有效的充实,即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
当穗数不足时,增加穗数有明显增产作用;但穗数过多会带来群体过大,基部通风透光条件恶化,个体生长受到抑制,每穗总粒数下降,大田总颖花量反而减少。
有效穗在够苗期基本定型,也受之后群体质量导致的成穗率的影响;每穗总粒数取决于植株个体的健壮程度与抽穗前15天的天气状况。
结实率主要受抽穗期至抽穗后25天期间的天气状况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影响,千粒重主要受抽穗前形成的谷壳大小、抽穗后的天气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因此水稻高产栽培,首先要明确种植品种目标产量的总颖花量和充实度指标。
如甬优12亩产800公斤,每亩总颖花量4300万,每亩有效穗13万,每穗总粒33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2.5克。
生产中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两高”指标。
二、明确“两壮”作用和技术指标1.壮秧的作用与指标壮秧的作用:个体健壮,发根力强,扎根返青快,抗逆力强;栽后起发快,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早够苗,分蘖的生长期长,有利于攻大穗;健壮秧苗第4叶龄期开始增生的大维管束数多,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与茎秆大维管束数呈正相关;壮秧可以做到稀植,有利于优化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大穗形成。
水稻肥料最佳配比,附使用注意事项水稻肥料以磷素为主,与氮和钾素配合施用,一般亩用30-50公斤磷肥、35-40公斤氮肥、45-60公斤钾肥混合施用即可。
施底肥可以改良土壤,尤其是施足以猪牛粪等有机肥为主的底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施底肥还可以促进禾苗早发,底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当比例的氮、磷、钾速效化肥即可。
一、水稻肥料最佳配比1、水稻肥料必须以磷素为主,同时配合氮和钾素施用,一般每亩可用30-50公斤磷肥、35-40公斤氮肥、45-60公斤钾肥混合施用。
磷素要一次性施入,磷在土壤中不可移动,在插秧前1天要用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撒施于苗床中。
2、给水稻施底肥可以改良土壤,尤其是施足以猪牛粪为主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庞大根系的形成,使水稻根深叶茂,健壮生长。
3、底肥还可以促进禾苗早发,底肥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当比例的氮、磷、钾速效化肥,这样禾苗开始发新根就会有养分供应,有利于禾苗早生快发。
二、水稻肥料使用注意事项1、氮肥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的生长能力。
但是在施用氮肥时还要注意控制好用量,氮肥虽然很好,但不可使用过多,否则极易导致水稻徒长。
2、农家肥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全面,合理的施用农家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吸水能力,促进水稻的生长。
但是在施用农家肥时,要注意保证农家肥充分腐熟,未腐熟的农家肥发酵产生的热量会烧坏水稻,导致产生肥害。
3、磷钾肥对水稻的生长也很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还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同时它还能促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叶片的功能期,保证稻粒充实,提高产量。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下面就是有关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地块选址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大气中适量的湿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
所以在选址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选取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块。
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一般是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河滩地、湖滨地、沿海盐碱地、平原地等。
二、田间管理1.田间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当地土壤质量和作物需要而定。
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初期、吐秧期、灌浆期。
生长初期施肥以氮磷钾为主,比例为1:1:1;吐秧期需增加氮肥的用量,比例为2:1:1;灌浆期应增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2.田间除草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对光照和营养的需求比较高,因此不善于和杂草竞争。
在田间应及时除草,一般采用化学草剂。
使用化学草剂时,要注意时机和浓度,不可过量施用,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3.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比较常见的病虫害。
田间管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或者增加生物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三、灌排水管理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田间要注意及时的灌水。
但是灌水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水稻的需要量而定,保证土壤湿润而不过度。
灌水一般分为浅灌和深灌两种方式,轻轻浅浅地灌水能够让水稻的根部更加密集,增强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水稻的根部不耐水浸,灌水时要保证地面不积水,以免对水稻造成损伤。
同时,在雨季或者地下水较多的地区,要注意排水工作。
排水时应采用高效出水的方法,即打开排水沟,让水自行流出。
四、收割管理1.收割时机水稻的收割时机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而定。
在稻谷的颗粒内部充实,颗粒外包裹稻壳后,秋季熟期进入成熟期,应该开始收割。
稻氮磷钾的用量1、按测土配方施肥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原理确定氮素用量。
即化肥氮素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氮素吸收系数。
五种主要作物每百公斤经济产品对氮素的吸收量(公斤)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到增产因素,目标产量可按比前几年增产10%计,如上年单季晚稻产量为500公斤/亩,今年目标产量可确定为550公斤/亩,计算氮素施用量一般在12-13公斤/亩左右。
二是考虑到土壤肥力因素,肥力水平高的可在理论用氮幅度内从低掌握氮肥用量,反之适当增加用量。
三是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将氮肥施用水平再适当增加10%左右,即14公斤/亩左右(有机肥氮素不计在内)。
2、按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养分与前茬作物实际情况合理配施当季作物磷钾肥。
不同作物、茬口、土壤磷钾养分下磷钾肥施用量推荐表在生产中,按当地化学磷钾肥品种及含量,折算成实物量。
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钾肥一般作前期追肥施用。
油菜田要重视施用硼肥,以基施硼肥每亩用量1公斤为宜。
3、确保施用有机肥。
提倡施用畜禽厩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或施用商品有机无机肥料。
4、因地制宜推广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如降低氮肥作基肥比重、氮肥深施、使用缓释肥等。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有机质、全氮四级以下属于偏低。
有机质除培肥因素外,受水的因素较大。
• 土壤有效磷小于5ppm 为严重缺磷的上限,但有效磷受温度、水分的制约,各个季节的含量是不同的,除考虑土壤外,还考虑作物的需要(早稻、晚稻、油菜等),目前蔬菜土壤有效磷积累较快,主要是施用的影响。
土壤速效钾小于50ppm 为严重缺钾,含量受母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影响,河谷平原相对较低。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有机质(%) >4%3—4%2—3%1—2%0.6—1%<=0.6 全氮(%)> 0.2 0.15--0.20 0.10--0.15 0.075--0.100.05--0.075 <= 0.05有效磷(mg/kg) >20 16-20 11-15 9--10 6--84--5 <=3速效钾(mg/kg)< 200150--200100--15080--10050--8030--50<=30微量元素耕层土壤有效含量分级表(mg/kg)土壤有效硼以0.50 mg/kg为缺硼临界值(对一般作物而言)。
影响因素:(1)母质:海水浸渍的含量高、河流冲积的、紫色土、红黄壤发育的水稻土含量低,质地粘的含量高,施用有机肥,不仅提高有机质,也提高硼的含量,大雨和砂性强的土壤容易缺。
石灰性土壤和中碱性土壤容易缺。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花而不铃桑树(粗皮病)(晚秋和第二年2月份用5%硼砂水涂刷树干和枝条或0.2%硼砂水溶液)、柑桔(落花落果,果实木栓化,黄叶枯梢病),柑桔花后期喷0.2%硼砂水溶液。
土壤有效钼以0.15 mg/kg为缺钼临界值,小于此值豆科作物对钼肥有反应。
河谷平原的有效鉬高于水网还原和滨海平原。
紫云英每亩用鉬酸铵5—10克冲水50公斤,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
柑桔0.1%钼酸铵喷施。
土壤有效铜以0.20 mg/kg为缺铜临界值,与母质和有机质和水耕熟化有关,砂性的低,有机质低的和旱地要低。
敏感的主要是禾本作物,很少出现缺铜,麦地和旱地,土壤凝灰岩且少施有机肥,小麦缺铜以0.10%硫酸铜溶液在倒三叶和倒二叶展开时喷施。
土壤有效锌0.50 mg/kg为缺锌临界值,与母质有关,河网平原最高,旱地大于水田。
质地粘的高于砂性,酸性土、有机质含量高锌有效性高。
长期施用磷肥和偏施氮肥能诱发水稻缺锌。
水稻缺锌萎缩病、柑桔“花叶病”。
土施每亩1—2公斤硫酸锌,喷施0.1--0.5%硫酸锌。
土壤有效铁4.5 mg/kg为缺铁临界值,我省土壤有效铁比较充裕,只是在石灰性和紫色土和滨海盐土上易发生。
一般以果树发生较多。
叶面喷施为硫酸亚铁0.2--0.5%。
土壤有效锰5.0 mg/kg为缺锰临界值,在石灰性和紫色土和滨海盐土含量较低。
土施每亩1—2公斤硫酸锰,喷施0.1--1.0%硫酸锰。
菜园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状况分级(mg/kg)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级指标( mg/kg )水解氮(N ) 有效磷(P 2O 5) 速效钾(K 2O ) 含量 丰缺状况 含量 丰缺状况 含量 丰缺状况 <100 严重缺乏 <30 严重缺乏 <80 严重缺乏 100-200 缺乏 20-60 缺乏 80-160 缺乏 200-300适宜60-90 适宜 160-240适宜>300过高>90 偏高 >240偏高交换性钙(CaO ) 交换性镁(MgO )有效硫(SO 42-) 含量 丰缺状况 含量 丰缺状况 含量 丰缺状况 <400 严重缺乏 <60 严重缺乏 <40 严重缺乏 400-800 缺乏 60-120 缺乏 40-80 缺乏 800-1200 适宜 120-180 适宜 80-120 适宜 >1200偏高>180偏高>120偏高元素类别分级指标 适用的 土壤低中等 高 B 有效硼 0.25-0.50 0.50-1.00 1.00-2.00 M n 活性锰 50-100 100-200 200-300Zn有效锌 (DTPA 溶液提取)0.5-1.0 1.0-2.0 2.0-4.0 石灰性土壤有效锌(0.1mol/L HCl 提取)1.0-1.5 1.5-3.0 3.0-5.0 酸性土壤Cu 有效铜(DTPA 溶液提取)0.1-0.2 0.2-1.0 1.0-1.8 Mo有效钼(草酸-草酸铵溶液提取)0.10-0.150.15-0.200.20-0.3果园土壤分析诊断参考指标 (mg/kg)水稻如何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杂交稻每亩产量800公斤,早稻每亩需施氮10公斤,N ∶P2O5∶K2O 比例以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4∶4∶1.5∶0.5为佳。
晚稻每亩施氮10-11公斤,N :P2O5:K2O 比例为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5∶3∶1∶1为宜。
单季杂交稻每亩产量500公斤。
冷浸田,以每亩施氮8-9公斤,N ∶P2O5∶K2O 比例为1∶0.5∶0.7为宜;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之比以3∶4∶2∶1为佳。
黄泥田,以每亩施8-10公斤,N ∶P2O5∶K2O 比例以1∶0.4∶0.7为宜;氮肥各期用量比例同冷浸田。
水稻磷肥作基肥效果最好。
钾肥作基肥、追肥较适宜。
元素 易发生缺乏症的含量 生长健全的含量 易过剩伤害的含量 备注氮(N)硝态氮(NO 3--N) <5 30-80 100(砂质土)200(黏土) 橘园,0.7mol/L铵态氮(NH 4+N) <2550-150 >200磷(P 2O 5) 有效磷<50 75-150 >200 HCl 浸提钾(K 2O) 交换性钾<70-80 100-150 >250镁(MgO 交换性镁<100 150-400 >500 沸水提取 硼(B) 有效硼<0.25 0.8-1.2 >2.0 硫酸铵-醋酸铵 铁(Fe) 有效铁<5.0 10 (pH4.0)提取锰(Mn) 易还原态锰<50 100-200 >300锌(Zn) 有效锌<0.5 1.1-2.0 DTPA 提取 铜(Cu)有效铜<1.02.1-4.0>60.1mol/L 盐酸提取水稻的需肥规律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一生中所需要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有一定比例,一定范围。
最主要的氮、磷、钾比约为1:0.5:1.3。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N)1.6—2.5千克,磷(P2O5)0.6—1.3千克,钾(K2O)1.4—3.1千克。
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形成相同产量需氮量相近,需磷量较低,需钾量远高于常规稻。
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需肥不同,而同一生育期又因水稻类型而异。
分蘖期氮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0%左右,磷为16—18%、钾在20%左右;幼穗分化至抽穗,干物质积累量增多,吸收养分占总量的50%;抽穗至成熟,根系活动减弱,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6—19%,磷为24—36%,钾为16—27%。
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来看,氮的吸收高峰出现时间早,在分蘖前后,而钾和磷的吸收高峰出现时间迟,一般在拔节前后。
早施秧苗“断奶肥” 断奶肥是指水稻秧苗断奶期的追肥,它施用是否适时,直接关系到秧苗能否正常从土壤中摄取养分。
近10年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断奶肥应提早到一叶一心期施用。
通常施用速效氮化肥或腐熟的人畜尿粪,施用量不可过多,一般每亩施尿素4—5千克或含量相当的其它氮化肥,或人畜粪尿300—500千克。
应注意的是施用氮化肥时,秧苗必须灌一层薄水;若施碳酸氢铵水层应适当加深,并将碳酸氢铵与细土拌合均匀可撒施;若施用人畜粪尿,秧田应保持湿润状态。
早稻僵苗预防措施山区冷水田的稻苗因冷害易发生僵苗,可撒石灰每亩25—50千克。
使用绿肥过量也易发生僵苗现象,应注意绿肥用量,一般每亩绿肥翻耕量以4500—5000千克为宜,同时要提高耕作质量,使土肥相融。
在深浇冷浸稻田、早稻田、碱性稻田,有效磷含量高或施磷肥多的稻田,易因缺锌出现早稻僵苗。
这些缺锌稻田应补施锌肥,早施、集中施用。
一般基肥亩施0.75—1千克与干细土混匀后撒施;也可用锌肥拌泥浆沾秧根,每亩用锌肥0.2千克左右。
叶面追肥一般在早稻分蘖期每亩用0.3%硫酸锌溶液60千克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冷烂田早稻抛秧改进施肥方法冷烂田盘育苗抛栽是发挥抛秧技术优势,高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改进施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具体做法是:秧苗一叶一心期追肥,每桶粪水加0.1千克尿素溶解后,轻浇匀泼。
在大田肥料施用上,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目标,全生育期总用肥量达10千克氮,前中后期追肥量比例为7:1:2为宜;氮、磷、钾比例为1:0.5:0.7,并于抽穗杨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提高结实率。
杂交晚稻氮肥施用方法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加保花肥、粒肥的施用,即采取70%基肥,20%保花肥,10%粒肥的施肥方法,既可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为攻多穗、大穗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可保持后期功能叶有较好的同化作用,提高光和生产率、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苗、株、穗、粒重协调发展而获高产的目的。
水稻配方施肥1 水稻需肥规律水稻的需肥量。
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硅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一般作为肥料施用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
水稻一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通常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
综观各地资料,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kg,吸收氮素约为7.5~12.0kg、磷素4~6.5kg、钾为9~kg,其N∶P205∶K20约为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