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高原低纬度的立体型气候、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接壤或邻近的区位等构成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2008年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年初计划。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完成年计划的100.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年计划的106.1%;接待国内旅游者1.03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完成年计划的108%,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一亿人次大关;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8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年计划的108.1%;旅游业总收入达663.3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年计划的102%,旅游总收入超过了600亿,登上了650亿元的新台阶。
海外、国内和边境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008年,全省接待港澳台游客分别为35.9、9.9、35.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1%、6.2%、3.7%,接待外国人游客169.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9%,其中亚洲游客增长21.6%,欧洲游客增长9.1%,美洲游客增长18.9%。
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264.6万人次,同比增长16%;一日游游客39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比较研究作者:王立鹏唐晓峰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1期[摘要]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参与旅游经营和工作、参与旅游资源保护、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四个方面对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和社区参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普达措优于老君山国家公园,在社区参与旅游经营和工作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方面两个国家公园没有明显差异。
对两个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差异和共同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参与旅游;国家公园;普达措;老君山[中图分类号]F592.7;F205 [文献标识码]A“社区参与”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由墨菲Petery E Murphy在其著作《旅游:社区方法》中提出。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主体介入到规划、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是实现社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与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旅游扶贫模式,尤其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活较为贫困,国家公园建立后,解决社区居民扶贫问题是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其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参与旅游经营和工作、参与旅游资源保护、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四个方面对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现状进行对比,对两个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旅游现状差异和共同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带,分别成立于2007年和2009年,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第一批国家公园。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城以东,范围99°59′16″~100°02′38″E,27°43′52″~27°58′30″N,总面积约602.1km2。
迪庆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峻挑战,我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州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国民经济总体形势回升向好,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有序、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6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5.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5%,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20.3%,对GDP 增量的贡献率为44.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3.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19.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3.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33.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25.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46亿元,增长19.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1.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9.7个百分点。
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6471元,比上年增加1654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6%。
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1.69:40.99:47.32调整为11.04:38.43:50.5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21个百分点。
三二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1.55%;其中,农业产值为50117万元,增长4.7%,林业产值14651万元,增长21.6%,牧业产值33286万元,增长20.3%,渔业产值2001万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726万元,增长5.4%。
(免费午餐)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年9月3日前言云南省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接受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酒店及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我司人员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投资估算以及宏观投资环境、行业概况、地区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内容的分析,已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及分析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酒店及办公楼建设项目是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运营的商务旅游酒店项目,主要功能为商务旅游酒店和高级娱乐休闲服务中心。
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企业经营模式持续、稳健发展的目标,拟在香格里拉县康珠大道东侧(原巴拉格宗商务酒店用地范围内)新建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酒店及办公楼。
1.1.1项目名称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酒店及办公楼建设项目1.1.2开发公司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1.1.4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 香格里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4.《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专项规划5.《香格里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6.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7.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划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1.5项目的建筑规模和内容1、香格里拉县巴拉格宗酒店及办公楼总用地面积3281.77㎡(折合4.92亩),总建筑占地面积1962.38㎡,总建筑面积10000.00㎡,其中:本期建筑面积7211.92㎡,远期建筑面积2788.08㎡㎡。
2、拟建绿化面积1162.85㎡,其中屋顶绿化150㎡;拟建停车位50个,其中室内停车位9个、生态停车41个;其他给排水、电、道路广场等相关附属设施建设。
迪庆:永远的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期刊名称】《创造》【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38-39)【作者】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迪庆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滇藏线入藏门户,是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
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人口40.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34%。
迪庆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文化底蕴深邃厚重,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地,是“茶马古道”要冲,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改革开放以来,迪庆州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在雪域高原上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建设事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迪庆州已经迈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藏区各州(市)前列。
(一)“香格里拉” 的品牌效应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中国西部藏区一个美轮美奂、神秘宁静、祥和富足的理想家园,这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一个没有战争,充满宽容、呈现和谐,洋溢着原始自然美的乐园。
小说集中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的热切渴望与努力追求,出版后在全球引起了轰动,并由此创造了英文单词“SHANGGRI-LA(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香格里拉” ,震撼了千千万万寻求心灵慰藉的读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寻找“香格里拉” 的热潮。
通过多方论证,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消息惊动了世界,寻梦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迪庆州由此开启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幕。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法的旅游竞争力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动态综合评价法,根据2006~2011年云南省16州市的基本资料和数据,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各州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和分析。
关键词:动态综合评价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旅游竞争力;云南省各州市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注重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以期在清楚自身旅游发展优劣势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
云南省是旅游大省,但16州市的旅游业发展并不均衡。
因此,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该16州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指标体系构建(一)研究方法鉴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属于静态分析,不能动态地评价旅游竞争力。
本文选择引用郭亚军[1]提出的一种不带有主观色彩影响的、完全基于观测数据挖掘的动态综合评价法,即“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1.动态综合评价对n个被评价对象(或系统)s1,s2,…,sn,取定m个评价指标x1,x2,…,xn,且按时间顺序t1,t2,…,tn,得到原始数据{xij(tk)}就建立一个时序立体数据表。
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是指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综合评价问题,一般可表示为:为在时刻处的综合评价值。
本文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指标无量纲化和一致化处理。
也就是说,在以下讨论中假设评价指标x1,x2,…,xm均是极大型的,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了的“标准数据”。
2.“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对于时刻(k=1,2,…,n),取综合评价函数为:(二)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可操作性和代表性,本文选以下15项指标,即:gdp及其增速、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速、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国际旅游收入及其增速、接待游客总人数及其增速、入境旅游人数及其增速、国内旅游人数及其增速、游客人均消费及其增速。
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过程(一)建立评价数据库首先,本文选择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12•【字号】迪政发〔2016〕55号•【施行日期】2016.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迪政发〔2016〕55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开发区管委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工作的系列部署,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我州经济更好发展,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16〕19号)精神,由州发改委牵头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经州十二届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16年5月12日附件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各县(市)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工作的系列部署,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我州经济更好发展,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16〕19号)精神,结合迪庆实际,现就2016年度稳增长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全力做好七大重点专项工作为确保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着眼于从供给、需求两侧双向精准发力,进一步分清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生物产业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电子商务和社会综合治理”七大重点专项工作,每个专项工作组由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任组长并负主责。
doi︰10.16473/ki.xblykx1972.2023.04.005“三江并流”区域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研究∗陶德双1,2,罗明灿1,岳彩荣1,徐吉洪3,卢颖钰2,邓喜庆2(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2.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昆明650224;3.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650051)摘要:为统筹“三江并流”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促进该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区域8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区域整体和县域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水平。
结果显示:2012—2021年,区域整体和8县(市)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水平地域差距明显。
整个区域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度失调状态进入勉强协调状态,协同发展从低水平阶段进入了磨合阶段。
香格里拉市进入较高水平阶段,玉龙县和兰坪县进入磨合阶段,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维西县和德钦县等5县(市)仍处于颉颃阶段。
自然保护地体系综合评价指数显著高于经济、社会体系综合评价指数,但水平都很低。
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深入探索区域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地—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中图分类号:S 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23)04-0026-07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 -economy -society System in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TAO Deshuang 1,2,LUO Mingcan 1,YUE Cairong 1,XU Jihong 3,LU Yingyu 2,DENG Xiqing 2(1.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stry,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2.Yunnan Provincial Bureau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3.Yunna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Kunming Yunnan 650051,P.R.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by coordinating the ecological,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of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taking 8counties(cities)in the region as research object,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system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has been constructed.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has been used for estimating nature reserve -economy -society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gion and each county (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from 2012to 2021,in the whole region and each 8counties(cities),the degree of sys⁃tem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was on the rise,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gional gap in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region has entered the run -in period from the low -level stage.Shangri -la city has entered a higher stage,while Yulong Naxi Autonomous County and Lanping Bai and Pumi Autonomous County are in the run -in period.Lushui City,Fugong County,Gongshan Derung and Nu AutonomousCounty,Weixi Lisu Autonomous County,and Diqin County are still in the antagonistic stage.The Comprehensive E⁃ 第52卷 4期 2023年8月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52 No.4 Aug .2023 ∗收稿日期:2023-04-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72)。
迪庆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局2012年3月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迪庆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州”战略和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切实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州呈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测算,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7.4%,二季度增长17.9%,三季度增长18.1%,四季度增长19.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28.6%,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7.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28.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0.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5.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28.9%,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2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5.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8.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7.3个百分点。
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4317元(总人口为年平均人口),比上年增加4266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5%。
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9.3:38.5:52.2调整为8.4:41.7:49.9,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玉龙县拉市乡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和耀芬(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这样的过度超前发展又呈现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旅游业发展与基础条件不相符,对旅游业的依赖性大,缺乏系统规划,没有明确的旅游主题和合理的游览线路,旅游项目单一,使游客无法得到最优质的旅游体验。
应该借鉴国内外开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方法和经验,采取以社区参与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拉市海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增加旅游项目,规划出最佳游览线路,合理、有效利用拉市海旅游资源,从而带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玉龙县拉市乡;旅游业发展;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9-17[作者简介]和耀芬(1986-),女,纳西族,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一、玉龙县拉市乡概况玉龙县拉市乡隶属云南省丽江市,位于100°10'E ̄100°18'E和26°45'N ̄27°19'N之间,处于玉龙雪山南麓,东临黄山镇,南接太安乡,西与龙蟠、太安两乡相连,北与白沙乡为界,总面积159.7km2,是典型的“一坝一乡”,坝区平均海拔为2450m,山区最高海拔3860m。
坝区中央即为水域面积约1000ha的高原湖泊型湿地———拉市海,她是玉龙县境内最大的淡水水体。
拉市乡辖海东、海南、吉余、美泉、均良、南尧六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
全乡总人口约15593人,其中95%是居住在坝区的纳西族,4%是生活在山区的彝族,1%是其他的民族。
二、玉龙县拉市乡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玉龙县拉市乡旅游业发展现状丽江市是云南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管理毕业论⽂范⽂3篇⾼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地⽅⾼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指导⼯作取得的成就(⼀)旅游管理专业论⽂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素质不断提⾼以云南师范⼤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指导教师中教授1⼈,副教授4⼈,讲师6⼈。
⽽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副教授6⼈,讲师6⼈。
其中,博⼠研究⽣2⼈,硕⼠研究⽣4⼈。
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的指导。
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旅游管理专业论⽂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在进⾏毕业论⽂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
如“我国旅⾏社⼈⼒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从2002年开始⾄今,从各届学⽣的毕业论⽂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县市、某⼀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酒店某⼀类型服务项⽬的开发,抑或某⼀旅⾏社产品营销策略、⼈⼒资源现状等进⾏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指导⼯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论⽂指导⼯作从第七学期学⽣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初开始直⾄第⼋学期的5⽉中下旬,历时6个⽉的时间中,对学⽣毕业论⽂召开专门的动员⼤会,交代毕业论⽂撰写⼯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向要求学⽣报名,按照学⽣报名情况进⾏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各组开题,要求学⽣提交开题报告、论⽂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论⽂撰写及⼀、⼆、三稿的修改⼯作,同时学⽣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每⼀稿的修改意见进⾏整理记录,提交论⽂指导记录表。
水CHINAWATERRESOURCES2018.16一尧小中甸水库基本情况小中甸水利枢纽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境内袁距香格里拉市区32km遥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袁市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袁是滇尧川及藏三省渊自治区冤交汇处袁也是举世闻名的野三江并流冶风景区腹地遥市内居住着藏族尧汉族尧纳西族尧彝族尧白族等十几个民族袁人口密度为10人/km
2袁是云南省面积最大尧
人口密度最低的城市之一遥
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尧横断山脉南段北端袁野三江并流冶
之腹地袁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尧峡谷尧草原尧高山湖泊尧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袁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遥
香格里拉的主要景区渊点冤有虎跳峡尧碧塔海尧松赞林寺尧白水台尧纳帕海尧梅里雪山尧白茫雪山尧小中甸花海尧藏民家访尧香格里拉大峡谷尧萨马阁自然保护区尧达摩祖师洞遥小中甸水库大坝坝址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硕多岗河的中游袁是硕多岗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中野一库七级冶的龙头水库遥水库正常蓄水位3235.00m袁主坝最大坝高52.7m袁总库容1.5478亿m3袁调节库容1.268亿m3袁具有多年调节性能遥2014年8月15日水库大坝顺利下闸蓄水袁2014年12月5日21时袁小中甸水利枢纽电站2号机组完成安装调试并网运行曰12月16日11时袁1号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袁顺利转入商业运行遥至此袁该水库电站野双机冶投产目标圆满实现袁硕多岗河流域梯级电站依靠径流发电的历史得以改写袁野流域联调尧集中控制冶的年调节目标从此实现遥二尧小中甸水库发展水利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小中甸水库是迪庆州唯一一座大型水库袁水库建成后袁可依托现有的水利设施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袁充分考虑其现状条件和发展可能袁合理确定其发展规模尧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向遥1.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香格里拉地理位置优越袁气候宜人袁经济发展迅速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袁在迪庆州党委和州人民政府
的领导下袁全州经济蓬勃发展遥州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袁先期开发建设的大量旅游景点袁如普达措国家公园尧松赞林寺尧纳帕海湿地国家公园尧石卡雪山尧独克宗古城尧巴拉格宗国家公园等袁早已蜚声扬名海内
卓克基地区土司文化与旅游发展卓克基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
在这里,土司文化是当地的精髓所在,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为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机遇。
一、土司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在中国古代,土司是指一些地方性的统治者,他们通常由当地的贵族或城市的富裕商人担任。
在明清时期,卓克地区就有了土司制度的实施。
那时候,这些土司的赋予的权力很大,不仅可以管理当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法律系统。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卓克地区的土司文化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土司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风情浓郁:土司文化传承着白族的民族风情,包括服饰、习俗、建筑等方面,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2.体现尊卑秩序:土司文化中的土司和他们的家族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他人必须遵循他们的规定和命令。
3.拥有完善的行政组织:土司文化礼仪观念很强,必须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场合才能见面。
土司需要与朝廷、派系等进行联络,同时还要在他的领地内进行治理。
4.地域文化特色:卓克地区土司的种类很多,每个土司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土司吉明藏布的文化比较特殊,其家族有非常高的地位,领地内的土地也有特殊的规定。
二、土司文化对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土司文化对于卓克地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说明。
1.创新旅游项目:通过挖掘土司文化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可以创新一些旅游项目。
例如,在土司节日的时候,可以组织游客观看传统的音乐舞蹈、服装表演等,这样不仅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白族文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提高地区知名度:卓克地区的土司文化非常独特,通过宣传土司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吸引更多的游客非常有帮助。
3.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支柱性产业,土司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
迪庆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文化内容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
迪庆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增长。
但仍面临开发深度不够,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旅游要素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迪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浅显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迪庆州;旅游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云南“桥头堡”和旅游强省“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迪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内外部有利环境和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为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把迪庆建成“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世人向往”的中国藏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地和世界级精品生态旅游区。
一、拓展香格里拉旅游内涵
按照建设“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旅游环线”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挖掘、提炼香格里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构建以观光旅游为主,宗教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方式为补充的立体旅游模式,对迪庆“香格里拉之
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
一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立足于“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核心区两个世界级品牌,以州内民俗文化为载体,借助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昆明旅游交易会、书籍、歌曲、网络、专题片、民族节庆赛事活动等手段,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宣传促销效率,不断提高“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切实扩大迪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市场份额。
二是深化国际和国内区域旅游合作。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借助“滇沪对口帮扶”、滇黔川“金沙江流域(下游)旅游经济圈”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等旅游合作项目,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等领域,加强与国际旅游城市和发达旅游城市深层次地交流合作,拓展旅游市场空间,实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客源合理流动。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迪庆的综合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功能。
首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把旅游交通纳入全州交通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景区(点)和交通主干道连接线的提级改造,提高与丽江、怒江、四川、西藏等毗邻地区的公路等级,做好公路沿线的净化和美化工作,尽快形成“舒适、快捷、安全”的滇川藏旅游环线交通网络。
充分挖掘航空市场潜力,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开辟新航线,加大运力投放,增加航班密度,将迪庆香格里拉机场建成云南干线机场和藏区枢纽机场。
加快旅游标示体系、
景区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状况。
其次,加大旅游城镇建设,不断提升旅游形象。
通过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活动,进一步加快香格里拉、德钦和维西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城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以体现民族特色为前提,以独克宗古城为亮点,加大虎跳峡、奔子栏、塔城、叶枝等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三、强化旅游服务功能
一是注重旅游要素健康发展。
在旅游住宿方面,旅游住宿设施的数量和档次应适度超前,住宿的类型和功能应多样化。
在旅游商品方面,筹建专门的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机构,大力开发具有迪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提高商品档次和质量,打造知名品牌。
在旅游餐饮方面,严格卫生和服务标准,重点开发体现藏文化特色,符合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旅游套餐,适当发展各类西式快餐和外地风味菜肴。
在旅游娱乐方面,积极开展“广场舞”等特色集体活动,大力发展茶楼、保健康疗、高原温泉等大众休闲娱乐项目,适当发展蹦极、漂流等特种娱乐项目,并按照国际先进运作模式,推进旅游娱乐的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发展。
二是健全旅游公共服务。
积极探索景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对全州景区实施统一接待、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结算“五统一”管理。
进一步规范酒店协会、旅行社协会、藏民家访协会和旅游购物
协会的行业管理,避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
加强旅游质量监测,构建旅游联合执法机制,组建旅游预警体系、救援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保障区域旅游安全。
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调整理顺,健全组织结构。
按照“政府统筹主抓,主管部门负责,各行各业配合”的旅游工作机制,调整充实迪庆州发展旅游业领导机构,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
进一步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产业规划、行业管理、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和监督检查职责。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对景区进行长期性的开发建设、整体性租赁承包和垄断性经营管理等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建立责、权、利有机统一的景区景点开发经营机制。
二是改革创新,壮大市场主体。
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积极引导和调动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和个人进入迪庆旅游市场,让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鼓励各类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产权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使旅游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规模。
三是大胆探索,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和投融资平台,提高信贷的支持力度。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多形式和多渠道的旅游投融资机制,弥补旅游投入不足的
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志,樊国敬.云南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1).
[2]严洁.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0(08).
[3]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08-2015)[r].
[4]迪庆州旅游局.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r].
作者简介:王鸿(1974-),男,云南迪庆州人,大学学历,迪庆州委党校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旅游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