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照片.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45
老照片里的徐汇中学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4年第23期从1945年至1949年间这组徐汇中学学子课余生活的旧照片中,可看出建国前夕的徐汇中学在继承传统、发展体育、校外实践、军事教育及盛会活动几个方面的情况。
以此管窥民国后期教会中学的校园生活。
文·图/邵文菁2013年春季,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征得一组20世纪40年代徐汇中学的老照片。
这组照片共236张,尺幅在6×10厘米左右。
用银色锡箔相片护角,按时间或事件顺序整理排序,平贴在黑色卡纸上。
这组照片拍摄于1945年夏至1949年春期间,主要记录了抗战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一时期徐汇中学的重大活动以及师生课外活动的情形。
1945年春,日军在投降前期强占了新校舍和西校舍一部,全校师生及时抢救教学设备和器物,两天内搬迁完毕,然后被迫集中在老校舍和西校舍楼下、光启社及汇师小学坚持上课。
8月抗战结束后,师生开始着手复校,10月举行复校庆典。
之后,学校沿用1940年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按照以往的教学制度和方针,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
课程设置上秉承汇学中西的教学特色,结合实践活动兼体育、艺术等特色教育,丰富校园生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体育比赛、社团活动、拓展训练等,充分体现了徐汇中学历来倡导的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
1949年,徐汇中学也随着上海的解放为人民政府接管。
此后徐汇中学作为百年教会学校循序渐进地改革以适应新社会制度下的国家建设需要。
徐汇中学作为沪上著名的新式学堂,开教育风气之先。
除了学科完备的课堂教育,学生丰富的课外生活也是学校办学的主要特色。
这组照片记录了战后徐汇中学师生参与的几次课余生活和校内重大活动。
通过细节,用影像展现私立徐汇中学最后一个阶段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
体育比赛在馆藏的这组旧照中,有两场足球比赛的专题记录。
局部细节的抓拍,生动还原了足球比赛热烈的现场气氛。
1947年12月8日,校内举行了首届师生杯足球赛。
南京老照片鼓楼外大街,今天十一中的地方城南街景(可能是内桥)金陵大学的钟楼大钟亭横亘在城北的城墙城南闹市一角(从远处城墙的走势来看,应该是柳叶街一带)城墙下的棚户区流徽榭,背后是光化亭,再远处是正在营建的中山陵这个地方应该是太平南路外秦淮河上的风帆通济门外大街这个水塘后来没有了。
远处的新建筑是中央医院(现在军区总院)新街口,此方位面向西南,那座建筑是在汉中路和中正路的路口,现在的东方商城从中山陵俯瞰民国十六年的国民政府大门夫子庙魁光阁萨家湾的交通部大楼孝陵的石瓮仲莫愁湖狮子山的城墙和城河下关车站(现在的南京西站)新街口,中山东路方向【第三波:1940年代】过江轮渡下关码头国民大会堂,现在叫人民大会堂【第四波:1960年代】和平公园,31路电车,如今的31路仍然是这条线路新街口,新百方向,国父像被搬走。
玄武湖【第五波:1980年代】草场门广场,1981年金陵饭店,1984,曾经的“神州第一楼”从金陵饭店俯瞰新街口,这是新百,1984年南京的名胜古迹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
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
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
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
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
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石头城遗址【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
面积19公顷。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震撼!100张乐⼭绝版⽼照⽚,记录⼀座城市百年记忆!时光如⽔,总是安然。
每⼀座城都是⼀部史诗,⽤沉稳的历史低诉着过去,⽤⽇新⽉异的变化迎接着未来。
站在历史的坐标,感受城市的变迁,⼼中拂过暖暖的柔情。
⼀座城市的记忆,牵扯太多⼈浓浓的乡愁。
你是否也在好奇,以前的乐⼭是什么样⼦的?乐⼭全景新⽼两张照⽚的对⽐看的出来乐⼭这座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乐⼭!⽼霄顶公园60年代的⽼霄顶和现在的⽼霄顶,凉亭依旧、繁花盛开、叶绿枝茂!乐⼭⼤佛⽼公园凌云塔听奶奶说凌云塔那时候是可以上去的,但是现在为了保护好⽂物已经隔了⼀道铁栏,不能上了。
张公桥对⽐两张图以前张公桥对⾯是⼀座⼭⽽现在的张公桥,是闻名遐迩的⼀条好吃街了!铁⽜门作为⼀个90后⼩时候记忆中的铁⽜门和现在有些不⼀样了,每次去太阳岛的时候都会来这⾥坐船。
太阳岛那时去太阳岛的时候早已没有观光缆车了,但是还是很怀恋那个时候在太阳岛,河边上捡⽯头,搬爬海,童年真的快乐的不⾏!岷江⼤桥每次回到⽼家都会听爷爷奶奶,那时候在桥上卖鸡蛋的故事,讲故事同时,也在给我们讲道理!乐⼭汽车总站当时的汽车总站发展到现在都有肖坝车站,联运站以及⾼铁站了。
桂花楼看着古朴的砖⽡可以感受的到当时的年代感,城墙依旧保存的很好,这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乐⼭港从⽼照⽚看后⾯的睡佛清晰可以见,蓝蓝的天、⽩⽩的云与睡佛交相辉映。
迎春门当时是80年的洪灾⼏乎把迎春门都给淹了。
⽽现在周边筑起了⾼⾼的防洪台,以免再次被洪⽔给吞没。
⽼乐⼭还有这些照⽚记载了1911年-2017年的乐⼭,⼀起来看看他的⽼样⼦吧!1911年,这是⽬前发现的最早⼀张记录乐⼭城市的图⽚,拍摄者现⼰⽆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六⼗年代的乐⼭全貌。
1982年,乐⼭的城市发展始于改⾰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前的乐⼭城⼤都还是⼩青⽡房,和过去⼀样⼏乎没有⼤的变化。
2004年,随着⼈们的⽣活⽔平的提⾼,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速发展阶段,乐⼭的城市⾯貌发⽣了惊⼈的变化,肖公嘴⼀带⼰开始出现了三⼗层以上的⾼层建筑。
春节,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时间怎么变,对我们的意义依旧重大。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
传统民俗被渐渐的遗忘,那些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味儿,捡起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春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画地也毫不含糊!这样的春联,极受大家的热捧。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四代同堂过春节,好不热闹。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
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就是能穿上新衣服,很多母亲为此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了!▼ 对于男孩来说,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更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
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新店老照片60年代的碧潭令人神往60幾年前的碧潭人像沙龍照1957年新店街上叫賣豆花的攤販。
你吃過嗎??1955年的新店碧潭東堤岸,應該是美食區上方,堤防左邊的房子全部都改建。
左下角往下階梯是現在通廟口的通道。
GOOGLE+的這張標為”碧潭”的少見曲流地形照片中山橋始建於1901年,原名"明治橋"。
1933年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拱橋,全長120公尺,寬17公尺,以花崗石砌成欄桿,兩邊各裝置一對青銅。
1946年敕使街道改名為中山北路,明治橋更名為中山橋。
1968年將花崗石欄桿和燈柱拆除,拓寬橋面為23公尺。
2002年12月20日拆橋遷建,但遷建處仍未定。
1935年台灣鐵路分佈圖,其中包括從萬華到新店的"萬新鐵路",圖中除主幹道外,其餘支線大都屬私人企業,用於運輸木材、甘蔗(糖)、煤炭。
目前除內灣線、集集線、阿里山線外,大都停駛。
瑞芳到菁桐線是後來建的。
圖中"新高"指的是玉山,因比富士山高,故稱'新高山1948年淡水港早期是靠這些船將新店的農產品及煤運到大稻埕或淡水。
"萬新鐵路"完成後,船運就沒落了。
台北市新生南路台灣大學旁的車禍現場,新生南路的確是"水溝加蓋"的。
瑠公圳源頭于碧潭,從北新路到中正路穿過北新路,再沿著北新路與中興路間到景美,到新生南路時,以前叫"特一號排水溝"。
1972年完成加蓋工程,拓寬新生南路才成現在的樣子。
右邊那排樹還在,就是龍安國小最左邊的25巷。
1983年翡翠水庫施工中翡翠水庫供應大台北地區自來水。
新店溪原是匯流南勢溪與北勢溪而成,在桂(龜)山處建水庫截留南勢溪溪水,直潭淨水場又截留部分新店溪溪水,從此碧潭水位大幅下降。
為吸引觀光客,在碧潭大橋下方興建攔水壩,以維持碧潭水位1959年的碧潭沙龍照1954年因吊橋無法負荷大型車輛,在附近另建過水橋1970年過水橋被洪水沖走,現在的碧潭大橋1972年7月完工中央銀行「文園」金庫位於新店新烏路,庫藏1,362萬英兩黃金。
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女明星青春岁月老照片2006-12-14 15:10:18| 分类:明星动态| 标签:娱乐八卦|字号大中小订阅汪明荃-娇悄老照片汪明荃生于1947年8月28日同样是飒爽英姿,王明荃当年的娇悄已经被沉稳所取代,30年的演阿姐的青春在观众记忆中,可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如今红颜老去留得时,回望中骤然发现,她已经端庄地站在星光道上无数年……赵雅芝-温婉老照片赵雅芝生于1954年11月15日从《京华烟云》到《青花》,岁月在美人脸上轻轻佛过,年轻也罢罢,虽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赵雅芝那份温婉古典的气韵,却依然令仿佛她真的是西湖畔的白娘子,可以美丽千年……刘雪华-清纯老照片刘雪华生于1959年11月12日眉如远黛,眼若秋波,刘雪华呼扇着美眸曾经出现在多少琼瑶剧,无不赚人泪水。
可惜一朝春尽红颜老,当初那个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女孩的被时间湮没了……关之琳-香艳老照片关之琳生于1962年9月24日提到关之琳,我们想到的还是当年那个“大眼妹”。
已经年过不惑的着成熟的魅力,却不再年轻。
不是皱纹泄漏了年龄,而是眼睛里的一抹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已经经历了太多……张曼玉-青涩老照片张曼玉生于1964年9月20日都说岁月无情,但岁月着实格外偏袒这个女人,年华流失,没带走她反而给她沉淀下妩媚。
如果说20年的风霜给张曼玉留下了什么痕迹,一种味道,叫“优雅”……刘嘉玲-清新老照片刘嘉玲生于1965年12月8日20年前,她端庄可人,青春萌动的眼眸里却不曾有无邪;20年后端庄可人,不惑之年的眼眸里却不曾有沧桑。
刘嘉玲折射出来的只是单变换,却没有自己的似水流年……林青霞美人迟暮那婀娜的造型与妩媚的气质,确实让人大饱眼福。
可惜岁月已过,貌似再也看不见青霞当年的潇洒秀气风范了,如今皱纹已爬满脸庞……翁美玲红颜不再她是永远不会老去的女大家心中永远的蓉儿,在事业她为一段伤怀恋情选择了抛佳人已逝,怀念永恒……叶倩文貌美如花时隔多年,当初歌坛的两位领军人物重出江湖,只不过林忆莲身边已经少了李宗盛,而叶倩文旁边却还站着林子祥!潘迎紫不老神话她演刚入宫的武则天时多岁了,但是美目顾盼的甜是18岁啊!真正叫人明白什眷顾,岁月无痕。
英国领事馆百年照片引出的人物Herbert Allen Giles下(2010-08-01 03:37:20)转载标签:分类:老照片宁波英国领事馆翟理思年鉴以下文字引自正方翻译论坛:活动年表1845年1岁翟理思1845年12月1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父亲是约翰.艾伦·贾尔斯(John Allen Giles (1804-84)。
贾尔斯牧师时任牛津大学耶稣文集学院(Corpus ChristiCollege)资深成员(Fellow )。
1854年9岁翟理思在基督文法学校(the Christ Church Grammar School )就读。
同年10月5日,一场大病险些夺去年幼的翟理思的生命,也使翟理思中断了学业。
同时,这场大病也给贾尔斯牧师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虽然翟理思死里逃生,但他的父亲却因违背了教规,而避走他乡。
1855年10岁贾尔斯牧师的涉嫌违背教规案开庭审理。
审判结果,贾尔斯牧师被判入狱12个月,关押在牛津堡( Oxford Castle )。
父亲蒙冤入狱给翟理思打击很大,这是他日后仇视传教士的一个重要根源。
同年6月4日,贾尔斯牧师提前获释。
1859年至1863年14-17岁翟理思在查特豪斯公学(( Charterhouse)就读。
1863年1月,查特豪斯公学校长埃尔温(Elwyn)为翟理思提供便利,让翟理思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印度行政参事会(Indian Civil Service )考试。
1863年5月6日,翟理思离开了学习四年时间的查特豪斯公学。
6月13日,动身前往巴黎,学习法语。
在巴黎期间,翻译了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Aeschylus )著名的三部曲(( Agamemnon ).《奠酒人》( Choephorus)和《欧墨尼得斯》< Eumenides ),收入其父主编的《经典之键》(Dr. Giles' Keys to Classics )丛书。
1866年21岁3月18日,翟理思动身前往伦敦,准备第二天的印度行政参事会专员(The Indian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ers)的面试。
老照片:80年代的河南郑州,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展开全文这是一组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郑州市的老照片,通过这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那时的郑州。
图为郑州市花园路口,放眼望去这座城市被绿树环绕,难怪郑州有“绿城”之称了。
图为那时郑州市二七区的一个百货摊点摆设区,道路两旁都是服装店铺,这条不宽的道路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二七区,因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而得名,这里是郑州市的中心城区。
图为郑州国棉一厂大门前。
1953年5月1日,郑州第一家大型棉纺企业破土动工。
1954年该厂建成投产,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
随后郑州又建了五大棉纺厂,依靠六大国棉厂郑州也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纺织城,纺织业为郑州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为郑州街头的无轨电车。
1979年5月1日,郑州市第一条电车线101路正式运营。
这种车顶拖两条连接电线的“辫子”,当时又被称为“大辫子车”。
这些大辫子车承载着很多老郑州人的记忆。
图为郑州人民公园内的小吃一条街,这里留下很多人的美食记忆。
人民公园位于郑州市区中心北二七路西侧,这里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开放。
图为那时的郑州火车站。
郑州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949年5月,改称郑州站;1953年,郑州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改扩建后的车站投入使用;1988年,郑州站再次进行改扩建工程;1999年12月,郑州站主站楼投入使用。
图为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开业的全省首个离退休干部星期日市场,右边那个推自行车的老爷爷穿着很时尚啊!身穿风衣的他在人群中很是显眼。
图为从空中俯瞰郑州市区,那时的二七纪念塔周边和如今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今的二七纪念塔附近,高楼林立,商场遍布,成为商业繁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