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抽取到单号)与实验组(抽取到双号),每组50例。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与生活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慢性胃炎与很多慢性病比较相似,在临床上很难彻底治愈[1]。
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比较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遗传、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以胃部疼痛、食欲不佳、呕血、黑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以药物调理为主,其中奥美拉唑是常用药物,根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该药物极易出现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2]。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慢性胃炎主要是因为气血不畅、胃气淤滞所致,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之内,经常表现为寒热错杂,对于该类疾病是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帮助患者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应用消炎解毒的方式来降低炎性反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
为此,文章中针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0.58±4.68)岁,最长病程10年,最短病程3年,平均病程(5.04±0.19)年;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0.89±4.47)岁,最长病程11年,最短病程3年,平均病程(5.15±0.23)年。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在慢性胃炎中引入中药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可根据患者症状加减应用,探究其应用优势。
方法:200例(2020年05月-2022年07月纳入,100例/组,抽签分组),对比奥美拉唑、香砂六君子汤应用在对比组、试验组的效果。
结果:试验组的胃脘隐痛、痞满、胃痛喜按喜暖得分更低,其总有效率更高,副作用总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具有较高治疗效果,且较少引起不适症状,其也可显著改善症状,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慢性胃炎;副作用;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较多,常常指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胃部黏膜损伤,诱发一系列炎症反应[1]。
其干预难度较大,停药后复发次数较多,且不适症状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也是干扰度较大、较痛苦的慢性疾病之一。
分析临床诊疗情况,发现整体治愈案例数相对较少,一般难以完全消灭不适症状,常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胃部出血等症状。
奥美拉唑作为应用相对频繁的药物之一,其副作用较多,可影响患儿用药积极性,且长期用药,疗效逐步降低。
为提高干预成效,临床不断尝试传统医学模式,发现对症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快速消除炎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本文对比奥美拉唑、香砂六君子汤的应用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例(2020年05月-2022年07月纳入,100例/组,抽签分组),对比组、试验组分别采取西、中医治疗。
纳入标准部分:18岁以上;无过敏;无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疾病;无心脏疾病;无肝功能损伤;资料完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合并其他消化类疾病;过敏;中断用药者。
自然信息相似(P>0.05)。
见表1。
表1自然信息[n/()]组别n男/女年龄/岁病程/年对比组10065/3549.62±9.06 4.85±1.03试验组10055/4551.02±11.02 5.02±1.25X2/t 2.0830.981 1.050P0.1490.3280.2951.2方法1.2.1用药方法对比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
【六君子汤加减-治慢性胃炎】展开全文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
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
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慢性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之类),香燥也少用。
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
六君子汤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白术去芦、陈皮、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健脾补气,和中化痰。
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六君子汤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5分,茯苓1钱,甘草1钱,人参1钱,白术1钱5分。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
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
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足之证;胃气虚热,口舌生疮;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改为党参,制成丸剂,名六君子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注意真阴亏损者忌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
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
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
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
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临床应用1.泻痢《寿世保元》:一人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急,饮食少思,腹寒肢冷。
予以为脾胃亏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炮姜,三剂而愈。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2 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5-11-03T17:01:55.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5期作者:李苗[导读]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3 级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00 提示本方加味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行气消胀之功, 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3 级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的疾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42 例, 总有效率88% 。
提示本方加味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行气消胀之功, 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慢性胃炎; 中药治疗;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01-01慢性胃炎指系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人群发病率与年龄有关, 年龄越大, 发病率越高。
虽然中西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但都易反复发作。
笔者根据本病特点, 以标本兼治, 治本为主, 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42 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男性 26 例 , 女性16 例, 年龄最大75 岁 , 最小20 岁;病程最短 3 月,最长25 年,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诊断结合胃镜检查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25 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 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出现反复、经常性胀满、疼痛,部分伴有嗳气、吞酸或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时多易诱发或加重。
2 治疗方法基础方:党参30g,茯苓15g,白术20g,甘草10g,香附10g,砂仁10g,陈皮15g,清半夏10g 疼痛明显者去党参,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反酸明显者加吴茱萸、黄连、乌贼骨;喜温恶寒明显者加高良姜、小茴香;腹胀明显者去党参,加枳壳、厚朴、莱菔子;腹泻加山药、炒薏仁、仙灵脾;呕吐者加佛手、旋复花、柿蒂;食滞者加焦三仙、内金;每日一剂,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针对对照组中的脾胃气虚胃炎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治疗组脾胃气虚胃炎的患者则采用的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治疗组患者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更加理想,而且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相应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在对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上有广泛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脾胃气虚;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慢性的浅表性胃炎比较常见,是消化系统中的多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反复的发作,而且患者的上腹部也会有疼痛,还会有胃部的胀满与嗳气等情况[1]。
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脾胃气虚证居多,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重点的内容就是健脾[2]。
而虽然应用西医治疗的方式,效果比较快,但是整体的治疗不够彻底,西药的副作用比较大[3]。
而香砂六君子汤能够有效的调和患者的脾胃气虚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0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针对对照组中的脾胃气虚胃炎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治疗组脾胃气虚胃炎的患者则采用的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中胃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9:21名、患者最大年岁72岁、最小年岁29岁、平均年岁(49.8±4.9)岁。
治疗组胃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0:20名、患者最大年岁71岁、最小年岁32岁、平均年岁(48.0±4.7)岁。
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条件1.2.1纳入条件1.所有患者享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都是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 患者没有精神类等疾病。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目的: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在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40例脾虚型浅表性慢性胃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6例,治疗有效的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15例,治疗有效的4例,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半年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对照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又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标签:香砂六君子;脾虚;浅表性胃炎;复发率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临床中多表现为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采用药物治疗,有研究表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在本病中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为此,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在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40例脾虚型浅表性慢性胃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8.6±11.6岁,男性11例,女性9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5±1.9年;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8.4±11.8岁,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3±1.8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口服,一次一粒,一日两次;奥美拉唑口服,2粒一次,一日两次;甲硝唑口服,一片一次,一日两次;果胶铋口服,一日三次。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到12月间的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对照两组的临床症候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疗程前期就能看到明显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对照组有比较显著的提高,在整个用药过程中,香砂六君子汤的疗效都相比常规的西药治疗效果好。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起效快,疗效好的效果,对消化不良的效果甚佳,长期服用可较为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中华医学会指定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中将csg分成了胃阴不足正、肝胃不和正、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
2009年发表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治共识意见》[2]将csg的中医定名为“胃痛”和“胃痞”。
在传统药方中,吴氏[3]就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研究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方法。
王氏[4]在对csg的发病原理进行了仔细分析后,认为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起到益气化痰,行气温中的疗效。
对此,我们进行了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在2011年3月到12月间,在我院被诊断为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有120例,我们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施以不同的药方予以治疗。
治疗组有80例,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0岁,让其服用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0岁,采用的是常规的西医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56天,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
1.1.1 入选标准在经过对患者认真确诊后,列入为我们的实验对象都符合一下标准:患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
有胃痛或胃脘胀满的症候,再不注意饮食时,饭后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加减六君子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40例使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以20天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总有效率。
结果:对照组痊愈15例,占37.5%;有效13例,占32.5%;无效12例,占30%。
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痊愈25例,占62.5%;有效12例,占30%;无效3例,占7.5%。
总有效率为92.5%。
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六君子汤加味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六君子汤加味;临床疗效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1]。
笔者为了探讨最佳临床治疗方案,通过对本院就诊8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获得理想疗效,具体心得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3岁-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1±7)岁。
80例患者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7年,平均(6±4.5)年。
两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3岁-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8±5.6)岁。
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5岁-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0±6.1)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症候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中相关内容制定标准如下[2]:①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暖气、反酸、嘈杂、呕吐、餐后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胃脘痛临床观察【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弱;胃脘痛脾胃虚弱型胃脘痛属于西医的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之“胃痛”、“胃脘痛”、“痞证”,临床上以胃脘痞满、隐隐作痛、嘈杂纳少、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
本人近年来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4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人自2003年~2008年共收治4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0年。
45例患者均通过门诊治疗。
1.2 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脘痛连胁,反复发作,身倦乏力,伴口干、咽燥、纳差等,并经纤维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1.3 治疗方法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
基本方药组成:党参30g,白术20g,茯苓25g,半夏15g,陈皮15g,木香10g,枳实15g,厚朴15g,砂仁10g,甘草5g。
若脾胃虚寒者加黄芪20g,桂枝15g,生姜15g;若脾胃阴虚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0g,生地10g。
每日一剂,水煎3次,取汁500 mL,分3次口服。
一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2 治疗结果作者单位: 134500 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2.1 疗效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所定的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稍有减轻或减轻不明显,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不减。
显效及有效者均有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逆转。
2.2 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显效21例,占 46.7% ;有效22例,占48.9%;无效2例,占4.4%,总有效率占95.6%。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
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病因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所伤而致。
目前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至2014年间,我院内科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根据就诊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病程3.3年;对照组90例:其中男40例,女5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3.2年。
两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
1.2 诊断标准1.2.1参照《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具有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的症状:脘腹胀满、胃痛、嗳气、吞酸、嘈杂,其中2项以上;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充血、水肿、粘膜斑点糜烂或出血。
1.2.2中医辩证施治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
1.3临床治疗1.3.1治疗方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木香9g砂仁9g(后下)厚朴18g陈皮12g半夏12g郁金15g。
六君子汤加味配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加味配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炒白术、云苓、炙甘草、法半夏、陈皮等)配合雷贝拉唑胶囊,两组均治疗20天后评价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效率8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六君子汤加味配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显著优于单纯雷贝拉唑治疗。
【关键词】胃炎/中医疗法;六君子汤/治疗应用;@雷贝拉唑【中图分类号】R57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13-0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发病率逐年增高,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内容复杂化;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无节制;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采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中医门诊及住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80例,均经过电子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诊。
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28—77岁,平均(53.2)岁;病程2月—8年,平均(3)年,疗程20天。
80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解读确诊[1];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标准确定[2]。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早晨餐前服用雷贝拉唑10mg 1次/日,治疗组患者除早晨餐前服用雷贝拉唑10mg 1次/日,加用六君子汤加味,组方:党参15g 炒白术12 g 云苓10 g 炙甘草6 g 清半夏12g 陈皮10g , 随证加味:腹胀明显加枳壳、厚朴;纳呆加焦三仙,恶心呕吐加代赭石、生姜;反酸加煅瓦楞、乌贼骨;口干舌红或口疮加黄连、蒲公英;胁肋疼痛、精神不畅加柴胡、枳壳(所用中药均符合《陕西中药饮片标准》)。
香砂六君子汤在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并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在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0例,甲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中医香砂六君子汤治疗。
结果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且乙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香砂六君子汤与西医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高,且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标签:慢性浅表性胃炎;香砂六君子汤;脾胃气虚;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是因患者饮食不规律或过度劳累造成脾胃损伤所致,该病病程长,不易治愈,并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以中医角度来看,慢性浅表性胃炎隶属胃脘痛、痞满、嘈杂之列[1]。
主要症状为上腹痛、反酸、嗳气、饱胀不适等。
在中医治疗上,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效果较佳。
本文在此主要分析该中医药方具体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西医明确诊断,中医辩证为脾胃气虚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嗳气、反复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食欲减退等。
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0例,其中甲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57.8±11.5)岁,病程2.6~18.4年,平均病程(8.5±2.7)年;乙组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54.3±13.2)岁,病程2.8~16.9年,平均病程(9.4±3.6)年。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1.2.1甲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案,具体为: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1次/d,口服阿莫西林0.5 g/次,3次/d,1 w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