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社区干预
- 格式:docx
- 大小:17.16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模式概述陶剑文;宗丽艳;张怡婷;郁海东【摘要】As the life style changes and life expectancy exten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world's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our count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yperten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 .The modes of hyperten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nclud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 ,three‐level management mode ,self‐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 .In specific time and specific context ,these mod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t varying degrees ,but also have limitations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为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人群的效果。
方法对社区的6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营养饮食干预,运动锻炼,社区护理等等。
结果由于病人对于健康卫生知识方面的了解比之前更为丰富,和医院医生的配合也变得更协调,在生活习性方面也进行了合理的健康改善。
结论病人的血压,血脂得到了明显控制。
社区护理对于高血压人群的生活质量进行了保证,预防了高血压继发疾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研究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86-02高血压是一种多种因素综合所致的疾病,通常受心理,社会和生物等因素影响。
由于心理被社会刺激相关信息被传入大脑,引起了不良的情绪,促使血压升高。
我国高血压患者一直都在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1.3亿之多。
这种疾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终身疾病,单单依靠住院治疗时远远无法满足的,这个时候社会护理干预就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式之一,深受老年人欢迎。
1社区护理1.1概念社区护理师一种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借助了社区的力量,以高血压人群为服务的对象,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区提供了疾病专业服务。
其特点是促进了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工作开展,维护的人群的健康,且由于护理的对象是面向全社区的,包括了健康以及已经患病的人群,对于所有的社区人员来说都是一种保证,在社区护理的过程中,社区护士为了方便患者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所以一般社区护士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1.2作用社区护理即可以强调对于疾病的预防工作,又可以强调对于疾病的护理工作,在维护了社区人群健康的同时,又帮助他们学习到了相关的疾病知识,面对一些简单的疾病,可以自行进行有效处理。
2高血压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利用和需求状况2.1高血压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2.1.1健康教育对于社区所有的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也可以定期上门对于一些患者进行随机走访,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摘要】老年高血压患者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群体,社区护理干预在管理这一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研究进展。
社区护理干预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管理等,干预效果评价指标涵盖血压控制率、生活质量等。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医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素质不高等。
多数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干预策略的个体化和精准化,进一步提升干预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管理、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老年高血压容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耐受性、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综合治疗策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3.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及价值;4.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5. 提出改进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建议,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与方法1.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健康讲座、健康知识手册等形式,向老年高血压患者传授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社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健康干预【摘要】目的改善社区无症状高血压现状,针对性实施健康干预措施,检验健康干预实效,探讨对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群进行健康管理的有效性。
方法根据遵医行为分为接受健康干预组和未接受健康干预组,接受健康干预组由社区责任医护督促患者正确.规范地使用降压药物,改变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结果对社区864户、2650人进行入户调查,其中18岁以上居民1752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73人,占总人口比例的4.00%,73名无症状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干预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明显好于未接受健康干预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结论通过对社区无症状高血压的筛选,并进行健康干预发现健康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发展,提高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现状健康干预无症状高血压是社区比较多的一种疾病,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社区慢病尤其是高血压,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的特点。
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在紧张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
我们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纳入管理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73人。
收缩压在140~159mm H(1 mm Hg=0.133kPa)之间48人,在160~179 mm Hg之间4人。
舒张压在90~99mm Hg之间18人,在100~109mm Hg之间3人。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8年8月-2010年8月,对安居社区864户、2650人进行入户调查并建档管理,其中18岁以上居民1752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73人,占总人口比例的4.00%,在随访期内,根据患者遵医行为,将73人自动分为接受健康干预组和未接受健康干预组。
1.2 筛查方法由公共卫生人员组采取入户健康体检。
根据两次听诊结果取平均值,高出正常范围者分别在不同日期再做检查,三次超过正常者纳入管理。
吉林医学20 1 3年6月第34卷第l 8期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 赵伟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堰卫生院,江苏苏州215225)
3713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常住居民中确诊为高血压患者388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 组采取开展认知教育、给予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行社区常规管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防 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危险度控制率、靶器官损害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措 施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危险度控制率和靶器官损害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 遍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 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加上社会工作竞争压力的加大,高血压患病 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 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 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社区加强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堰卫生院对高血 压患者采取认知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干 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O年6月~2012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 堰社区常住居民中确诊为高血压患者388例,年龄30—8O岁,病 程3~2O年,按自然行政村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 196例,男l14例,女82例,年龄30—8O岁,平均62岁;对照组 192例,男113例,女79例,年龄33~8O岁,平均63岁。两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③年龄30~80岁;④社 区常住人口。 1.3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干预措施。①开展认知教育,提高 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出墙报、播放宣教片 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预后、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等知识,使患者及家 属了解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给予生活 方式指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戒烟、 限盐(<6 g/d)、控制体重、不饮酒或适量饮酒、经常从事适量 的体育锻炼或劳动(每周3次以上,每次30 min以上),常吃蔬 菜水果,减少脂肪摄人(每天脂肪摄入量限制在3O~5O g,胆固 醇控制300 mg以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控制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观察病情变化。③给予用 药指导,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首先让患者及家属树立长期、 定时服药理念,按医嘱正规服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其次 针对不同患者指导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降 压药物的不良反应。④定期随访,全面了解情况。随访患者的饮 食、生活方式、用荮隋况、血压控制情况、身体状况等,对存在 问题及时指出,加以纠正。对照组行社区常规管理。 1.4效果评价标准: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 断和Jl缶床评估,在干预2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两组患者经2年社区干预后,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 控制率、危险度控制率、靶器官损害控制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见表1。
社区高血压病随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方法摘要:目的:根据社区高血压病随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改进方法,提高高血压病随访的质量。
方法:以近2年上级部门督查、考核以及院内自查、抽查等方式得出高血压病随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结果:通过对高血压病随访工作问题的详细分析,制订有效的随访措施。
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随访工作质量的探究,扩展到慢性病随访管理中的几点对策,包括加强对慢性病随访的重视;增强对随访医护的培训;完善随访管理工作制度;更新慢病随访信息系统。
关键词:高血压病随访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正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
目前高血压病随访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慢性病随访工作内容之一。
通过每季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促进高血压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对治疗和服药的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目的【2】。
1、一般情况辖区内共有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本区疾控高血压病随访工作考核排名,2021年31名,2022年39名,考核成绩排名均较落后。
2、检查标准本中心高血压病随访工作质量控制小组采用《浦东新区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真实性和满意度质控记录表》的浦东新区质控标准与本中心慢性病随访质量控制考核内容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高血压病随访质量的自查。
3、检查结果对本中心3个家庭医生团队及6个卫生室每季度各随机抽取10位高血压病患者,总计360人次随访抽查,发现随访问题如下:(1)随访对象联系方式存在空号、电话错误;(2)随访真实性:①随访对象未确诊高血压。
②随访对象身高、体重信息错误。
③遗漏慢性病家族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PD、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家族史。
④病种及诊断年月与实际不符。
⑤用药情况不正确。
⑥血压值随访记录存在明显的尾数偏好。
⑦死亡后随访。
4、分析问题(1)管理方面①医院管理重视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发展较晚,缺乏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管理体系建设初期面临许多困难【3】。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策略蛟河市人民医院,吉林蛟河132500【摘要】我们经过多年的社区护理经验,将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膳食指导、指导用药、体重控制干预、生活方式引导、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等。
通过我们社区护理的多方努力,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高血疾病压的认识,使社区居民逐步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正确方法,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社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干预对策;社区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84-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有关文献显示现今我国有2亿此疾病的患者,且为1000万人/年的增长。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
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社区干预,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现将这些年来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能有效提高所有人群的健康意识,进行自我防护,改变过往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正确地行为,从而保障其健康。
此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是家庭服药治疗,故在社区进行对此疾病的健康宣教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1.1健康宣教的对象为健康人群。
对于此类人员的宣教应重点在疾病的致病原因及其会带来的后果,并应告知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1.2健康宣教对象为高危人员。
对于此类人员的宣教应重点放在让其理解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致使疾病发生,其的心理健康程度、活动量、饮酒、吸烟、饮食等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其应改变过往的不良习惯,建立正确的习惯,避免疾病的发生。
1.3健康宣教的对象为患病人员。
在对高危人员的讲解的基础之上还应对患病人员讲解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复查血压,调整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明确。
针对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一系列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1.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肥胖、高盐饮食习惯、嗜酒、嗜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和高脂血症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见,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因此,针对整个人群,尤其是针以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特别是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他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当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迫切的工作。
同时,进行全人群的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是控制高血压发病及高血压后遗症的根本措施。
2.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措施2.1强化行政干预一个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卫生政策,而地方行政领导及相关决策人员对居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管理能力,又直接影响地方卫生政策制定的好坏。
高血压的患病率是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高血压的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需要行政的工作任务和社区发展规划之中。
要提供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所必需的经济支持;为创造健康的社区环境制定必要的政策和制度;要改善社区卫生院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建立健全的高血压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收集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情况、控制情况、死亡情况等,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要制度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首先要收集以下这些基础资料:社区居民年龄在30岁以上者的基础血压、血脂、体重、饮食、嗜好、生活方式、精神状况等,统计整个社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数,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等、死亡情况,病人的就医情况,控制病情的意识及采取的方法,居民的经济结构、教育水平,还有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超过2亿,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而服药依从性则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社区护理干预的角度,分析其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一、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正确、规律、长期地服用药物的能力。
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不理想。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在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律、不按时、不按量服用药物的现象,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二、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治疗原则和药物作用,从而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护理人员还可以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2.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培训,提高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参与度,使患者能够自觉地遵循医嘱,按时、按量、规律地服用药物。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学会监测血压、记录用药情况等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 提供持续的跟踪随访和用药指导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定期开展随访活动,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与患者保持沟通,为患者提供及时的用药咨询和心理支持。
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护理干预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社区干预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是要有社区干预。领导、专家、基层医务人员3个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北
京朝阳区对心血管病经过11年综合防治,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由防治前的31/10万,117/10
万降至防治后的21.1/10万及67/10万,分别下降了29%及43%。
我国高血压人数现已超过1亿人,而且还继续逐年增加。面临的严重后果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和病残危险的显著增加。日益加大的卫生经费将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
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这种影响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而更加严重。尽管如此,我国人群中多数高
血压患者尚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而且血压能够得到控制的人数城市仅为4.1%,农村仅为1.2%,最为严重
的,还有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患有高血压。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
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阶段,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
管疾病干预研究的结果。
我国在1991~1995年的“心血管病高发区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该研究选择了3个城市社区
和1个农村社区共有40万研究人群,经过4年干预以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血压
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增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知识证明心血管疾
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预防潜力很大,需要全社会的医务人员,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社区干预的工作方案
(1)建立组织和培训人员:要做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首先必须建立有领导、专家、专业人员、基
层保健人员和群众参加的防治网系统,WHO曾建议可按以下3个水平进行培训。
A.三级培训。担任高血压防治研究的国家级和大城市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士,应具备丰富的
现代心脏病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和与之有关的知识,并能负责组织规划的制定和培训省或地区有关科研
人员。
B.二级培训。多指省级、地区的医院或中心的内科、流行病或职业病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负责对地区
或县级的心血管病或慢性病的人员进行培训。
C.初级培训。对象为基层医院、厂矿保健站、街道卫生所及农村保健人员,由曾接受二级培训的人来
培训这些单位的医护人员、药剂师、助产士、专职保健人员及志愿者。
(2)社区干预策略的一般原则:
A.社区分析要因地制宜: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分布不同,其分布趋势是南低北高,这与不
同区域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故不同社区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的环境因
素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B.多学科参与: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需要现代医学知识、行为学知识及社会学知
识等共同参与运作的研究。
C.社区干预是基于社区人群的研究:社区干预是为了改变社区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干预措施或
计划、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控制,必须能够被社区的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所接受,得到他们的协作
并能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他们能够将这些计划或措施在全社区付诸实施。
D.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对于社区干预是重要的。监测内容可根
据研究目的确定,它可以是疾病监测,也可以是各种暴露因素及防治水平的监测。
E.重视干预计划及措施的可行性:在社区干预中所订措施或计划的可实践性,是保证其能否在全社区
人群中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或计划的制订必须以该社区的社区分析为依据,这种措施或计划的具体
内容应能通过社区组织自身去落实,使之能成为全社区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表6):高血压的社区干预策略包括人群策略和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
A.人群策略(Mass Strategy):人群策略是指以全人群为对象,以多渠道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以降
低人群中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为主要目标的预防策略,而不是针对高危个体。对不同疾病、不
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群策略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人群策略有如下特点:
a.目的和目标:目的在于降低整个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目标是降低人
群中与高血压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但在高血压高发的地区,人群策略的目标也应包括促进高血压病
人的检出、治疗和控制。
b.健康教育的对象和重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宣传栏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渠道的健康教育,
是人群策略的主要手段和最大特点。
c.公众教育:其重点是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性、高血压的可预防性和预防的方法。
d.高血压病人教育: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危害性、高血压发病的隐匿性、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高
血压终生治疗的必要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重要性及血压控制的标准。
e.医务人员的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医务人员不仅应不断了解高血压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
更应重视在对高血压病人的临床实践中真正应用这些新知识。
B.个体策略: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给以适当的干
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
个体策略包含2个基本步骤:
① 首先识别检出高危个体或亚组。
② 其次对检出的高危个体进行适当的干预。
检出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检出的高危者,针对其不同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干预。对检出的高危个
体采用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干预,纠正其高危因素,使危害减到最低程度。
由于人群策略面向的对象是全社区的人群,其中多数个体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未患疾病,他们对种种预
防措施感到受益不大,所以干预措施在实施中的顺应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高危个体针对性较强,
干预措施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是可以相
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在预防干预的实施过程中,两种策略紧密结合,可以取得社区防治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