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社三下《我家的日常购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家的日常购物》整体规划一、教材简介《我家的日常购物》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这一组教材是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来组织的。
本单元从与学生的生活具有最为直接和密切冠希的家庭日常购物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家庭消费的真实情况,同时学习制作购物统计图。
通过回话、讨论等活动,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学会思考购物场所的种类及分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从事商业工作的人们的劳动。
在此基础上,深入到价格领域,在比较、探究活动中理解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
通过辩论和体验活动,认识、理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的道德。
最后,初步懂得货币的功能以及演变的历史,并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对人民币的认识,知道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态度理解商业活动与自己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作用。
理解人们在商业服务中所付出的劳动,并形成尊重他们的情感。
形成探究商业活动搞莫和复杂性的兴趣,懂得商业活动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初步养成合力的消费观念,具有保护人民币的意识。
2、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家庭购物统计图,能够判断购物场所种类与分布的合理性,能够比较商品价格的差异并能够考虑其合理性,初步具备从事合理的购物活动的能力。
3、知识知道家庭日常消费的主要内容;知道与商业活动有关的主要职业和劳动;认识不同的商业场所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简单地了解商业活动的历史变化、不同国家商业场所的丰富多样,初步理解货币的功能,知道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三、教材分析《我家的日常购物》是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这一组教材是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来组织的。
购买商品,是每个孩子非常向往的一件事,而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陪着父母购买商品。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也多了。
在平日,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放学后到周围的小卖店购买小食品。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价格、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合理购物。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合理消费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2. 学生理解合理购物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合理购物的原则。
2. 学会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技巧。
难点:1. 培养学生抵制冲动购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购物决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购物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小组讨论法: 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角色扮演法: 模拟购物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合理购物的意义。
教具材料: PPT、购物案例材料、价格标签等。
场地安排: 教室内的座位排列便于小组活动。
预习工作: 让学生提前了解购物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合理购物主题。
提问学生他们之前购物时的经历,引发兴趣。
2. 讲解新课(15分钟)使用PPT展示合理购物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如何比较价格、质量、和可持续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合理购物的要点。
4.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决策过程。
各小组表演后,全班讨论购物决策的合理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强调合理购物的重要性及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准备一个关于家庭购物计划的小报告。
鼓励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合理购物概念的理解程度。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学习支持。
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家的日常购物(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日常购物的主要内容和常识。
2、体验家庭日常消费与自己的直接联系,增进对家庭的情况和责任感。
3、初步尝试学习制作购物统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教科书第65页的“小文的记录”的样式,填写“我的记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欣常教科书第60~61页的单元插图,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是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
2、全班交流。
可以从检查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开始。
“上次课结束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切去购物,并填写‘我的记录’。
现在,我们一切看一看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情况。
”请几个自愿的学生谈谈和爸爸、妈妈购物的情况,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插话帮助学生将清购物的时间,商店的种类,物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
然后,请几个自愿的学生宣读一下自己填写的“我的记录”。
3、学习统计方法。
“每个同学都认真填写了‘我的记录’,从这么多是记录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不过,直接把这些记录放在一切,可能什么也看不出来,因为记录的内容太丰富了。
要想在许许多多的记录内容中发现什么,需要用一中方法,就是统计。
“”同学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在其他课上学过统计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统计坐标,并与学生讨论。
4、引导学生制作统计图。
5、教师小结。
6、家庭作业。
继续制作统计图。
我家的日常购物(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村集市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商业街的不同。
2、认识农村集市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农村集市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商业街的不同。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
提问:谁去过农村集市?请几个学生说说与课文所说的一样吗?
2、小组探究。
探讨农村集市与城市商业街有什么相异。
为什么?
3、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
4、教师小结。
强调各式各样的购物场所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需要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就会有不同的购物场所。
板书设计:
热闹的集市
方便的超市
教学要求: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68~69页。
提问:超市大家去过吗?喜欢去那里吗?
2、小组讨论。
超市大家有没有研究过?与其他的购物场所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讨论结果。
4、探究活动。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
让学生注意自己没有发现的地方:自己为什么有些地方没有发现?(讨论)现在的超市与过去的购物场所又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进行讨论,阅读课本72~73页)
5、教师小结。
6、板书设计:
我家的日常购物(三)
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
教学要求。
1、了解商店里不同的人们的工作及商业工作的复杂性。
2、体现商业工作者劳动意义及对他们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了解商店里不同的人们的工作及商业工作的复杂性。
体现商业工作者劳动意义及对他们的尊重。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都多次去过商店,一定见过许多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
不过,大家熟悉他们的工作吗?你对他们了解有多少呢?指名说说。
再让学生阅读74、75页。
2、小组分角色表演:售货员、售款员、经理、采购员、保安等等。
3、评议。
同学之间简单互评。
教师肯定学生的成就:同学们对商店的各种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理解了在商店工作的人们的辛苦。
请同学们发表感想,并最终归结到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
让学生说说以后应当怎样做。
4、教师小结。
5、板书设计:
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
爱护商品
遵守商店秩序
保护商店环境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