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寓言的名词解释(一)寓言的名词解释寓言•寓言是一种以明喻的方式表达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形式。
•寓言常常使用动物或非人物作为代表,通过角色的互动来传递信息和价值观念。
寓言的特点•简短明确:寓言通常包含简短的故事,以便清晰地传达信息。
•逻辑性强:寓言中的情节和角色展示的行为都具有强烈的逻辑性,以支持故事的主题。
•教育性质:寓言往往用于教育、道德或政治目的,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来向读者传递教训。
寓言的名词解释以下是与寓言相关的一些名词及其解释:1.主题–主题是寓言中的核心思想或教训。
–例如,《乌鸦喝水》的主题是“不要贪心”。
2.人物–人物是寓言中的角色,通常代表不同的品质、特征或价值观。
–例如,《乌鸦喝水》中的乌鸦代表贪婪。
3.情节–情节是寓言中故事的发展和进展。
–例如,《乌鸦喝水》的情节是:乌鸦看到瓶子里有水,但无法直接喝到,于是使用了聪明的方法将水位提高。
4.比喻–比喻是寓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来将具体的事物或情况与抽象的观念相联系。
–例如,《乌鸦喝水》中,乌鸦使用石子丢入瓶子来代表使用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
5.反面教材–反面教材是指在寓言中,通过负面角色或行为来警示读者。
–例如,《狼来了》中的狼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警示读者要警惕陌生人。
6.符号–符号是寓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动物。
–例如,《小狐狸找朋友》中的小狐狸代表固执而执着的品质。
总结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简短明确的故事情节和富有逻辑性的角色行为,向读者传递道德、教育或政治的教训。
其中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元素,提升阅读和创作的能力。
伊索寓言作品简介《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伊索寓言作品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伊索寓言作品简介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地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
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
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
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
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
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
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
《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
幼儿文学寓言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旨在通过寓言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智慧和价值观。
本文将解释幼儿文学寓言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定义幼儿文学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形式,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以及直观而简单的场景描写,向幼儿传递道德、伦理、智慧和价值观的故事。
它以动物、植物或虚构的人物作为主要角色,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传递深层次的哲理和生活经验。
二、特点1. 符号性:幼儿文学寓言中的动物、植物或虚构的人物往往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品质或特征。
这样的象征意义使得幼儿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2. 简单直观:幼儿文学寓言的故事情节通常简单明了,用语简练易懂,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
3. 活泼有趣:幼儿文学寓言通常以趣味性为主要特点,通过有趣的情节和活泼的角色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教育性:幼儿文学寓言的目的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使幼儿能够获得智慧和道德方面的启示,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幼儿文学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1. 培养道德观念:幼儿文学寓言往往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描写,给予幼儿初步的道德观念。
他们可以从故事中学会分辨善恶、公正与不公,培养对他人关心和尊重的品质。
2. 启发智慧:幼儿文学寓言通过故事中的智慧启示,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们可以从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困难,并且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发展情感:幼儿文学寓言通过情节的设置和角色的刻画,使幼儿在故事中体验情感的起伏,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从中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拓展认知:幼儿文学寓言中的丰富故事情节和多样角色形象,可以拓展幼儿的认知领域。
他们可以从中了解不同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并培养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浅谈庄子的寓言特点摘要《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
《庄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
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们传达了他高深莫测的“道”,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思想,同时,他关于语言和思想的独到论述,给后世的为文者莫大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庄子寓言立言方法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生活,他的思想,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他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他的代表作《庄子》,集中了庄子思想的精华,被认为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超然而又孤独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他的善辩与睿智。
庄子的文在先秦散文中可谓是横空出世,借助实体的语言来表达出不可道不可名的哲理。
而《庄子》一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寓言。
一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书中确实也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寓言,就是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比喻自己所要介绍的他人不知的事物,使人“知之”。
先秦诸子为了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趣味性,经常选择寓言这种方式来说明。
如论辩气势磅礴的孟子就著有《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成功的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
《韩非子》中寓言就很多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
韩非子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如《荆刺母猴》一篇,燕王的昏庸,卫人的狡猾,冶者的聪明,都表现得单纯鲜明,生动逼真。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
寓言是一种以故事为载体,传递哲理和道德观念的文学体裁。
自古以来,寓言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艺术价值。
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分别为寓意、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
首先,寓意是寓言的核心。
一个好的寓言往往具有深刻的寓意,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人生哲理、道德观念或社会现象。
寓意可以是普遍的,如贪婪、懒惰、勇敢等,也可以是特定的,如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
寓意要简洁明了,容易为人所理解。
其次,故事情节是寓言的外衣。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使寓言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好的寓言故事情节应具备以下特点:生动有趣,使读者沉浸其中;具有启发性,引导读者思考问题;紧凑且连贯,使人一气呵成。
故事情节应当贴近生活,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感,以增强读者的共鸣。
再次,角色设定对寓言的影响不容忽视。
角色是故事的灵魂,它们承担着展现寓意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任务。
寓言中的角色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不论何种形式,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角色设定要突出主题,使之具有代表性,同时要兼顾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寓言创作中,有以下几点技巧和建议:
1.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现寓意。
2.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使故事更具想象力。
3.注重情节的转折和冲突,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4.语言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总之,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传承道德观念、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我们可以在创作中更好地发挥寓言的作用,使之成为教育、启迪和娱乐的工具。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与特点:一、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
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
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
二、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
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
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
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
三、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
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
如《渔夫的故事》。
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
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如《孟子》“揠苗助长”。
四、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
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
如《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作者概况: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主要内容:寓言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主题思想: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艺术特色:①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习性,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
精彩情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人物性格:豺狼的凶残。
狐狸的狡猾。
狮子的威猛。
山羊的怯懦。
一、作品简评《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地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伊索寓言》为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社会平民生活的有趣场景。
描写具体而微,涉及诸如假发、狗项圈一类的日常用品,读后令人惊叹不已。
通过作品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家园,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老鼠喜欢偷吃何种食物,推断出一般人家中贮藏什么食品;我们可以从文中了解到主人以何种方式添购奴隶等。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而一部分后人创作,记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二、主要内容)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嘲讽人类缺点。
4、落后思想(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伊索寓言》思想倾向并不是单一的。
上面已经提过,《伊索寓言》并不是伊索一个人的著作,经过几次三番的“粉刷”,结集成书的《伊索寓言》难免也有些瑕疵。
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一)什么是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
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
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
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
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
故事中。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
象征等修辞手法。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
他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
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
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
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
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
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
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
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