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之 V缺乏症
- 格式:ppt
- 大小:15.24 MB
- 文档页数:52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五章禽类的营养代谢病第一节概述一、营养性疾病的病因:(1)某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量;(如山地养鸡要注意当地地理环境状况,不能再矿区养鸡,地出现暴雨、塌方等也会造成牧地质量变化,雨季、旱季也会造成营养方面的差异;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着眼于传染病、寄生虫病而忽视营养条件,由于使用原料有问题、工作疏忽、饲料配方计算出问题都会引起发病。
)(2)机体自身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主要由疾病引起,如发生寄生虫病,比如球虫病主要发生于小肠,使肠道吸收能力下降。
)(3)与生长有关的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或平衡失调(如现代养殖过程中,饲料当中常添加某些营养物质、药物可能引发物质与物质间的拮抗作用,进而影响吸收。
)二、营养性疾病的分类:(1)按照表现形式: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症(2)按照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性疾病的分类:能量物质营养代谢疾病(如核蛋白饲料过多引起痛风、脂肪肝)维生素营养代谢疾病(现在普遍使用多维)矿物质营养代谢疾病(Ca、P、Mn、K、Na等的元素的比例,特别是Ca-P 比例失调、K-Na平衡失调)(3)此外某些营养代谢病并未列入上述分类,如啄癖、啄肛常常和营养有关,但并不完全是由于这样的因素,应激增加、光过敏也会引起此类疾病发生。
三、营养性疾病主要特点:(1)属于群发性疾病;(2)与饲料的改变有直接关系(如添加剂的改变、原料的改变,如雨季未防潮,饲料可能会发生霉变,引起黄曲霉素中毒);(3)发病区域与相关饲料的使用范围密切相关,但无传染病特征(也与饲养禽类的品系的耐受性有关);(4)多呈慢性发作(在一定阶段逐步显现发病,要注意时间性;治疗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一个渐进性过程);(5)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营养缺乏时常有这种情况;经常以孵化率改变或发生异常来体现整个疫病的发生情况,除了常见的EDS、ND、AI之外,很可能是营养代谢病)。
四、营养性疾病的诊断要点:(1)做好现场资料的调查与分析:—查阅生产纪录;—走访第一线工作人员;(2)做好临床检查;(3)做好饲料成分、抗体水平和病原物的检查;(4)做好对比治疗试验。
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多种原因与防治在家禽养殖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营养缺乏症,要有针对性加以防治,提高生产效率。
1导致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原因1.1代谢性营养缺乏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大多表现为缺素症,有时也可因营养过剩引起。
导致家禽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1营养消耗过多家禽在生长旺盛期和生殖高峰期,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若不及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就会导致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家禽在发生热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时,营养消耗也会大量增加,从而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
1.1.2消化吸收不良家禽在发生消化道疾病如嗉囊阻塞、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时,不但营养消耗增加,而且消化、吸收、代谢都出现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
1.1.3物质代谢失调家禽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十分复杂,除了各营养物质独特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转化、协同、拮抗等作用相互调节,维持平衡。
如钙、磷、镁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缺少了维生素D,即使饲料中不缺乏钙、磷、镁,肌体也会因难以被吸收、转化而造成无机盐缺乏;磷和钙之间相互制约,磷过少,钙就难以沉积,若钙过多,就会影响铜、锰、锌、镁的吸收和利用。
1.1.4饲养方式改变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笼养鸡不能从青绿饲料中获得维生素K,若不注意补充,笼养鸡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
为了控制家禽的球虫病,有些养禽户在其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球虫药物,必然会影响其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合成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有益菌受到抑制或被杀死,导致相应的营养代谢病发生。
1.1.5营养搭配不合理用大量的动物内脏、肉屑、鱼粉、豌豆等富含蛋白质和核蛋白的饲料喂家禽,代谢产生的过多的尿酸盐会沉积在内脏器官,引起痛风症;长期饲喂高能量饲料,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过多,会引起产蛋禽脂肪肝综合征;青年家禽脂肪沉积过多,会引起脂肪肝肾综合征。
1.2摄入性营养缺乏家禽由于某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及生产需要而导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