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型元青花瓷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正型元青花瓷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

作者:祖恩

来源:《收藏界》2014年第10期

编者按

元青花鬼谷下山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已是将近十年前的事了,但收藏圈内关注元青花的热度依然有增无降。湖北祖恩先生无疑也是一个关注元青花的人,此篇文章从科技角度入手,解读元青花中至正型青花瓷的呈色特征及鉴别,且听一下他的见解。

“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是研究与揭示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能进行科学的总结,缺乏理论化,使它停留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性阶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在过去大量鉴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归纳,使其成为正确断代的‘鉴证’,把它提高到理论研究上,不断提高鉴定工作的水平,这应当是鉴定家们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

以上引自李辉柄、耿宝昌著《青花瓷鉴定》一书的开篇(2010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笔者将之引来作为本文的开场白,一是对这段文字所持的观点由衷的赞赏,二是本文正是在专家们过去大量鉴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归纳,并加以科学的解读,提出从事物的内因着手寻求“鉴证”,抓住主要矛盾,去繁就简,去伪(可仿)存真(不可仿)的一种简便有效的鉴别方法,算是对引文的响应及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自从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国拍出2.3亿元人民币,一时之间形成了一股元青花的热潮。专家们估计,全世界现存的至正型元青花仅300件左右。2005年以后,据有关资料介绍,民间收藏家就清点出元青花瓷器近万件,市面上也悄然出现成百上千的元青花。在这种形势下,收藏投资者如何防范赝品,民间收藏家如何鉴别自己的藏品,都需要真正地了解什么是元青花,他们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元青花的类型较多,胎骨有含麻仓土(贡土)及高岭土两种,青料有进口青料、国产青料及混合青料三种。胎骨及青料二者的组合至少有六种不同类型的元青花,目前收藏界最希望收藏到的是至正型元青花,而至正型元青花瓷是特指一种用麻仓土及瓷石二元配方为胎骨,用进口钴料苏麻离青做青料,用柴窑还原焰烧制而成的靓丽幽蓝的青花瓷器。

根据百度网站汇集整理众多专家、学者对各大博物馆藏传承有序的相关存世器物观察研究心得认为,苏麻离青的呈色有如下特征:

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的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1.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2.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细晶或结晶线。

苏麻离青及胎釉的化学成分

要解读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就必须了解苏料、胎骨及釉层所含的化学成分。元代的胎骨已用瓷石加麻仓土的二元配方,因为瓷石在1200℃高温下呈软塑状,而麻仓土到1700℃才稍软。这两者组合成的胎骨在正常窑温1250℃时不会软化,所以能制成大器件。瓷石的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钾、氧化锂等。麻仓土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并含有一定量的铁。朱琰《陶说》“……县境内吴门托新土有糖点者为麻仓尤佳”;明代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为官土,土植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红糖的颜色与铁锈色相近,糖点实为三氧化二铁。

中科院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盘中苏麻离青所含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含二氧化硅约69%,三氧化二铝15%,三氧化二铁2.2%,氧化钴0.24%,氧化锰0.25%,还有其他钙、镁、钠、钾、砷等氧化物。釉层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钾、氧化锂等。

苏麻离青呈色特征解读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

从苏麻离青所含的化学成分看,主要呈色金属有:铁、钴、锰。其中铁的含量是钴、锰的八倍多,主要呈色剂是铁。钴呈蓝色,锰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紫色。主要呈色剂三氧化二铁在还原焰中成为氧化亚铁,亚铁在有硅酸的釉中会呈现蓝色而近于青色,我们的釉中有锂和钾元素,亚铁就会呈现美丽的青色。另外,釉层中富含二氧化硅及三氧化二铝,在高温下能生成硅铝合金,铝加入到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中,可以提高釉层的机械强度、韧性;能减少釉面开片,还可以提高釉层的光线折射率,使原本较厚的釉层看上去更厚,使原本靓丽的青花显得更柔和、更深沉(见图1-5)。由于麻仓土中也含铁,必然会与苏麻离青中的铁聚集,使青花紧贴胎骨而不浮。

2.“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

“晕化”其实是分子在热运动中的扩散现象。我们知道:①世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②这些分子(原子)都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是不规则的,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③分子(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由于釉层在1250℃左右的高温作用下,处于一种半流塑状态。分子也都处于剧烈的、不规则的运动中。青料中的分子要往釉层中扩散,釉层中的分子也要往青料中扩散,以取得某种平衡。因而使二者的界线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颜色也是不匀的,有的分子在扩散运动及重力双重作用下,在某些线条的边缘形成了锯齿状的聚集(见图2)。

3.“见蓝黑色细晶,或结晶线,有浓淡色阶”。

这一特征的出现,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釉层在高温下呈半流塑状态,而分子的运动又很剧烈,使分子的小位移移动成为可能,在相互吸力的作用下,分子就近靠拢,形成各形各状的聚集现象。“蓝黑色结晶”实为珠状聚集,聚集大部分是铁分子,苏麻离青含铁量较高,所以只有苏麻离青才有此“一笔横涂,出窑百态”的异彩。是一种自然而且也是必然形成的奇观(见图3)。铁分子聚集处色浓艳,其周围则色淡,必然形成色阶,这样的色阶是苏麻离青独有的。与那些用浓、淡色料所绘出的色阶完全不同,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是人为的。现代仿品都是人工点染的,色差大,不自然。

4.“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金属结晶。二元配方的胎骨中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苏麻离青中也富含铝、铁,青料在笔画浓重堆积处,铁、铝含量达到最高,在高温作用下,铁铝分子可以在半流塑的釉中聚集、熔化,当某处铁铝分子的溶液达到超饱和状态,在冷却过程中就能在晶核周围形成金属结晶,成为铁铝合金(见图4)。形成结晶的必要条件,一是该处金属溶液达到超饱和,二是必须先形成晶核或者溶液中原就有晶核(铁质微粒),而苏麻离青具备这两个条件,本身富含铁铝,且有不易磨细的粗粒(晶核)。

在形成金属结晶之前,在高温的作用下,铁铝分子会产生剧烈的运动和振动。釉层处于热膨胀摊平的状态,此时釉层的容重约为1.8克/立方厘米,待逐渐冷却局部形成铁铝合金结晶,合金的容重约为6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说该处原有的体积在形成金属结晶后缩小了2/3,该处釉面必然下凹。结晶过程中原含有的杂质形成为矿渣脱离晶体而上浮于凹坑的釉面,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由于矿渣表面粗糙而形成该处哑光(见图5)。

在二元配方的胎骨中也含有铁铝,胎骨中的铁铝必然会参与到青料的铁铝合金之中,使得铁铝合金与胎骨紧密结合而不会浮于釉层表面,铁铝合金呈银白色,也就是专家说的“锡斑”不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