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江西吉水二中刘国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阐明细胞呼吸的本质;

(3)设计对比实验。

2.能力目标

(1)进行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和相关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酒后驾车的危害。

(2)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并设计出可行的验证实验。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材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上的一个探究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要组织学生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更加熟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一定了解,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但由于酵母菌细胞呼吸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材上的话8~10小时,文献上改良后的方案也得1小时左右),限于课堂的45分钟,故本探究实验的

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与分析。(霍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2007,32(9).)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探究的意识和欲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依旧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探究活动兴趣不高,探究能力很局限,为了促进大家的全面发展,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分配。

五、教学过程

1.导入(4分钟)

提问学生“大家今早上吃的是什么早餐啊?”由学生回答的“面包、馒头、牛奶……”引出面包或馒头。让学生观察教师课前准备好的面包与馒头的食物,引导学生得出“面包与馒头松软程度不同是因为气孔数目及孔大小的差别造成的”。点明“气孔是由酵母菌在面团发酵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造成的”,从而引出细胞呼吸。

2.对细胞呼吸进行讲解(3分钟)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向学生说明细胞呼吸生成的“其它产物”可能为乙醇或乳酸,对酵母菌而言,它在无氧条件下可产生酒精。

3.由学生讲解酵母菌的基本特性(8分钟)

(1)已分好的两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以PPT或板书的形式做汇报(每人3分钟);

(3)根据汇报时同学们的反应,结合班里成员的数目及平时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7-8人),要将上面1组和2组的同学穿插的分到各小组中,要考虑到各个同学的能力及课前的准备情况。

注:在上次课结束时,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下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酵母在面包发酵中的作用,二组下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繁殖方式等特性。告知学生在下节课初将随机抽取同学给大家做报告,这样可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意识及探索的精神,也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便于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同现

实生活联系起来。

4.引导学生探究(15分钟)

由于大家年级比较低,探究能力及探究的积极性不算很高,教师的引导作用便显得举足轻重,教师可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比如“大家觉得酵母的呼吸方式可能有几种?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或者两种呼吸方式都有?”,“制作面包时,酵母菌的发酵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大家认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呢?”经过一步步相衔接的提问,大家很容易得出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的产物可能为“CO2和乙醇”或“CO2或乙醇”,但也存在各种疑问,如“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产物究竟是什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否相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假设,使各小组初步设计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或图表的形式展示)。

在小组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还可增进了同学间的关系。

5.让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使方案进一步完善(10分钟)让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实验设计思路,小组间进行互评,使实验过程进一步细化,更加完善。由于大家课前的准备及刚才的讨论,学生普遍可以提出一些看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点评,并指出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怎样控制无氧环境?”,并进一步点明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6、实验验证(5min)

学生进行试验装置组装并开始实验。由于考实验时间很长,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当堂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应提前准备好一套实验装置,在学生等待的时间里,演示CO2 和酒精检测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讲解“用重络酸钾检测有无酒精存在”的原理时,告诉学生这一原理也可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并对学生进行“不应酒后驾”、“要遵守交通规则”等教育。

经对文献的查阅,决定将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做如下更改:

1)实验装置示如下图所示,此外还需在在有氧呼吸装置中10% 的NaOH溶液后再加

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或锥形瓶,以确保通到酵母培养液中的空气不含CO2;

(图片选自陆奇,蒋选荣,万晓安.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改进. 生物学教学,2008,33(8).)

2)将连续通气8-10h 改为50min,这样只需在课前20~10min 时将装置准备好即可。(叶丽培,范悦红,苏科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改进.生物学教学,2005,30(5).)

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做好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使大家明确: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

吸。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为CO

2和H

2

O,无氧条件下生成C

2

H

5

OH(酒精)。

教师演示这个环节一方面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可帮助学生在后面对自己实验结果的进行分析。

7.实际操作

学生在课后对本组实验进行跟踪观察,并把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结果及其它小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实验设计及过程是否成功,预期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并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评价,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