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炼锌净化渣综合回收的生产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54.29 KB
- 文档页数:4
第19卷第l期 201O年3月 矿 冶 MINING&METALLURGY Vol 19.No 1 March 2O1O
文章编号:1005—7854(2010)Ol一0073—04
湿法炼锌净化渣综合回收的生产实践
孙明生,沙 涛,苏凤来
(内蒙古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543)
摘 要:巴彦淖尔紫金公司锌冶炼湿法系统采用两段高温锑盐除钻工艺,所产两段净化渣均含钴,对 这种难处理的混合渣本公司开创性地采用了“酸洗净化渣一B萘酚除钴”工艺来回收净化渣中的有价 金属,最终达到了co、Cu、Cd、Ni分别开路处理,zn留在溶液后返回湿法炼锌主系统的目的,实现了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净化渣;湿法炼锌;浸出;综合回收 中图分类号:X758 文献标识码:A
THE INDUSTRIAL APPLICAT10N OF RECLAIMING DEPURATIVE
RESIDUES IN ZINC HYDROMETALLURGY
SUN Ming—sheng,SHA Tao,SU Feng—lai
(Bayannaoer Zijin Nonferrous Metal Co.,Ltd,Bayannaoer 015543,Neimenggu,China)
ABSTRACT:The technics of two stage purge with antimonic salt is used in zinc hydrometal1urgy of banyannaoer Zi—
jin Co.,Cobalt is cotained in both of the residues.The technics of“acid washing residues—removing cobalt with 13一
naphthol”is used in the company,By this process,the cobalt,copper,cadmium,zinc can be recycled singly,and
zinc can be reserved in the solution and returned to the main process,then the goals of 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boths are reached.
KEY WORDS:depurative residues;zinc hydrometallurgy;leaching;comprehensive recovery
随着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扩
大,其产量也与日俱增,连续七年十种主要有色金属
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锌产量达到
388.7万t,但是我国锌资源并不丰富,锌精矿进口
量逐渐增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回收和利用含锌废
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综合竞
争实力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湿法炼锌过程中产
出的烟尘、中间渣及溶液常含有多种有价金属。例
如,硫酸锌溶液净化时产出净化渣;氧化锌烟尘浸出
产出含铟、锗、镓的浸出液;硫化锌精矿焙砂浸出后
产出含银的浸出渣等等,从这些中间产物中回收有
价金属,既达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有利于环境保
收稿日期:2009—06—22 作者简介:孙明生,冶炼工程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生产技术及 现场管理工作。 护。
内蒙古巴彦淖尔紫金锌冶炼厂所用锌精矿大多
来自于当地阴山山脉一带,其锌精矿的特点是:硫
高、铁高、钴高、主品位锌低,和国内外同类生产厂比
较,其矿的质量差距很大,特别是钴的含量,平均含
钻在0.03%~0.06%之问,中性浸出液含钴高于
60mg/L。净化工艺根据中性浸出溶液含杂特点,开
创了两段高温锑盐净化工艺流程,两段高温净化年
产净化渣20000多吨,一段净渣含钴在0.4%~
0.6%之间,二段净渣含钴在0.2%~0.3%之间,这
与常规湿法锌冶炼净化渣不同,两段均含钴且钴的
含量高于同行业几十倍,与当初设计院的设计也相
差甚远。针对两段净化渣均含钴的特点,如采用常
规的工艺已不能有效回收渣中的有价金属,对此经
过大量反复实验和技术研究,根据锌、铜、钴在渣中 矿 冶
的含量、物相组成和渣的性质,开创性地采用了“酸
洗净化渣一13萘酚除钴” :艺来回收净化渣中的有
价金属,并就该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进行了优化。
近三年的工业生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l 酸洗净化渣p萘酚除钴工艺原理
混合渣浸出:利用金属锌、镉及其氧化物在稀酸
易溶解,而金属铜不易溶于稀酸的性质,锌、镉进入
溶液中,而金属铜留在渣中,从而达到铜与镉、锌的
分离。主要反应如下:
R+H 2SO4=RSO4+H 2 t (1)
RO+H2SO4=RSO4+H2O (2)
式中的R代表某金属。
酸洗:将混合渣浸出作业过程中的未溶解的锌
在高酸度下继续溶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渣中的锌,
主要反应方程式如反应式(1)、(2)。
p一萘酚除钴:p一萘酚与NaNO 在弱酸性溶液 中生成仅亚硝基一8萘酚,溶液pH值在3左右时,
亚硝基一B萘酚同co反应生成蓬松的红褐色络
盐沉淀。主要反应如下:
13CloH6ONO一十4Co +5H —}Cl0H6NH2OH+
4Co(CloH60HO)3+H20 (3)
该工艺与常规处理净化渣工艺不同,常规工艺
用弱酸把锌浸出而钴留在渣中,而该工艺是把渣中
的钴、锌、镉尽可能溶出来进入溶液,铜则以金属状
态富集在浸出渣中而得到回收,溶液中钴采用B萘
酚除钴工艺得到有机盐类钴渣开路,而溶液中的镉
经过锌粉置换得到海绵镉而开路,最终的锌溶液返 回主系统,由于镉的回收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工艺,在
此不做重点讨论。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浸出
实验所采用的原料是巴彦淖尔紫金两段高温锑
盐除钴的混合净化渣,渣的成分见表1。
表1净化渣成分 Fable l Main composition of residues
小型实验在烧杯中进行,工业扩大实验在
45ITI 浸出槽中进行,实验以锌和钻浸出率为主要考
察指标,摸索最佳的酸度、温度、时间控制条件,所有
实验都在机械搅拌下进行。
(1)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时间控制在6~8h、液固比在6~7:1,每
次称取混合渣300g,加人到已配好的硫酸溶液(150g/
L)中,控制终点pH=4.0~5.0,实验结果见图1。
1I H】
8()
舌| 4()
2(1
I】
温度/℃
图1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issolution rate 从图1可以看出,浸出温度控制在80~85℃左
右,锌和钻的浸出率都高于95%以上.高于85 ̄C以
上时,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不大。
(2)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液固比在6~7:1,每次称取混合渣
300g,加入到已配好的硫酸溶液150g/L中,控制终
点pH=4.0~5.0,温度控制在80~85℃左右,实验
结果见图2。
图2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uration on dissolution rat
e 孙明生等:湿法炼锌净化渣综合回收的生产实践 ・75・
从图2可以看出浸出时间控制在6~8h,锌和
钻的浸出率都高于95%以上,
(3)酸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按浸出时间控制6~8h、温度控制在80~85。I=
左右、初始酸浓度在1O0~l50g/L、终点pH=2~8
浸出条件反复论证实验,得出酸度对浸出率影响的
最佳控制条件为初始酸浓度控制在150g/L、终点
pH=4.0~5.0,锌和钴的浸出率都在90%以上,而
铜则留在渣中。
2.2 酸洗 酸洗的目的是将中浸过程中未溶出的锌在高酸
度下继续溶出,得到高纯度的铜渣,根据理论原理和
实验结果可得出最佳控制条件为:温度70~80cC、
反应时间60~90rain、终点酸度50g/L、液固比4~6
:1,可控制铜渣中的Zn<4%、Cu>60%。
2.3浸出一酸洗综合条件实验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浸出率和得到更高品位的铜
渣,把酸浸后的铜渣水洗两遍,其结果及实验条件见
表2
表2综合实验条件及结果 Table 2 The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2.4浸出~酸洗实验小结
(1)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两段高温锑盐
除钴产生的含钴的混合渣,不论净化渣成分如何变
化,只要按照中浸条件:初始酸浓度150g/L、终点
pH=4~5、温度80~85℃、时间6~8h;酸浸温度70
~80Z:、反应时间60~90min、终点酸度50g/L、液固
比4~6:1的条件控制,可使锌和钴的浸出率大于
99%,且得到的铜渣铜品位较高、含锌较低,既有利
于后续工序的处理,又提高了锌系统锌的总回收率。
(2)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料有存放时间不同的
料,可分为新鲜料和经氧化的料,新鲜料在低酸时溶
解较慢,经氧化的料溶解较快,因此备料时要在浸出
初期加新料,浸出后期加氧化过的料,以便加快浸出
作业的完成。
2.5 B萘酚除钴
2.5.1 实验原料
将浸出工序浸出后的浸出液做为实验原料,浸
出液成分见表3。
表3浸出液成分
Table 3 Main composition of leaching solution (g/L)
080725一l l18 0.0002 9 88 i.34 0 15 1.4 080726—2 99 n 00034 7 96 0 95 0.1 23 0 67
2.5.2沉钻剂的配比
按理论计算:p一萘酚:NaNO :NaOH=1:0.6:
0.2,钴与p一萘酚的理论比值应为1:7.94,但因p 一萘酚的工业纯度及浸出液中其它杂质的影响,实
验采用1:9为下限,重点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
温度、B一萘酚用量、溶液中的杂质对除钴效果的影
响,根据实验室实验、半工业实验及工业实践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
(1)pH值对沉钴的影响
除钴时pH值在3~4之问,除钴效果最好,pH
<3时除钴效率低,主要足co的沉淀物分解所致,
而pH过高, 一亚硝基B一萘酚生成量减少,同样
除钴效率低,进行除钴作业时酸度如控制太低有机
药剂易形成焦油状的黏性物质,使除钴效率降低,这
是由于B一萘酚钠盐与酸迅速反应生成不溶于强酸
性水溶液的B一萘酚团体,而来不及形成可溶的0/.一
亚硝基B一萘酚的缘故,因此除钴时的始酸pH值应
控制在4.5~5.0,充分搅拌均匀后再调pH=3.0。
(2)反应时问对除钴的影响
除钴反应进行到25nlin已基本结束,反应开始
剧烈反应,随着时间延长反应趋缓,加酸前溶液为桔
黄色,加硫酸后变为棕红色并有沉淀生成,并有气泡
放出,此气泡为NO遇空气后氧化生成的NO,。
(3)B一萘酚用量对除钴的影响
随着B一萘酚用量的增加,co含量降低,p一萘
酚用量增加到8.5倍时,溶液中co钴含量已在
5mg/L以下,增加到9倍时,钴含量在1mg/L左右。
(4)反应温度对除钴的影响
发现在45~80℃之间温度对除钴效果几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