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C的智能防伪电子铅封系统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43.24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RFID的电能计量设备电子封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杨智勇;刘瑞敏;李波;王兴隆;杨燕平;刘静【摘要】电能计量设备是电能交易中重要的计量计费工具,为防止计量设备遭到破坏,保证电能计量准确性和电能交易公正性,运用RFID电子封印技术实现计量设备封印成为研究的热点.从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基本通信原理出发,通过加入国密SM7安全算法,设计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双向安全认证流程,给出了电子标签信息存储器分区分权限读写的存储及控制方式,给出了封印管理系统各大模块功能及相互关系.实际实现表明,安全加密运算速度可达28 MB/s,电子封印成本低,可靠性高.RFID电子封印管理系统在电能计量设备的安全防护、防窃电、资产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软件》【年(卷),期】2017(038)007【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RFID;电子封印;管理系统;安全协议;数据格式【作者】杨智勇;刘瑞敏;李波;王兴隆;杨燕平;刘静【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17;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919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 2020年)》,其中强调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取得的成果与作用,并提出通过RFID等技术对相关生产资料进行电子化标识,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RFID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也正在快速推进。
在电力设备资产的管理中,RFID 使得设备封印、设备巡检、设备信息管理更准确、方便、可靠。
基于区块链和国密算法的NFC防伪溯源系统设计
黄曦
【期刊名称】《现代信息科技》
【年(卷),期】2022(6)4
【摘要】随着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人们的安全和隐私意识逐步提高,企业开始希望设计出有效便捷的防伪技术维护自身的利益,但目前市场上的防伪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
该系统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商品的溯源,同时结合NFC技术和国密算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统一便捷的防伪管理系统。
且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完成商品真伪的鉴别,也能通过区块链系统看到商品从生产到销售整条数据链。
整个系统的部署和使用非常方便,能直接应用于防伪行业,解决防伪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黄曦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区块链和NFC芯片的动态信息防伪技术
2.基于NFC芯片的防伪溯源系统的设计
3.基于WSID和NFC的商品追踪溯源防伪
4.基于saas模式的茶叶NFC 防伪溯源系统设计研究
5.基于NFC技术的防伪溯源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007-757X (2019)01-0142-03基于NFC 的数字化智能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李峻吃(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西安710021)摘要:目前的门禁系统中仍然普遍使用非接触式感应1C 卡,存在操作复杂、制卡成本高且易复制、丢失后无法挂失等缺点。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N F C 技术和云端服务器,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 F C 的数字化智能门禁系统。
将具有N F C 功能的智能手机 作为开锁介质,与运行在云服务上的新型门禁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完成授权、身份验证,实现开关门功能,使具有N F C 功能的 智能手机代替传统实体钥匙和1C 卡作为门禁系统开关门锁成为现实。
关键词:N FC ;监控中心;智能门锁;智能钥匙;云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 P 273.5文献标志码:A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tAcces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NFCLI Junyi(Departm 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anxi Police College ,XiaD 7100!1)A b s tra c t : ZGe 打〇打-<:〇111&(:1; inductive 】C carO is still XiOe 3 VseO D the access control 035七61tages ,such as complex operation ,high cost for carO m aking ,easy to copy ,anO cannot Ye reproOuceO after loss .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 s ,combineOwith NFC technology anO clouO server ,a Oigital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 YaseO on NFC is OesigneO anO implementeO .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with NFC function is useO as the unlocking meOium the new Ooor control system by running on the clouO service . It completes authorization ,iOentity ve function of opening anO closing the Ooor . I t uses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with NFC function insteaO of the traOitional entity key anO IC carO .K e y w o rd s : N FC ; M onitoring center ; Smart Ooor lock ; Smart key ; ClouO server凭证可以通过无线网或U S B 接口连接到管理网络的互联网 基站和移动设备运营商的线上配置的方式完成。
2018年 / 第3期 物联网技术智能处理与应用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670 引 言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给消费者、企业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某国外著名奶粉企业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是代理商购买了一吨奶粉,却销售了十吨。奶粉可以造假,快递追踪也可以造假。虽然我们研究和应用了一些防伪技术,但造假者也在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利用新型防伪技术。1 文献综述根据其特性,传统的防伪技术可分为两类,即特殊材料和工艺防伪,数码防伪。特殊材料和工艺防伪主要包括激光、油墨、特殊纸张防伪。产品防伪多采用印刷图案或将标签粘贴于产品表面,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防伪信息完全公开,即图案或标签全部公开;另一种是防伪信息隐藏,即以涂层覆盖图案或标签的部分或全部。上述防伪可统称为印刷标签防伪。印刷标签防伪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式,常见于各种瓶装、袋装食品以及香烟等。但印刷防伪标签一旦粘贴于产品即成为一种静态标识,容易被仿造,假冒产品通过粘贴同样的标签,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对于消费者,通过标签进行识别难以确定产品真伪。即便厂家存在用以对消费者的查询情况进行逐一记录并确认的系统,但在静态标识模式下,消费者仍然无法确定被查询产品的真伪。对于造假者,若消费者无法识别产品真伪,则无法阻止假冒产品销售。数码防伪分为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标签防伪。基于传统工艺的防伪技术无法承载数字信息且易于造假;二维码则无法动态写入信息,且易被复制;M1技术作为RFID标签
的一种,借助NFC(无线近场通信)技术,通过M1-RFID-NFC模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种IC卡过于依赖密钥,其安全性受到威胁。NFC芯片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芯片克隆问题,由于需要考虑安全性,目前市面上的NFC芯片防伪限制了一般用户操作过程中卡中信息的系统更新,导致克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芯片防伪领域,由于一般的IC卡安全性受到威胁,虽然市面上仍有大量此类防伪产品,但安全性并不高,容易受到攻击。带有CPU的智能芯片中含有CPU、固化有加密解密程序及相应的存储空间等,可看作一个小型的信息处理系统。芯片系统通过NFC系统与厂商数据库系统进行交互,比对相关联数据,最终判断产品真伪。这种芯片安全性高,得到了学界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文献[1]提出了基于NFC芯片的防伪溯源系统,文献[2]提出了基于NFC的茶叶防伪验证可追溯系统,文献[3]提出了基于NFC技术的酒类防伪溯源系统等。在专利方面,有基于NFC芯片防伪认证的商品追溯方法,基于NFC芯片防伪认证的数据加密方法,基于NFC芯片防伪认证的自动批量处理以及自动写卡方法等。通过对现有技术及专利的跟踪研究发现,普通用户操作时不能更新卡内信息,导致IC卡复制得不到有效控制,而通过毁损芯片(即撕毁)防复制的方式在很多场合并不现实。现有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为:日本和韩国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产品已应用于企业中;目前我国北京和深圳也有个别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并在一些品牌企业中得到了应用。现阶段,这些技术尚不成熟,都需要改进。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
关于nfc调研报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物品之间进行近距离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
它逐渐成为移动支付、智能设备互联以及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这篇调研报告中,我们将对NFC技术的应用、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NFC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将智能手机与POS终端或其他NFC设备连接,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付款过程,无需使用现金或刷卡。
此外,NFC技术还可以用于身份验证、门禁系统和公共交通等领域。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用户对于支付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NFC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次,NFC技术在智能设备互联领域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通过NFC技术,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设备等)进行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互操作。
这种互联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利的生活方式,也为智能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此外,NFC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通过在物品上加装NFC芯片,可以实现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例如,在零售行业,商家可以通过NFC技术进行商品溯源和管理;在物流行业,可以通过NFC技术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NFC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然而,尽管NFC技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NFC技术在硬件设备支持方面存在问题。
并非所有的智能手机和设备都支持NFC功能,这限制了NFC技术的普及。
其次,支付安全性和用户隐私问题仍然是NFC技术推广的重要障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技术研发和政策法规的支持。
总的来说,NFC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通信技术。
随着移动支付、智能设备互联和物联网的发展,NFC技术有望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然而,要实现NFC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安全和隐私问题。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NFC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控制部分)课题类型: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AbstractIC card is the abbrevi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Card,it’s alse called smart card. It is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embedded in the plastic film and packaged in the form of cards.Its appearance and covering is similar to magnetic card. One or several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re embedded in its upper left. The chip is generally memory like ROM,EPROM and EZPROM,protecting logic circuit,even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hardware,IC card can divided into contact IC card and contactless IC card.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contactless IC card.Contactless IC card is also called Radio Frequency IC Card.It consists of IC chip and induction antenna and is packaged in a normative PVC card ,The chip and antenna have no exposed part. Contactless IC card is a new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Since the RF IC card with large storage capacity,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portable, safe, etc.,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nd many areas.Key words:Radio Frequency,IC card,RFID一.课题国内外现状IC卡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布尔(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IC卡产品[1],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它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基于NFC的智能防伪电子铅封系统研究包先雨;徐胜林;郭云;李军【摘要】RFID electronic seal is a technical means commonly used by the port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g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but these traditional methods have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high operation cost,low safety and narrow application scope. Therefore,a novel intelligent anti-counterfeiting electronic seal system based on NFC is proposed,in which NFC mobile phone,registration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RSA encryp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 validation technology are used to make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curity,low cost and so on. In addition,the whole process of logistics can be effectively supervised in the absence of special equipment. These lay a solid technical foundationfor“release through”supervisio 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ied to Hong Kong.%RFID电子铅封是口岸管理部门现阶段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技术手段,但传统方法存在运行成本高、安全性低及应用范围窄等不足。
对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NFC的智能防伪电子铅封系统,通过采用NFC手机、注册认证机制、RSA加密以及防伪验证等技术,使得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点,且不需要专用设备支持就可以实现物流运输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为内地供港鲜活农产品“直通放行”监管新模式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电子铅封;RFID;NFC;智能防伪;NFC手机【作者】包先雨;徐胜林;郭云;李军【作者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45; 深圳市超宽带通讯与射频识别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中心,北京 100088;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45; 深圳市超宽带通讯与射频识别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10;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45; 深圳市超宽带通讯与射频识别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电子铅封[1]是采用RFID技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以识别和交换数据为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以解决早期仅靠人工操作、肉眼识别的一次性铅封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RFID电子铅封已成为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普通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物流运输过程监管技术手段[2]。
相关的学术问题研究和技术应用已很多。
针对美国国际安全贸易的需求,Chin早在2004年就设计了一种用于跨境贸易的海运集装箱铅封技术[3],它主要基于RFID技术对到达美国口岸集装箱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材料。
基于欧盟JRC供应链安全的应用需求,Rizzo构建了一个主动型RFID电子铅封系统[4],可以提升商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
Shen提出建立一种基于EPC电子铅封的集装箱运输影响图模型[5],给出影响电子铅封应用的各种要素,分析了其在物流运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广东工业大学陈原教授对国内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6],并建议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严把审批关和“四原关”,即原证书、原货柜、原铅封、原货物,全面实施电子化管理提升进口食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针对天津市周边各省市提出的内陆港转关的要求,周庆比较了基于RFID的电子关锁和电子铅封两种口岸物流监管手段[7],分析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现有的RFID电子铅封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装载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或货柜车的监控问题,但由于RFID电子铅封系统是由电子标签、专用读卡器和计算机系统等组成,在通关口岸搭建该系统较为容易,而在运输途中的有效监管是个难题。
譬如,我国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对内地供港鲜活农产品具有免收高速公路费的优惠政策,这就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能实时对供港鲜活农产品车辆进行监控,而在所有高速公路收费点建设RFID系统不仅运行成本高,也不具备可行性。
对此,为实现内地供港鲜活农产品“产地检疫+高速公路免费+口岸免验”的直通放行监管新模式,本文提出并构建一种基于NFC技术的电子铅封系统,通过在集装箱/货柜车车辆上安装NFC电子铅封,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和通关口岸使用NFC手机进行防伪确证,可以很好地解决RFID系统的运行成本及应用范围等难题,而且NFC工作有效距离短,安全性更高。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由飞利浦公司发起,诺基亚、索尼等联合主推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
它是由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其读写模式是指用NFC阅读器来读取NFC标签,在近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交换数据。
近年来,三星、小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多款支持NFC的智能手机,简称NFC手机[8],这给NFC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快捷。
为充分利用NFC手机的方便快捷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FC的智能防伪电子铅封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NFC手机、带NFC电子铅封的集装箱/货柜车、认证服务器、出入境口岸监控中心及移动通信网等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认证服务器是用来对NFC手机进行注册及身份认证,移动通信网则为与口岸管理部门已签约且NFC手机支持的联通APN专网,以确保信息无线传输的安全性。
其工作原理为:装载内地供港鲜活农产品的集装箱/货柜车应预先向口岸管理部门申请,获得已写入相关信息的NFC电子铅封,并在产地对集装箱/货柜车进行施封(由口岸管理部门外派的下厂监管人员实施);当集装箱/货柜车到达某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时,由收费站点工作人员利用NFC手机进行电子铅封的防伪查验,确认是已获批供港农产品时,应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免征过路过桥费;当集装箱/货柜车到达某出境口岸时,由口岸监管人员通过NFC手机进入查验程序,比对并确认集装箱/货柜车上NFC电子铅封的合规性,确认是已获批供港鲜活农产品时施行免验,实现快速通关。
NFC标签采用了飞利浦MF1S50感应式芯片,其容量为1 024 B,该标签分为16个扇区(编号0~15),每个扇区分为4块(编号0~3),其中第3号块均为只读,且第0扇区0号块也为只读。
以下用block(x,y)来表示第x扇区的第y块,每个块容量大小均为16 B。
(1)厂商片区。
Block(0,0)为厂商片区,只读,大小为16 B。
将其看作标签的ID号,用作加密算法的明文。
(2)系统参数区。
Block(0,1)为16 B的系统参数区,其中第一个byte存储加密算法版本号,初始化为0,表明加密算法版本为V0,手机防伪查验程序中同时记录加密算法版本为V0,采取向下兼容的策略,即只当防伪查验程序版本号高于标签版本号或相同时才能正确查验,否则提示标签的加密算法版本过低。
第二个byte存储用户区写入标志,如标签被用户写入用户备注,则置为true;若未写备注,则置为false。
该设置可有效防止手机程序每次都读取用户区的操作,缩短防伪查验的响应时间。
(3)加密区。
block(0,2),block(1,0),block(1,1)三个块为加密区,长度共为48 B=384 b,用来存放密文。
(4)用户区。
block(1,2)和block(x,y)(其中x=2,3,4,5,6;y=0,1,2)共16个块为用户区,长度为256 B,用来让用户输入备注信息。
备注信息通过手机软件输入,输入后将系统参数区block(0,1)的第二个byte置为true,表示用户区可以写入。
写入用户区的时候以终止符结束,读到终止符后即停止读取。
(5)保留区。
剩下区块均为保留区,用于后期开发时写入特定信息,如车牌、柜号、日期,加解密算法扩展等功能。
3.1 RSA加密为确保NFC标签id的全球惟一性,使用了飞利浦公司提供的MF1S50芯片id资源库。
库中每个id号即为16 B的block(0,0)块内容。
将id资源库组成一张Excel表,表的第一列即为标签的id号。
利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已集成的RSA加密算法处理该Excel表,对id号进行加密,生成48 B的密文,输出16进制字符串,其长度为96 B,将其拆分为3个子串,每个子串长度为32 B,对应的十六进制数为16 B,分别写入Excel表的第3~5列。
Excel表格的第2列为系统参数区,初始化为0。
根据该Excel表的内容,依次将2~5列中的十六进制数写入加密区的4个block中:block(0,1),block(0,2),block(1,0),block(1,1)。
3.2 注册认证机制用户首次使用手机防伪查验软件时应先注册。
点击软件中的注册按钮向认证服务器发生请求后,认证服务器将根据手机序列号或网卡MAC地址等硬件信息计算出用户码,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出入境口岸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通过电脑上的注册码生成软件生成注册码,再转发回给用户手机完成注册。
另外,每台NFC手机都仅授权给指定的工作人员使用,每次开机时需要先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请求,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方可正常使用。
3.3 防伪验证3.3.1 加密算法版本检测首先读取系统参数区block(0,1)的第一个byte内容(标签加密算法版本号),将其和软件版本号对比:(1)若标签版本号和软件版本号一致,则正常解密防伪;(2)若高于软件版本号,解密终止,并提示非法标签;(3)若低于软件版本号,用旧的解密算法进行解密,同时提示用户标签为旧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