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__必考点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
设计概论知识点重点设计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过程等方面。
设计概论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设计概论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设计原理设计原理是设计概论的基础,它包括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设计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原理:指的是在设计中要保持形式、色彩、空间等各个要素的平衡,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2)对比原理:通过对比不同的要素,比如大小、色彩、形式等,使设计更加有趣、富有张力。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某种要素,比如形状、色彩等,增加设计的统一感和整体性。
(4)节奏原理:通过有规律地排列要素,使设计呈现出一种节奏感,给人以美感和活力。
2.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设计思维注重通过观察、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强调跨学科的交叉思维。
设计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注重人性化和舒适度。
(2)原型制作:通过制作原型来快速验证和改进设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
(3)合作与反馈:设计师需要积极与团队成员和用户进行合作,并从反馈中不断改进设计。
(4)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设计师整理思路、展示设计过程和交流想法。
3.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步骤和工具。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研究: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指导设计过程。
(2)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和研究市场情况,了解竞争对手、产品定位等信息,帮助设计师确定设计方向。
(3)概念生成: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生成概念和创意,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4)原型制作: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通过原型进行测试和验证,以便更好地改进设计。
设计概论填空题第一章:导论1.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规划.2.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3.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4.设计师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
设计师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5.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6.平面设计来自英文”Graphic Design”一词,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贞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
这是设计一词最先使用。
7.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8.“装潢”原指古代书画卷轴的(“装裱”)。
9.染织设计包括了(印染)和(织造)两部分10.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祯、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取得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的现象是当时一大特色。
11.中国建筑师以自强的民族性格设计出一批富有民族传统优秀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堂)、(中山藏经楼)等建筑。
10.(贝律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11.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花布设计)是主体。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1.可以说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
2.(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3.(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约(6000年)。
4.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陶器距今约(一万年)5.(东汉时代)在中国浙江余姚、上虞、慈溪等地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青瓷)。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围及其现状1、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2、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
中国——彦远〔唐〕。
3、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重点〕和“造物〞。
4、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5、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著有“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19世纪为设计史别离于美术史奠定坚实根底的的两位巨人——德国的森珀“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奥地利的里格尔“风格问题“6、奥地利美术史家阿洛伊斯·里格尔著作“风格问题“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
7、作为人类设计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是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的“博物志“。
8、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9、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强调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10、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的劳开工作能力与极限,以及如何使劳开工具、作业条件、生活道具等与人的解剖构造、生理与心理等特性相适应的学科。
11、“设计〞这个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术语而开展起来的。
12、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到构造设计应当由其功能所决定。
13、米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
卢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
14、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是:乌尔姆设计学院。
15、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构造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16、当代西方重要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德国本塞;50年代应用与建筑设计〕〔2〕构造主义〔福柯的“无意识构造〞概念和罗兰巴特的“神话“〕〔3〕解构方法〔引申自符号学,由60年代的法国德里达在“论语法学“中确立〕〔4〕混沌理论〔由60年代哈佛科学家开展,80年代“创造性的混沌〞开场流行,如黑川纪章的作品〕〔5〕绿色设计〔源于60年代美国的反消费运动,成为重要趋势〕〔6〕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改变20世纪设计过程,尤其是功能决定形式的观念〕17、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马克斯·本塞。
设计概论一章“设计”的概念设计(Design Design) 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语义是设想与规划。
“设”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假使等含义;“计”在在汉语中动、名词兼用,名词有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议、计划等等,设计一词几乎综合和包容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且有宽泛的内涵。
设计在英语中用“Design”表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Design”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风格、图案、设想等义。
设计的基本要素(1)需求是设计的创造源泉。
没有需求便没有创造。
没有市场规模的需求便没有市场的创造。
(2)投资是设计的能源,资金可能来自政府、军队、社团,也可能来自工业、商业、教会、学校或个人。
没有投资便没有设计机会。
(3)设计师。
设计是社会活动,同时也是专业活动。
专业活动的主体便是掌握了专业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设计师。
4)实施。
设计的价值全在于实施。
建筑施工、安装和装修、手工业和工业制造,符号和媒介的制作与传播等,都属于设计的实施。
(5)营销。
包括经营,营运,销售。
其功能在于将实施的成果推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价值,取得回报。
(6)消费。
指对实施的成果的消费。
包括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也包括生产消费,行政消费,商务消费,国防消费等。
消费生产人,生产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同时生产再生产和再消费的欲望。
因此,只有高水平的消费才能生产高水平的设计(7)管理。
包括政府管理,社会管理,法律管理,道德管理和舆论管理。
目的在于维护设计秩序,保障全局和发展的基本利益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
设计是文化的载体。
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情形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
我们所说的“设计”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的设计,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手工业生产的范围。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设计概念1. 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指对事物的规划和构思,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活动。
- 设计是对生活中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品质进行规划和设计,所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
2. 设计的特点- 对象性:设计的目标是对具体物体进行设计。
- 转换性:将抽象的理念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 目的性:设计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前瞻性:设计必须具有未来的意义。
3. 设计的基本要素- 内容:设计的具体对象和任务。
- 方法:开发出用于描述和实现任务的技能和技术。
- 手段:设计所必须的实体资源和材料。
-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二、设计原理1. 设计的基本原理-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
-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该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和实施。
- 适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 美学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追求美学效果,体现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
- 安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可靠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 符合需求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2. 设计的实用原则- 空间原理:在产品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组织空间。
- 结构原理:产品设计中要尽量简化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功能原理:产品设计中要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完善和相互协调。
三、设计过程1. 设计流程- 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并且建立设计标准。
- 调研:调查市场、用户、材料和技术等相关信息和条件。
-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进行构思和方案选择。
-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外形设计等。
- 模型制造:制作设计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改。
- 试制:进行试制和测试,确保产品性能和品质。
10-11《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古代中国先哲撰写的《考工记》(约成书于公元前476年)和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活跃于公元前46―前30年),都可视作设计学的萌芽和起点。
(P2)2.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各自的研究范围。
(P3)3.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立一门新的学科。
(P4)4.就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言,最重要的两位巨人是森珀和里格尔。
(P5) 5.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P8) 6.设计批评的任务便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P12) 7.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象征性符号。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表达层)和所指(内容层)两部分组成。
(英国曼联队:图像性符号;红色队服――指示性符号;红魔鬼――象征性符号)(玫瑰:花――能指;爱情――所指)8.符号学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P19) 9.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目前,已成为一种及其重要的新趋向。
它源于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这场反消费运动是由记者帕卡德猛烈抨击美国汽车工业及其带来的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的。
(P26)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1.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小艺术:所有的工艺。
2.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P40) 3.借用: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某一雕塑或其它艺术作品,借用艺术创作的思想与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设计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旨在探讨和研究与设计相关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设计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一、设计的定义和目标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目标导向的过程,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具有价值、实用性和美学的产品、服务和环境。
二、设计思维和创新设计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精神,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方法来提供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
三、设计过程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问题定义、创意发散、方案筛选、原型制作、用户测试和最终实施等。
每个阶段都需要设计师通过反复迭代和反馈循环来不断优化和完善设计。
四、设计元素和原则设计元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空间等,设计师通过运用这些元素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而设计原则则是指在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五、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着重于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求、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旨在提供愉悦、易用和有意义的用户体验。
用户研究、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等都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内容。
六、环境和可持续设计环境和可持续设计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优化材料选择和实现循环利用等手段,设计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传统和现代设计传统设计包括文化传统、艺术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如民族服饰、建筑样式和手工艺品等。
而现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功能、效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如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数字设计等。
八、设计与社会责任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可访问性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设计也可以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来实现社会价值。
结语设计学概论是设计学研究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概论重点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设计概论中的几个知识点,包括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思维等。
一、设计的定义设计是指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形式和功能等因素,以达到特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目标可以是解决问题、传达信息或者提供美感体验等。
二、设计过程设计过程是设计师进行设计活动的一系列步骤。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问题定义、研究和调查、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实施。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方法,设计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
1. 问题定义: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界定设计的范围和限制条件。
2. 研究和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背景。
3. 概念设计:创造性地生成设计概念,进行初步的构思和草图设计。
4. 详细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细化设计细节,制作详细图纸或原型。
5. 实施:根据详细设计方案进行制造、建造或实施。
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设计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出合理和有效的设计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设计原则:1. 一致性:保持设计元素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使整体设计具有一致的风格和形象。
2. 简约性: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冗余,追求简洁和清晰的设计。
3. 可读性:确保设计中的文字和信息能够清晰易读,不产生歧义。
4. 可用性: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易于使用和操作的界面和功能。
5. 强调重点:通过大小、颜色、形状等方式,突出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和信息。
四、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设计思维强调观察、理解、洞察用户需求,并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在不仅在设计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和社会创新等领域。
1. 感知和观察: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用户和环境的需求和特点。
2. 需求定义: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明确的问题陈述,找出设计的关键挑战。
1、艺术设计的含义:狭义上理解: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而预先制定方案、计划、图案等。
广义上: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称为设计2、艺术设计的两个要素:一是合理化。
二是美化。
而设计的最高标准是合情合理,设计要合情、合理、和谐、合适、这是根本。
3、艺术设计的原则:功能、经济、科技、信息、合理、艺术原则。
4、功能原则的含义:就是设计市时要考虑设计品应当具有的目的和效用。
功能原则强调以功能目的为设计的出发点。
5、设计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的表达:适度设计、美的设计、健康设计,提示了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绿色设计。
6、成功设计师的特质:(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2)追根究源的欲望和能力。
(3)发明创造的能力。
(4)深厚广泛的审美鉴赏能力。
(5)较强的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6)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7)成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8)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7、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文字、图形、色彩。
8、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为书籍装帧设计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9、包装设计的构成:包括包装造型设计和包装结构设计。
10、产品设计的要素:人的要素、市场环境、技术、审美形态要素等。
11、产品设计的类型:方式设计、概念设计、改良设计。
12、艺术设计的历史:手工艺、工业、信息时代的设计三个阶段。
13、彩陶的含义:是指一种绘有黑、红两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陶器。
14、商周时代中国出现了用高岭土烧制的原始瓷器。
15、瓷器的发展阶段经历了青瓷、白瓷、红瓷、到彩瓷四个阶段。
16、家具设计:(1)、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园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2)明代家具发展的重要因素:注意艺匠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巧美。
17、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艺术设计的高潮期。
18、水晶宫解释:1851在伦敦举办的首次国际工艺博览会,主要是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组装而成的花式大厅。
19:工艺美术的贡献:(1)、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設計概論_重點複習【設計的意義】※總結:(功能)設計=實用+美感(分化)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商業設計…等 製造實用且又美觀的東西,便是「設計」。
【設計的發生與動機】【設計發展史】一、設計的起源(一)舊石器時代(距今約二萬年前):人類設計活動的起源,應是與造形活動同步。
●中國:「山頂洞人」就有使用石器、骨角器具的遺跡,並有石錐和雕刻器等工具,已略具有設計活動的雛形。
●西方: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法國「拉斯克」(Lascaux)洞窟壁畫,兼具「記錄」與「公告」的效果,可說是最原始的廣告設計了。
(二)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八千-九千年前左右):人類真正設計活動的開始為新石器時代。
由於農業誕生,人類不必再到處游牧,食物也不虞匱乏,多數人可從事分工創造,各種器物隨之產生,使得人類的造型或設計活動,進入正式而穩定的階段。
●中國:半坡遺址的「仰韶文化」,發現陶製的盆、罐、瓶、壺、缽等生產。
二、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法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教育體制(一)中世紀的工匠基爾特(Craft Guilds)訓練制度古希臘與羅馬時期,技術就是藝術,因此,在當時「藝術」就是指需要高度技巧的工藝技術。
也就是說,現今我們所認定的藝術家、畫家、雕刻家等,是與中世紀的匠師具有相同等級的一種職稱。
十一世紀以前,設計師(工匠)的養成多半靠「家傳」及非正式的「師徒制度」傳授。
到了十一世紀以後,歐洲城市與經濟漸漸興起,亦帶動了「工匠基爾特」風氣的興起,所有的工匠與技工紛紛組織同業公會。
剛開始,基爾特制度是一種志願與非正式的訓練,爾後這些訓練才受到城市當局的規範。
這些公會職責在照顧會員的利益與特權,並確保其產品銷售市場。
而藝師的作品必須達到一定的職業水準,方可入會,然後才獲准開設工作坊、僱用學徒,並接受委託製作祭壇畫、肖像畫、設計彩飾櫥櫃、旗幟與紋章等。
到了十二世紀,工匠基爾特訓練已較為正式,許多大學也開始在課程放模仿工匠基爾特的訓練制度,而逐漸形成所謂的高等教育制度。
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有哪些?(或明式家具在设计上体现了哪四种美)1.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
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著称于世,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2.明式家具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其特色注重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装饰美。
致使明式家具隽永古雅、优美舒适、淳朴大方,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被誉为我国家具设计史上的顶峰杰作。
①结构美。
明式家具在长期的行程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榫(sun)卯”为主要形式语言的造型手法,体现了明快、清醒的艺术风格。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来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造型简单稳重。
它在工艺上采用榫卯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
它不以繁缛的花式取胜,而注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造型简朴大方,线条浑厚流畅。
②材质美。
明式家具在用料上选材精良,制作精湛,多采用今日已极为罕见的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美观大方、雅儿不俗,具有较高的的工艺水平。
明式家具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精致细腻,是我国现在最完整的明式家具模型。
③造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尽管样式纷呈,变化多端,但“简练”是其共同点,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线条流利。
几根线条的组合造型便能带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舒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同时装饰朴素、色泽清新自然,而毫无矫揉造作之弊。
明式家具比例适度和谐,体现了完美的尺度与人体工学的科学性,合理、巧妙的榫卯结构和加工工艺也充分的反映了“明式”的卓伟水平。
④装饰美。
明式家具中的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另外明式家具非常重视与厅堂等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和谐有致,使人感到舒适、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梳理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内容繁杂。
为了方便学习和理解,本文将对设计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一、设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1 设计学的定义1.2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二、设计的基本原理2.1 创意与创新2.2 功能与形式2.3 美学与审美三、设计的分类和特点3.1 产品设计3.2 平面设计3.3 空间设计四、设计过程和方法4.1 创意的产生和挖掘4.2 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4.3 实施设计和评估设计五、设计与社会5.1 设计的社会影响力5.2 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六、设计师的素质和职责6.1 设计师的技术素质6.2 设计师的沟通能力6.3 设计师的伦理责任七、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下面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具体阐述:一、设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1 设计学的定义设计学是研究设计原理和方法,探索设计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设计实践的能力。
1.2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设计的原则、设计的过程、设计的实践以及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的基本原理2.1 创意与创新创意是指独特的、有价值的观念或思维方式,而创新是指将创意应用于实际,并产生新的价值和影响力。
设计师需要不断提升创意和创新能力,以实现设计的优秀和突破。
2.2 功能与形式设计的功能是指产品或环境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形式则是指设计物体或空间的外观和结构特征。
好的设计要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既满足使用功能,又具有美感和表达能力。
2.3 美学与审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而审美是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把握美的要素和原则,为用户创造美的体验。
三、设计的分类和特点3.1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指设计师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品质、外观、材料等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营造法式》北宋李诫●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考工记》金六剂配方示意图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 良渚文化良渚z h ǔ文化在玉器设计上的主要贡献——“神人兽面像”良渚文化玉器主题纹样良渚文化鼎盛时期观念形态的集大成者它反映并构建了良渚文化的礼玉体系:圭g u ī、璧b ì、琮cóng 、璜huáng 、璋zhāng釉里红釉下彩绘,氧化铜为呈色剂铜与青花的区别----钴g ǔ粉彩始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在烧好的胎轴上施含砷shēn物的粉底(玻璃白).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shēn的乳蚀作用产生粉化效果。
制胎——施釉——1300℃烧制——施含砷粉底——上色晕染——700℃烘烤青花瓷--.--.→釉下彩 五彩瓷..---·釉上彩 珐琅彩.-.-..…釉上彩 粉彩......·釉上彩 斗彩.-..-·釉上与釉下结合明式家具设计特点:壹结构美贰材质美参造型美肆装饰美清代家具清代家具三大名作:苏作、广作、京作汉代丝织纹样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吉祥文字装饰图案类型几何风格纹章风格:讲究对称植物装饰加泰土丘(新石器时期遗址)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公元前7500年一公元前5700年,已知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
水晶宫博览会(万国工业大博览会)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阿尔伯特亲王&亨利·科尔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引起了激烈争论椅子:里特维尔德和红蓝椅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将风格派艺术从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巴塞罗那椅密斯·凡德罗美国设计师雷蒙·罗维设计涉及从“可口可乐”到“阿波罗”飞船等广阔领域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倡导“艺术与技术新联合”◆开创了基础设计教育体系◆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倡导系统设计理论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路易斯·沙利文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密斯·凡德罗机器美学………勒·柯布西耶,装饰即罪恶-…→阿道夫·卢斯“少则烦”Less is bore ..…罗伯特·文丘里中国评价设计的参考坐标◆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拜占庭式风格特征穹窿顶>主要特点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重装饰、重色彩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式诞生于12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尖拱肋架拱顶飞扶垛花饰窗格新艺术时期——麦金托什基本采用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新艺术时期连接手工艺和现代主义的关键性过渡人物新艺术在德国,新艺术被称为青春风格,表现出几何形式的构图,标志着德国的新艺术开始走向理性。
设计概论知识点重点总结设计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设计概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对设计概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设计概论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概念与分类1. 设计的定义及特点: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现产品或系统的形式与功能的最佳匹配。
2. 设计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
二、设计过程与方法1. 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过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实施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2. 设计方法的种类:设计方法包括创造性思维、系统思考、原型制作等多种形式,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设计原则与元素1. 设计原则的作用: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统一性、重复性、对比性、对称性等,可以帮助设计师产生有吸引力的作品。
2. 设计元素的分类:设计元素是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质地等多个方面,它们的选择和组合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四、人机交互设计1. 人机交互设计的定义:人机交互设计是指将人类的认知、行为与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相结合,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的设计过程。
2. 人机交互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行为。
五、设计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2. 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包括材料选择、制造过程、使用效能和废弃物处理等。
六、设计与文化1. 设计与文化的相互作用:设计不仅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和表达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概括总结设计学是一门关于设计原理和实践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设计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设计的定义和分类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旨在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并创造有用的产品、系统或体验。
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工业设计:关注产品的功能、外观和人机交互等方面,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2. 服装设计:涉及服装的风格、材质、剪裁和色彩等方面,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3. 室内设计:关注室内空间的布局、家具摆放和装饰等方面,以创造舒适、实用的居住环境。
4. 平面设计:包括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和包装设计等,以视觉方式传达信息和吸引用户。
5. 交互设计:专注于用户与产品或系统的交互方式,以提供简洁、直观的用户体验。
二、设计理论和设计过程1. 设计思维:一种创新的思考方式,强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寻找独特解决方案。
2. 设计原则:指导设计实践的基本准则,如简约性、对称性和平衡性等。
3. 用户中心设计:将用户需求置于设计过程的核心,以确保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4. 设计过程:包括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创意生成、概念设计、原型制作和产品测试等阶段。
三、设计与社会影响1. 可持续设计: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文化与设计:设计能够反映和传达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念,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 设计伦理:设计师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职业行为准则,确保设计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和价值观。
四、设计学的发展和应用1. 设计史: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和重要设计师,对设计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创造力的专业设计师。
3. 用户体验设计: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的感受和情感反应,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 创新设计: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技术和思维方式,打破传统设计的限制,创造全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
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美术史中独⽴出来⽽成为⼀门新的学科,⼤学⾥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门课程向学⽣们提供。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更为⼴阔的⽂化研究⽅法,代表作为《机械化的决定作⽤》。
(3)森珀,是将达尔⽂进化论运⽤于美术史研究的第⼀⼈,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代表作是《⼯艺美术与建筑风格》;⾥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代表作《风格问题》,⾥格尔最终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美术与⼩美术的分界,将对传统⼩美术的研究提⾼到了显学的地位。
设计理论:西⽅美术史之⽗⽡萨⾥: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宾主,呼应,开合,虚实,藏露,繁简,疏密,纵横,动静,奇正等中国古⼈经营意识,对⽐例关系的关注)西⽅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荷加斯敏锐的意识到了洛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了线条的曲线美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 世纪开始的,⽽且⼀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种是以1837年成⽴的设计学校为中⼼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
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德雷瑟倡导将⼏何⽅式引⼊设计,古典装饰第⼆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业⾰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
普⾦《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提倡复兴哥特风格,推崇平⾯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致。
拉斯⾦提倡⼿⼯制作莫⾥斯企图通过⼯艺美术运动提⾼⼯艺的地位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设计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三个⽅⾯的影响1、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2、克利夫·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3、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1896 年,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沙利⽂,提出了20 世纪著名的⼝号“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 年由英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最为著名的是欧⽂。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1.1 复习笔记考点一:设计的理论阐述★★★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戈特弗里德·桑佩尔(1803~1879)①人物简介桑佩尔作为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②思想主张a.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艺术的风格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其追随者认为,艺术品是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
b.其美学材料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艺术史家和建筑家。
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基于此,西格弗里德·吉迪恩写成《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一书。
c.他强调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因此成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③代表作品在《工艺与建筑的风格》著作中,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阿洛伊斯·李格尔(1858~1905)①思想主张a.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李格尔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至显学的地位。
b.他严厉地批判桑佩尔的机械材料主义理论,指出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漏洞,强调艺术是一门心智的学科,必须具有精神性,并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而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成功、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样的原则。
②代表作品其代表作《风格问题》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其重要之处在于李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984年,出版了《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二、设计理论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烈。他的《建筑的七暂明灯》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 莫里斯的《小艺术》,他企图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就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前者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是设计的历史。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理。这些视觉元素包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和空间。 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最为著名的是欧文。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等。 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设计的饿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20世纪最伟大的人文学者:贡布里希。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划分三 个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50年代西方设计界将符号学应用于建筑设计,认为建筑语言的形成是一个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 符号学在建筑中的应用:、(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2)建筑是气候的调节气(3)建筑是某一文化的象征(4)建筑是对资源的利用。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最著名的结构主义提倡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代表作:《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罗兰。巴特的《神话》,他认为不应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为什么说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正是利用设计来表现社会的价值。从前社计史是所给与我们的印象是:知名设计家所具有的的创造力,对设计品的纯美学体验。现代主义运动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这些正是设计史家门所制造的神话。这些神话最致命的一点是回避了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使大量的设计品被忽略。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构方法:也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的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方法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 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法国哲学家的德里达《绘画的真实》,试图用解构方法解读绘画。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界。按照通俗的解释,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所谓多重设计,实际上是指批评者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信息技术: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设计理论,主要有:《周礼.冬官。考工记》,《墨子》《庄子》。 其他:东汉王充的《论衡》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宋李诫的《营造法式》。明王晰父子的《三才图会》明计成的《园冶》明宋应星的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 设计的艺术手法。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借用: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某一雕塑或其他艺术作品,借用艺术创作的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广告设计中经常使用。 解构: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识、单行、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 装饰: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常用的方法。装饰并不等于“罪恶”,也不等于错误,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如其分。好的装饰可以掩去设计的冷漠,增添制品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好的装饰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多余的装饰才是可以随意增减的附件。 参照:设计属于创造。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无论是借用、解构、装饰,都不能简单的模仿,而要表现出适度的创新,参照不失为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参照的关键是根据设计范例,反复参详考察,找出规律和可变的环节,在基本规律或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使设计呈现新的艺术面貌。 创造: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解构、装饰、参照等方法的基础。 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 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解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