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安全管理4
- 格式:ppt
- 大小:7.88 MB
- 文档页数:81
公共管理学一、填空题1、公共管理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科学。
2、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3、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4、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5、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是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完善。
6、如果我们将政府视为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者便是公司经理人。
7、非营利组织提供各式服务或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可以追溯到一种基本的意识型态,意即促成社会上每一个人生活品质的最高水平。
8、自政府产生以来,政府能力始终是判断政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9、公共组织结构,就是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最重要的是纵向和横向结构。
10、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两个基本范畴,二者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础。
11、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12、科层制曾经意味着组织方式的理性和效率。
13、官僚制最初设计和使用的初衷是效率和公平,而历史的发展却使它成为效率和追求效率的最大障碍。
14、公共组织变革就是公共组织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以促进组织发展的过程。
公共组织变革是公共组织发展的实现过程和具体表现。
15、弹性化政府是指政府及其机构要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用固定的方式回应新的挑战。
16、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学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生存,使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高层住宅入户管减压阀设置的探讨摘要:针对于高层住宅各户供水,既要满足现行节能设计要求,也要满足轻便消防水龙的使用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减压的设置位置及阀后的一些管道连接,更好的满足高层住宅的供水要求。
关键词:高层住宅;节能;轻便消防水龙;减压阀;水压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城市的主流建筑,高层住宅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了。
高层住宅的供水设计做为住宅的配套工程,在后期人们的生活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而供水的水压保证又是关键中的关键,笔者在此提出关于高层住宅入户管减压阀设置的一些想法,供大家探讨。
1 高层住宅水压控制要求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高,供水要求的供水压力也大,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设置增压系统供水,由于高层建筑上下高差大,为了避免下层的水压过大,用水的时候出流速度高,产生噪音和喷溅,而上层会形成压力不足,甚至产生负压抽吸现象,所以高层建筑常常沿垂直方向实行分区供水,减少每区间的压力差。
关于竖向分区的压力控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3.5-1条明确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第3.3.5-3条明确各分区最不利点的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的要求。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2.2条明确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
第8.2.3条明确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8.3.1-3条明确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其他建筑用水点处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在各给水分区,对于入户管表前压力超0.2MPa的楼层住户,常规做法就是在表前设置自带滤网的可调式减压阀减压供水,以满足规范要求,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分级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分级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设区市、县级城市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领域的风险源分类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 42768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GB/T 43991 城市隧道运维服务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89 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1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标准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SL 214 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316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Z 679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L 7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T 790 水工隧洞安全鉴定规程XF/T 1369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1: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
注2:不确定性主要指潜在事件发生及发展的不确定性。
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
注4:自然灾害风险,一般表达为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的组合。
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致灾因子频次与孕灾环境对致灾因子的敏感性,可对应到事件发生可能性;致灾因子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与承灾体对致灾因子的暴露度、特定孕灾环境条件下的致灾与成害的定量关系,可对应到事件后果。
华东理工大学2017 年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介华东理工大学自2006 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2010 年开
始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即双证MPA)。
迄今为止,已经招收了11
届学员。
一、招生规模
2017 年,华东理工大学拟招收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30 名
左右,拟招收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90 名左右。
因教育部将于2017 年3 月左右正式下达各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因此,招生目
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二、研究方向
1.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2.城市公共资源治理
3.社会服务管理
4.资源环境与公共安全治理
三、报考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 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只招收为原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网报时报考类别码只能选择12 定向)。
四、报名时间及地点
硕士研究生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公共管理(MPA)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
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姓名: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工作单位:1论文开题的目的、意义1.1论文开题的目的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对山东省某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省某某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践。
在总结其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全面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了国外和国内部分城市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先进经验,运用了灾害学基本理论、事故安全管理理论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结合国内外改革的进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完善山东省某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对策。
1.2 研究的意义1.2.1理论意义生产安全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我国现代管理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所增强的必要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新内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各种工业事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危及到社会安全的多人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因此,尽管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是目前我国还缺少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应对措施。
这不仅涉及到国家现代管理机制的完善、公共管理中关于政府责任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对山东省某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与研究。
1.2.2现实意义研究某某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适应了国内形势和某某市特殊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安全设施与装备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相当一部分企业侥幸投机心理作祟,减少安全投入,以致国家对安全生产的硬性要求受到软性的抑制等,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管理规定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给式空气呼吸器》(GB16556-1996)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GA124一1996),制定本规定。
二、使用人员要求。
1.必须对使用人员进行充分培训、考核,能够正确使用。
2.使用者身体健康,没有职业禁忌症(下列疾病者禁止使用:肺病、各类传染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孕妇及医生认定不适宜的人员等)。
三、日常检查。
1.检查全面罩的面窗是否清洁、无划痕、裂纹,环状橡胶密封垫无灰尘、断裂等影、响密封性能的因素存在;检查系带、导管、连接处有无松动、断裂。
2.气瓶压力检查。
工作压力为30MPa,气瓶使用压力不低于21MPa;其它类型气瓶按技术说明书执行。
3.系统泄漏检查。
打开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关闭气瓶阀,1分钟内压力下降应小于0.5MPa。
4.报警器报警压力检查。
打开气瓶阀待压力达到气瓶压力后,关闭气瓶阀;然后缓慢打开冲泄阀,当压力降至5士0.5MPa时,报警器应开始报警,声音应响亮。
5.面罩气密性能检查。
佩戴好面罩,用手掌捂住面罩与供气阀连接处,深吸一口气,检查面罩是否有泄漏,否则应更换面罩。
6.呼吸性能检查。
面罩气密性能检查合格后,打开气瓶阀,将面罩佩戴好,再将供气阀与面罩连接,关闭供气阀上的冲泄阀开关,深呼吸数次,应感觉呼吸舒畅,打开和关闭冲泄阀开关2次,开关应灵活,供气阀应能正常打开。
7.空气呼吸器的压力表每年应校验1次。
8.空气呼吸器的气瓶首次使用3年做1次水压试验;以后每2年做1次水压试验。
9.空气呼吸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校验参照技术说明书执行。
10.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期限按本类型的技术说明书执行。
11.气防管理人员每月对空气呼吸器至少检查1次,要在登记卡上登记,然后将其放入气防柜内并打好铅封。
四、佩戴与使用。
1.佩带装具。
将气瓶阀向下背上气瓶,通过拉肩上的自由端调节气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
华东政法大学2017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2017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简介目录1、校内专职导师张明军 (1)蒋德海 (2)滕世华 (5)黄安余 (6)方乐华 (7)吴新叶 (8)姚尚建 (9)张熹珂 (10)刘厚金 (11)郭秀云 (12)汪伟全 (13)白艳莉 (14)郑谦 (15)陈毅 (16)易承志 (17)朱莹 (18)杨丹 (19)邵明波 (21)刘丽珍 (22)任勇 (23)葛传红 (24)田艳芳 (25)李汉卿 (26)彭彦强 (28)严海兵 (29)张飞岸 (30)胡志平 (31)谭金可 (32)权瑞松.............................................33 陈坤 (34) 刘伟 (35)黄虚锋 (36)罗云锋 (37)吴敏 (39)郑卫东 (40)巢立明 (41)李丹 (42)张弓 (43)祁群 (44)许峰 (45)杨竹莘 (46)甄杰 (48)徐家林 (49)满永 (50)葛玲 (51)刘凤元 (52)喻包庆 (53)吴松强 (54)赵庆寺 (55)高汉 (56)2、校外兼职导师沈立新 (57)蒋佳林 (58)王光荣 (59)姚掌宏 (61)刘泉日 (62)1、校内专职导师张明军专业方向:政治学、当代中国政党与政治、政府理论职务职称: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公共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科研成果:2014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互动关系研究”;2012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党的执政资源培育与开发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基层执政转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气体压力分类低压为100KPa以下中压B级100KPa~0.2MPa中压A级0.2MPa~0.4MPa次高压B级0.4MPa~0.8MPa次高压A级0.8MPa~1.6MPa高压B级1.6MPa~2.5MPa高压A级2.5MPa~4.0MPa根据容器承受的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类。
具体划分如下:(1)低压容器p<1.57MPa(16kgf/cm2)(2)中压容器:1.57MPa(16kgf/cm2)≤p<9.81MPa(100kgf/cm2)(3)高压容器:9.81MPa(100kg/cm2)≤p<98.1MPa(1000kgf/cm2)(4)超高压容器:p≥98.1MPa(1000kgf/cm2)2.在国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把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受监察和不受监察两类。
凡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属于受监察容器:(1)最高工作压力(Pwwω)≥0.098MPa(kgf/cm2)(不包括液体静压力);(2)容积(V)≥25L,且P。
×V≥19.6L·MPa(200L·kgf/ cm2);(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指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的液体。
依据受监察容器的压力高低、介质的危害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将容器分为三类。
Ⅰ类容器:(1)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2)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容器和换热容器。
Ⅱ类容器;(1)高、超高压容器;(2)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3)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贮运容器;(4)内径小于lm的低压废热锅炉。
Ⅲ类容器:(1)高压、超高压容器;(2)剧毒介质且P。
×V≥196L·MPa(2000L·kgf/cm2)的低压容器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3)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
×V≥490L·MPa(5000L·kgf/cm2)的中压反应容器,或P。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消防湿水带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消防湿水带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消防湿水带(以下简称湿水带)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湿水带。
湿水带在一定的水压下,能够均匀渗水,使带身湿润,在火场起保护作用。
湿水带用于消防供水或输送其他液体灭火剂。
2 引用标准GB 6246有衬里消防水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 品种规格3.1 湿水带按其设计工作压力分为0.8MPa、1.0MPa和1.3MPa三种。
3.2 湿水带按其内径的公称尺寸分为40、50、65、80mm四个规格。
4 技术要求4.1 湿水带的编织层外观质量应符合GH6246中1.1条的规定。
4.2 湿水带衬里质量应符合GB6246中1.2条的规定。
4.3 湿水带的标准长度以及其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基本长度,m │极限偏差│├──────┼────┤│15 │+0.15 │││0 │├──────┼────┤│20 │+0.20 │├──────┤0 ││25 ││├──────┤││30 ││└──────┴────┘4.4 湿水带的内径及其极限偏差应符合GB 6246中1.3条的规定。
4.5 湿水带的单位长度重量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2┌──┬──────────┐│规格│单位长度重量,g/m │├──┼──────────┤│40 │280 │├──┼──────────┤│50 │380 │├──┼──────────┤│65 │480 │├──┼──────────┤│80 │600 │└──┴──────────┘4.6 在0.5MPa水压下,湿水带表面渗水均匀;无喷水现象,其1min 的渗水量必须大于20mL/m.min。
4.7 湿水带在设计工作压力下,应无喷水现象,其1min的渗水量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值。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X,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城市火灾防治、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煤矿灾害预警与处置、化工园区事故防控、油气及危化品储运设施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32个项目。
2017年度拟在重大综合灾害耦合、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X打击、煤矿灾害防控、危化品及工贸企业生产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现场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等方面安排39项任务,其中2项任务拟定向择优。
2017年度拟重点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方面的研究。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
对于企业牵头申报的应用示X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