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曲创作手法角度把握声乐歌曲的艺术表现——以《玫瑰三愿》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52.52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演唱分析一、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19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它与其他的歌曲艺术形式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歌词的艺术性较强,大多喜欢采用著名的诗歌,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第二,在旋律方面不单单注重人声的部分,艺术歌曲的伴奏追求的是对环境的渲染以及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一)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艺术歌曲是黄自音乐创作中的重点,也最能够反映出他所倡导的民族化。
黄自创作艺术歌曲时十分注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善于用高度凝练的音乐语言表达诗的意境,歌词富有诗意和较高的艺术性。
他的作品是画境、诗境、和意境的完美结合,具体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从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歌词来看,大多使用唐诗宋词以及同时期的诗词。
作为艺术歌曲的歌词,这一方面是因为艺术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要求使然,而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黄自先生的深刻影响。
黄自将自身的优势融入进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赋予了艺术歌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西方歌曲艺术形式与东方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古典诗词韵律美和高雅气质的新的艺术歌曲类型,做到了诗词曲音乐的完美结合。
2.西方作曲法则与东方民族风情的融合黄自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中国的20世纪30-40年代,当时的国际环境处于多种文化相互冲击与融合的状态。
他一方面用批判的方式继承西方作曲法则的长处,另一方面从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中国画的审美习惯中总结出规律,将两者结合对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行了卓越有成效的民族化创新,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兼收并蓄同时又有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
3.钢琴伴奏与主旋律的相互配合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完美的继承了艺术歌曲原本的特点,主旋律与伴奏旋律相辅相成,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整个歌曲要构建的形象与意境。
黄自的钢琴伴奏写法总是跟主旋律相互呼应,互相配合,钢琴伴奏起到了烘托环境的作用,与主旋律一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渲染任务,让人感觉到人声与伴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玫瑰三愿》音乐学分析《玫瑰三愿》是黄自在1932年创作的,由龙七所写的现代诗为词。
黄自是我国二十世纪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游历欧洲数国。
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作曲家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创作中,以声乐作品为主,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她的声乐作品中最为出色的。
词作者龙七原名龙榆生。
他曾在上海国立音专教授文学,是位非常著名的词人。
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他回到闸北旧居,看到闸北一带被日本军大肆破坏,感慨万分,淞沪抗战停战后,见校园里的玫瑰凋零,景物全非,写下了《玫瑰三愿》的诗词以寄感慨,黄自马上把它谱成了一首声情并茂的艺术歌曲,不仅经常在当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至今还是许多声乐演唱家的保留曲目。
《玫瑰三愿》是黄自创作的最著名的一首抒情歌曲,也是他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此类作品还有《春思曲》、《思乡》等。
1933年,黄自将这三首作品以《春思曲》为名,作为他的第一本歌集,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玫瑰三愿》是一首通谱体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玫瑰的音乐形象,采用小提琴和钢琴的双重伴奏,整曲分为上下阙,E大调6/8拍子,上阙开头两小节运用了模进手法,“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前两句重复,但在感情上第二句更为激动。
两句中多用连音符号,增强了歌曲的抒情性和艺术美感,第二句第十二小节中改为9/8拍子,首拍达到了本曲第一个高音,突出“开”字,变化音#7加强了玫瑰幽怨的情感,此小节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连音及6度跳,带有花腔的炫技,上阙在伴奏中采用了柱式和弦,强调了每个字的感情性,最后结束在主和弦的上行琶音上,自然引出下阙。
下阙讲述了玫瑰的“三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两句是一个二度下行模进,以中强起音,过渡到弱句,为玫瑰的“三愿”酝酿了感情基础,两句分别出现了上6度跳,充分展示了声乐的演唱技巧,并把歌曲推向高潮,“我愿那红颜常好不调谢”,“三愿”感情升华至强,在第23小节,出现了上十度跳的最高音,达到了歌曲的高潮。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44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艺术特征探讨张娟娟(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黄自老师的代表作《玫瑰三愿》将其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创作中,中国作曲家中西合璧,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将拥有层出不穷标新立异想象特点的西方现代音乐结合其中,开辟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创作新道路。
由此,本文通过样本分析法,着重感悟分析《玫瑰三愿》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演唱技巧、发声方式。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艺术特征;演唱技巧《玫瑰三愿》如诗如画的歌词配合悠扬细腻的旋律,加上时代赋予这首歌的独特意义,使其成为艺术歌曲中的瑰宝。
诗词中常常用到借物传情的手法,该曲巧妙运用,社会动荡,遍地凋零的玫瑰如同不甘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
乐曲情景交融,感情高涨,细细品味,仿佛听到女子铿锵呐喊,曲折的表达当时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最后,以“好教我留住芳华”收束,透露出一丝无奈又怀有憧憬,与之前强烈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在这一独唱曲中,黄自先生做到了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爽的效果, 同时还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艺术歌曲 《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一)中西结合的和声创作黄自出国深造,使其对西方和声与音乐颇有研究,主张西法中用,致力于创作属于中国自己的音乐,并融入中国民间特色音乐。
《玫瑰三愿》这首歌曲里有和弦结构巧妙运用,以第一段为例,第一句中的和声虽然仍遵循传统的功能逻辑,但作者却采用了大量的七和弦,创造出沉重忧伤的氛围。
就在第二句的开始,作者采用了以导七和弦为背景,使一声声“玫瑰花,玫瑰花”的呼唤让人思绪万千。
到该句的第三小节,作者采用典型的段落结束“主――下属――属――主”的和声,再加上和声高、低声部向内的收拢型特点,将复杂的情绪加以控制。
同时,附加偏音变徵的羽和弦第 25 小节别具民族特色,是一个建立在大调上的重属导五六和弦。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演唱技巧及情感处理摘要:艺术歌曲主要是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以著名的诗歌为歌词,侧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当音乐性的语言被人演唱得深情的时候,人们在聆听的欣赏中激发了共鸣的火花,那震撼人心的诗境,曲境与声境,爆发出的就是诗意的共鸣。
此文以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处理为例,从歌唱的语言、情感、声音、伴奏等方面,阐述了诗意美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玫瑰三愿》的思想主题《玫瑰三愿》是黄自先生代表性歌曲集《春思曲》的一首,作品的思想主题被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周畅认为,作品借玫瑰花的形象反映了善良的弱小者的愿望。
钱仁康认为《玫瑰三愿》是直接的人物形象表达,但是两者都忽略了《春思曲》与《玫瑰三愿》之间的联系,属于母子关系。
《玫瑰三愿》歌词简洁,朴实,借物抒情,旋律层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简洁的文字却蕴含了很深的思想主题,需要我们演唱者去深入地挖掘,体会,表现。
怎样才能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层主题意义,需要我们将它代入到歌曲集《春思曲》中,更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歌曲深层关系和含义。
《春思曲》是黄自先生生前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歌集,包括《思乡》(韦瀚章词)、《春思曲》(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三首独唱曲,歌集虽然与歌曲《春思曲》同名,但两者由于语境的不同,其含义也就各异。
作曲家将不同作曲家写得作品归到同一个作品集中,那说明它们的主题是一样的,都为“春思”只是春思的含义在这三首作品中表达的方向,角度不同。
在《思乡》中“春思”的主题,表达的是对春天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的春天景色的描写,借景抒情,将对故乡的情分都溶于景色中。
歌曲《春思曲》描写的是独守空房的思妇对远方爱人的思恋之情,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
歌曲先描写的景色,后以景带情,表现出对情郎的思念。
《玫瑰三愿》对“春思”的表达相对前两首来说表达的更隐晦,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借花喻人,将人生的经历用三个“我愿”来表示,层层推进,用“烂开的玫瑰花”象征人生绽放的多彩的青春,可惜青春的年华很短暂,到最后引发出哲理性的思考,因此“春思”在《玫瑰三愿》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对青春的思考。
浅谈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深情的艺术歌曲。
这首歌曲是由著名音乐人林夕作词,陈奕迅演唱的。
歌曲以一株盛开着的玫瑰为主题,表现了人生中的爱情、理想和坚持,其
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思考。
歌曲与众不同的表述方式和歌曲主题也使它深受听众喜爱。
首先,歌曲以一株盛开着的玫瑰为主题,将这玫瑰比喻成人生中心坚持的理想与信念,这株玫瑰呈现出了盛开的美丽,丰富的颜色和香气,象征了人生中所追求的完美与美好。
而玫瑰中的刺,也隐喻着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
这种简洁明了的写法,丰富了歌曲的意境,使听众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其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也充满活力和变化,从开始的缓慢到后来的高潮,每个部分
都使人感到不一样的情感冲击。
这种丰富多彩的音乐设置,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让人动情地感受了歌曲表达出的情感。
最后,歌曲的歌词和情感也是它能够深受听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歌词中有着对爱情的
执着和追求,也有着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与追求。
这种对人生中核心价值的追求和坚守,
既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总的来说,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深情的作品。
从主题、歌曲节奏
和旋律、歌词表达和情感赋予等多个方面,歌曲都能够令听众感受到感性和理性的共鸣。
在现代的音乐市场中,这样的歌曲并不多见,而《玫瑰三愿》正是一首非常值得推荐、欣
赏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创作与演唱分析
徐峥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2()20
【摘要】《玫瑰三愿》是一首雅俗共赏的艺术歌曲。
这首歌曲的伴奏是钢琴与小提琴协同伴奏形式。
它“讲述”了词作家龙七于20世纪30年代在校园内看到遍地凋零的玫瑰花后的心中感触,由龙七先生的好友黄自先生作曲,拟人化的表现了一位柔弱但不愿服从命运安排的女子渴望美好未来,憧憬得到关爱的迫切心情和良好愿望。
以触景生情的感叹音调开始,以动机模仿的手法推进,以三个愿望不断增强的张力逐步推向高潮,最后在低音回旋中结束。
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聆听了这首歌便深深为之着迷,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这首歌,对这首歌进行研究。
笔者意在探究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主要从曲谱、歌词、伴奏等内容对歌曲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及深入理解玫瑰,了解创作背景。
通过自己的演唱经历,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诠释。
【总页数】3页(P169-171)
【作者】徐峥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
【相关文献】
1.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分析——以《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为例
2.借花喻人含道映物——重新解读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思想主题及其演唱分析
3.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与处理r ——以《玫瑰三愿》《春思曲》为例
4.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探析
5.黄自早期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演唱技法探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年第2期(总第314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2017(CumulativelyNO.314)浅析艺术歌曲的演唱——以《玫瑰三愿》为例李雅欣(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摘要】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歌曲体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能否演唱好艺术歌曲体现了歌者的演唱水平,本文就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做出探讨。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乐分析;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声乐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要接触到学习到。
艺术歌曲是历年来许多国内外大型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如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金钟奖等。
基于艺术歌曲有如此重要的艺术地位,那么应该如何声情并茂地演绎这类作品,就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具体例证,来探索有关艺术歌曲演唱的方法经验,并运用于其他类似歌曲的演唱中,这将有利于我们了解艺术歌曲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举一反三的实践来得到新的经验与科学方法。
一、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统称。
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进入中国,并在30年代形成高潮。
作曲家将中国诗词与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产生新的中国艺术歌曲。
以赵元任、黄自为代表的作曲家结合中国古诗词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如《花非花》、《教我如何不想他》等,深刻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
(一)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艺术歌曲多采用著名诗人的诗作为歌词,就歌词而言已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产生于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玫瑰三愿》由龙七作词,歌词借玫瑰花的三个愿望向世人倾诉出女性对理想的憧憬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其歌词委婉隽永,立意深切,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
要想唱好艺术歌曲就要求演唱者应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美学特征摘要: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黄自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是其中的代表作。
本文以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其美学特征和艺术神韵。
关键词: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美学特征美轮美奂、动人心扉的歌曲,总能以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给予听众独特的音乐美感,黄自的艺术作品《玫瑰三愿》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是众多歌唱者吟唱的名篇。
该作品将诗词完美地融入音乐,将旋律诠释得恰到好处,将情感演绎得丝丝入扣,给予听众完美的审美体验。
一、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艺术歌曲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德奥被称为“里德”(lied),法国被称为“尚松”(chanson),深受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喜爱。
20世纪初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其高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個性化的艺术表现,非常贴合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要求,所以爱好者众多。
萧有梅、赵元任等人对其进行了最初探索,黄自进行了补充完善,从而使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由初探慢慢走向成熟。
“艺术歌曲”是声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体裁,通过精心创作,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完美结合,融合词与乐的艺术共性,给人以“诗意”的感觉。
艺术歌曲的旋律与伴奏相得益彰,即讲究语言表达完整,又追求音乐结构完整,通过对伴奏的特意处理,突出钢琴的情景铺设,显现调式与和声的变化,演唱凝练,韵味表现比一般歌曲体裁更加细腻,情感表达也相对复杂、含蓄些。
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取材于我国的诗词,采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诠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音乐的音调节奏与诗歌的声调韵律配合得恰到好处,音乐语言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也与诗歌结合得非常完美,能够生动再现诗词的意境,有一种唯美的感觉。
其中,《玫瑰三愿》最具代表性。
二、《玫瑰三愿》的美学特征黄自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既有中国古诗词的吟诵风格,又具有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摘要摘要黄自,是中国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具有爱国和民主的情感。
声乐教育和唱歌中经常把黄自的艺术歌曲运用到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这首《玫瑰三愿》。
黄自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只具备中国写意的特点,还具有浓厚的西方浪漫主义颜色,其真切的旋律设计和杰出的作曲手法,使其具有不一般的艺术美。
通过对黄自创作特点的分析并总结,了解他的创作背景,研究他的艺术内涵,结合自己的歌唱经验,分析自己的歌曲风格,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黄自;《玫瑰三愿》;艺术歌曲;演唱风格AbstractHuang Zi, a famous educator, composer and Chinese musicia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patriotic and democratic feelings; The education and singing of Huang Ziyi's works often use Huang Ziyi's art songs, whose typical feature is that Huang Ziyi's creation is Chinese art work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Western romantic color. Its real melody design and excellent composition style usually have artistic beauty, By analyz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 Ziyi, we can understand her creative background, study her artistic content, and combine her singing experience, Analyze his style of songs and make your comments.Keywords: Huang Zi;“ three wishes of rose”; art songs; singing style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II)第1 章绪论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1.3研究目的及意义 (2)第2 章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 (3)第3 章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特征 (4)3.1《玫瑰三愿》的曲式结构分析 (4)3.2《玫瑰三愿》的和声结构分析 (4)第4 章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风格 (6)4.1气息的运用 (6)4.2注意咬字吐字和强弱对比 (6)4.3演唱时音色处理及音乐线条 (6)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第1 章绪论1.1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从对这部作品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就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中国第一个艺术曲《长江之洞》诞生已有百年,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手法、理论研究和唱歌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玫瑰三愿》是一首来自英国民间传统的歌曲,其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具有独特的风
格和特点。
首先,可以从其调性和曲式入手分析。
《玫瑰三愿》的调性为短调,旋律沉稳、悠扬,波动于5度和6度之间。
歌曲的曲式为AAB,第一部分(A)由两个四行的旋律构成,第二部分(B)则由单一的旋律组成,用来呈现歌曲的高潮部分。
此外,在演唱时,歌曲还会使用编制和和弦的方式来增强音乐效果。
其次,歌曲的演唱技巧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在演唱时,歌手需要注意声音的调节
和控制,以保持与旋律的协调和谐。
歌曲还具有较大的情感表达空间,需要歌手通过语气、音色等手段来展现歌曲的情感深度与内涵。
在高潮部分,歌唱需要加强表述力度,以营造
出紧张、激动的气氛。
另外,歌曲的演唱速度也需要注意,需要以慢板为主,在演唱时要稍微放慢节奏,把
握好歌曲的情感起伏。
同时,歌曲还需要注重发声技巧和发音准确性,以使歌唱和声乐更
加清晰和流畅。
当代音乐2020年第5期MODERNMUSIC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张景易[摘㊀要]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ꎬ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歌词㊁作品音乐技术形态和内涵的分析ꎬ体现黄自娴熟的作曲手法㊁严谨的创作构思㊁清新典雅的意境刻画和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特征ꎮ[关键词]黄自ꎻ«玫瑰三愿»ꎻ艺术歌曲[中图分类号]J60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149-04[收稿日期]2020-01-08[基金项目]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2019年质量工程 教改项目 (GWX-2019-b001)ꎮ[作者简介]张景易(1984 ㊀)ꎬ男ꎬ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讲师ꎮ(广州㊀510075)㊀㊀黄自的这首由龙七作词的«玫瑰三愿»写于1932年6月2日ꎬ当年3㊁4月间ꎬ淞沪抗战以后ꎬ他回到国立音专授课ꎮ当他重回校园时ꎬ发现景物已面目全非ꎮ本来遍布校园㊁开得灿烂炫目的玫瑰花ꎬ此刻都因为战争而被人们遗忘ꎬ满地是枯萎凋零的花瓣ꎮ整间学校也因为这样ꎬ变得破旧不堪ꎬ凄凉的感觉一下子触动了黄自的内心ꎬ由此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ꎮ可以说ꎬ这首歌道出了黄自当时的内心失落与哀婉的感受ꎮ一㊁歌词结构与内容分析诗人借玫瑰的意象ꎬ一连表达了三个愿望ꎬ这一排比手法ꎬ给人一种勃勃相逐的推力ꎬ一个比一个强烈ꎬ 从而形成了气势逼人的张力[1] ꎮ最后ꎬ 留住芳华 是整首诗的中心所在ꎬ道出了玫瑰花自怜自爱ꎬ永葆芳华的渴望ꎮ简练的四句歌词ꎬ充满了哀怨的情调ꎮ显然ꎬ诗人在此所揭示的并非自然界那些远离人伦纠葛的自在之物ꎬ而是借玫瑰这一意象隐喻游走于纷繁世界中的芸芸众生ꎬ这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身ꎮ这个作品歌词篇幅相当短ꎬ从内容上ꎬ它完全能够把黄自对玫瑰花怜惜的感觉表达出来ꎬ但是ꎬ重复了开头的一句诗ꎬ就使歌词的内部结构扩大了ꎮ重复的部分没有给诗节造成烦琐的感觉ꎬ而是使前一句的诗句更情感化ꎬ后一句的加入ꎬ把诗句的情绪进一步推进ꎬ把情感和语气首先推向第一个高峰ꎮ第三句开始到结尾是诗歌的第二部分ꎬ诗句的分法和曲式的分法完全相同ꎮ同样在11小节处作为切割点ꎮ按照这一诗节ꎬ作者完全可以把它写成一部曲式ꎬ却被写成二部曲式ꎬ这跟诗的内容的分法完全相同ꎮ作者按照诗节的内容也把曲子分为两部分ꎬ使诗在听感上不那么单调ꎬ而且大大增加了音乐的长度ꎬ并没有因为简短的诗节而影响到音乐的发展ꎮ在这里ꎬ音乐得到充分展开ꎬ自身的感情也随着音乐的伸展得到更好表现ꎮ把有两种含义的诗节ꎬ用二部曲式来表现ꎬ仿佛是用音乐的手段来道出诗的两层意思ꎮ诗歌不可能把一种感情展现在读者的面前ꎬ只能很含蓄地表达ꎬ而音乐就可以用旋律㊁节奏㊁和声等手段来渲染情感ꎮ二㊁作品的音乐技术形态分析(一)曲体结构分析这是首由并列单二部曲式框架写成的抒情歌曲ꎬ其声乐曲调相当简洁ꎬ歌唱性很强ꎮ全曲呈现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ꎮ前一部分曲调平缓ꎬ旋律在较为狭窄的音域中流淌ꎬ情绪也没太大的起伏ꎬ似乎是作者内心的默默独白ꎮ后半部分旋律显得较为宽广ꎬ起伏也比前段来得明显ꎬ像波涛逐浪般前行ꎬ情绪也由此渐渐高涨ꎮ全曲以E大调的主音开始ꎬ直到第4小节ꎮ前面三小节只是它的引子ꎬ它的节奏却是以圆舞曲般的8/6拍引入ꎬ到第三小节ꎬ马上又换到8/9拍ꎬ把前面营造的田园般意境替换下来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悠长的小节ꎬ仿佛是对自己美好回忆的挽留ꎬ又仿佛像失望的人般ꎬ用无奈的音乐来娓娓道出一切ꎮ第4小节最后一拍ꎬ声乐进入ꎬ以微弱的声音首先展现ꎮ这是个单乐段结构ꎬ其结构内部呈现为明显的两个乐句ꎬ仿如一问一答的上下句关系ꎬ乐段自身也在此完成了一个尽管规模不大却完整的起伏ꎮ第一个乐句有4小节的规模(4-8小节)ꎬ落在一个半终止上ꎮ在这句子中还可以细分为几个次级结构成分ꎬ其图示为:1+1+2ꎮ很明显ꎬ前两小节是建立在一个零小的素材构架上ꎬ其音调十分狭小ꎬ只在一个3度的音程间活动ꎬ然后是这个模式的2度移位ꎬ构成前后的曲调模进关系ꎬ从而使基本乐思有了一个小小的发展ꎮ接着ꎬ是一个两小节的乐节ꎬ曲调在此有了较大的伸展ꎬ其旋律音域扩展到一个8度ꎬ尤其是其中的4度大跳ꎬ使旋律获得了一种突进性的推力ꎬ此处正是该乐句的旋律高点所在ꎮ从歌词结构与曲调结构来看ꎬ两者在气息上是吻合的ꎬ 玫瑰花ꎬ玫瑰花ꎬ烂开在碧栏杆下 ꎬ歌词在结构上本身就形成两短一长的节律ꎬ可见ꎬ在曲调的节律上ꎬ作曲家是完全尊重诗句的律动状态的ꎬ而重复 玫瑰花 三字的目的ꎬ是为了在节律上照顾音乐自身句法的完整性ꎮ在此作曲家让歌词适应音乐的均衡要求ꎮ然后ꎬ乐段的第二句(8-12小节)引入ꎬ其歌词实际上是第一句的完整重复ꎮ这种选择也完全出于音乐句法平衡的需要ꎮ在结构规模上与前句完全对等ꎮ从素材上看ꎬ下句的开端仍保留前两小节的节奏型ꎬ但曲调是调整了ꎬ内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小7度跳进ꎮ而后面的乐节(11-12小节)却做了较大的变动与伸展ꎬ其音域已达10度之宽ꎮ更重要的是ꎬ该乐界的内部曲调转折较多ꎬ给人一种上下奔突的委婉感ꎮ显然ꎬ后句与前句相比更具感染力ꎬ这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多样性㊁和声的逐步紧张性ꎬ以及音域的扩张性方面ꎬ是前后两句形成了层层递进逐渐推向高潮的发展关系ꎮ第二部分的规模是15小节(4+4+7小节)ꎬ表现为一个长乐句ꎮ但其间可细分为三个小分句ꎬ每句实际上是一个大乐节ꎬ它们之间气息相连ꎬ中间没有明确的终止或半终止ꎮ虽然歌词结构显示为四句ꎬ但从音乐结构的角度看ꎬ它是一个语气延绵的过程ꎬ中间只是有点小间歇ꎮ在这个过程中ꎬ每一小分句之间仿佛形成了逐步推进引向高潮的递进关系ꎮ第一个分句(大乐节)有4小节规模ꎬ它并没有停止ꎬ而是变格地稍做停留ꎬ和声间歇落在Ⅱ级和弦上ꎮ这一分句的音程跨度有6度之宽ꎬ除了开始的6度大跳外ꎬ余下的都以级进的方式进行ꎬ和前面11小节形成强烈的对比ꎮ前一部分旋律迂回曲折ꎬ而这一句除了6度的大跳外基本上旋律进行得很平稳ꎬ仿佛在酝酿什么ꎮ13小节开始只是徘徊在2度之间ꎬ其音域是最低限度地活动ꎬ紧接着后一小节马上是6度的大跳ꎮ前面的挪动仿佛是为这里的大跳跃而做的准备ꎮ14小节达到这一分句最高点后ꎬ又以级进的方式下行ꎬ也正是这里出现跟前面截然不同的节奏型:长附点加短附点ꎮ前面的长附点把听众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个高潮点上ꎬ后面的短附点加大了旋律的律动性ꎬ使它进一步先前运动ꎮ15-16小节以规整的节拍进行ꎬ音调只是活动在5度内ꎬ旋律有了更多向前进行的动力ꎬ 圆舞曲 般风格的节奏使旋律被赋予荡漾摇曳之感ꎮ17-20小节这一分句只是将前面的素材做不严格的下行大2度模进ꎮ这里的结构大致跟前面对等ꎬ但最后停留在不完全(和声的三音旋律位置)终止上ꎮ21小节仍然用的是13小节开头的素材ꎬ但随后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8度旋律大跳ꎬ这里完全超出了前面大跳的范围ꎬ达到全曲最高点ꎬ气势也十分刚烈ꎮ而且ꎬ在这样高涨的情绪中ꎬ以两个三拍的时值ꎬ使它高高地悬挂在高音区ꎬ并与和声配合产生了巨大的和声紧张度ꎬ一直到24小节ꎮ25小节后面沿用前面的节奏型ꎬ旋律逐渐上升ꎬ爬过6度后又以3度形式稳定下来ꎬ像叹息般停在主音上ꎮ13到29小节是歌曲结构的第二部分ꎮ其歌词只有四句: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得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长好莫凋谢!好叫我留住芳华! 它前三个分句的歌词ꎬ分别出现三个大跳ꎬ第一句歌词出现时ꎬ旋律先是平稳进行ꎬ这也可以看作是为后面的大跳做准备ꎬ从小字一组的g跳到小字二组的eꎬ17ꎬ18小节ꎬ从小字一组的f跳到小字二组的升dꎬ21小节开始ꎬ到达全曲高潮ꎬ从小字一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升gꎬ随后渐渐回落ꎮ第25小节出现黄自爱用的见七和弦ꎬ本该结束的音乐受到阻碍ꎬ又重新运动起来ꎬ在停顿半拍后低9度从下方开始向上行进ꎬ26小节后那个加6度音的属七和弦丰富了旋律进行中的色彩ꎬ最后回到主和弦上ꎮ24小节处ꎬ声乐部分结束ꎬ自始至终ꎮ整个乐段都建立在E大调上ꎮ(二)伴奏织体与音色搭配伴奏织体采用了两件乐器 小提琴与钢琴ꎬ前者音色悠扬委婉如歌ꎬ长于线形的旋律陈述ꎻ后者有着晶莹剔透的点状音色特征ꎬ长于和声或多线形陈述ꎮ这两种乐器的搭配使伴奏层面有较强的音色可塑性ꎬ并给人一种优雅的室内乐重奏感ꎮ它实际上就是独唱㊁小提琴与钢琴 三重奏 ꎮ在伴奏织体中ꎬ钢琴主要以纵向的和弦方式出现ꎬ而小提琴则以对位化的支声旋律作为陪衬ꎬ并与声乐旋律形成了双线运动的多层次动态ꎬ使整体音响表象显得更为丰富细腻ꎮ当代音乐 2020年第5期㊀㊀在这里ꎬ钢琴柱式的和声担任合唱性的织体ꎬ小提琴以对位的方式呈现出歌唱性的副旋律ꎮ这里的钢琴和小提琴伴奏相互配合ꎬ此时小提琴把旋律线勾勒得更清晰ꎮ例如第5小节ꎬ用右手的和弦来加强主旋律的音响感ꎬ带有厚度的钢琴音色ꎬ钢琴都以其清晰的音色来陪衬主旋律ꎮ而它的表现方式也不受旋律起伏的影响ꎬ是以最近的方式完成最清晰的和声效果ꎮ小提琴声部一直以线性的状态进行ꎬ它与声乐部分向下进行的旋律形成动态性的方向对比ꎬ后面是织体的临时更换ꎬ以前的柱式和弦被分解和弦所替代ꎬ左手用每一个晶莹闪烁的音色给旋律以陪衬ꎮ例如第11小节ꎬ各个部分从原来的6拍子变成8拍子ꎬ而且只坚持了一个小节ꎮ音乐行至此ꎬ渐渐沉淀下来ꎬ延长变慢的旋律ꎬ让人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这个小节上ꎬ仿佛给人一种无奈叹息的语感ꎬ无力地道出这句憋闷内心已久的话语ꎮ同样的歌词ꎬ黄自并没有连旋律一同重复ꎬ而是用新的旋律ꎬ使它们无论在伴奏还是在声乐部分ꎬ都能给人创新的感觉ꎮ到旋律的第二部分即13小节开始钢琴部分左手ꎬ由原来的音程变成分解和弦ꎬ旋律性马上呈现出来ꎬ小提琴都是用清晰的单音旋律ꎬ来衬托声乐部分那种从提琴共鸣箱发出来的幽怨的音色ꎬ把其中的意境引入到音乐中ꎬ一直到结束ꎮ钢琴在这里极力配合声乐ꎬ它在两种乐器的融合下ꎬ由暗到明地显出其意义ꎮ在我们听来ꎬ小提琴与钢琴ꎬ声乐的配合ꎬ完全没有脱离全曲的连贯性ꎬ这样的情况下ꎬ小节线就形同虚设ꎬ整首歌一气呵成ꎮ(三)和声手法«玫瑰三愿»从开始到结束都用E大调贯穿ꎮ到第5小节的时候ꎬ在 花 字上用了一个三级的七和弦ꎬ 使旋律在这里有下沉的感觉[2] ꎬ本来上扬的声调ꎬ一下子变得沉重ꎮ犹如作者神情凝重地道出眼前所见到的景象ꎬ不缓不慢的旋律由于这个三级和弦的加入ꎬ仿佛变得意犹未尽ꎬ也为后面的旋律做铺垫ꎮ后一小节的旋律跟前面的完全相同ꎬ只是移高了小2度ꎮ是什么让我们有一种渴望张扬ꎬ却又不得收敛的感觉呢?我们在听觉上ꎬ受到前面旋律的影响ꎬ在这里成为前面记忆的衍生ꎬ而这一小节是建立在下属和声上ꎬ有一种飘荡的感觉ꎬ似乎是记忆由远而近ꎬ又似乎是情绪由弱而强的表现ꎮ原来是他的和声配合了旋律ꎬ让旋律在感情上ꎬ摆脱了前面的感觉ꎬ似乎在寻求解脱ꎬ更准确地讲ꎬ是想大声喊出对玫瑰花的渴望ꎮ第9小节ꎬ开始的旋律是用前面旋律ꎬ但是在和声上ꎬ用了六级来配置ꎬ使本来该结束的旋律没有结束ꎬ而是继续向前进行ꎮ受到阻碍的旋律仿佛是在酝酿情绪ꎬ虽然旋律和歌词都和前一段相同ꎬ六级的运用ꎬ把人们对玫瑰花的感觉又一次带回前面的忧郁㊁哀伤的景象中ꎮ11小节出现属十三和弦ꎬ此处的和声在听觉上显得软弱无旋律ꎬ因为它的出现ꎬ感觉一下子变得朦胧了ꎮ作者不仅仅在旋律上造成悲哀的感觉ꎬ连和声也考虑在内ꎮ下一小节马上回到主和声ꎮ这里忽然收缩的和声ꎬ一下子改变了前面规矩的感觉ꎬ也许ꎬ就是要用这样的和声ꎬ才能够表达作者的心酸ꎮ属七和弦的出现ꎬ让我们仿佛听见旋律在哭泣ꎮ13小节用二级七和弦作为开头ꎬ这里的和弦有些出人意料ꎬ但也是坚定的ꎬ我们似乎看见坚强的玫瑰花在花丛中告白ꎮ11小节用了属和弦ꎮ这里正是诗人借物抒情处ꎬ坚定的属和弦使愿望表达得更强烈ꎮ17小节用三级作为开始ꎬ18小节用了六级和弦ꎬ20小节开头用回了前面的二级ꎬ25小节的属减七和弦ꎬ又一次把旋律推向高潮ꎬ但是这一次的高潮意味着即将要离开ꎬ但是诗词内容上舍不得离开ꎬ旋律上也有同样的感觉ꎬ此时ꎬ最能表达依恋不舍的ꎬ就只有减七和弦了ꎮ26小节用了重属导七和弦ꎬ这和弦的运用为音响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紧张度ꎬ也给人造成一种迂回挫落的感觉ꎮ整首曲子因为丰富的和声ꎬ而变得时明时暗ꎬ跌宕的感觉不停在你脑海中徘徊ꎬ几处属和声的减七和弦ꎬ使旋律像油灯般稍稍收住光芒后ꎬ又做好准备发出更大的光芒ꎮ(四)高潮手法分析作品有四个高潮ꎬ一个在第一部分ꎬ首先出现的高潮在音域上就达到7度之宽ꎬ先是用4度的跃进来冲上最高点ꎬ并以渐慢的速度来引起听众的注意ꎮ也因为11小节这种旋律上的减慢ꎬ使高潮没有那么快退却ꎬ而是减弱下来ꎬ像是缓解好情绪再向前迈进ꎮ在这里小提琴声部用连弓制造了顺滑㊁婉转的旋律感ꎬ更清晰地凸现声乐高潮ꎮ钢琴在这里还是以重而清晰的和弦做和声ꎬ使声音更鲜明ꎮ同时ꎬ旋律也因为丰富的和声ꎬ使旋律给人更深刻的印象ꎮ其余三个高潮在第二部分ꎮ前一个高潮是为了使第二句重复的歌词语气更强烈ꎬ更能激动人心ꎬ同时也为了使第一部分出现亮点ꎮ这个高潮并没有像后面的高潮般来得激烈ꎬ它只进行了4度的跳跃ꎬ和后面6度的跳跃相比ꎬ显得幅度较小ꎮ这里的音域跟第一个高潮相比ꎬ明显力度和情绪都加强了ꎬ这样浓烈的情绪似乎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ꎬ例如在15小节ꎬ它没有很强烈要突出这里ꎬ而是单靠向上冲的顺势力量来完成ꎮ第二个高潮仿佛是前一个高潮的深化ꎬ虽然是前面乐句的模进ꎬ但因为向下二度的进行使这里哀怨的感觉加强了ꎮ第三个高潮是全曲的中心所在ꎬ它达到张景易: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了最高最强烈的地方ꎬ而它的歌词ꎬ也是整首诗的重点所在ꎮ随着两者的结合ꎬ情感更浓烈更深化了ꎮ小提琴连弓的运用ꎬ使旋律幽怨得如同哭泣般ꎬ叫人无法忘记ꎮ后面三个高潮ꎬ是三个变化的不严格模进ꎬ它们都是逐步推进ꎬ从而达到最高点ꎬ并不是点状跳跃式的ꎮ这样的技法使旋律流动更呈现出线条感ꎬ更能带动听众的情绪ꎮ玫瑰花的三个强烈愿望ꎬ用三个高潮来表现ꎬ正好能体现出它对生命的渴望ꎮ三㊁作品的情感内涵与社会内涵分析黄自有很强烈的爱国精神ꎬ这从他的大部分作品可以看出ꎮ而这部作品虽然明确指出只是对玫瑰花的爱惜ꎬ那种对昔日景物怀念的情感ꎬ以及站在玫瑰花的立场ꎬ借抒发对它的珍爱之情来表达内心深处哀伤之情ꎬ但是我们可以发现ꎬ他期望珍惜的ꎬ不单纯是美丽的玫瑰㊁整齐的校园ꎬ而是可以延伸到当时黄自所处的环境ꎮ眼前的景物令他感到很心酸ꎬ不仅仅是玫瑰ꎬ也是当时被战争摧残的建筑ꎬ还有许多不可挽回的生命ꎮ他表达的ꎬ除了他对植物的怜悯ꎬ还存在着间接反映出当时恐慌社会下的景物ꎮ他在不知不觉中ꎬ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ꎮ除了以上的感情表现以外ꎬ黄自还很注重作曲技巧在作品方面的运用ꎮ他觉得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ꎬ原因在于作曲家能熟知音乐本体在组合中所展现的隐喻和象征意义ꎮ例如和声㊁节奏㊁调式㊁长短句㊁节奏强弱等ꎬ只要懂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ꎬ并把技巧运用得当ꎬ就一定能把感情表达出来ꎬ我们听他的作品就可发现他对这方面的重视ꎮ他除了因为创作而创作以外ꎬ还因为想振兴本国的音乐ꎮ黄自认为照搬西方的音乐对本国的音乐发展并没有好处ꎬ我们国家的音乐还是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色ꎮ他当时所提倡的ꎬ就是学西洋音乐在创作上好的方法ꎬ并用在研究我国的旧乐和民谣ꎬ才可以产生新的民族化的音乐ꎮ黄自同年作品还有«赠前敌战士»«七月七日长生殿»等ꎬ都表达了他爱国以及珍惜生命的思想ꎮ同时ꎬ他没有像以前的大部分音乐创造者那样ꎬ只会照搬外国的音乐素材ꎬ只是在歌词方面加以改动ꎬ而是真正运用西方系统的作曲技巧ꎬ来完成所有的作品ꎮ从而可以看出ꎬ黄自不仅为了玫瑰而作曲ꎬ从另外一个角度ꎬ也是为了推广更好的作曲技巧ꎬ发展我国的音乐ꎬ从而达成他一直以来的愿望ꎮ黄自在1929年回国的时候ꎬ国家已是满目疮痍ꎬ而帝国主义的爪牙正渐渐迫近ꎬ民族危亡就在眼前ꎮ在这样的情况下ꎬ黄自用其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创作了大量鼓励抗战的爱国歌曲ꎮ特别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发生后ꎬ更是响应抗日救亡运动ꎬ他迅速带领学生为东北义军募捐ꎬ而这首作品正是在淞沪抗战后完成ꎮ当时由于战争ꎬ中国人民苦不堪言ꎬ各处景物被战争破坏得只剩砖瓦㊁枯干ꎮ虽然这首作品是抒情声乐曲ꎬ但也是倾诉作者内心独白的乐曲ꎬ隐约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景象ꎮ结㊀语黄自的一生ꎬ为我国的音乐做出杰出贡献ꎮ他不单是创作了许多器乐㊁声乐作品ꎬ同时也出版过大量音乐理论方面的书籍ꎮ他的成就不仅是在音乐创作方面ꎬ同时也在音乐教育方面ꎮ例如他独挑大梁出版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ꎬ以及在1937年他辞去所有职务ꎬ专注写作«和声学»和«音乐史»ꎬ可见他多么重视音乐教育ꎮ同时ꎬ黄自也很关注本国音乐的创作ꎬ他的作品在当时令我们国家的音乐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ꎬ而且不再像以前学堂乐歌的时代那样ꎬ只会一味追求外国成形的曲子ꎬ只是自己重新填词ꎮ黄自的«玫瑰三愿»是其声乐作品里面的抒情歌曲ꎬ同样较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歌曲还有«春思曲»«思乡»ꎮ这三首旋律优美的声乐曲ꎬ到现在仍然被学习声乐的人们所喜爱ꎬ不仅是因为旋律动人ꎬ还因为其声乐技术得到很好的发挥ꎬ其曲式㊁旋律等也得到精心编制ꎬ创造的意境富于艺术性ꎬ从而一直被流传下来ꎮ黄自不愧是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ꎬ他的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ꎬ尤其是他的抗战作品ꎬ更具有代表性ꎬ刚烈㊁澎湃的气势足以让人感到震撼ꎬ仿佛想用这种强烈的音响手段唤起中国人ꎮ而«玫瑰三愿»这首短作品ꎬ却又不失柔情ꎮ旋律看似表达对花的怀念ꎬ却又包含着很多人生寓意ꎮ无论从诗词性歌词ꎬ还是从悠扬的旋律ꎬ颇费心思的和声㊁伴奏来看ꎬ都很值得大家去欣赏ꎮ注释:[1]张素华.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歌词音韵刍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ꎬ2010(06):7 10.[2]张㊀俊.黄自«玫瑰三愿»和声分析[J].艺海ꎬ2007(02):53.(责任编辑:崔晓光)当代音乐 2020年第5期。
浅谈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艺术歌曲,是岑宁儿演唱的经典之一。
这首歌曲以玫
瑰作为基础,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它以柔美动人的旋律、富含深情的歌词和
温暖的歌声,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与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的探讨和
分析。
首先,歌曲的歌词深刻描绘了爱情的三个愿望:一朵玫瑰代表的是爱情的美好,一生
一世代表的是对爱情的承诺,而最后一个愿望则是希望爱情可以天长地久,不会短暂告别。
这三个愿望向人们诠释了爱情的完满与美好,通过描绘出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希冀,来
表达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珍惜。
其次,歌曲的旋律简洁明快,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曲风。
曲调优美,简单易学,在听众
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而在歌曲表现形式上,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技巧,如唱腔、和声等,使得歌曲不仅极具感染力,而且可以让人们饱受其美妙的瞬间沉浸感。
最后,岑宁儿的歌声独具魅力,柔美婉转。
她的声音显得非常舒缓,温柔,一字一音
地唱出了歌曲中所表达的委婉深情。
这份情感穿透了所有听众的内心深处,让人们感到舒适、平静、温暖和心悦诚服。
总之,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享受,更细微的是它带
给我们的情感上的冲击。
通过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体会到它的美
好和珍贵。
因为这种情感的表达,我们认为《玫瑰三愿》是一首有非常高艺术价值的经典
歌曲。
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
《玫瑰三愿》是由中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这首曲子在乐曲之家最初
发表于2001年,成为了黄自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钢琴独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这首曲子的名字取自西班牙明代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
个故事情节,讲的是男主角堂吉诃德因为爱上了一朵玫瑰花,并向上天祈求这朵花。
黄自
的《玫瑰三愿》则是对这个故事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通过钢琴曲表现出了堂吉诃德对于
爱的坚持和渴望。
这首曲子的整个乐曲时间为6分38秒,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玫瑰”、“三愿”以及“坚持与爱情”。
其中,“玫瑰”部分以3/4拍子的轻柔旋律为主,通俗易懂,给人
以清新的感觉,象征着堂吉诃德最初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是“三愿”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乐曲先是几次快速音符的循环,仿佛在描述
堂吉诃德对于上天的三个心愿,而后是整体的波动起伏,一度高潮迭起的动听旋律,强烈
地表现出堂吉诃德对于爱情的追求及语重心长的思考,是这首曲子的一个高潮部分。
最后是“坚持和爱情”部分,这个部分以儒雅、稳重的音乐风格为主,以一种充满了
力量的音乐旋律表现出了堂吉诃德对于爱情的坚持和忠诚,在这个部分中,乐曲旋律逐渐
平缓,积极向上,渐渐进入了一个高潮并结束,象征着堂吉诃德对于爱情的突破和胜利。
总的来说,“玫瑰三愿”这首曲子,旋律音符简单、优美高雅,情感深刻、充满了力量,在音乐表达方面,展现出了作曲家对于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于爱情的理解,而如此抽象的表达方式,也让人们想起了一个叫福音古乐的艺术流派,它是一种高度
符号化的音乐形式,表达的是朴素、生活化的情感和情感。
浅谈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摘要】这篇文章将对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这首歌曲以及其背景信息。
接着在将对歌曲的歌词进行解析,分析其旋律和编曲特点,探讨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最后在我们将总结《玫瑰三愿》的意义,展望其未来发展,以及分享个人对这首歌曲的感悟。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以及其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玫瑰三愿",艺术歌曲,引言,歌曲背景介绍,歌词解析,旋律和编曲分析,情感表达,主题,艺术价值评价,总结意义,未来发展展望,个人感悟。
1. 引言1.1 介绍《玫瑰三愿》歌曲《玫瑰三愿》是一首由华语流行音乐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经典艺术歌曲,收录于他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备受喜爱,成为周杰伦音乐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玫瑰三愿》的歌曲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动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优雅而悠扬的音乐世界中。
歌曲的歌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通过玫瑰花的三个不同愿望来阐述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每一句歌词都富有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歌曲不仅在旋律上吸引人,更在歌词上展现出周杰伦独特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抒情的旋律,歌曲给人一种深情而真挚的感受,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玫瑰三愿》是一首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歌曲,它不仅展现了周杰伦的音乐才华,更传递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和向往。
这首歌曲无疑是华语流行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令人回味无穷。
1.2 歌曲背景介绍《玫瑰三愿》是一首唱响人心的艺术歌曲,它深深打动了无数听众。
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同样让人感到动容。
《玫瑰三愿》是由知名音乐人创作,歌曲的灵感源于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据说,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一位年轻女性的自传式故事,她在打拼事业的道路上经历了各种艰辛与挫折,但内心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位女性在歌曲中化身成一朵盛开的玫瑰,通过三个愿望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
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
《玫瑰三愿》是中国现代音乐家黄自所作的一首歌剧,其乐曲部分独具特色,旋律华
丽而富有情感,极具表现力。
在这首歌剧中,黄自创作了许多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现的音
乐场景,这些场景以色彩斑斓、情感深刻、气势恢弘等特点鲜明,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才使得《玫瑰三愿》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配器的角度来分析这首歌剧,可以看出黄自在配器上做了很多工夫。
例如,黄自在使用弦乐器方面尤其擅长,将弦乐器的音色变化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得音乐
更富表现力。
同时,黄自把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运用也搭配得十分协调,这样的搭配在音
乐中创造了丰富的层次感,让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黄自在使用旋律方面非常有特点。
他的旋律韵律十分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旋
律形式,而是创新性地搭配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旋律元素,包括流畅的演唱、弦乐的伸缩、
钢琴的断奏等多种元素,这样的创新让《玫瑰三愿》的音乐更加丰富、具有难忘的特点。
此外,黄自在节奏方面的运用也值得称道。
在他的音乐中,节奏变化丰富,不会呈现
单一的节奏,而是善于运用颠倒、加速和节奏打断等手法,达到了美学上自然、富有创新
的效果。
同时,黄自的音乐也着重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和感性的冲动,将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戏剧化效果。
总之,从配器、旋律、节奏等各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出黄自在《玫瑰三愿》中付
出了极大的努力,其音乐呈现出独特个性、风格鲜明、富有情感。
同时,这首歌剧音乐的
质量也深受广大听众的认可、喜欢和赞美,是中国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