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13
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审美主义观初探【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强调,整个世界和人生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
他认为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生,人生必然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由于对真理的无休止追求必然要陷入绝境,因此需从另一角度,即要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人生,高扬酒神精神,赋予人生以一种审美的意义,从而把人生的审美化作为人生态度与终极价值,以此实现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超越。
尼采在否弃基督教宗教救赎之途后走向了人生的艺术化——审美的超越之路。
【关键词】尼采;《悲剧的诞生》;审美主义尼采曾说:“‘上帝死了’,基督教的上帝不可信了,此乃最近发生的最大事件。
” [1]从尼采这个振聋发聩的宣称始,“上帝死了”成为审美方滋的历史背景与前提条件。
学者周国平说:“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
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
相反的运动:艺术。
’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 [2]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种反基督教的世界—人生观。
他的审美主义源于对人生存在悲剧性的洞彻,对现代理性的质疑与批判,从而颠覆了传统哲学二元论中理性优于感性的论调,将感性的审美上升到生存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西方现代哲学的重大转向。
一、对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的揭露与批判继叔本华“唯意志论”非理性哲学后,尼采成为反理性主义先驱。
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即便是美也是上帝的象征。
在尼采看来,这种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性道德,它戕害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抛弃上帝,摧毁基督教伦理规范对人的束缚。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探讨罗曼主义思潮和希腊悲剧的著作。
通过对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探究,尼采以独特的视角对悲剧进行了阐述,呈现出了人类精神深处的理念和情感。
在本书中,尼采阐述了悲剧诞生的原因和背景。
他指出,悲剧是源于古希腊人的生存条件和信仰。
古希腊人生活在多神教的环境中,他们相信命运和宿命论的存在,也深知生命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这种信仰让古希腊人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控,也让他们对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认识。
因此,他们用悲剧来表达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和情感。
悲剧是古希腊人对人性和生命的表达,是一种哲学思考和情感的结晶。
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具有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
他指出,古希腊悲剧的诞生是源于两种文化力量的交汇:文艺和哲学。
文艺是悲剧得以发展的基础,而哲学则让悲剧获得了思想深度和内涵。
古希腊以美为尺度的审美标准、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思想以及古希腊民主政体也在对悲剧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文化力量的交汇让古希腊悲剧承载着更深刻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和更宏大的生命意义。
在书中,尼采还对悲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悲剧是对人性和生命的表达,是对人的深刻思考和感知的反映。
在尼采看来,悲剧的本质是“千变万化的命运”。
命运是悲剧主题中的核心元素,它代表了人类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悲剧叙述的是人类在命运面前的哀思和挣扎,以及面对命运时所展现的不屈和豁达。
悲剧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沉思,是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最后,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对立。
阿波罗代表了理性、秩序和文明,而狄奥尼索斯则代表了情感、狂热和原始。
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对立是古希腊悲剧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是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对立推动着悲剧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造就了悲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关于悲剧的精湛著作。
书中对悲剧的起源、本质、诞生背景以及古希腊文化和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被理性吞没的世界——《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引言《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所表达的悲剧艺术观念:第一,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悲剧艺术代表希腊人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艺术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
人们在悲剧合唱队里获得个体生命消失的体验,实现了对终极命运的消解。
第三,希腊悲剧是阿波罗形象与狄俄涅索斯精神的结合物,阿波罗形象是希腊悲剧的舞台形式,狄俄涅索斯精神则是希腊悲剧要表现的思想内容。
第四,悲剧的功能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获得暂时的解脱。
贯穿全书的是对日神式思维和酒神式思维的思辨。
要理解这部著作,核心就是明白尼采对这两种思维的阐述和偏向。
日神、酒神,是尼采借用古希腊人的神祗所寓指的观念。
尼采大概认为古希腊悲剧是酒神倾向的典型表现,一种从“自我”中解脱出来、让任何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保持沉默的艺术,这种艺术能使人在毁灭中遗失个体的概念,在集体的狂酔渲染中高呼“我们相信永恒的生命”。
这种悲剧的魅力源于对生命的忠诚,对原始欲望和恐惧最真切的体悟和承认,悲剧里弥漫的酒神思维让人敢于直视痛苦,并在痛苦中获得快慰。
酒神思维是奔放的,狂野的,是一种英雄式的悲壮,如同为人类取火不惜受秃鹰撕啄之苦的普罗米修斯,又如同解开斯芬克斯谜语却难逃弑父娶母命运的俄浦狄斯,他们的个体毁灭的悲剧成就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壮美。
在我看来,尼采早期十分推崇的这种酒神式思维,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整个哲学观,他反基督束缚反理性主义甚至反知识体系,提倡的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而酒神思维里体现的那种人类深层潜藏并将涌动爆发的激情、欲望、狂放、恐惧、抗争,无一不在他意识中幻化为生命的本质,尼采说“过度显示为真理,矛盾——生于痛苦的极乐,从自然的心底里诉说自我”。
一、悲剧的意义悲剧,悲剧是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
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这是悲剧的含义。
尼采悲剧美学思想的启示作者:刘绍芳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
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
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
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尼采;悲剧美学;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83;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5-0074-03一、生命悲剧尼采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叔本华认为,盲目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便是意志,它是世界的本体,它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世界的自在之物。
一切显现出来的现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叫做表象。
物质是中介,意志通过这个把自己客体化,成为现象。
继承了叔本华意志论的同时,尼采又对生命的悲剧性作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倡用艺术救赎生命悲剧的审美主义。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为我们讲述了希腊的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天,米达斯王(古希腊神话中的佛律葵亚国王,传说他曾捕获狄奥尼索斯的伴友西列诺斯,随后交给了酒神。
狄奥尼索斯为了报答米达斯王,授之以点金术。
从此,米达斯王触摸到的东西都会变成黄金,以至于连饭也吃不成。
最后,只有请求狄奥尼索斯收回魔力。
)感到索然无味,他在林间徘徊了很久,想找一个可以和自己饮酒至一醉方休的伙伴。
这时他想到了西列诺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精灵,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养育者和老师。
他喜爱饮酒和音乐,而且能够预卜未来)。
刚开始,他怎么也没有找到西列诺斯,几经周折,当米达斯王找到西列诺斯的时候,他便请教西列诺斯对于凡夫俗子来说,什么是绝佳之物。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德国文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思想深邃、文风峻拔的论文。
这本书让我对悲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思考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探讨的是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
尼采通过对希腊悲剧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悲剧是希腊文化中最高尚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的一种超越自我的经验。
尼采将悲剧与希腊的神圣游戏结合起来,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神圣力量的崇拜和尊敬。
悲剧的本质是将人类的生存问题提升到超越人类的层面,使人们能够以更加高尚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
读完《悲剧的诞生》,我对悲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悲剧并不是简单的悲伤和悲痛,而是一种积极面对命运的勇气和智慧。
悲剧中的主人公是那些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受害者,更是英雄。
悲剧给予了人类以真实、自由和勇气,激励着人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也提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即平凡人的生存状态。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经历的不是真正的悲剧,而是一种平凡、乏味的日常生活。
人们缺少对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追逐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忽视了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
尼采呼吁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追求真理和智慧,让悲剧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
读完《悲剧的诞生》,我不禁思考起人类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起伏和苦难,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呢?尼采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的残酷,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屈服。
悲剧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
我们要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勇往直前。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无谓的追逐上,而是应该追求真理、追求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悲剧的诞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击倒,而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要热爱生命,追求真理和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这本书让我对悲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
《悲剧的诞生》:文学改变人生,艺术拯救人生《悲剧的诞生》作者尼采,主要论述了作者对艺术和美学的看法,是一本哲理思想很强的书。
尼采年轻时,受到瓦格纳歌剧和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艺术不是对人生的解脱,而是对人生的征服。
通过艺术,生命可以抵达永恒之美。
文学改变人生,但唯有艺术可以拯救人生。
希腊人内心的痛苦和冲突源于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世界意志的永恒痛苦和冲突,也正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生的悲剧本质,因此他们才迫切地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活以价值和意义。
尼采看到了这点,这应该是《悲剧的诞生》成书的关键动因。
在此书中,作者至少表达了三个核心思想:第一,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艺术来自生活,但却高于生活。
人的梦蕴藏着艺术的因子,艺术家就是对梦境了如指掌的人。
第二,艺术中的创造精神来自古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精神。
日神象征着理智和永恒的事物,而酒神象征着感性、非思辨与不断地创造。
人们通过酒醉状态忘却尘世的烦恼,不再只听从于命运必然的安排。
第三,悲剧是所有艺术中的最高形式,借助悲剧人们进入到纯粹的审美状态,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人生,进而获得暂时的精神解脱。
为更深地让人理解悲剧的力量,尼采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
我们今日称作的所谓文化、教育、文明,终有一天要被带到最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面临酒神的审美拷问,现实的道德、宗教和文化让人沉沦堕落,而艺术能解救我们,让我们以超脱的态度远离世俗功利的侵蚀。
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存在,二者一直是互相冲突、争斗不止的状态。
尼采把日神看作是光明与永恒的象征,在日神的照耀和统领下,人们孕育出诗歌、绘画和雕塑等艺术,这些艺术是典型的造型艺术,也就是无法流动和持续变化的艺术。
而酒神是情欲和创造的象征,在它的统领之下,人们孕育出音乐、舞蹈、悲剧等艺术,这些艺术是典型的流动艺术。
流动艺术把人的痛苦与狂乱情绪融合在一起,把人生的悲惨现状真实地展现给观众,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痛苦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生命的创造和一种充满整个心间的审美愉悦。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悲剧的诞生》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尼采所著的研究文集,全称为《悲剧的诞生与希腊哲学的诞生》。
这本书是尼采探究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的杰作,探讨了一系列涉及哲学、历史、文化、美学、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尼采提出了很多新颖而深刻的思想,对人类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极深远。
下面我将分享自己读《悲剧的诞生》的读书心得。
首先,尼采在本书中提出的悲剧艺术是一种“醇化人”的过程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醇化人”的意思是通过悲剧作品,将人的本性中那些不良的方面酿制成纯净的美德。
“醇化人”就是通过艺术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自由、更加活泼、更加热情,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这种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艺术的价值所在,提醒我要通过学习和沉淀来变得更加“醇化”。
其次,尼采在本书中关于悲剧的探讨,对我的文化领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提出的悲剧精神包括悲大于欢、感受深刻、表达深邃、新陈代谢等几个方面,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深奥。
在古希腊时期,悲剧是一种在政治制度、道德法规、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与社会紧密关联的艺术形式。
通过阅读尼采的研究,我对古希腊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增长了对人类文化演进的理解。
此外,本书中的一些论点对我在审美方面也产生了启示。
尼采认为,艺术家应该追求自身的创造和自我实现,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收益而创作。
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可以触动人的灵魂,唤醒人的内心,而不是仅仅追求被市场所接受。
这让我反思了我的审美观和艺术品位,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审视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审美的能力。
总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十分巨大。
尽管这是一本写于19世纪的书,但是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现在依然呈现时代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艺术和文化,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
希望这本书能继续为后人带来思索,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吸收其中的智慧,推动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繁荣。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是一本关于戏剧和文学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尼采。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悲剧这一文学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尼采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悲剧的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悲剧的诞生源自于古希腊的宗教仪式,是一种通过戏剧表现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痛苦和挣扎的方式。
悲剧通过对人类命运的审视和探讨,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深刻,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在书中,尼采还探讨了悲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指出了现代社会对悲剧的忽视和误解。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娱乐和消费导致了人们对悲剧的淡化和忽视,而悲剧所包含的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讨却是现代社会所急需的。
通过阅读《悲剧的诞生》,我对悲剧这一文学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类生活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悲剧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对文学和戏剧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喜欢文学和戏剧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尼采哲学对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启示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家。
他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在他死后,有人把他誉为“伦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牛顿”,有人诽谤他为“现代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先驱”。
尼采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瞧!这个人》《强力意志》等。
这些著作构成了尼采较为精致的哲学系统思想,如“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哲学”、“强力意志”以及“酒神精神”等。
尼采的思想激烈昂扬,锋芒毕露,在当时给西方文化带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尼采年轻时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他失望、痛苦、不知何去何从时,他接触到了叔本华的哲学,并渐渐地接受了他的悲观主义,把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
但叔本华从生存意志论最后到极度禁欲主义、人生虚无主义,这是尼采所不能认同的。
尼采和叔本华一样,认为人和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但他用强力意志取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他说:“在生存的意志的信条上去觅真理,必然迷途。
因为求生存的意志并不存在……只是有着生命的地方有着意志。
但不是求生的意志,我教你—只是求权力的意志!”川他热情歌颂人的原始的生命意志,认为它是一个永恒的力量。
在他看来,人生是痛苦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存在,应在痛苦中求欢乐,在死亡中求生存。
他指出,生物包括人在内,要生存就必、须强化自己,扩展自己,这才是有意义的生命。
在叔本华式悲观主义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精神。
他认为,悲剧的实质不像叔本华所说,来源于生命的有限和欲望的无限,而是来源于日神阿波罗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与冲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也出现了与当时社会类似的现象,享乐主义,颓废、悲观主义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尼采哲学的酒神精神要求人们面对生活毫不畏惧,对于困难迎面而上,与其勇敢的斗争,突破理性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
据他说,该书的任务就是“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1]。
那么,尼采是如何认识人生的?是怎样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的?应如何评价他的美学人生观?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和评析。
这对理解和把握尼采哲学的本质,思考人生的意义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一、人生之“痛苦”与“无意义”尼采的哲学是直接从叔本华的哲学出发的。
他反对叔本华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遁世思想,但是并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论断。
在他看来,“人生是多灾难的,而且常常是无意义的”[2],这使人生陷于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可怖的“苦海”。
他认为,人生痛苦源于对“生存的恐怖和害怕”,或者说,是大自然的原始暴力与人的生存欲望之间的尖锐对立。
人都“渴望活下去”,哪怕是作为一个奴隶活下去,但是人的生存又是令人畏惧的。
“对于泰坦诸神自然暴力的极大疑惧,冷酷凌驾于一切知识的命数,折磨着人类伟大朋友普罗米修斯的兀鹰,智慧的俄狄浦斯的可怕命运,驱使俄瑞斯忒斯弑母的阿特柔斯家族的历史灾难”等等,使人深深陷于生存的恐怖之中。
所以,人生就是痛苦。
他援引希腊一古老神话,说佛律癸亚国王弥达斯捕获了精灵西勒诺斯,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西勒诺斯起初闭口不答,后在国王的强逼下冷笑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
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3]。
他认为,这是希腊民间智慧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它揭示了痛苦和苦难为人生所固有。
尼采还进一步把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人的“个体化”。
他认为,万物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整体,只有作为整体的自然或生命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个人则是整体的“肢解”、“分裂”,是现象。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学者尼采所写的一本论文集,探讨了悲剧在古希腊时代诞生以及现代世界对悲剧的评价等问题。
读完此书,我深感悲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戏剧或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尼采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和文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他对悲剧的独特见解。
在他看来,悲剧是一种宣泄人内心矛盾与冲突的途径,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反思,使人们得以通过戏剧虚构的人物与情节,体验并抒发出内在的负面情绪和情感。
悲剧在向人们展示世界的残酷与矛盾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于审美和情感的需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悲剧似乎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尼采指出,现代人面临的境遇与古希腊时代相比,更多地是由于社会与历史的压力所导致的,因此,人们对于悲剧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消费、娱乐和享乐来逃避现实的残酷与压力,而对于悲剧这种揭示现实的艺术形式的需求却日渐减少。
然而,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急剧演变与人类生存境遇的变化,悲剧的价值与意义更加显而易见。
现代社会充满了焦虑、压力与困惑,人们往往迷失在物质追求与功利主义的迷宫中。
悲剧正是通过反思与审视人类存在的本质,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通过对于悲剧的欣赏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的无常,以及生活中的众多易逝与无奈。
悲剧正是通过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世界与人生的意义。
然而,悲剧并非是一味沉湎于悲伤与痛苦的表演,而是通过挫折与折磨的展现,引导我们对于人生的深思。
正如尼采所说:“悲剧的目的是通过『解毒剂』的作用,激发人们反省人生意义的意愿”。
悲剧并非是一种煽情与感伤的情绪输出,而是通过深入揭示人类困境与冲突,唤起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与反省。
通过读完《悲剧的诞生》,我对悲剧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悲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深刻探讨人类生存与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和本质,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悲剧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源于古希腊的戏剧艺术。
在古希腊时期,悲剧是一种庄重而又神圣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戏剧表演,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净化和宣泄。
悲剧的核心是人类的悲剧性命运,是人类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无奈感。
尼采指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中痛苦和矛盾的深刻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现代社会追求功利和快乐,追求表面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世界中,面对着人生的挫折和苦难,我们往往选择逃避和回避。
我们把自己淹没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追求短暂的快乐,却忽略了对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的思考。
悲剧的诞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警示。
尼采认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对于生命深层次意义的关注,我们需要回归到悲剧的境界,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中痛苦和矛盾的深刻认识,是对于命运的无奈感和对于生死的思考。
只有通过对于悲剧的思考,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诞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追求的是功利和快乐,我们追求的是表面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对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的思考。
我们害怕面对生命的苦难和挫折,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内心。
然而,只有通过对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的思考,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诞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警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追求的是功利和快乐,我们追求的是表面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对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的思考。
我们害怕面对生命的苦难和挫折,我们害怕面对自己的内心。
然而,只有通过对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的思考,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的诞生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观点,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对悲剧的看法,简直就像给人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不只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美妙。
尼采认为,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得好好接纳这些痛苦的时刻。
想想看,谁的生活不经历几次风风雨雨?他提到,悲剧的魅力在于它能把生与死、快乐与痛苦这对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再说说尼采特别喜欢的古希腊悲剧。
那些戏剧里,英雄们常常面对巨大的命运压力,简直就像是在和上天对着干。
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就是咱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声音吗?他觉得,这种悲剧的力量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的脆弱与顽强。
即便是再大的打击,咱们也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美感,哎,这种对比,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剂。
没错,悲剧让咱们在笑声和泪水之间找到那种独特的平衡。
尼采还提到了一点特别有趣的事,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还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悲剧表达内心的挣扎,就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虽然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最终却能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画面。
这样一来,悲剧就成了让人反思的工具。
像是在揭示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波澜起伏,时而甜蜜,时而苦涩,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哎,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尼采如此推崇悲剧艺术,我觉得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他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波,心中充满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那种对苦难的理解与认同,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悲剧视为一种超越的艺术,能够让人从痛苦中寻找力量,反而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哇,这样一想,真是让人佩服!尼采的观点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让我们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
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咱们都得学会用艺术去面对、去反思。
生活中的悲剧像是一道道风景,让我们在痛苦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法国文艺理论家尼采所写的一部著名论著,是一篇关于悲剧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探究和理论剖析。
在这个作品中,尼采融合了古希腊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见解来解析悲剧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并反思现代文明对悲剧的衰落和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尼采思想的启迪与冲击,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悲剧是一种哲学尼采认为,悲剧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它不但承载了一种对人类的本质和命运的认识,也隐含着对伦理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尼采提出了“悲剧性”的概念,即“对于生命设定了最高目标和意义,却在其实现中遭遇最严峻挑战和残酷现实的生命形态。
”其中,“悲剧性”的核心理念是人的生存本然是有限制的,人们必须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抵抗命运不幸的打击、探求生命最高的意义和价值,实现本性的完美。
这种理解让我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如实之虚,就是通过追寻真理达到超越人类有限生命之差别的境地。
悲剧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永远不能触及的真理,是因为它可以启示人们对此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意义的追求,给对时代和自身的反思带来了深刻的洞察力。
悲剧是神圣而具有启迪性的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是神圣而具有启迪性的。
在古希腊时代,悲剧被看作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快乐和痛苦的结合、自我审视和社会自省的过程。
悲剧的事件不仅是具体的,而且是完整的,人物不仅是具体的,而且是普遍的。
在古希腊,悲剧演出是举行盛筵的场合,它是神圣的,激发了人类对心灵深处的反思。
然而,现代的悲剧已经远远偏离了古希腊时代的模式和理念,失去了神圣和宏大的气场。
现代人对悲剧的视角被局限在了表面上,像是在嗜欲、暴力和刺激中追求悲剧的刺激和快感。
这种狭隘的视角让人们无法真正领悟悲剧的深层意义和价值,也导致了现代悲剧的缺失和屈从于商业化的需求。
尼采在文中提到了“悲剧的死亡”,指的是现代人对悲剧的死亡。
尼采认为,现代人对于权力、物质和利益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由、个性和颓废的倡导和热潮,导致了现代悲剧的死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吴小平 【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积极自由性审美教育 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 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 ,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并加以发展和深化。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 , 反而有增无减 , 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 , 更具有压抑的性质。”[1]. 马尔库塞认为, 现代技术世界中, 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 绝大多数是异化的。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 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二)、被理性异化 人类在宗教信仰面前无法得到和实现愿景之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回归到人体本身,考虑人类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过于猛烈,有演变成理性的奴隶。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绝不次于宗教对人类的压抑。现代人不像以前人们那样, 反抗机器, 逃避自由, 而是可以忍受枯燥的工作, 并在劳动之外平息被压抑的力比多。“在操作原则统治下, 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的劳动工具, 而只有当人的身心抛弃了人类有机体原先所具有并追求的力比多主客体自由时, 才会成为这样的工具。”[2]在劳动异化的普遍化和统治力量非人格化的统治下, 使人们真正成为失去自我意识与批判意识的人, 而社会在其理性的统治下成了有意识的社会。 在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开始注重自我创造,相信科学万能,热衷于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过分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人类内心生活的本真。于是,“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抑,法则统治一切,人类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4]失去意义的人生也即收到理性迫害的人生,而那些被理性异化了的忘却了人生还有乐趣的人们依旧在不知道有无价值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着。 (三)、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吞噬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信仰神和相信科学及追求理性的尝试之后,又一次在城市化得冲击下忘却了自己以往的信仰,面对大千世界的物质诱惑和周围人群的生存实际状况要求,人类进入消费社会时代,消费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就是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社会的主题。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所诉求的价值、意义当然也包括审美价值、审美意义。不仅如此,消费社会消费活动的审美品格、消费活动对人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还被视为了根本品格和主导价值。消费活动中审美需求本质化、本位化,扼杀了人的多向度、综合性需要。人类又一次不得不选择属于当代人类的虚无价值观即追逐消费,从而毫无疑问地成为消费主义的吞噬和奴役对象。就此而言,消费社会审美失据、失范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时尚消费,在追新鹜奇过程中阻拒、剥夺了人们合理、有效、真实的审美需求及其满足。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吴小平 【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积极自由性审美教育 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 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 ,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并加以发展和深化。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 , 反而有增无减 , 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 , 更具有压抑的性质。”[1]. 马尔库塞认为, 现代技术世界中, 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 绝大多数是异化的。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 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二)、被理性异化 人类在宗教信仰面前无法得到和实现愿景之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回归到人体本身,考虑人类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过于猛烈,有演变成理性的奴隶。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绝不次于宗教对人类的压抑。现代人不像以前人们那样, 反抗机器, 逃避自由, 而是可以忍受枯燥的工作, 并在劳动之外平息被压抑的力比多。“在操作原则统治下, 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的劳动工具, 而只有当人的身心抛弃了人类有机体原先所具有并追求的力比多主客体自由时, 才会成为这样的工具。”[2]在劳动异化的普遍化和统治力量非人格化的统治下, 使人们真正成为失去自我意识与批判意识的人, 而社会在其理性的统治下成了有意识的社会。 在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开始注重自我创造,相信科学万能,热衷于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过分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人类内心生活的本真。于是,“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抑,法则统治一切,人类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4]失去意义的人生也即收到理性迫害的人生,而那些被理性异化了的忘却了人生还有乐趣的人们依旧在不知道有无价值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着。 (三)、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吞噬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信仰神和相信科学及追求理性的尝试之后,又一次在城市化得冲击下忘却了自己以往的信仰,面对大千世界的物质诱惑和周围人群的生存实际状况要求,人类进入消费社会时代,消费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就是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社会的主题。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所诉求的价值、意义当然也包括审美价值、审美意义。不仅如此,消费社会消费活动的审美品格、消费活动对人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还被视为了根本品格和主导价值。消费活动中审美需求本质化、本位化,扼杀了人的多向度、综合性需要。人类又一次不得不选择属于当代人类的虚无价值观即追逐消费,从而毫无疑问地成为消费主义的吞噬和奴役对象。就此而言,消费社会审美失据、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