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 格式:docx
- 大小:11.52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优秀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一、教学背景
• 学校名称:XXX幼儿园
• 班级名称:大班
• 学科名称:科学
• 教学主题:奇妙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分辨能力;
2.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让幼儿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能力目标:
1. 通过实验判断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2. 通过比较差异,培养幼儿分辨各种声音源的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
1. 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增强他们对奇妙事物的探索欲望;
3. 让幼儿体验并感悟声音在生活中的美好和欣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教学内容
• 声音的定义和来源;
• 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
• 引入环节
为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唱歌、说故事等各种方法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 展示环节 1. 用语言和图片引领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如鸟叫、汽车响、风声等;
2. 用乐器模拟不同大小和高低的声音,并让幼儿感受和辨别不同声音的差异。
• 实验环节
1. 与幼儿讨论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实验研究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2. 实验工具:长短不同的木棍、玻璃杯、水等;
3. 实验过程:将木棍放在杯口上,并用手击打,听听声音大小;将水倒入杯子中,再击打,听听声音高低差别;
4. 分析实验结果,让幼儿总结声音大小和高低的实验规律。
• 应用环节
1. 让幼儿思考和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喇叭、火车、音乐等;
2. 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的声音,如自然风光、乐器演奏、动物叫声等,让他们感受并表达对声音的好感。
四、教学评价
• 参与评价: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加大班活动等;
• 作品评价:观看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
• 知识及能力评价:通过测试幼儿对声音知识及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
• 教具:板书、图片、乐器、木棍、玻璃杯、水等。
• 教材:幼儿园科学课本。
• 社会资源:参观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等。
六、教学反思
• 教学目标:本节课虽然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考虑了幼儿的认知和兴趣,但教学目标并不清晰,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较单一,未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需要引入更多的思维导向、关注问题解决等教学法;
• 教学手段:由于缺少合适的教学工具,本节课的实验环节较为简单,需要寻找更多针对幼儿的科学实验和演示台以增强实验的可行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