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红色文化主要内容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98.98 KB
- 文档页数:19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湖湘红色文化是指在湖南、湖北地区产生的具有红色革命主题和红色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
它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湖南、湖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清朝末年,湖南就有许多爱国志士积极参与反清斗争。
辛亥革命后,湖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湖南南部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地区的崛起。
此后,湖南、湖北地区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孕育了大量的革命文化。
二、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革命精神。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精神,包括革命意志、革命勇气、革命毅力等。
这些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革命历史。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历史,包括革命先烈的事迹、革命战争的历史、革命文化的传承等。
这些历史是湖湘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革命传统、激励人民斗志具有重要意义。
3. 革命文化。
湖湘红色文化强调革命文化,包括革命歌曲、革命诗歌、革命文艺等。
这些文化是湖湘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情况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研究。
湖南、湖北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涉及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 文化遗产保护。
湖南、湖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积极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包括革命遗址的保护、革命文物的收藏和展示等。
这些工作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
3. 旅游开发。
湖南、湖北地区的旅游部门积极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工作,包括革命遗址的开发、革命文化的展示等。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近期,我们作为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参观红色基地,探究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这次实践经历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宝贵财富。
通过亲身经历,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站,我们来到了荆州市黄冈土地革命斗争纪念馆。
这里是土地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
进入纪念馆,我们欣赏了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实物等,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当年土地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长期战争的残酷。
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上面描绘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位共产党员领导的红军战士们都挥舞着手中的枪支,在壮丽的大地上驰骋奔跑,激情四溢。
这张照片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青年壮志凌云的革命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后院,一个烈士陵园的巨大石碑映入眼帘。
我们默哀了一分钟,向烈士们默默致敬。
看着石碑上铭刻的烈士名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
接着,我们来到了荆州起义纪念馆。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起义的重要地点之一。
展览馆里展示了起义的历史经过、起义者的事迹和起义后运动的发展情况。
我们了解到,起义者们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封建统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是一个宏伟的纪念碑,高耸入云。
纪念碑周围种满了各种花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思绪在纪念碑前飘荡,烈士们的精神再次激发起来,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感到骄傲。
参观结束后,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解和解说。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明白了湖北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部分,许多红军在这里出生、长大,开始了他们的革命之路。
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情况综述
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湖湘红色文化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湖湘红色文化是指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在湘鄂赣地区的具体表现,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湖湘红色革命历史研究、湖湘红色文化艺术研究、湖湘红色旅游研究等。
其中,湖湘红色革命历史研究是研究湖湘地区在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程、领导人物、革命战争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文化艺术研究则是探讨湖湘地区在革命时期所形成的文艺作品、文艺运动、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旅游研究则是研究湖湘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加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的精神文化遗产,促进湖湘地区的旅游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和发扬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湖湘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 1 -。
龙源期刊网 西陵,宜昌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作者:喜言平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7期宜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早在建党之初,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已经闪耀宜昌。
1925年秋,中共湖北地委派共产党员祖山竹到宜昌发展了第一批党员。
当时的地址在西陵区原大东门内正街,也就是今天的西陵一路联通公司所在地。
1927年,中共湖北区委、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为掀起鄂西地区大革命的高潮,曹壮父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鄂西巡视员的公开身份,在宜昌开展民众运动。
当时,他的秘密身份是中共宜昌特别支部书记,到宜后秘密组建了宜昌城区第一个党支部。
之后,红军名将段德昌、民族巾帼英雄赵一曼、湘鄂西区委书记何功伟、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钱瑛等一批革命志士先后在这里战斗。
位于宜昌市献福路45号的学院街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学校。
1927年,中共鄂西特委曾在此传达“八七会议”精神。
1938年4月—1939年秋,中共宜昌地下党在学院街小学建立支部,有党员17人。
抗战期间,学院街小学一直是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联络站。
如今,在学院街小学校史馆内,依然保留着这段红色历史的记忆。
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所讲述的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故事。
踏寻的最后的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宜昌市东山之巅的东山烈士陵园。
宜昌解放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很多都埋葬在这里。
陵园中还有一座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
该陵园始建于1973年。
1985年扩建后,曾指挥宜沙战役和解放宜昌战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司令员,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程子华为其题词:“继承先烈志,建设新宜昌!”。
陵园内青山碧水、林木葱茏、亭堂静落、碑塔耸峙,按其功能划分两个区域,红色瞻仰区和生态休闲区,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园区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浮雕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宜昌的革命史,反映了英雄的宜昌人民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作者:卢小丽熊芳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01期[摘要]湖北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红色文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从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聚焦当前湖北红色文化存在资源碎片化、景区同质化、价值商业化、产出低效化等问题,新时代要传承湖北红色文化,不仅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还要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保護、开发、传播、转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传承湖北[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1-0061-07[收稿日期]2019-12-11[作者简介]1.卢小丽,十堰市委党校教师;2.熊芳,十堰市委党校教师。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从广义上来讲,湖北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华侨、先进知识分子等爱国人士带领人民群众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在湖北地区创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区别于其他文化,湖北红色文化具有资源的区域性、文化的时代性、人员的广泛性三个主要特征。
(一)资源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空间维度不同,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有差异的,带有一定的区域特色。
单从红色资源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武昌辛亥首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黄麻起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突围等革命活动发生在湖北地区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精神;另一种是因为革命志士属于湖北人或革命时期在湖北工作、学习、生活过,在湖北留存的故居、纪念物、文献故事等遗迹,如董必武、李先念、杨献珍、王树声、徐海东、韩先楚、施洋、王佛炳等人。
因湖北红色文化的诞生地在湖北省,不论是革命活动本身,抑或是革命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都带有浓浓的湖北味道。
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摘要: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是湖北党史文化最核心、最闪光的部分,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弘扬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湖北党史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湖北90多年的辉煌实践,在荆楚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印记,凝结成独具特色的湖北党史文化。
湖北党史文化精神是湖北党史文化最核心、最闪光的部分,它秉承了湖北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形成于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得到深化和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也有巨大的时代价值,是推动当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一、湖北党史文化精神的形成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湖北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辈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一)荆楚传统文化是湖北党史文化精神的历史底蕴荆楚文化是指以湖北为主的区域文化,其时间范围上迄远古,下至当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作为古楚国的中心,荆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楚文化。
楚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源远流长,是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千多年前,楚国人就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①(即艰苦奋斗)的精神开疆拓土,由一个方圆不到百里的小邦发展成为“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②的泱泱大国,成就了一番霸业。
楚文化中“追新逐奇”(即开拓创新)、“崇武卫疆”(即强军卫国)等精神也世代流传、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荆楚传统文化还包括著名的炎帝神农文化、秦汉三国文化等,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湖北人自强、忠勇、勤劳、淳朴的性格特点,也为湖北人民在革命浪潮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
这些优良品质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得到传承拓新,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湖北党史文化精神。
(二)革命浪潮的风云际会为湖北党史文化精神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湖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尤其是省会武汉,其水陆通道与川、陕、豫、湘、黔、赣、皖、苏等周边地区直接相连,有“九省通衢”之称,坐守长江天险,便于东引西进,南拓北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综合概述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综合概述1. 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湖湘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承湖南、湖北等地区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
2. 湖湘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和主题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2.1 革命斗争历史:湖南、湖北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2.2 红色遗址和革命旧址:各类红色遗址和革命旧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3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红色文化的符号、象征和意义等;2.4 红色文化的艺术表达: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形式的红色文化表达;2.5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湖湘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以及对传统红色文化进行创新的尝试。
3. 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评估在进行湖湘红色文化研究时,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深度评估主要关注对某一方面的深入挖掘和研究,例如某一具体事件、人物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广度评估则关注对多个方面、多个主题的综合观察和探讨,以绘制出湖湘红色文化的全貌。
4. 湖湘红色文化文献和资源整理为了开展湖湘红色文化研究,需要对相关文献和资源进行整理和梳理。
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借鉴大量的历史文献、口述资料、图片、视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类纪念馆、纪念碑等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还原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真实。
5. 对湖湘红色文化的总结与回顾湖湘红色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回顾是对之前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归纳,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认识。
总结与回顾的内容可以包括湖湘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的探讨,从而提升我们对湖湘红色文化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6. 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写手,希望你能分享你对湖湘红色文化的观点和理解。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湖北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为了加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我参加了一次湖北红色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入到红色基地,亲身感受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参观了湖北省咸宁市红安县的红安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以展示红安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红安县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源地,也是共产党在湖北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听取讲解,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军游击战争在这里的艰苦斗争和取得的巨大胜利。
参观过程中,我还亲自触摸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所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更加亲近红色历史,激发了我继续学习革命历史的热情。
其次,我们参观了武汉市黄鹤楼。
黄鹤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湖北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导游的详细解说下,我了解到黄鹤楼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首诗被誉为唐代最后一首传世大作之一,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湖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武汉市的革命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以陈列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为主,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武汉地区的英勇抗战和革命斗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湖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使我深受震撼,对革命先烈们的奉献精神产生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入了解了湖北的红色历史,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白了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同时,也让我对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样的实践将激励我继续学习革命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文化墙内容参考第1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2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贺龙长征时期的头像及简介。
第3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战线路图;第4版红九军团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是中央红军突围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
这支部队,组建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被动时期的1933年。
1933年10月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组建红九军团的命令,10月28日,红九军团正式成立,军团长是罗炳辉。
红九军团是从福建长汀出发突围开始长征的,原辖六个师,1935年遵义会议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取消了师的编号,将剩下的3000人缩编成七、八、九三个团(实际上是三个营),无营的编制,团直辖连。
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中央代表王首道、供给部长赵镕、政治保卫局局长周兴、地方工作部部长(前任部长王有发3月4日调出任中国工农红军遵(义)湄〈潭〉绥〈阳〉游击队政委)朱明、卫生部长吴清培。
第七团(营)团长洪玉良,政委周生珍;第八团(营)团长崔国柱,政委幸士修,副团长李松;第九团(营)团长刘华香,政委姜启化;教导营(大队)营长彭上坤,政委黄胜明;军团侦察科科长曹达兴,作战科科长刘雄武,侦察连连长龙云贵,特务连连长萧新槐。
第5版罗炳辉和何长工的画像及简介。
罗炳辉军团长简介:罗炳辉(1897--1946),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
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武汉红色旅游景点
武汉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拥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1.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博物馆:展示了武汉市和湖北省的革命历史,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重要事件。
2.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大桥:这座大桥是为了纪念中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团结和奋斗而建立的,桥上有许多纪念碑和雕塑。
3. 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时期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展示了他的生平和革命经历。
4. 黄鹤楼:这座古老的楼阁是民国时期左联成员康白之一曾在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5. 毛泽东雕像广场:位于武汉市中心的长江大道上,是一座巨大的毛泽东雕像,纪念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
6. 革命博物馆:展示了湖北省的革命历史和革命领导人的珍贵文物和照片。
7. 中国共产党武昌起义纪念馆: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的地点,展示了国共合作的历史和革命的背景。
8. 江夏会议纪念馆:纪念1949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地点,展示了会议的重要决策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武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地方,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
武汉红色遗址调研报告武汉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遗址资源。
近日,我们对武汉市的红色遗址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做以下报告:武汉市红色遗址分布广泛,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地、工农红军活动地、党中央机关活动地等。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值得一提的红色遗址:一、红旗渠:红旗渠位于武汉市沙湖公园内,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北进行农村革命斗争时发动修建的红军运河。
红旗渠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成为了中国农村斗争的标志性工程。
二、毛泽东铜像纪念园:该纪念园位于武昌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毛泽东而建立的。
纪念园内陈列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重要文献,是了解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重要场所。
三、武汉工人运动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武昌区花楼街,是为纪念武汉工人运动而设立的。
这次运动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纪念馆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当时工人阶级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四、中央苏区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江岸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江汉大罢工和武汉工人运动而建立的。
纪念馆通过展览和影片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地方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和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领导地位。
五、七一五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汉阳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七一五事变而建立的。
纪念馆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和实物,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七一五事变中的斗争历程和胜利经过。
通过对这些红色遗址的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伟大和党的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红色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今天的人们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红色遗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红色遗址的展陈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吸引力;部分红色遗址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充分,导致知晓度不高;部分红色遗址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力度,加强展陈设计和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红色遗址的知晓度和吸引力。
(上车出发后)各位领导: ⾸先⾃我介绍⼀下,我是XX旅⾏社导游员XX,按照县先教办安排,今天由我为⼤家作活动讲解。
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各位领导既能有所收获,⼜能有⼀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五个⼀”红⾊之旅先进性教育活动是由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主办的⼀次学教体验活动,“五个⼀”呢,就是⾛⼀趟红军路、唱⼀⾸红军歌、扫⼀次红军墓、吃⼀顿红军饭、听⼀堂红军课。
我们今天的⾏程安排是这样的,第⼀站到胜利烈⼠陵园,重温⼊党誓词、扫烈⼠墓,第⼆站参观胜利⽼街、⾦凤楼,第三站在XXX吃红军饭,饭后听红军课,第四站是上薄⼑峰,⾛红军路,完成⾏程后从⼤地坳⽅向返回。
在外地,说到罗⽥,可能会有⼈说不知道,但说到⼤别⼭,那就很少有⼈说不知道了。
这是由于包括我们罗⽥在内的⼤别⼭⼈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前赴后继,以巨⼤的流⾎牺牲,赢得了“⼤别⼭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新中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所决定的。
⼤别⼭与井冈⼭、韶⼭⼀起,并称为中国⾰命三⼤策源地。
更重要是,1947年,刘邓⼤军千⾥跃进⼤别⼭,⼀举扭转国内⾰命⽃争局⾯,揭开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序幕。
今天,我⾸先先给⼤家介绍刘邓⼤军千⾥跃进⼤别⼭和刘邓⼤军在罗⽥战⽃活动情况。
这得从⼤别⼭的战略地位说起。
⼤别⼭,位于鄂、豫、皖3省边界地区,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战略地位⼗分重要。
早在党的创⽴和⼟地⾰命战争时期,这⾥即成为创⽴党组织较早、受党的影响较深、⼯农运动⾼涨的地区。
因此,*失败后,鄂豫皖3省党组织根据“⼋七会议”所确定的实⾏⼟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针。
在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命道路的过程中,相继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敌⼈统治薄弱的⼤别⼭区,不约⽽同地提出了实⾏⼤别⼭⼯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
随着这个战略构想付诸实施,⼤别⼭相继爆发了黄⿇起义、商城起义和六霍起义,形成了⼤别⼭⼯农武装割据的新局⾯。
1947年,国民党军队将全⾯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将战争引向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