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固井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4.97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外固井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齐奉忠;冯宇思;韩琴【摘要】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田、油气井寿命及安全生产.国外固井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固井工艺、水泥及外加剂、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装备等方面配套齐全.国内固井技术经历了学习模仿、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等阶段长期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至\"十二五\"的攻关,有了长足进步.面对\"深、低、非、老\"勘探开发新形势,以及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有效稳产的新任务,固井技术应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工况环境和水泥环长期密封的要求,深入开展功能性固井材料与工具、信息化智能化固井控制与检测评价一体化系统、全生命周期固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为油气资源及特殊能源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保障.【期刊名称】《石油科技论坛》【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6页(P35-39,44)【关键词】固井;固井装备;固井工具;外加剂;水泥浆【作者】齐奉忠;冯宇思;韩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6固井是较独立的系统工程,具有作业时间短、工序多、技术性强,以及隐蔽性、一次性、风险大等特点。
固井质量关系到油气田的合理开发、后续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是油气井的“百年大计” [1]。
固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支撑油气井内的套管,封隔油、气和水层,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井壁与套管间水泥环的密封质量。
固井技术为多学科研究应用,涉及地质、石油、机械、化学、流体力学和电子等。
水泥浆固井最早使用于1903年,目的是封堵油层上部的水层;1910年,A.A.Perkins在加利福尼亚油田使用双胶塞固井,发展完善了这项技术。
新疆油田稠油热采井固井完井技术
翟亚锋;张新文;郭建军;郭新超;牛建梅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
【年(卷),期】2010(006)003
【摘要】近年来新疆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以前单一直井开发,现在发展为直井、常规水平井、鱼骨型分支水平井、SAGD平行水平井多种井型开发.本文主要从固井完井工艺方面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行介绍,并针对鱼骨型分支水平井完井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种推荐方案.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翟亚锋;张新文;郭建军;郭新超;牛建梅
【作者单位】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克拉玛
依,834000;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6
【相关文献】
1.小洼油田稠油热采井加固井壁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胡祎
2.LD27-2油田稠油热采井固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J], 韩雪银;付建民;刘玉杰;尚磊;王吉龙;方国伟
3.稠油热采井防浅层气固井技术 [J], 王延鹏
4.大长径比油气管道空间爆炸事故分析--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8·7”稠油热采井口爆炸事故为例 [J], 张佑明;张华;秦奎
5.新疆油田常规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J], 王新;张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热采技术探析或者浅谈稠油热采技术摘要:依据稠油油田的特点,采取加热的方式,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油流的温度,满足稠油油藏开发的条件。
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是针对稠油油藏的最佳开采技术措施,经过油田生产的实践研究,采取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采油等方式,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探讨前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解决稠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达到稠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稠油热采可以将热的流体注入到地层中,提高稠油的温度,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开采的条件。
也可以在油层内燃烧,形成一个燃烧带,而提高油层的温度,实现对稠油的开发。
为了满足油田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因此,稠油开采过程中,优先采取注入热流体的方式,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1稠油热采概述稠油具有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采取化学降粘开采技术措施,应用化学药剂的作用,降低了油流的粘度,同时也会导致油流的化学变化,影响到原油的品质,因此,在优选稠油开采技术措施时,选择最佳热采技术措施,进行蒸汽驱、蒸汽吞吐等采油方式,并不断研究热力采油配套技术措施,节约稠油开发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开采效率。
2稠油的基本特点2.1稠油中胶质与沥青含量比较高,轻质馏分含量少稠油含有比例极高的胶质组分及沥青,轻质馏分比较少,稠油的黏度和密度在其中胶质组分及沥青质的成分增长的同时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黏度高并且密度高是稠油比较突出的特征,稠油的密度越大,其黏度越高。
2.2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稠油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增长反而降低。
在ASTM黏度-温度坐标图上做出的黏度-温度曲线,大部分稠油油田的降黏曲线均显现出斜直线状,这也验证了稠油对温度敏感性的一致性。
2.3稠油中含蜡量低。
2.4同一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
3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针对稠油对温度极其敏感这一特征,热力采油成为当前稠油开采的主要开采体系。
热力采油能够提升油层的温度,稠油的黏度和流动阻力得到了降低,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实现降黏效果,从而使稠油的采收率变高。
稠油热采井完井设计稠油热采井是指通过注入热质体(例如蒸汽)将稠油加热,减低其粘度,从而实现较好的采油效果的一种采油方法。
稠油热采井完井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井筒的完整性以及实现稠油有效的采集。
以下将详细介绍稠油热采井完井设计的几个关键方面。
1.井别和井型选择:稠油热采应选择合适的井别和井型。
井别常用的有垂直井、水平井、斜井等。
水平井是稠油热采的首选,因为水平井能够增加井底面积,提高稠油的采集效率。
而斜井则可以增加地层接触面积,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2.钻完后的固井设计:稠油地层常常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因此对井筒的固井非常重要。
固井设计应考虑稠油地层渗透率和井周地层的力学特性。
常用的固井材料有水泥和陶粒;固井工艺包括井筒预处理、套管运送、水泥浆充填和水泥浆固化等步骤。
固井需要保证井筒的完整性和固定套管,以防止地层的水和气进入井筒。
3.井筒表面的保温设计:稠油热采需要用到蒸汽等热质体,为了保证热能有效地传递到地层,井筒表面需要进行保温设计。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矿绵、钢皮耐火胶板等,可以降低热量的散失,提高整个采油系统的效率。
4.井底设备的选择和布置:稠油热采井底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也是完井设计的关键。
井底设备主要包括蒸汽喷射器、热井口等设备。
蒸汽喷射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井深、地层温度、油藏压力等因素。
而热井口则是将热能引入到地层的关键装置,其布置需要考虑到热量的均匀传递以及对井筒的保护。
5.安全措施:稠油热采井完井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措施。
稠油热采过程中,温度高、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井筒的通风、排水系统,保证井口和井筒的距离,设置防喷溅装置等,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6.井口设施:最后,完井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井口设施的设置,包括井口阀室、产油管道、测量仪表等。
井口设施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井口操作的方便和井口生产的高效。
总之,稠油热采井完井设计要综合考虑地层特征、采油工艺、设备选择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井筒的完整性、提高采油效率,实现稠油的有效采集。
固井工艺技术常规固井工艺内管法固井工艺尾管固井工艺尾管回接固井工艺分级固井工艺选择式注水泥固井工艺筛管(裸眼)顶部注水泥固井工艺封隔器完井及水泥充填封隔器固井工艺注水泥塞工艺预应力固井工艺挤水泥补救工艺技术漏失井固井技术高压井固井技术大斜度井固井技术深井及超深井固井技术长封固段井固井技术小间隙井固井技术糖葫芦井眼固井技术气井固井技术(一)常规固井工艺常规固井工艺是指在井身质量较好,且井下无特殊复杂情况,封固段较短的封固要求下,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通过前置液、下胶塞(隔离塞)与钻井液隔离后,一次性地通过高压管汇、水泥头、套管串注入井内,从管串底部进入环空,到达设计位置,以达到设计井段的套管与井壁间的有效封固。
套管串结构:引鞋+旋流短节+2根套管+浮箍+套管串.施工流程:注前置液→注水泥浆→压碰压塞(上胶塞)→替钻井液→碰压→候凝。
保证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基本条件:(1)井眼畅通。
(2)井底干净。
(3)井径规则,井径扩大率小于15%。
(4)固井前井下不漏失。
(5)钻井液中无严重油气侵,油气上窜速度小于10m/h.(6)套管居中,居中度不小于75%。
(7)套管与井壁环形间隙大于20mm。
(8)钻井液性能在不影响井壁稳定、保证井下压稳的情况下,应保证低粘度、低切力、低密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9)水泥浆稠化时间、流动度等物理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10)水泥浆和钻井液要有一定密度差,一般要大于0。
2. (11)下灰设备、供水设备、注水泥设备、替泥浆设备及高低压管汇等,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二)内管法固井工艺内管法固井工艺是用下部连接有浮箍插头的小直径钻杆插入套管的插座式浮箍(或插座式浮鞋),与环空建立循环,用水泥车通过钻杆向套管外环空注水泥。
采用该工艺注水泥能减少水泥浆在套管内与钻井液的掺混,缩短顶替钻井液时间。
用该工艺进行表层时,水泥浆可提前返出,从而减少因附加水泥量过大而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该工艺一般用于大直径套管固井。
石油钻井工程中的固井技术资料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固井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固井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填充固体材料来封堵井眼,确保井筒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地下水和油气的交叉污染,以及阻止井壁塌陷和井筒崩塌。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钻井工程中的固井技术资料。
一、固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固井技术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井眼准备、固井液调配、固井材料选择、固井设备准备以及固井工艺的具体操作。
在进行固井前,需要进行井壁评价和蓄压测试,以确定固井的良好效果。
井眼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清洗井眼、扩大井眼、完善套管等。
清洗井眼是为了去除井底的残留物,确保井眼的干净和光滑;扩大井眼是为了适应套管的下降和固井液的流动;完善套管是为了在固井过程中起到支撑井壁的作用。
固井液的调配需要根据井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井液配方。
固井液具有支撑井壁、冷却钻头、悬浮井底碎屑、降低井壁渗透性等功能,同时还能保护油气层。
常用的固井液包括泥浆、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等。
固井材料的选择旨在填充井眼,实现固井的目的。
常用的固井材料包括水泥、水泥浆和填料等。
其中,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固井材料,采用适当比例的水泥浆进行封堵。
固井设备准备包括钻井套管、固井钢丝绳和固井泵等。
钻井套管是为了强化井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油气层。
固井钢丝绳是为了将固井材料输送到井底。
固井泵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压力,将固井材料送入井眼。
固井工艺的具体操作包括钻井井壁处理、套管下降、固井材料注入、套管固定和养护等。
在固井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控井眼的压力和固井液的流动,确保固井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二、固井技术的资料需求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固井技术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资料来支持和指导。
主要的资料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井地资料:包括地质资料、地层裂缝分布、油气水井的深度和压力等。
这些资料可以为固井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包括井眼直径、井眼质量、井眼环空尺寸和固井液密度等。
2. 固井液资料:包括固井液的组分、密度、黏度、过滤损失和胶结时间等。
LD27-2油田稠油热采井固井技术难点与对策韩雪银;付建民;刘玉杰;尚磊;王吉龙;方国伟【摘要】The LD 27-2 Oilifeld is taken as a representative mono-block heavy oil ifeld in Bohai reg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the dififculties in cementing job in heavy oil wells in terms of cementing test, cementing engineering and cementing equipment. A cement slurry system is chosen which can be used in heavy oil production under 350 °C. Engineering techniques such as double-slurry column structure of lead slurry and tail slurry and the use of packers were adop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rmation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ement slurry system. In view of limited space and insufifcient cement tank capacity on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s, tugboat was used in cementing. After cementing job was ifnished in the test well, the CBL data shows that the entire hole was iflled with cement and cementing quality was fully acceptable. This well has been producing favorably for one year since pumping started and its maximum daily oil production was 74 m3. Hence, a new cement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heavy oil thermal production well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cementing jobs in offshore heavy oil ifelds.%以LD27-2油田作为渤海代表性的整装稠油油田,按固井主要涉及的固井化验、固井工程以及固井设备这3个板块,对稠油固井作业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