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ctV2传感器实时动态手势识别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3
基于微软Kinect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也逐渐普及。
其中,基于微软Kinect的手势识别技术备受关注。
这一技术通过使用Kinect摄像头和深度传感器,可以感知人体的运动姿势和动作,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指令,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本文就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微软Kinect是一款专门用于游戏控制的设备,其核心技术在于3D深度摄像头和红外发射器。
摄像头能够捕捉周围环境的深度信息,而红外发射器则能够检测人体的运动姿势。
其中,深度摄像头通过红外线的反射和接收,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距离,将其转化为三维坐标。
而红外发射器则可以发射红外信号,以检测人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基于这一技术,Kinect的手势识别功能应运而生。
通过人体骨架模型的建立和动作捕捉算法,Kinect可以识别人体姿态和动作,并将其转化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指令。
例如,向左移动手臂可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向左转动,向前伸手可以控制角色前进等等。
同时,Kinect还支持语音控制和面部表情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二、应用场景手势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游戏控制以外,其实际应用场景还包括人机交互、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领域。
在人机交互领域,手势识别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医疗诊断、智能办公等方面。
例如,在智能办公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控制电脑的开关、程序的启动以及文档的编辑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智能家居领域,手势识别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智能家电的控制、家庭安防等方面。
例如,在智能家电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控制灯光的开关、音响的播放以及电视的切换等操作,提高家居生活的便利程度。
在虚拟现实领域,手势识别技术可以被应用于3D模型设计、游戏控制等方面。
例如,在游戏领域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游戏角色的动作和攻击技能,提供更为真实的游戏体验。
三、发展趋势手势识别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基于Kinect动态手势识别的机械臂实时位姿控制系统倪涛;赵泳嘉;张红彦;刘香福;黄玲涛【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7(48)10【摘要】基于Kinect动态手势识别达到实时控制机械臂末端位姿的效果.位置控制信息的获取采用Kinect计算手部4个关节点在控制中的位置变动,数据噪声在控制中易引起机械臂误动作和运动振动等问题,为了避免噪声对实时控制的不利影响,采用卡尔曼滤波跟踪降噪.姿势控制信息通过采集手部点云经滤波处理后应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式获取掌心所在平面,运用迭代器降噪处理.系统通过对手部位置和姿势信息的整合、手势到机械臂空间坐标映射及运动学求解来实时控制机械臂末端位姿.实验结果证明,手势控制系统满足控制要求,简单、易于操作,机械臂实时响应速度快、运动准确.%The research achieved to control the mechanical arm position and pose by using real-time dynamic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Kinect device.The information of the position controlling wa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position changes of the four hand joint points.The noise of the joints was liable to lead mechanical arm misoperation and the vibration of motion during the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arm.Aiming to avoi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noise in real-time controlling,Kalmanfilter was adopted to track position and reduce noise.According to the hand point cloud information,the information of the posture controlling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using least squares fitting to get the plane of hand mind.The end of the position and pose of the mechanical arm wascontrolled by integrating the position and posture information,space coordinate mapping and the resolving of kinematics in real-time.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gesture control was easy to operate and mechanical arm responded at high speed.The effect of filter was so remarkable that the motion of the mechanical arm was controlled accurately and smoothly,and no mechanical arm misoperation and others controlling anomaly.Gesture control system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ctually controlling.System could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总页数】8页(P417-423,407)【作者】倪涛;赵泳嘉;张红彦;刘香福;黄玲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1;TP311.52【相关文献】1.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 [J], 王兵;董洪伟;张明敏;潘志庚2.基于Kinect的实时手势识别方法 [J], 田元;王学璠;王志锋;陈加;姚璜3.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算法改进与实现 [J], 李国友; 孟岩; 闫春玮; 宋成全4.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研究 [J], 邵天培;蒋刚;留沧海5.基于Kinect和改进DTW算法的动态手势识别 [J], 魏秋月;刘雨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算法改进与实现李国友; 孟岩; 闫春玮; 宋成全【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年(卷),期】2019(029)009【总页数】11页(P841-851)【关键词】Kinect V2传感器; 动态手势识别; 改进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未定义手势; 识别率【作者】李国友; 孟岩; 闫春玮; 宋成全【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手势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交流方式,有着直观、自然的特性。
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技术也逐渐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方式的出现使用户不再局限于鼠标、键盘等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而是一种类似于人与人的,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方式[1]。
由于手势识别交互方式的自然性和灵活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学图像、聋哑人辅助生活、远程交流、机器人操作、虚拟仿真、电子游戏及无人驾驶等领域[2]。
手势识别根据手势运动状态主要分为静态手势识别和动态手势识别[3]。
动态手势识别相对静态手势识别而言,动态手势可以更直观、更方便地表达客户的用途,满足用户的需求[4]。
但在研究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特征复杂、分类困难等。
近年来,主要的动态手势学习和识别方法有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 LCSS)、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5]等。
其中动态时间规整、最长公共子序列和K近邻属于模板匹配的方法,隐马尔科夫模型是概率统计的方法[6]。
李凯等人[7]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该方法将获取到的Kinect骨骼点坐标及手型数据结合,构造了矢量特征来描述手的运动轨迹,实现了手势的快速匹配。
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的开题报告1. 问题提出在现代生活中,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手势交互成为一种快速、自然的交互方式。
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人体动作的信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Kinect作为一种深度摄像头,可以捕捉人体动作以及深度信息,为手势识别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被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
然而,目前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精度不够高、实时性差、容易被环境影响等。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2.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建立手势库:收集并整理手势图片,建立丰富的手势库。
(2) 设计手势识别算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手势识别算法,设计出一种精度高、实时性好的手势识别算法。
(3) 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手势识别算法,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手势追踪、手势识别等模块。
(4) 系统优化与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对系统的精度、实时性等参数进行评估和分析,分析系统的优缺点以及未来改进方向。
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调研国内外关于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已有手势识别算法的优缺点,探索新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2) 系统设计:根据手势识别算法和系统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数据流程和模块实现。
(3) 系统实现:利用C#等编程语言和Visual Studio等开发工具,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完成手势采集、识别、运动跟踪等功能。
(4) 系统测试:选取不同场景下的手势图片,对系统进行测试并进行参数分析和性能评估,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4. 研究意义本文将研究和实现一套高效的基于Kinect的动态手势识别系统,为人机交互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
Kinect V2原理介绍Kinect V2是微软开发的一种深度感应器,通过红外线投影和红外相机共同工作,能够实现对用户的动作和姿势的跟踪。
本文将深入探讨Kinect V2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
红外线投影Kinect V2使用了红外线投影技术来获取深度信息。
它通过发射大量的红外光点到场景中,然后利用红外相机来获取这些光点的位置信息。
这种投影方式能够在不受外部光照影响的情况下获取深度信息,并且适用于各种室内环境。
红外线光源Kinect V2使用一个内置的红外线激光发射器作为光源。
该激光发射器能够发射大量集中在一个平面上的红外光点,为后续的深度信息获取提供了基础。
红外线相机Kinect V2内置了一台红外线相机,用于捕捉红外光点的位置信息。
这台相机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特点,能够精确地捕捉到红外光点的位置,并将其转换为深度信息。
深度感应原理通过红外线投影和红外相机的配合,Kinect V2能够实现对场景中物体的深度感应。
具体的原理如下:1.发射红外线光点 Kinect V2发射的红外线光点会照射到场景中的物体上,光点在物体表面产生反射。
2.接收红外线光点红外相机会捕捉到反射的红外线光点,并记录它们的位置信息。
3.计算深度值 Kinect V2通过比较红外线激光发射器和红外相机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每个红外线光点的深度值。
4.生成深度图像利用红外线光点的深度值,Kinect V2可以生成一个深度图像,其中每个像素点表示对应位置的物体距离红外相机的距离。
骨骼追踪技术除了深度感应,Kinect V2还支持骨骼追踪技术,能够实时跟踪用户的动作和姿势。
它通过分析深度图像中的物体形状和动态信息,提取出用户的骨骼关节位置。
深度图像处理为了进行骨骼追踪,Kinect V2首先需要对深度图像进行处理,以提取出物体的轮廓和形状信息。
它使用了一系列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和形状匹配等。
骨骼模型Kinect V2使用了一个预定义的骨骼模型来表示人体的骨骼结构。
《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其中,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技术因其高精度、实时性和自然性成为了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
同时,机器人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何将手势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与机器人控制技术,探索其应用前景和实现方法。
二、Kinect手势识别技术Kinect是一种常用的深度传感器,能够通过捕捉人体运动信息来实现手势识别。
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通过Kinect传感器捕捉人体运动信息,包括骨骼数据、颜色信息和深度信息等。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出与手势相关的特征,如手势的形状、速度、加速度等。
4. 模式识别:采用模式识别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实现手势的分类和识别。
三、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是实现机器人运动和行为的关键技术。
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
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运动规划:根据机器人的任务需求,制定合理的运动轨迹和姿态。
2. 控制算法:采用控制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
3. 传感器融合:将多种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四、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与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人机自然交互,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具体实现方法包括:1. 构建系统框架:搭建基于Kinect的手势识别系统,将手势识别结果传输给机器人控制系统。
2. 训练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手势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