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水利工程是指对江河、湖泊、水库、遗址、建筑物、海岸线和内陆水域等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利用和管理的工作。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安全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测指标的确定在设计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安全监测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如水位、流量、温度、压力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地下水位等。
2.监测设备的选择根据安全监测指标的确定,在实践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应该具备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工作并且能够与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水位传感器、流量计、温度计、压力传感器等。
3.监测平台的建设为了管理和分析监测数据,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监测平台。
该平台应具备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功能。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来进行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个用户界面,供工程人员查看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
报警系统是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可以及时发现和报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设计和实现报警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监测指标的变化范围和阈值,当监测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
5.远程监控与管理为了方便监测人员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可以采用远程监控技术。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监测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并进行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这样可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通过确定合适的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建设高效的监测平台、实现报警系统和远程监控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大坝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大坝是人类为了调节水资源、防止洪水和发电等目的而修建的水利工程。
然而,由于各种外部因素以及大坝自身的年久失修等原因,大坝存在一定的变形风险。
因此,设计和应用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对于确保大坝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一、设计原则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实时性:大坝的变形情况需要及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2.准确性:监测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能够准确测量大坝的各项变形指标,如位移、倾斜等。
3.全面性:监测系统需要覆盖大坝的各个部位,并能够全面监测各项指标,以确保在任何位置发生的变形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4.可靠性:监测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工作,并能够自动报警和记录数据。
二、监测参数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应当监测以下几个参数:1.位移监测:通过设立合适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大坝的位移情况,包括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2.倾斜监测:通过倾斜传感器监测大坝的倾斜情况,及时发现大坝的倾斜变形,并采取相应措施。
3.温度监测:温度对大坝的变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坝的温度变化。
4.应力监测:应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大坝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和问题。
5.水位监测: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大坝库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及时预警洪水情况。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数据的实时传输:监测系统应设置数据实时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数据中心或监测中心,以供分析和处理。
2.数据分析软件:可以编写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展示,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
3.异常报警系统:监测系统应设置异常报警系统,当监测到大坝发生异常变形时,能够及时发送警报信息,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四、应用场景和意义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涵盖以下几个场景:1.大坝运行监测: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大坝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维修和管理。
大坝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大坝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大坝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大坝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1. 系统概述大坝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预警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实时检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并根据预定的安全标准进行预警和报警,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2. 系统组成大坝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2.1 传感器:用于获取大坝的各项变形数据,包括沉降、倾斜、应变等。
2.2 数据采集与传输:采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4 预警与报警: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标准,对数据进行实时比较和分析,当大坝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号。
2.5 数据存储与可视化: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给相关工作人员。
3. 系统设计要点3.1 传感器选择:根据大坝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用的传感器。
如倾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
可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配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获取全面的变形数据。
3.2 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现场总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
注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如通过数据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方式,预测大坝的变形趋势。
3.4 预警与报警:根据预设的安全标准,将数据与标准进行实时比较和分析,当数据异常或超过安全标准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号。
可以通过声音、光线、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警和报警。
3.5 数据存储与可视化: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并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给相关工作人员。
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与施工摘要:本文重点从某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谈到了对测位的布置、信号传输及设计、施工,同时也对防雷等问题做了分析。
关键词:水库大坝;监测;自动化;设计实施0 前言在土石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基础土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由于认识的不足和工程应用研究较少,造成系统脆弱,成为水利自动化推广普及以及向深层次发展的屏障。
为此,应重视并研究水利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土建问题,为新建、改建及扩建的自动化工程建立可行的基础条件。
1测位布置测位的布设原则是在满足大坝安全监测需求的基础上与自动化建设过程及长期稳定运行相适应的综合建设体系。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和水电站等组成。
土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63m,坝顶长267m。
目前实施的主要测点及监测项目有:大坝渗流压力、浸润线、绕坝渗流、上游坝坡渗透压力、心墙渗透压力、坝基渗透压力、排水导渗降压效能、地下水位、渗流量、库水位、温度场等。
主要监测方法为测压管传感器法。
主要监测设备为测压管、渗压计、投入式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水位流量计、电磁流量计、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等。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是将各测点采集的监测数据传送到监测中心站,由监测中心站完成数据处理与存储过程,实现土坝安全监测的自动化。
2 信号传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应用技术,其系统的土建设计与施工目前还缺乏想应的行业规范,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传输路径研究、设备保护、线路防护等,防护过程包括防止人为破坏、气候因素造成的破坏、电磁干扰及雷电轰击等。
过去的水库管理中,曾有过自动化的雏形,如单一的远传水位计或坝体内预埋传感器等,信号传输路径通常是线路直埋或配合部分架空敷设,多数设备不可避免地在外力场、温度及电磁场的作用下很快夭折。
总结其破坏形式,主要是外力破坏(如剪刀、拉力等)、生物破坏(如鼠嗑、虫灾等)、雷击破坏等;而内力破坏则不多见。
水利工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与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的监测系统。
该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具备以下特点:高效可靠、智能化、全面覆盖、远程操作、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等。
首先,高效可靠是水利工程监测系统设计的重要要素。
系统应具备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
同时,系统需要具备稳定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以确保数据不丢失且能够迅速上报。
其次,智能化是现代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数据智能分析和预测,提供运行状态评估和故障预警。
这样的智能化功能可以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全面覆盖是指监测系统要能监测水利工程的各个关键部位。
不同型号的水利工程可能有不同的监测指标和要求,监测系统需要具备拓展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程类型。
同时,系统应具备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和调整。
远程操作是监测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远程操控和监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并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响应和调整。
远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是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系统需要能够将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报表和图表,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的运行状况。
同时,系统需要具备报警功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工作人员,以便其采取紧急措施。
在实现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监测系统需要具备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同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具备易维护的特点,以方便日常维护和升级。
总体而言,水利工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通过高效可靠、智能化、全面覆盖、远程操作、数据分析和报警功能等特点的设计,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其做出及时决策和调整。
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引言随着大坝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坝变形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它能够反映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情况。
本文将介绍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二、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
2. 传感器选择在大坝变形监测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测斜仪、应变计和水准仪。
测斜仪用于测量大坝的倾角变化,应变计用于测量大坝的应力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大坝的高程变化。
3. 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或者计算机作为数据采集设备。
4. 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数据从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到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有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
有线传输通常使用以太网、RS485等协议,无线传输可以选择蓝牙、Wi-Fi、GPRS等协议。
5. 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数据处理与显示设备主要用于存储、处理和展示监测数据。
可以使用计算机、云服务器或者移动终端等设备进行数据处理与显示。
三、系统应用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坝安全性评估通过对大坝变形的监测,可以了解大坝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形情况,进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旦发现大坝变形超过安全范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施工监控在大坝建设过程中,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减少施工风险,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运行监测大坝建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患,如渗漏、沉降等问题。
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对大坝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维修,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
4. 灾害预警大坝作为重要的防洪设施,其灾害风险十分重大。
大坝变形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大坝是现代化水电工程中重要的设施,对于水域资源的开发、洪水调度和电力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大坝长期承受水压和土壤力的影响,存在着变形和破坏的风险。
因此,设计一套高效、准确的大坝变形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一、大坝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是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准确地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以下是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1.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是大坝变形监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能够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到其稳定性、精度、可靠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是大坝变形监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大坝的应变、位移、振动等变形指标。
传输方式可以选择有线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手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利用滤波、降噪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频域分析等方法,以预测和评估大坝的变形情况。
4. 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要注意其防水、防雷、抗干扰等性能。
此外,监测系统应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一旦发现大坝变形超过设定阈值,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二、大坝灾害预警系统设计大坝灾害预警系统是通过分析和评估大坝的变形数据,预测大坝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前发出预警,以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大坝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要点:1. 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是大坝灾害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
通过分析大坝的变形数据、土壤力学参数、水压等因素,评估大坝失稳和破坏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专家经验法进行评估,以确定大坝灾害的发生概率。
2. 预警模型建立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大坝灾害预警模型。
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技术实现以及系统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对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系统需求的分析。
通过对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运行效率。
1、用户需求分析在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用户,以及系统在使用中需要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对于一个水库管理系统而言,用户可能需要在系统中实现查看水库水位、水质及泄洪等实时监测数据;对于一个排水系统而言,用户可能需要在系统中实现实时监测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功能。
2、技术需求分析除了用户需求之外,对于系统技术的需求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技术方面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够被很好地支持和操作。
技术方面的需求可以包括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存储和处理等多个方面。
例如,对于一个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而言,可能需要系统运行环境具备高可用性和稳定性,以支持实时数据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3、安全需求分析对于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而言,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系统开发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性分析,了解哪些信息是敏感数据、有哪些安全威胁以及如何进行数据保护等问题。
例如,在系统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比如对于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安全性管理等方面的处理,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
二、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在对水利工程监测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之后,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便是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
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前言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大坝建设变得愈发普遍。
大坝的建设对于水电、灌溉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大坝的日益增多,其安全监测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是大坝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会阐述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现状。
大坝安全监测的定义大坝安全监测是指对大坝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检测和预警。
通过对大坝的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大坝的安全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小灾难的发生。
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大坝的安全监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计目的大坝的安全监测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检测和预警大坝的安全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从而保障大坝的安全。
设计要明确监测目标,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案。
监测内容大坝安全监测的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大坝表面的变形、裂缝、渗水和沉降等情况;大坝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大坝对下游的水情、地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等。
监测手段大坝安全监测的手段应该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常见的大坝安全监测手段有激光测距仪、卫星遥感、GPS定位、振动监测仪、水位计等。
安全监测要采用多种手段,实现对大坝安全问题的全面监测。
监测周期大坝的监测周期是根据大坝性质、结构特点、周边环境情况等因素而定。
通常监测周期以月为单位,对于大坝变形及时汇总数据,每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年度进行一次汇总统计分析。
针对大坝安全状况不稳定的,增加监测点位和加强监测。
监测结果分析及应用大坝安全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监测结果并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监测结果应该及时上报到大坝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单位。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和减轻因大坝安全问题而可能造成的灾害事故发生。
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也日益进步。
在我国,大坝安全监测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一些大型水电站、工艺型水库、生态保护型水库、泄洪型水库等均已采用先进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水库大坝安全检测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水库大坝安全检测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水库大坝作为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重要工程,其安全性十分重要。
但是,现有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方式,大多在于人工巡检,不能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系统目的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水库大坝的自动化安全监测和管理,通过对水库大坝的自动巡检、数据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水库大坝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系统功能1. 自动巡检:系统通过安装在水库大坝周围的传感器,对水库大坝进行自动巡检,监测水库大坝的各项参数,如水位、温度、湿度、变形等。
2. 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为后续的预警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 预警处理: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为后续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4. 管理查询:系统提供查询功能,有助于管理员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参考依据。
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C/S架构,包括前台展示界面和后台数据处理和存储。
前台展示界面采用Web方式,实现在各种终端上展示数据查询和预警信息等。
后台数据处理和存储采用大数据处理方式将数据存储进入数据仓库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研究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预警信息。
系统实现在实现本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现。
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硬件设备选型:选取可靠的传感器进行实时采集数据。
2. 数据传输:选用稳定可靠的通信方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 预警展示:将预警信息展示在管理界面,方便管理员查看。
总结本文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检测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通过对系统功能、系统架构和系统实现等方面的讲解,提供了一定的实现思路和技术指导。
此外,建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实际需要。
大坝监测仪器的远程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与实践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加,大坝的建设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大坝建设的特殊性,其安全风险也相应地增加。
因此,对大坝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响应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大坝监测仪器的远程监控与报警系统应运而生。
一、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1. 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采集。
在大坝监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湿度、位移等。
采集的数据需要具备高精度和实时性,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可靠的传输渠道进行传输。
目前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通常使用光缆或电缆,具有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而无线传输则包括无线局域网、无线通信等,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的灵活性。
3. 数据处理与存储: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存储可选用数据库等方式,并应考虑数据容量和备份等因素,以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可视化:为了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大坝的监测情况,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图形、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这样用户可以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5. 远程报警:当大坝监测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应能及时发出报警。
报警方式可以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实现,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二、系统设计与实践案例以某大型水库的大坝监测系统为例,该水库的大坝高度达到了200米,对于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1. 数据采集:采用了多种传感器对大坝进行监测,包括倾斜传感器、测斜仪、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分布在大坝不同位置,能够全面监测大坝的变化情况。
2.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了有线传输方式。
数据通过光缆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智慧水库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智慧水库监测系统一、引言智慧水库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水库监测系统。
通过对水库水位、溢流、泄洪、降雨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并结合预警系统,提供准确的水库监测和管理,从而有效防范水库事故和减少损失。
二、系统设计概述智慧水库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预警模块。
下面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阐述。
1.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水库的各种监测数据,包括水位、溢流、泄洪、降雨等数据。
可以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传输模块。
2. 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通过物联网或其他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存储模块。
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LoRaWAN、NB-IoT等,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3.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可以使用云存储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备份。
同时,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索引和查询,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预警。
4. 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负责对存储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异常检测和预测分析,提取水库运行状态和趋势,为水库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5. 预警模块预警模块负责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水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及时发送预警通知。
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预警信息,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三、系统特点和优势智慧水库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实时性: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可以快速获取水库的实时状态,及时响应异常情况。
2. 精确性: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对水库各种参数进行精确监测,减少误差和偏差。
3. 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预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河道水位远程监测系统设计2013 年5 月20 日目录1 引言 (1)2 系统方案设计 (4)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6)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6)3.2 超声波发射电路 (7)3.3 超声波接收电路 (8)3.4 数码管显示电路 (10)3.5 报警电路 (11)3.6 串行通信电路 (11)3.7 无线通信电路 (13)3.8 电源电路设计 (14)4 软件设计 (15)4.1 主程序模块 (15)4.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16)4.3 显示程序模块 (16)4.4 通信程序模块 (17)4.5 PC机监测模块 (18)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涌进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许多城市的人口密度也不断攀升,这些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其中城市河道的治理与维护更显得尤为重要.一座城市,不仅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更是作为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其单位土地的价值是非常高的.然而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得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来,尤其是城市河道的建设与治理.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改变了城市附近区域的径流条件,当该地区遇到暴雨时,径流总量猛然增大,洪峰流量增加,很容易引起城市洪涝问题.而又因为许多城市发展过快,城市河道基础设施不完善,防洪基础十分薄弱,是城市河道水位急剧增高,导致河道水溢出,造成严重的城市洪涝问题,更甚会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城市河道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来,对河道水位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然而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靠地、准确的城市河道水位远程监测系统,就必须要解决由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的转变,使用新科技来进行设计.截至目前我国对河道水位的监测大部分区域仍旧处在人工定时测量的层次上,比如说使用电表、测钟、测绳等半自动测量工具.这些测量方法不仅会耗费许多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很容易造成很大的人为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对社会劳动成本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测量方法在许多领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本课题所要求的对水位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课题的要求.本课题所使用的超声波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就可以很容易的去解决许多传统方法所达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单片机的研究与开发,使得基于单片机来完成的好多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完善,比如本课题所采用的超声波测距技术.再结合单片机上的各个优点,使得该技术较容易地得到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2 系统方案设计本课题所设计的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测量站部分,另外一个是上位机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GS米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在一起.测量站部分以单片机作为该部分的核心,另外再对超声波传感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与通信模块所构成的外围电路进行完善,以达到对城市河道水位的测量的目的.上位机部分使用PC机,测量站测量的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监测站的GS米模块,然后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传输给PC机.使用PC机上的组态软件建立虚拟串口设备,对传送到PC机的数据进行接收,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将河道水位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该系统通过对城市河道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来进行对城市河道水位情况的记录与分析.城市河道水位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超声波测量部分、声光报警部分、LED数据显示部分、单片机部分、GS米无线通信模块部分、、串行接口部分、PC机部分.该系统部分硬件模块基本情况如下:(1) 单片机部分该系统的主控制器部分选用STC12C5A08S2单片机.该单片机是8051系列单片机中相对来说综合性能比较不错的一款单片机,它拥有非常高的处理速度,不仅能够兼容8051指令系统,更重要的是其功耗比原来的51单片机要低很多,能够大幅度提高该系统的工作效率.(2) 超声波测量模块本课题测量部分用超声波传感器对河道水位情况进行测量.水位的测量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接触式与非接触式.该系统中使用的是非接触式测量的典范--超声波测量.超声波测量和其他测量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精度高、适用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在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对河道水位进行测量时,由单片机控制某个端口输出信号经发射电路发出超声波,这时由超声波接收电路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在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河道水位实时数据.(3) 通讯控制模块测量站和监测站之间使用无线通讯模块来实现连接.测量站的无线通信模块将系统采集处理过的信息,通过GS米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监测站的通信模块,监测站的通信模块经串行通信接口电路送给PC机,通信模块所传送的信息经过PC机的处理,可以对河道水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显示,并对河道水位数据做好历史记录.(4)数据显示模块测量点的河道水位数据可以通过显示模块来进行实时的显示.一般系统的显示方案有两种:一种是L C D显示屏,另一种是L E D数码管.该系统使用LED数码管显示,共使用四位七段数码管.数码管和LCD显示屏相比,具有更高的亮度、能更清楚显示数据的特点.在该设计中四位数码管以共阳极方式连接,用74LS245来连接数码管与控制器之间的总线接口.最终通过LE D数码管对河道的水位情况进行实时显示.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2.1.图2.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表3.1 CX20106A引脚说明3.3.2此电路图是利用红外遥控接收芯片CX20106A来接收处理超声波的典型电路.如图3.6所示,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把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然后CX20106A芯片对其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后,可以通过CX20106A芯片的7号引脚输出负脉冲信号到单片机的中断口P3.2,使单片机产生中断.3.4 数码管显示电路数码管一般分为共阴极数码管和共阳极数码管.在该系统中L E D显示部分使用的是共阳极数码管,其的编码如表3.2所示.4 软件设计4.1 主程序模块将系统电路通上电,同时单片机自动复位.同时开始初始化单片机的系统,硬件连接部分可以看出P0口与P2.3~P2.6控制系统的LE D显示模块,将其设置为输出口,LED显示初始化.然后初始化第二串口所连接的TC35i芯片,开定时器中断同时发射超声波,等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后响应外部中断,然后将计算过的测量结果用LED显示出来,并将数据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P C机.图4.1 主程序流程4.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所发射的的超声波信号在返回之后开始外部中断处理,系统通过对两个外部中断的检测并判断是哪个中断,记录下定时器的时间.通过对测量的信号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实时河道水位数据.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如图4.2所示.图4.2 数据采集处理4.3 显示程序模块单片机处理的数据经系统发送到显示模块的显示缓冲区,使数据在LED上从左到右一位一位的显示出来,每一位显示后延时10米s,看上去是连续显示的.显示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如图4.3所示.图4.3 显示程序流程图4.4 通信程序模块对通信模块TC35i进行初始化之后,使其准备接受PC机发送的信息,接受完PC机所发的信息之后,将信息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将信息进行读取,当需要回复信息时,单片机将回复的信息内容发送给通信模块TC35i,然后信息经TC35i模块再发送给PC机实现远程通信.当通信模块TC35i在不发送信息时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程序流程图如图4.4所示.图4.4 通信程序流程图4.5 PC机监测模块测量站的数据信息通过测量站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发送,由监测站的T C35i 模块进行接收,经串行通信接口将收到的数据传送给PC机.使用PC机上的组态软件做一个监测画面,并建立虚拟串口设备,对传送到PC机的数据进行接收,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将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监测站的PC机组态监测画面如图4.5所示.图4.5 监测站的组态监测画面19附录A20附录B21。
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概述:大坝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蓄水、发电和灌溉等重要职责,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整个工程的运行至关重要。
大坝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对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确保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阶段:1.需求分析:根据大坝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情况和工程规划,分析确定监测的指标和精度要求,如变形、沉降、倾斜等。
2.传感器选择: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包括测斜仪、GPS、应变计等。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长寿命、抗干扰等特点,以适应复杂的大坝工况。
3.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装置,负责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处理和存储,同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与共享。
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以方便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管理。
4.数据库设计:建立适当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大坝变形监测数据。
数据库应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满足长期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5.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监测系统软件,包括实时数据显示、预警与报警功能、数据分析与展示等。
软件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实施阶段:1.设备安装与校准:按照设计方案,将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等设备安装在大坝关键位置上,并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2.系统集成与联调: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和联调,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正常进行。
测试各个功能模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做好相应的调试和优化工作。
3.系统验收与投入使用: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验收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在验收合格后,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进行大坝变形监测工作。
同时还需培训相关人员,包括系统操作和日常维护等。
系统应用:1.实时数据监测与显示:通过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大坝的变形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对于监测水库大坝来说,测压管是否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测压管水位出现异常,就应依据实际情况对其分析,并采取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主要对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设计
引言
当前,国内外都是针对大型甚至超大型水库设计大坝测压管监测仪器的,这些水库周边的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我国中小型水库比较多,而且环境呈现多样化形式,这些仪器在中小型水库的应用存在下列问题:一方面受环境因素的约束,监测仪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仪器的日常维护成本高,必然会给水库运行带来一定的负担。
工程概况
好汉泊水库原为1996 年第三届亚冬会供水的水源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2006 年9 月,为了满足2009 年第24 届“大冬会”的用水需求,对水库工程进行增容扩建及改建。
好汉泊水库增容扩建工程于2006 年9 月开工,2007 年11 月基本建成。
由于当时大冬会会期临近,工期紧张,为赶进度,水库的施工质量较差,水库建成后即开始漏水。
2008 年6 月16 日当库水位蓄至383. 58 m时,发现坝后局部低洼处及消力池边墙有渗水流出,随着库水位升高,坝下渗流量逐渐加大,2009 年当库水位达390. 50 m时,发现溢洪道泄槽左侧山体高程约390. 0 m处出现集中渗漏点。
由于上述险情的存在,从2008 年开始研究对水库进行渗漏处理,对渗漏处理方案研究论证两年多,于2011 年6 月开始实施,目前已施工完毕。
本次渗
漏处理的主要内容有:右坝肩及右岸山体帷幕灌浆;坝后加强排水措施; 隧洞周围岩体灌浆及衬砌堵漏;增设大坝渗流观测设施。
好汉泊水库渗漏处理后目前运行基本正常,目前库水位在386. 7 左右,坝下实测渗流量较小,但测压管观测的水位异常。
异常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测压管水位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外水(雨水)进入了测压管,且测压
管进水段透水很弱或实效造成的。
各异常测压管分别分析如下:
5#测压管位于坝顶路面下游侧,该处有路缘石。
孔顶和坝顶路面高程基本一致,如果路面排水不及时有积水,雨水可从测压管管口直接进入管内,同时由于测压管导管段孔壁也钻了孔,且周围没有黏土封孔,反滤料一直填到孔顶,雨水也可以从此通道渗入管内。
这是5#测压管水位与降雨关联密切的根本原因。
5#测压管水位始终高于库水位,应该是进水管段反滤排水不畅所致,引起排水不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5 个方面:
1) 测压管管壁钻孔少或孔口堵塞。
2) 回填的反滤料不合格,透水性差。
3) 钻孔跟进的套管没拔出来。
4) 钻孔时采用了泥浆固壁。
5) 局部坝壳料细密透水性弱。
3#测压管位于坝坡下游马道路面上,雨水进入测压管的方式和5#测压管相同,而4#位于坝坡上,雨水不汇集进入测压管较少,所以3# 测压管水位高于4#测压管,另外绕过坝基的渗流对3# 测压管水位较高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7#测压管位于大坝左坝脚下,是坝坡和山体坡水汇集的地方,雨水也会很容易进入管内,6# 测压管虽然也位于坝顶,但该处属山体削平部分,地面稍高,雨水不易汇集,进入测压管的雨水较少,所以7#测压管水位比6#高。
另外7#测压管还受左岸山体渗流的影响。
三、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仪设计
(一)监测仪工作原理
监测探头系统是一根均匀地绕在滚筒上的高强度金属导线上,其另一端与监测电路连接。
步进电机驱动滚筒正转或反转来带动探头上升和下降。
探头平时处于测压管管口部位,对水位进行监测时,步进电机由单片机控制正转,滚筒由步进电机带动正转,探头下降。
单片机每发1 个脉冲,步进电机转过1个步距角,探头下降1 个脉冲当量。
如果探头下降与水面接触,监测电路输出的高电平就会变成低电平。
单片机监测到监测电路的输出变为低电平,这个时候控制步进电机就不会再转动。
依据所发的脉冲数量,单片机对探头下降的高度进行计算,从而对管口至水面的高度进行测量。
之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反转,重新上升探头到管口。
(二)监测仪结构
监测仪运用二级分布式结构,也就是上位机和分机。
上位机的构成包括电脑、RS-232 转RS-485 异步通信串行接口和通信主机;分机则是AT89S51 单片机、RS -485 异步串行接口、监测电路、滚筒、监测探头、步进电机和驱动电路构成。
上位机发送通信指令给主机开始测量,通信主机如果接收到让分机测量的命令,就会给分机发送测量命令,分机的水位探测装置开始测量。
完成测量之后,自动将测量的水位数据向上位机返回,上位机把分机测量的水位数据存入数据库中。
步进电机选择四相步进电机,步距角为1.8,步进电机与滚筒之间采用变速器连接,使步进电机转2 圈、滚筒转1 圈,故每发1 个脉冲滚筒转0.9°。
滚筒转1 圈单片机需要发400 个脉冲,这一系统滚筒周长为200 mm,因此脉冲当量为0.5 mm,系统监测灵敏度为0.5 mm。
系统监测误差主要是机械传动误差所导致的,提高机械传动部件的加工精度就能够使测压管水位监测的精度得到提高。
四、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仪通信设计
(一)上位机和通信主机的通信
电脑使用8位1200 bit /s 无校验RS-232 方式与通信主机通信。
如果上位机监测测压管水位则发送十六进制数据40H+ 分机号( 01H-3EH) 给通信主机,通信主机经过RS-232转RS-485异步通信电路把该命令传送给分机,分机开始测量。
如果上位机要监测数据则发送十六进制数据80H + 分机号( 01H -3EH) 给通信主机,通信主机经过RS-232 转RS-485 异步通信电路把该命令传送给分机,监测到的数据由分机发送给通信主机,通信主机再经过RS-232 转RS-485 异步通信电路传送给上位机。
(二)通信主机和分机的通信
分机串行接口采用8 位1 200 bit /s 无校验方式与RS-485总线通信。
RS -485为半双工数据传输,采用1 对平衡差分信号线,由于其为平衡发送、差分接收而可以高速、远距离传送。
RS-485 串行接口构成分布式系统较为方便。
某一分机传送数据给主机时,此分机的发送器使能端(EN)有效,能发送数据,其他分机的使能端无效,只可以接收信息。
分机向通信主机发送数据采用被动方式,通信主机以命令方式要求某分机回送数据,该分机才响应此命令,某分机发送数据的同时其他分机自动禁止接收信息,等到该分机数据发送完毕,各分机才恢复到接收通信主机命令的状态。
五、大坝测压管水位测试
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设计出大坝水库测压管水位测试模型。
大坝测压管水位测试中,在上位机上有测压管测量、测量进度、测量过程、测压管设置、测量结果等模块。
首先在上位机测压管设置模块对分机参数进行设置,主要包含对每个分机的误差、备注、步距的设置。
之后发送测量指令给分机,同时能够在测量进度模块查看正在进行测量的各分机的当前状态,便于用户随时掌握目前每一个分机
发送与接收数据的状态。
如果5 s 内分机没能够成功返回5 字节数据,就说明系统有故障发生。
接着发送80H + 分机号( 01H-3EH) 给通信主机,通信主机经过RS-232 转RS-485 异步通信电路把该命令传送给分机,分机给通信主机发送监测到的数据,通信主机再经过RS-232 转RS-485 异步通信电路传送给水库管理中心。
分机返回的数据通过系统处理显示每个分机正在进行测量的脉冲数,然而测量过程模块显示的是测量过程的数据,测量结果模块显示的是测量的最终数据。
测量过程模块见图1。
与此同时,此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还能够对所有分机的信息进行查询。
点击数据查询图标之后,数据查询窗口就会弹出,之后将要查询的分机号输入文本框中,要是没有进行输入而直接点击查找,则会查询出所有分机信息。
结语
坝体地下水位异常主要是因为坝体填土的不均匀性、坝头填土与基岩接触带具有强渗漏性、坝体导流洞渗水、坝背水坡进行过灌浆处理等。
而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管口分机的主控元器件,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可靠性,而且使其智能化的功能大大增加了,运用软件代替硬件的方法,能够简化线路,降低成本。
而水位-数字脉冲转换器的采用。
可以把测压管水位转换为数字脉冲信号,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并使其监测精度有所提高。
所以说,基于仪器的监测软件能够是水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为操作人员减轻一定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王林生,曹建生,王风燕,毕新熙. 大坝测压管水位监测系统设计[J]. 人民黄河,2013,07:101-102.
[2]张雪芹. 某大坝右岸坝肩测压管水位监测资料分析[J]. 大坝与安全,2011,01: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