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6
海南大学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题目名称: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员工激励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工 商 管 理
姓 名: 杨 海
学 号: 20121711310065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员工激励
摘要: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人为本”,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企业才能谋求战略上的长远发展。而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又恰恰就是人才引进的关键。本文从了解员工激励的含义,员工激励的一般原则以及如何建立合理高效激励的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 人才引进 以人为本 企业发展
一.员工激励的含义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和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然而,员工加入企业的个人目的往往与企业目标不尽一致,工作的努力程度也经常与企业的预期要求有所差距。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我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激励具有一定的心理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个人的动机来启动个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单位,迅速地、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的目标。因此如何满足人的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满足需要达到预想的目标是激励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谓员工激励,就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者限制,以激发员工的需要、动机、欲望,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努力状态,充分挖掘潜力,全力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员工激励的一般原则 激励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承认员工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因此,首先企业应肯定员工及其工作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只是能力表现的形式不同。重视员工,发现员工的能力,合理地使用员工,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对员工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在满足这个前提的条件下,企业在员工激励过程中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 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要把握激励的时机, “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 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三.如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企业在竞争激励、变化迅速的全球市场定位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应在充分考虑到激励机制的多样性,激励机制转变的必然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需求,提高企业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员工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吻合。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价值,实现最佳的双赢。
1.制定科学的、公正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性,要在员工认可的基础上公布这些激励制度。在保证制度的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同时,需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更新。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看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出台制度之前,要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2.了解员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你的公司的,只有了解他的需求才能有效地调动他的积极性。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如年轻员工比较重视拥有自主权及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员工比较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及事业的发展机会;老年员工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及分享公司的利润。又如对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可以设计两条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线,一条是行政管理线,一条是专业发展线;对产业工人可进行几个层次的不同的通道设计。这些都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员工的主导需要。否则,激励就是纸上谈兵,无的放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科学分析企业的工作岗位
岗位分析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每个员工的薪酬都是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紧密相连的,岗位所承载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要求等是与其价值相匹配的。这个价值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得来的,它能够从基本上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破除平均主义的必要手段。并且还可以通过安排岗位轮换来解决员工长期做一种工作可能产生的工作厌烦,这样新的岗位、新的业务又可以激发他们新的工作热情。
4.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现代社会,企业员工的需要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又追求精神需要的充分满足。实践证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互为条件,互为作用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削弱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降低激励的效果。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绩效,获得业绩的过程,包括组织的绩效,部门的绩效和员工的个人绩效。一些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仍然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空白,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绩效管理,也大多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或者流于形式,真正重视绩效管理、科学推动绩效管理的企业实在少之又少。没有绩效管理,很难体现管理的公平性和激励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重视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认真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流程,科学地认识绩效管理并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自己组织里的实施。让绩效来证明企业管理的有效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激励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流程。
5.负激励手段的正确运用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包括批评、惩罚、降职和降薪等。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他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加以强化。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员工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制止,促使其感受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的痛苦,以及某种行为长期得不到肯定,从而轻视错误行为的意义,自动放弃不良行为。很多现代企业中,就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你做的优秀,就会得到正向的激励与尊重;同样,做的不好或者态度行为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就会受到负向的激励。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可以达到有效激励员工积极行为的目的。
6.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创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加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分配制度的公平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这样即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又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企业独特的管理激励模式,其他竞争企业难以模仿,形成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让员工与企业拥有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正确的员工激励机制能直接影响着员工能力的充分发挥,最终关系到员工个人及公司整体的生存与发展,并帮助企业矗立与强首之林。
参考文献:
[1] 李志、薛艳,《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
[2] 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