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先秦及两汉文学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成员之一,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追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八个阶段。

先秦文学

文学艺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原始人类的双手、大脑及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人类开始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为文学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包括了从古代歌谣到神话传说,再到早期散文的发展过程。古代歌谣因为是口头创作,所以很少流传下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古代歌谣在周代的继续发展,它收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诗经》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继《诗经》之后,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的出现,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限制。它的特点是,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都有,并且句中有楚声“兮”字,配合上丰富而

深刻的内容、飞腾的想象、瑰丽的色彩,把中国诗歌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为汉赋体制形成的重要来源。

神话也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他是人和自然斗争过程中,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地下和原始人类知识的有限,他们只能凭借想象,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神话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幻想。因此神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代的诗歌、小说、戏曲都有很大的影响。

继《诗经》的诗歌高潮之后,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兴起了散文的高潮,特别是战国,达到了散文的鼎盛时期。散文的发展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著作主要有鲁人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及国别体史书《国语》,西汉刘向编校整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诸子散文是表述各家思想的说理文,包括《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论语》《孟子》为语录体,《墨子》已形成逻辑谨严的文章;《老子》用韵文所写,以极简括的语句表达深邃的哲理;《庄子》主要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表现深奥的哲学思想;《荀子》《韩非子》结构谨严,逻辑周密,文采斐然;《吕氏春秋》则平衍朴实。先秦散文奠定了我国散文的基础,标志着我国散文开始进入成熟与走向完美的境地,对后代及两汉散文、古文运动都影响很大。

两汉文学

在秦统治中国的几年中,由于时间短暂,文学上基本没有发展,两汉时期大约经历了400年,其间,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两汉文学主要以散文、辞赋、乐府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汉代散文又以历史散文的成就最高,它是先秦散文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为我国研究汉武帝以前三千多年的历史提供了依据。可以说,抛开《史记》,很难理清我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东汉班固的《汉书》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除历史散文外,汉代的子书类著述如《淮南子》,书札如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政论如贾谊的《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史论如贾谊的《过秦论》等,也表想了相当的散文技巧。

汉赋是汉代最具有特征性和最发达的文学形式,它从楚辞中脱胎并在汉代得到全盛。汉赋初期,大体是接近于楚辞的骚体赋,贾谊的《傅鸟赋》可作为代表,但《傅鸟赋》在形态上反映了初期汉赋的特点,稍后木文乘的《七发》加以发展,形成了汉赋的规模,表现了向汉代散体大赋的过渡,武帝后,散体大赋开始定型,并达到全盛,代表作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赵壹《穷鸟赋》等,但大赋都过于堆砌,类似辞书,缺乏感情,从东汉后期开始出现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又更多向诗靠拢了。

当贵族文人在写歌功颂德的汉赋时,广大劳动人民唱出了自己的歌声,这就是汉代民歌民谣,武帝时,出于统治和娱乐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采诗配乐机关“乐府”。乐府从民间采集民歌,后人把它所采集的诗体叫做“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周代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方面,都可称为祖国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它弥补了叙事诗不发达的不足,推动了五言诗的形成,它是继承《诗经》开启四言体之后,开启了又一个历史时期的新诗体——五言体的时代。

参阅资料:《简明中国文学史》(课本及笔记)

《中国文学发展简史》(北大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7级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