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2讲 商鞅变法(人教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商鞅变法

[考 纲] 商鞅变法。

[课 标]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1.

2.各国变法

(1)春秋时期⎩⎪⎨⎪⎧ ①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

(2)战国时期⎩⎪⎨⎪⎧

①李悝在魏国变法: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 籴法”,制定《法经》。②吴起在楚国变法:限制贵族权力,裁免无 能多余的官吏,奖励军功,整顿吏治。 史论要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改革的总体特征是顺应时代潮流,打击奴隶主旧贵族,促进封建因素的增长,在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与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体,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家思想不谋而合。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特点 1.措施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误区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政权,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文化⎩⎪⎨⎪⎧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 派的诗书

②推行秦律

(5)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2.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制”。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 积极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史论要旨 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愈演愈

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目的相同: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代表的利益相同:各国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指导思想相同: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5.措施相同:各国的变法基本上都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6.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

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

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

级的力量。

史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史料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二……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体现的是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三……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提高。

史料四(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卷六十八

史料表明变法使秦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框架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社会转型这一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八个要点:政治上,定法律、行县制、奖军功;经济上,重小农、废井田、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诗书、改习俗。其影响宏观上要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二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监督,“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

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

(2)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简要评价商鞅变

法的功过是非。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