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重点排污单位更新名录
- 格式:xls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四、附录(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续表1续表8续表9续表10续表11(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续表(三)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四)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续表二续表三续表四续表五续表六续表七续表八续表九续表十续表十一续表十二续表十三续表十四续表十五续表十六续表十七续表十八续表十九续表二十续表二十一续表二十二续表二十三续表二十四续表二十五(五)主要指标解释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1.单位代码(01):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2.单位名称(02):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03):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惠州市润泰隆五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委托单位:惠州市润泰隆五金材料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八年一月目录概述..................................................................................................................... - 1 - 第一章总则......................................................................................................... - 4 -1.1 编制依据..................................................................................................... - 4 -1.2 环境功能区划............................................................................................. - 9 -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11 -1.4 评价标准................................................................................................... - 12 -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 15 -1.6 环境保护目标........................................................................................... - 19 -1.7 评价工作重点........................................................................................... - 20 - 第二章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 - 22 -2.1 项目概况................................................................................................... - 22 -2.2 项目工程分析........................................................................................... - 28 -2.3本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 50 -2.4清洁生产分析............................................................................................ - 53 - 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58 -3.1 地理位置................................................................................................... - 58 -3.2 地质地貌................................................................................................... - 58 -3.3 气候、气象............................................................................................... - 58 -3.4 水文与流域............................................................................................... - 59 -3.5 植被、生物多样性................................................................................... - 60 -3.6 镇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 60 -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2 -4.1周边污染源概况........................................................................................ - 62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2 -4.3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68 -4.4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1 -4.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74 -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6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 76 -5.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76 -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 89 -5.4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89 -5.5 营运期固废影响分析............................................................................... - 91 -5.6 营运期地下水影响分析........................................................................... - 91 - 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95 -6.1废气防治措施............................................................................................ - 95 -6.2废水防治措施............................................................................................ - 98 -6.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99 -6.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100 -6.5固废处理措施.......................................................................................... - 101 -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 103 -7.1风险识别.................................................................................................. - 103 -7.2源项分析.................................................................................................. - 105 -7.3风险管理.................................................................................................. - 106 -7.4 风险评价结论.......................................................................................... - 111 - 第八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13 -8.1 社会效益................................................................................................. - 113 -8.2经济效益.................................................................................................. - 113 -8.3环保投资.................................................................................................. - 113 -8.4环境效益分析.......................................................................................... - 114 - 第九章环境管理、监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116 -9.1 环境管理................................................................................................. - 116 -9.2 环境监理计划......................................................................................... - 116 -9.3 环境监测................................................................................................. - 118 -9.4 规范排污口设置要求............................................................................. - 119 - 第十章结论......................................................................................................... - 121 -10.1 评价结论............................................................................................... - 121 -10.2 公众参与情况....................................................................................... - 124 -10.3 综合结论............................................................................................... - 124 -10.4 建议....................................................................................................... - 125 -概述一、项目背景及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原铝产量达到1619万吨,同比增长26%,铝材产量达到2026万吨,同比增长22.8%。
练江污染整治情况写得不错,只是注意报告格式问题,后半部分有点虚。
推动练江整治再现碧水长流——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调查研究[注意调查报告的开头是怎么写的,不要写成论文形式][内容提要:当前,揭阳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护水环境,整治水污染,对揭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练江流域整治工作为切入点,分析练江流域污染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意见,作为决策参考。
关键词:练江污染整治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揭阳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护水环境,整治水污染,对揭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我市的主要水资源中,练江是重要的一条河流。
练江发源于普宁市大南山西南部杨梅坪白水岩,自西南向东北偏东方向,流经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在潮阳区海门湾入海。
练江干流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53公里。
其中,普宁市境内练江干流全长29.8公里,集雨面积514.72平方公里,流经市区7个街道和占陇、南径、麒麟、下架山、军埠、大坝、云落和梅塘8个镇,流域人口175万人。
练江对流域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练江水污染日趋严重,练江已成为粤东所有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保护母亲河、推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练江现状自练江入海口溯江而上,从下游到上游,练江就像被灌满了黑色墨水,宛如一条“墨河”。
自1998年以来,练江水质一直是劣V 类。
所谓“劣V类”河水就是指河水已失去最基本的自净能力,不再适合鱼类生存。
练江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工业污染。
流域内纺织印染产业为主导行业,产业发展方式粗放。
大多数印染企业开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缺乏统一规划和分区控制,产业布局杂乱,给环境监管带来难度;印染行业的生产设备落后、耗能高、污染重、效益差,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和环境容量。
计划:为了研究韩江的水质,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文献法以及实地考察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总共分3个部分:1、在上学期间,利用节假日在网上搜索韩江的资料;2、寒假期间,我们到水文局采访,并对韩江出海口进行实地考察;3、进行总结和写论文。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已危及到韩江水质。
对此,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韩江出海口水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我们发现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粤东地区潮汕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文:在进行采访之前,我们对韩江的情况进行了一下调查。
一、韩江的概况:韩江流域位于广东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江西省东南部。
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其中广东占59.3%,福建占40.1%,江西占0.6%。
流域内多为山地、丘陵,分别为71.4%和17.8%,平原仅占9.5%,主要分布在韩江三角洲;河流及其他土地占1.3%。
韩江干流上游梅江,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七星岭,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大埔县的三河坝与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木马山的汀江汇合后,始称韩江。
由此折向南流至潮洲市湘子桥下,分东、西、北三溪进入韩江三角洲,分五口流入南海,全长470公里。
流域内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3条。
韩江是广东境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干流,历来承担粤东地区梅州、汕头、潮州、揭阳近2000万人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重任。
但是,韩江是广东省江河集雨面积最小的河流之一,对干旱洪涝的事前预报难度特别大,加上上游缺少大型调蓄水库,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河流。
更严峻的是近年来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导致河道及水文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洪涝干旱发生的频率增加,韩江下游及粤东诸河流尤其练江、枫江和榕江中下游污染严重,甚至丧失饮用功能。
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韩江水质,使其免遭污染,成了沿岸老百姓担忧和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又产生了不少疑问,对此我们采访了广东省水文局汕头分局的刘科长.二、采访内容: 2005年2月1日俊斯与旭东到水文局采访,但因准备工作不足而未成功。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工作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目标,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使我区尽快融入大特区发展格局,开创澄海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占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一、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使我区尽快融入大特区发展格局,开创澄海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新局面。
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环境整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环保部门将以此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为抓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使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为我区全域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一)坚持因地制宜,花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抓好生态村的建设,就是要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我区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从农村实际出发,发动村民整治村容村貌,清理整治排污沟渠,拆除乱搭乱建,增加绿化面积,改造旧式公共厕所,定点建造新型公厕;将禽畜养殖迁移到居住区外,并做好集中栏养,减少面源污染。
积极推广“三高”农业,创建立体种养、水陆交接等多种生态生产模式。
与此同时,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脏乱的环境死角和发黑发臭的死池塘,改造成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并进行绿化美化,也成为村庄中最美的休闲活动场所,成为汕头市农村生态建设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