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双桥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疼的治疗作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针灸和运动锻炼被广泛用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针对两者结合运用的效果及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针灸结合运动锻炼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对治疗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临床研究数据不足等。
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以推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针灸, 运动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资料分析, 效果评价, 应用前景, 局限性, 不足之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灸与运动锻炼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机制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索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通过系统性的临床实验和资料分析,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一步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本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丰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也将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以评价此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探讨其对疼痛缓解、肌肉松弛和神经功能调节的影响。
2. 探讨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评估其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
3. 评价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效果,探讨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策略和参考依据,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等。
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肝肾不足,气血不畅”所致,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缓解腰痛,而运动锻炼则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姿势,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从而有助于缓解病情。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1.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理主要是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传统中医认为,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
针灸治疗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机体微循环,缓解腰部肌肉的张力和疼痛,促进椎间盘的代谢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姿势,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有助于缓解病情。
研究表明,常规的腰部牵引和强化体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自主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3. 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的临床疗效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可以综合调节人体的肝肾气血运行,增强患者的腰部肌肉力量,显著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采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腰痛、下肢麻木、肌肉力量和自主活动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针灸或运动锻炼。
4. 注意事项(1)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灸结合运动锻炼方案,避免过度锻炼或疏忽针灸治疗;(2)操作针灸时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选用无菌针具,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伤害;(3)患者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运动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手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针灸等。
其中,针
灸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脊椎疾病的治疗。
然而,单纯的针灸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
疗方法。
运动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可以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改善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腰椎的负荷,缓解疼痛和麻木。
因此,针灸结合运动锻炼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发现,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
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上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运动锻炼组,证明了针灸结合运动锻
炼的疗效。
另一项对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的长期效果进行追踪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
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组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运动锻炼组。
此外,针灸结合运动锻炼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肌肉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针
灸结合运动锻炼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脊柱活动度和肌电图测量值上均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
和单纯运动锻炼组。
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肌肉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推拿与运动疗法是被广泛采用的两种治疗手段。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调理身体的经络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而运动疗法则可以帮助患者修复腰椎的功能和力量。
本文将从推拿与运动疗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推拿治疗的作用二、运动疗法的作用运动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从而减轻腰椎的压力和负担。
运动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体态和姿势,避免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对腰椎的损害。
运动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自我康复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运动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和情绪的压力,增加生活乐趣,提高生活的质量。
三、推拿与运动疗法的结合推拿与运动疗法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通过推拿可以调理患者身体的气血,增加腰部的柔韧性,为后续的运动疗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为推拿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推拿和运动疗法的结合还可以互相促进,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推拿与运动疗法的结合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体态,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应该选择正规专业的推拿医师,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避免过分用力和受伤。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坚持定期的推拿和运动疗法,保持良好的康复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发布合理饮食和作息,保持身心健康。
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着显著疗效的方法。
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从而有助于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及继发性疼痛[13]㊂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减少患者因创口过大而暴露于空气中引发感染的风险,故可避免患者并发其他感染的感染,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㊂综上所述,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缓解疼痛,同时增强患者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㊀程学良,曲扬,董荣鹏,等.2种不同经皮穿刺置钉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疗效对比[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34(3):581-583.[2]㊀Kuai S,Liu W,Ji R,et al.Theeffect of lumbardischerniation onspin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runk flexion and two types of picking up activities[J].J Healthc Eng,2017,2017:6294503..[3]㊀杜峰,王永,张亮,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 2019,40(3):402-404.[4]㊀陈康,李克乾,易剑华,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9,25(3):630-635.[5]㊀周振涛,申鹏飞,常猛,等.经皮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20(3):194-199.[6]㊀刘联群,陈长贤,王汉龙,等.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5):30-33.[7]㊀叶仲森,吴文仁,蔡立民.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首次保守治疗后复发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136-137.[8]㊀邹凯,娄文杰,何精选,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16(3):74-75+77.[9]㊀Kim M,Lee S,Kim HS,et al.A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and open lumbar micro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korean:a meta-analysis[J].Biomed Res Int,2018,7(20):907-909.[10]㊀李石头.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0,41(2):253-254. [11]㊀靳丹.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7):550-553.[12]㊀吕会强,卫建民,王小明,等.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㊁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对照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3):313-314. [13]㊀赵锡武,韩康,刘鑫,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4):2692-2695.收稿日期:2021-07-10;修订日期:2021-1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02149)作者简介:冯冬前(1984-),男,江苏籍,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骨科相关临床及基础方面研究电子邮箱:fengdongqian@ ㊃经验交流㊃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侧路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冯冬前,张斌(沭阳县中医院骨伤一科,江苏沭阳22600)摘要:目的㊀探究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侧路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效果㊂方法㊀纳入本科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术后均予以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照组45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㊂对两组患者训练前㊁训练12周后和训练24周后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比较㊂结果㊀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12周㊁24周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SF-36评分㊁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和步态左右支撑相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训练12周㊁24周后的上述4项指标改善值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㊂结论㊀LDH患者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后接受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改善下肢步态异常㊂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多裂肌中图分类号:R49,R681.53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5-7234(2021)06-0829-04 DOI:10.3969/j.issn.1005-7234.2021.06.022㊀㊀近年来,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㊁疗效好㊁康复快等优势,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首选髓核摘除手术方案[1-5],但目前鲜有研究关注到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治疗方面㊂LDH患者在长期腰腿疼痛情况下,多伴有腰椎肌肉功能障碍和骨盆下肢功能失衡等问题[6-8],其减压节段和邻近节段在椎间孔镜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力学变化,面临着退变加速或失稳等问题[9-10]㊂因此,LDH患者在孔镜术后仍需接受相应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局部稳定性[11-12]㊂本研究以本科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9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㊂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初步纳入2019年3月~2020年5月本科收治的9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同一位手术医师开展的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且不伴下肢畸形或严重损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㊂90例中,男51例,女39例;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49.2ʃ15.1)岁;L4-5突出57例, L5-S1突出46例,包括单节段突出77例㊁双节段突出13例㊂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术后均予以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照组45例,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㊂本次研究方案已报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㊂1.2㊀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术后康复训练,重点以腰背肌训练为主㊂观察组则进行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具体如下:①术后1-3d,以控制术后疼痛㊁预防并发症为主㊂患者卧床休息,上肢行主动训练,下肢则以被动直腿抬高练习作为主要康复训练内容,可选择性开展桥式运动(单桥)㊂②术后4d-2周,以肢体功能康复为主㊂可于床上行四肢主动锻炼,直腿抬高训练和腰伸肌等长收缩训练;同时,可在腰围保护下短时间下地行走,并逐渐增加活动度㊂康复训练以单桥或双桥的桥式运动为主,选择性开展仰卧团身抱运动或平卧拱身运动㊂③术后2-3周,在硬腰围保护下适当增加行走范围,康复训练以平卧拱身运动㊁仰卧团身抱运动和桥式运动为主,可选择性开展俯卧上肢支撑伸腰运动㊂④术后4-6周,患者逐渐增强腰背肌和腹肌力量,并逐步恢复日常活动㊂患者在软腰围保护下,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范围,接受日常的生活活动和非体力型工作,康复训练以桥式运动㊁仰卧团身抱运动㊁仰卧上肢支撑伸腰运动和平卧拱身运动为主,可选择性开展仰卧抬腿运动和坐位体前屈运动㊂⑤术后6-12周,患者要适应独立的日常活动和胜任一般工作,此时可在腰围保护下进行脊柱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以仰卧团身抱运动㊁仰卧上肢支撑伸腰运动㊁平卧拱身运动和坐位体前屈运动为主要康复训练内容,可选择性开展卧位骨盆交替前旋运动㊁改良燕飞运动或仰卧抬腿运动㊂⑥术后12-24周,或者应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状态,可去除腰围进行腰背肌㊁臀肌的功能训练,脊柱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以改良燕飞运动㊁爬行训练以及俯卧上肢支撑伸腰运动和仰卧抬腿运动㊁侧卧骨盆侧方强化运动为主要康复训练内容㊂观察组训练时应注意脊柱保护,同时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对各阶段的康复计划进行微调,如患者能完全胜任,可选择性开展下一阶段训练内容;如患者训练时出现腰痛加重或下肢根性痛,则应及时暂停并调整训练内容㊂1.3㊀观察指标训练前㊁训练12周后㊁训练24周后,进行以下指标评价:①疼痛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估腰椎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简称 SF-36评分 )对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②采用MRI检查对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进行测量;③采用MyoMotion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Noraxon公司,美国)进行步态分析,利用传感器建立三维模型,采集人体关节的活动度㊁运动加速度和运动方向等数据㊂步态分析中,分别采集左右侧下肢接触地面并承受重力的时间数据(即支撑相数据),以左右支撑相比值作为步态的对称性评估,常规以小值/大值进行表示,数值越接近1则说明步行的对称性越好㊂1.4㊀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所有连续资料均符合正态性分布㊁方差齐,以 xʃs 的形式表示,组内不同时期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㊁矫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90例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共剔除7例,包括中途擅自退出5例,依从性不佳2例㊂最后进入数据分析的样本数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㊂对两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㊁椎间盘突出节段㊁突出分型㊁突出位置等基线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各项资料均有较好的均衡性(P>0.05),如表1㊂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12周㊁24周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SF-36评分㊁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和步态左右支撑相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训练12周㊁24周后的上述4项指标改善值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见表2-3㊂表1㊀两组LDH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的均衡性分析基线资料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t/x2P性别 1.0660.302男2723女1419平均年龄(xʃs岁)48.7ʃ12.950.2ʃ11.40.5620.576突出节段0.0890.765L4-52826L5-S11920单节段35380.143†0.706双节段64突出类型0.0020.962脱出型88突出型3938突出位置0.1640.921中央型1011旁中央型3231外侧型54㊀㊀注:†表示采用矫正卡方检验3㊀讨论LDH术后的康复训练方式较多,包括有氧训练㊁核心稳定性训练㊁耐力训练和腰椎伸展训练等[13-14],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孔镜术后的规范化康复训练方案㊂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椎间孔镜术后行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的实用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㊂表2㊀两组LDH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疗效指标比较(xʃs)疗效指标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t P VAS评分(分)训练前 2.91ʃ0.72 2.85ʃ0.640.4010.689训练12周后 1.41ʃ0.53∗ 1.98ʃ0.58∗4.671<0.001训练24周后0.71ʃ0.32∗# 1.12ʃ0.29∗#6.119<0.001 ODI指数(%)训练前22.83ʃ5.6723.52ʃ6.100.5330.595训练12周后14.52ʃ6.18∗18.17ʃ5.83∗2.7680.007训练24周后9.36ʃ2.74∗#13.45ʃ7.49∗#3.2880.002 SF-36评分(分)训练前523.41ʃ58.27517.64ʃ63.810.4300.668训练12周后716.29ʃ56.41∗659.20ʃ87.36∗3.5270.001训练24周后758.43ʃ62.87∗#705.51ʃ73.90∗#3.5300.001㊀㊀注:与同组内术前相比,∗P<0.05;与训练12周后相比,#P<0.05表3㊀两组LDH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多裂肌横截面积及步态分析(xʃs)观察指标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t P 多裂肌横截面积(mm2)训练前328.35ʃ126.73319.46ʃ128.070.3180.751训练12周后381.42ʃ98.85∗337.54ʃ96.28∗2.0490.044训练24周后405.37ʃ106.71∗#351.68ʃ107.52∗#2.2830.025步态左右支撑相比值训练前0.79ʃ0.140.77ʃ0.230.4770.635训练12周后0.92ʃ0.22∗0.83ʃ0.19∗ 1.9960.049训练24周后0.96ʃ0.16∗#0.88ʃ0.17∗#2.2070.030㊀㊀注:与同组内术前相比,∗P<0.05;与训练12周后相比,#P<0.05 3.1㊀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的特点在康复医学中,将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视为人体的 稳定性核心 ,这一核心是上肢与下肢力量传递的中心,也是维持人体稳定性的重要部位[15-16]㊂LDH患者在长期慢性腰腿痛的影响下,椎旁肌群和腰椎局部的神经肌肉控制系统协调性均有所下降;此外,手术节段局部的小关节和黄韧带等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破坏,对腰椎整体的运动链和抗异常外力作用也产生了不良影响㊂因此,针对腰椎运动链的合理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术后康复内容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整个康复训练内容涵盖了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的完整运动链,分别强化了浅层和深层核心肌群,并通过促进其协调收缩功能提高了整个运动链的运动效能㊂此外,整个训练内容中还包含了运动再学习过程,即通过上述训练动作,使患者重新学习日常活动时的运动发力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纠正了既往不良活动习惯,以减少那些导致椎间盘再突出的风险动作和不良姿势㊂通过合理的分期训练,使得康复训练内容与孔镜术后不同时期的康复要求相统一,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康复周期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减少训练损伤㊁提高康复效果㊂3.2㊀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的疗效本次研究以 疗效+影像学指标+运动学步态分析 的综合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㊂虽然两组患者训练12周㊁24周后的VAS评分㊁ODI指数㊁SF-36评分和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训练12周和24周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㊂分析其原因,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通过合理㊁规律性的阶段化康复运动,对腰椎运动链的整体功能和协调性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LDH患者的核心肌群功能,改善其腰椎功能障碍情况,使得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下降;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重新学习了日常运动发力的正确方式,纠正了既往不良活动习惯和姿势,使患者的SF-36评分也得以改善㊂另外,这种新的康复训练对核心肌群的改善效果也较为突出,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提示其肌肉质量有了显著改善㊂LDH患者由于长期腰痛和腰椎曲度变化,多伴有骨盆前倾等异常以代偿,从而引起下肢步态异常[17-19],本文中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的步态左右支撑相比值均偏低,也反映了这一点㊂但康复训练12周㊁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腰椎运动链分期训练对下肢步态异常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腰背肌锻炼㊂该方案不仅局限于腰背肌训练,同时将腰椎-骨盆-下肢视作是人体核心运动的复合体,通过腰椎运动链训练纠正了整体的力学异常和下肢步态异常,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㊂参考文献:[1]㊀Liu J,Wu J,Zhang H,et al.Application of a targeted and quanti-ficational foraminoplasty device in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for L5-S1disc herniation: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s[J].J Orthop Surg Res,2021,16(1):398. [2]㊀Li X,Bai J,Hong Y,et al.Minimum seven-year follow-up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Int J Gen Med,2021,14:779-785. [3]㊀Jing Z,Li L,Song J.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versus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for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Am J Transl Res, 2021,13(4):3111-3119.[4]㊀王智群,刘汝专.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15):2015 -2017.[5]㊀陈思曈,石长斌.椎间孔镜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5):388-390.[6]㊀Nishi Y,Shigetoh H,Fujii R,et al.Changes in trunk variabilityand stability of gai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impact of laboratory versus daily-living environments[J].J PAIN RES, 2021,14:1675-1686.[7]㊀Azadinia F,Ebrahimi-Takamjani I,Kamyab M,et al.Immediateeffects of lumbosacral orthosis on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a preliminary stuDY[J].Arch Bone Jt Surg,2019, 7(4):360-366.[8]㊀Adnan H,Ghous M,Shakil Ur Rehman S,et al.The effects of astatic exercise programme versus swiss ball training for core muscles of the lower back and pelvic reg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after child delivery.a sing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J Pak Med Assoc,2021,71(4):1058-1062.[9]㊀Qiao P,Xu T,Zhang W,et al.Foraminoplasty affects the clinicaloutcomes of discectomy during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a two-year follow-up retrospective study on64patients[J].Int J Neurosci,2021,131(1):1-6.[10]㊀林东,周俊锋,崔新华.骨质疏松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0,41(01):5-8+13. [11]㊀于晓瑞.多元化康复干预联合Pilates运动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院外依从行为㊁腰背伸肌群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70-1972.[12]㊀王彩萍,俞益君,孙科儿,等.八段锦联合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09):1220-1224.[13]㊀Scarone P,Smeets AYJM,van Kuijk SMJ,et al.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high Cata-strophiz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fusion surgery:the TRI-BECA study[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20,21(1):810.[14]㊀Egner H,Esbensen BA,Henriksen M,et al.The effect of gradedactivity and pain education(GAPE):an early post-surgic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study protocol fo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20,21(1):791.[15]㊀邢聪,吴瑛,项贤林,等.人体运动链补偿策略的生理特性及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10):922-926.[16]㊀王梁,高国泰,张雪,等.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对龙舟运动员相关指标影响的对比实验[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6):65-71.[17]㊀宋沙沙,石润琇,林磊同,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03):306-312. [18]㊀任绪艳,杜艳艳,刘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05):247-249.[19]㊀夏清,曹娟娟,曹晓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及重测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31(03):307-310.。
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便。
针灸和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针灸和运动锻炼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结合针灸和运动锻炼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等途径缓解症状。
临床研究也表明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仍有一些研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
综合评价表明,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积极的综合疗效,未来应加强相关研究并提出更具体的临床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运动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综合疗效评价,临床应用,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或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该病病因复杂,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灸和运动锻炼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灸通过调整体内气血、神经等生理功能,缓解疼痛、消肿止痛;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患者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针灸和运动锻炼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具体影响及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灸结合运动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比较针灸疗法、运动锻炼和两者结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一步明确针灸结合运动锻炼的治疗机制及其优势。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腰间盘突出8种锻炼方法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通常由于腰椎间盘退化、受损或突出引起。
这种疾病会导致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腰间盘突出,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增强腰部肌肉,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以下是8种适合腰间盘突出患者的锻炼方法:1. 伸展运动伸展运动是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的重要方法。
可以进行前屈、侧弯、后仰等伸展动作,帮助舒缓腰部紧张的肌肉和韧带,缓解疼痛感。
2. 腹部肌肉锻炼腹部肌肉的强化可以帮助支撑腰椎,减轻对腰椎的压力。
可以进行仰卧起坐、卷腹等腹部肌肉锻炼动作。
3. 背部肌肉锻炼背部肌肉的强化同样对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有益。
可以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背部肌肉锻炼动作。
4. 游泳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游泳动作可以帮助锻炼腰部肌肉,缓解疼痛感。
5. 瑜伽瑜伽的伸展动作和呼吸练习可以帮助缓解腰间盘突出症状,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6. 踏步运动踏步运动可以增强下半身肌肉,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可以选择踏步机或户外爬山等方式进行踏步运动。
7. 拉伸运动通过拉伸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可以有效减轻腰间盘突出的症状,可以选择瑜伽、普拉提等方式进行拉伸运动。
8. 气功气功的呼吸练习和舒缓的动作可以帮助缓解腰部的紧张感,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锻炼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在进行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理疗师的意见,以便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希望以上锻炼方法能够帮助腰间盘突出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倒走治好腰突?这两个运动才是腰突克星,有人练3年没腰痛最近看到一则信息,有网友称坚持倒走,就能把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好。
在生活中,倒走还真是比较常见的锻炼方式。
那么,倒走真的有那么神奇吗?首先,我们来看倒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依据吗?翻看国内外文献,没有证据证明倒走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那些倒走的人又为什么说腰痛好了呢?第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时肯定是要治疗的,腰痛的好转可能是正规治疗的结果,跟倒走没关系。
第二,生活中使用热敷、拔火罐,甚至洗个热水澡等也会加速腰椎内无菌性炎症的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腰痛有所缓解。
第三,患者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腰椎曲度异常。
而腰椎曲度异常也能引起腰痛,倒走时,身体略向后仰,有利于矫正生理弧度,缓解腰痛有可能是倒走矫正了腰椎生理曲度的结果。
虽然文献上查找,倒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效果,但是如果你是膝关节炎患者,是可以经常倒走锻炼的。
有研究表明,倒走能够增强肌力、提高平衡水平,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好处,对膝关节炎的康复有帮助。
要注意,倒走时,最好选择宽阔平坦的场地,并且有人陪同,避免跌倒。
倒走不可行,什么样的锻炼才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治疗作用呢?体育锻炼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可以理解为与用药、针灸、推拿等同等重要。
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锻炼腰背肌,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和弹性,有效约束腰椎,和对抗外力,更好地保护腰椎,使之少受力,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和发展。
北京的王阿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医生只开了两个“处方”,一是服用腰痛宁这种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来治病;二是开了运动处方,坚持两个动作。
第一种治疗方法让腰痛不到一周就好转,第二种处方,一直坚持了2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复发,至今良好。
运动处方要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来讲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等都可以。
但是就腰椎病来讲,练习专门针对腰部肌肉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运动容易,坚持难,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朋友最好选择简单有效的方式来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良双桥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疼的治疗作
用分析
作者:王欣东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双桥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疼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对来我院诊治
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卧床休息并口服止痛药物,实验
组联合改良双桥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2w后有效人数明显多于常规
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改良双桥运动;腰椎间盘突出;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就诊于神经科门诊常见腰疼病之一。其中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或不愿手术
治疗,采取药物及卧床休息治愈后常常复发。双桥运动是偏瘫患者床上运动的一种方式。不仅
具有诱发下肢分离运动作用,而且有缓解躯干痉挛作用。是否可以用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疼
有预防治疗作用,未见临床报道[1]。为了探讨改良双桥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疼作用及可能
机制。对门诊遇到的这样患者采用改良双桥运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病程
在1~6月,平均病程为(3.5±2.4)月;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
4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病程在1.2~6.5月,平均病程为(4.2±3.1)月。研究
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
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卧床休息并口服止痛药物,根据患者情况给祖师麻口服,并继续卧床。实
验组联合改良双桥运动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足平放床上,双手握
拳,垫在腰疼部位,在缓慢抬起臀部的同时双手向上用力顶腰痛处协助抬臀及挺胸抬腰,抬起
维持10s后缓慢放下,这是一个轮回,连续10个轮回可休息5min,每晚睡眠前进行30min,
两组患者均进行2w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改善情况[2]。
1.3疗效标准 有效: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需卧床休息。无效:患者临床症
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
验。数据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分析。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2w后有效人数明显多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腿痛都得到缓解,实验组患者缓解时间为(2.3±0.5)d、
消失时间为(32.5±12.3)d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腰疼是临床腰痛患者常见病因之一,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
患者中80/%的患者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或治愈[1]。绝对卧床休息是简单有效方法,但其要求
卧床时间长,多数患者并不能很好坚持,并且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治疗依从性较差。因
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双桥运动在偏瘫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2w
后有效人数明显多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改良双桥运动早期参与腰椎间盘突出腰疼治疗,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患
者疗程和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华,万何琴,主编.中风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4.
[2]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3]李海波,郭荣光,杨古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
志,2011,51(9):104.
[4]苏忠寿,刘淑娟,于洪波.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11(12):1011-1012.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