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方剂大全-2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9
常用方之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人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状之气(现代用法:为散剂,各等分,每服3-5g: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成湿热下注,两足瘘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方解]本方所治清证,皆为湿热下注所致。
湿热注于筋骨,则筋骨疼痛:着于下肢,则见足膝灼热,红肿疼痛;湿热不攘,筋脉驰缓,则病痿证;著下注带脉、前阴,则带下浑浊味臭,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管为湿热之象。
故治宜清热燥湿。
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苍术苦温,普能燥湿:二药相伍,合成清热燥湿之效,使热祛湿除,诸症自愈。
本方在临床治疗中,常根据病证的变化,适当加味用之,加治湿热痿证可加稀签草、五加皮、鹿衔草等,以祛风湿强筋骨:湿热脚气,加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诊湿降浊;若湿热带下,色黄枯稠,可酌加灰实将根白皮赤茯苓,以加强健脾渗湿止带之力;下部湿疮,可加龙胆草意苡仁、赤小豆以清湿热,解疮毒。
[附方] (1) 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酒拌,略炒,四两(120g) 苍术米泔水浸,焙干,六两(180g),川牛膝去芦,二网(60g)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功用:清热躁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2)四妙丸(杀录自(成方便读》川黄柏薏苡米各八两(各200g) 苍术怀牛膝各四两(各120g)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足麻痿肿痛等症。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
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的两阳陈木、麻痛瘦软无力。
四妙丸又加薏苡米,利湿清热作用无佳,故主治湿热下注的两足麻痿肿痛等。
苍术除眩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
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
下面为大家讲一下苍术除眩汤的做法。
【处方】
川芎(二钱)白术(三钱)附子(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官桂(一钱)
【功能主治】
治感寒湿,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上文介绍了苍术除眩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苍术除眩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苍术黑豆饮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苍术黑豆饮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苍术黑豆饮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
苍术黑豆饮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苍术黑豆饮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真茅山苍术10斤(洗净,先以米泔浸3宿,用蜜酒浸1宿,去皮),黑豆。
【制法】用黑豆一层,拌苍术一层,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砂锅内熬浓汁,去滓,隔汤煮滴水成珠为度,每膏一斤,和炼蜜一斤。
【功能主治】痹证。
【用法用量】白汤调服。
【摘录】方出《广笔记》,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七
看完了上文对于苍术黑豆饮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苍术难名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苍术难名丹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苍术难名丹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苍术难名丹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
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
苍术难名丹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苍术难名丹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苍术难名丹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
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苍术(杵,去粗皮)500克(米泔浸一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各90克川乌(炮,去皮、脐)故纸(炒)白茯苓龙骨(别研)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温补元阳,收敛脾精。
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痛力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缩砂煎汤,或粳米汤送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
【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苍术丸
【处方】苍术(杵,去粗皮)1斤(米泔水浸1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3两,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3两,川乌(炮,去皮脐)2两,故纸(炒)2两,白茯苓2两,龙骨(别研)2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疼力疲。
【用法用量】茯苓苍术难名丹(《得效》卷七、苍术丸(《金匮翼》卷八)。
【摘录】《直指》卷十
生活常识分享。
苍术的作用和功效【药用】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朮Atract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朮A.chinensis(DC.)Koidz.或关苍朮A.japonicaKoidz.exKitam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等症。
苍朮温燥而辛烈,主要用于寒湿较重的症候一般以舌苔白腻厚浊作为选用的依据。
由于其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故称其功用燥湿健脾。
临床用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应用;用治寒湿白带,可配白芷同用。
本品虽属温燥之品,然燥湿力强,又每配合清热之品以治湿热为患之证,如湿热白带,又可配知母、苦参、墓头回;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可配黄柏、牛膝、苡仁等同用;湿温病证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
本品既能温燥除湿,又能辛散祛风,散除经络肢体的风湿之邪,对寒湿偏重的痹痛尤为适宜,可配合羌活、独活等同用。
3.用于风寒表证。
本品辛散,兼能散寒解表,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常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用于夜盲、眼目昏涩。
苍朮生用有明目之功,为治夜盲要药,可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朮与白芷在室内同燃,用以辟疫。
经近人实验,此法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处方用名】制苍朮(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减少辛燥之性。
)炒苍朮(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为度,减少它辛燥之性。
)生苍朮(用米泔水浸润,切片,晒干。
药性较辛燥。
)茅朮、炒茅朮、焦茅朮、灸茅朮(麸皮拌炒)【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苍朮苦温,能入脾胃,燥湿健脾,以除寒湿中阻之症;辛香且主行散,祛风胜湿,以治风湿痹痛之候。
二妙散方剂配方二妙散【方剂名】二妙散,出自明·《丹溪心法》。
本方又名“二妙苍柏散”“苍柏散”“二妙丸”“苍柏二妙丸”。
【组成】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末,每服6克,水煎,入生姜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丸剂,每服6~9克,每日服2次。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疹、小儿脓疱疮、红斑性肢痛等病症。
1.痛风性关节炎:以二妙散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对照组40例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为近期治愈。
结果:治疗37日后,随访1年内治疗组复发率20.0%,优于对照组的复发率60.0%。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5期)2.非淋茵性尿道炎: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38例口服盐酸四环素基础上加用中药二妙散,以尿道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排尿困难感觉减轻或消失为有效。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优于对照组78.9%。
(《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第4期)3.湿疹:以二妙散为主治疗慢性湿疹83例,对照组50例予马来酸氯苯那敏并肌注维丁胶性钙。
7日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评定准以症状全部消失,半年未见复发为显效。
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38%,优于对照组54%。
(《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第6期)4.小儿脓疱疮:以二妙散为主外洗治疗小儿脓疱疮100例,以3~5曰内脓疱情新发情况、淋巴结缩小等情况逐渐好转为有效,治疗后总有效率98.0%:(《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年第2期)5.红斑性肢痛:以二妙散加味治疗46例,以疼痛消失,皮损恢复正常皮色为痊愈。
结果:服药2个疗程,治愈15例;3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3例。
(《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第15期)【方解】二妙散中以黄柏苦寒清除湿热,为冶下焦湿热之要药;苍术苦温香燥,二药配伍,阴阳相济,寒温协调,共成清热燥湿,标本兼顾之法:临床应用以下肢痿弱无力、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痒、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为辨证要点。
苍术丸方出_续本事卷一,名见_普济方卷二二五_减法方剂树苍术丸方出_续本事卷一,名见_普济方卷二二五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苍术(切,焙)1两,吴茱萸(汤浸洗)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1两,川姜半两,草乌半两(并炮),山药2两。
(2)1.2.功效:男子、妇人一切虚冷之疾,妇人久不生产,似带疾,而非其时有遗沥者。
(2)1.3.来源: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五。
(2)2.治破伤风散 (2)2.1.减:吴茱萸、破故纸、胡芦巴、川姜、山药 (2)2.2.组成:苍术(火烧)、草乌。
(3)2.3.功效:破伤风。
(3)2.4.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九 (3)3.破伤风散 (3)3.1.减:吴茱萸、破故纸、胡芦巴、川姜、山药 (3)3.2.组成:苍术(火烧)、草乌。
(3)3.3.功效:破伤风。
(3)3.4.来源:《摄生众妙方》卷九 (3)4.龙虎丹 (3)4.1.减:吴茱萸、破故纸、胡芦巴、川姜、山药 (3)4.2.组成:苍术半斤(用生姜12两捣汁,或人童便,同拌成饼),草乌4两或半斤(用生葱4两,捣汁拌成饼)。
(3)4.3.功效:一切痰火瘫痪,痛风,咳喘胀满。
(3)4.4.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3)5.胡芦巴丸 (3)5.1.减:苍术、吴茱萸、川姜、草乌、山药 (3)5.2.组成:胡芦巴(浸1宿)4两,破故纸4两(炒香)。
(3)5.3.功效:一切寒温脚气,腿膝疼痛,行步无力。
(3)5.4.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四 (3)1.原方1.1.组成:苍术(切,焙)1两,吴茱萸(汤浸洗)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1两,川姜半两,草乌半两(并炮),山药2两。
1.2.功效:男子、妇人一切虚冷之疾,妇人久不生产,似带疾,而非其时有遗沥者。
1.3.来源: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五。
2.治破伤风散2.1.减:吴茱萸、破故纸、胡芦巴、川姜、山药2.2.组成:苍术(火烧)、草乌。
二妙散的加减应用二妙散,原名苍术散,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1345年),元代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1481年)首次将其改名为二妙散。
方由黄柏和苍术两味药组成,临床主治湿热下注证。
湿热流注筋骨,则筋骨疼痛;着于下肢,则足膝肿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病痿证;若下注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
此乃湿热俱盛之证,非渗利芳化所能胜任,唯以苦寒清热燥湿法最宜。
二妙散方中以黄柏为君,取苦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祛下焦之湿热。
湿自脾来,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
两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诸症自解。
正如《医方考》所云:“湿性润下,病则下体受之,故腰膝痛。
然湿未尝痛,积久而热,湿热相搏,然后痛。
此方用苍术以燥湿,黄柏以去热,又黄柏有从治之妙,苍术有健脾之功,一正一从,奇正之道也。
”二妙散历来被视为治下焦湿热痿躄之佳配方剂。
临床运用甚广,被收录在2000版《中国药典》。
临床应根据病变的部位、湿热的轻重,以及兼夹证,或选用二妙散的衍生方,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则功效更全面,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1. 湿热偏于腰膝下位者,可选用三妙丸(《医学正传》)或四妙丸(《成方便读》)。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而成。
牛膝能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或如火烙之热。
四妙丸又加薏苡仁,薏苡仁能利湿舒筋,故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
《成方便读》说:“内经有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故四味合而为用,为治痿之妙药也。
”四妙丸是专门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的湿热痿痹方药。
2. 湿热偏于颈肩上部者,可选用芷葛二妙丸(《症因脉治》)。
芷葛二妙丸方由苍术、黄柏、白芷、葛根、秦艽、独活组成。
临床主治湿热腰痛症,主要表现有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等,并有腰部觉热,甚则肢节红肿,脉数,苔黄腻。
苍术方剂大全-2 (自中医世家)发表者:刘小雨(访问人次:1115)苍术黄连汤【处方】苍术(童便炒)、黄连(酒炒)、防风、升麻各等分,甘草(生)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痘后两目不开,两胞高肿而不流泪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蜜水调下。
【摘录】《痘科类编》卷三苍术酒【处方】苍术30斤(洗净,打碎,以东流水3石浸20日)。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刘小雨【功能主治】诸般风湿,疮疡,脚气下重。
【用法用量】去滓,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
酒熟任饮,不拘时候。
【注意】忌桃、李。
【摘录】《寿世青编》卷下苍术灵仙散【处方】苍术2钱5分,半夏1钱,南星1钱,白术1钱,黄芩(酒炒)1钱,香附子1钱,陈皮5分,茯苓5分,甘草3分,威灵仙1钱5分。
【功能主治】臂痛因痰湿而作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加生姜3片,水煎熟,食后温服。
【摘录】《杏苑》卷六苍术木瓜丸【处方】苍术1斤(米泔浸5宿,切,焙干,为末),木瓜1枚(瓷碟盛,饭甑内蒸烂,去皮核)。
【制法】取木瓜研如糊,拌苍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用黄蜡不拘多少于铫内熔,将药于蜡内拌匀,取出筛子内,纸衬滚过。
【功能主治】却老驻颜。
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仁斋直指》卷十:苍术难名丹【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苍术(杵,去粗皮)500克(米泔浸一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各90克川乌(炮,去皮、脐)故纸(炒)白茯苓龙骨(别研)各60克【制法】上药研末,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温补元阳,收敛脾精。
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痛力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缩砂煎汤,或粳米汤送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直指》卷十:苍术难名丹【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苍术丸【处方】苍术(杵,去粗皮)1斤(米泔水浸1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3两,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3两,川乌(炮,去皮脐)2两,故纸(炒)2两,白茯苓2两,龙骨(别研)2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疼力疲。
【用法用量】茯苓苍术难名丹(《得效》卷七、苍术丸(《金匮翼》卷八)。
【摘录】《直指》卷十苍术羌活汤【处方】苍术(制)、黄芩、枳实、半夏、柴胡、川芎、羌活、陈皮各等分,甘草减半,生姜3片。
【功能主治】瘴疠,腹满寒热。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世医得效方》卷九:苍术散【别名】二妙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日夜,盐炒)黄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120克【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主湿热下注,下肢酸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带下色黄而臭,阴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进三四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朱氏集验方》卷九:苍术散【处方】苍术1两,槐花3钱,藁本3钱,蛇蜕3钱,防风3钱,枸杞3钱,白蒺藜3钱,黄芩半两,川芎半两,木贼2钱,甘草2钱,白菊花2钱,蝉蜕4钱,乳香半钱,没药半钱,硬石膏(煅)半两,干葛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癍疮入眼。
小儿痘疮入眼,生翳膜,羞明怕日。
【用法用量】用白水煎,食后服。
加谷精草3钱半尤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明医指掌》卷七: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泔浸),黄柏4两(酒炒),虎胫骨(酥炙)2两,防风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热成痹。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七《医林纂要》卷六:苍术散【处方】苍术1斤(泔水浸过,9蒸9晒,为末),橘皮4两(留白)【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痰积湿,痰饮腹痛。
【用法用量】姜汤调服。
【摘录】《医林纂要》卷六《外科真诠》卷下:苍术散【处方】苍术1两,点红川椒3钱。
【功能主治】杨梅结毒。
【用法用量】煎水冲洗。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银海精微》卷上:苍术散【处方】苍术、木贼、香附米、夏枯草、蝉蜕、甘草、蒺藜、白芷、防风、蔓荆子、川芎、僵蚕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湿伤肝,湿泪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2-3钱,茶清下;酒亦可。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米泔浸,切片,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猪肝2两,批开掺药在内,用麻系定,粟米1合,水1碗,砂锅内煮熟,熏眼。
每服3钱,临卧温服。
【摘录】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圣济总录》卷一○八:苍术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宿,切,焙)4两,木贼(童便浸1宿,净洗,锉,焙)2两,甘草(炙)1两半,旋覆花1两,蝉蜕(去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客搏,目生翳晕,黑白睛昏浊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麦门冬熟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苍术散【处方】木贼、苍术、白蒺藜、防风、羌活、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风实热,眼出冷泪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米泔调下。
【摘录】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得效》卷十八:苍术散【处方】紫金皮、苍术、猪牙皂角(盐醋炒)、鸡脚风叶、骨碎补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打扑损伤,皮不破,浮肿者。
【用法用量】酒调敷肿处。
【摘录】《得效》卷十八《得效》卷九:苍术散【别名】二神汤、二炒苍柏散、苍柏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日夜,盐炒)4两,黄柏(去粗皮,酒浸1日夜,炙焦)4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脚气。
【用法用量】二神汤(《医统》卷五十九引《医林集要》)、二炒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苍柏散(《疡科选粹》卷五)、二妙苍柏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摘录】《得效》卷九《普济方》卷一三○:苍术散【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1宿)1两,甘草1两半(炙),香附子3两半(炙,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逼毒气。
主伤寒1-2日以前。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3寸,淡豆豉30粒,同煎至7分,热服,不拘时候。
连服3服,汗出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眼科全书》卷六:苍术散【别名】二神汤【处方】苍术、僵蚕、蝉蜕、川芎、防风、荆芥、蔓荆子、白芷、夏枯草、甘草。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目。
【用法用量】清茶调下。
【摘录】《眼科全书》卷六《朱氏集验方》卷二:苍术散【处方】苍术半斤(炒),麻黄1两半(去节),杏仁2两(去皮尖,炒),甘草2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四时伤寒、疫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活人书》卷十七:苍术散【处方】麻黄1两(汤洗过,焙干称),苍术半两(米泔浸,去皮,切),石膏1两(煅),桔梗半两,甘草半两(炙),山茵陈半两(去梗)。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1-2日,头疼,发热憎寒,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数服出汗。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圣济总录》卷一○三:苍术散【处方】苍术1两,蝉蜕半两,木贼(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新汲水调下。
服后仰卧少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神巧万全方》: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肥实者,于银石器内以河水煮1日,煮时入皂角1寸许,煮了不用皂角,取苍术以铜刀子刮去黑皮,切过晒干,取3两),甘菊花1两半,京芎1两半,荆芥穗1两,木贼1两,旋覆花1两,草决明(温水洗3遍,晒干)1两,菥蓂子1两,甘草(炙)3分,细辛3分。
【制法】上为末,用不津器内盛。
【功能主治】眼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真腊茶半钱,同点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神巧万全方》《瑞竹堂方》卷二:苍术散【处方】苍术1斤(用粟米泔浸过,用竹刀刮去皮,半斤童便浸,半斤无灰好酒浸,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取出苍术)。
【制法】于净地上撅一坑,以炭火煅红,去炭,将浸苍术酒、小便、倾于坑内,却放苍术于坑内,用瓦器盖覆,用泥固封,经一宿,取出苍术,为细末。
【功能主治】除湿,壮筋骨,明目,健步。
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盐汤或酒调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苍术三黄散【处方】苍术5钱,黄芩5钱,黄柏5钱,大黄5钱,生南星5钱,猪脂粉少许(用猪前蹄骨火煅存性,研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湿毒,已破口者。
【用法用量】烧酒调敷。
【摘录】《疬科全书》苍术芍药汤【处方】苍术2两,芍药1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腹痛甚者。
痢疾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两,加淡味桂半钱,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摘录】《保命集》卷中苍术升麻汤【处方】苍术1钱半,半夏1钱,厚朴7分,陈皮7分,枳实7分,桔梗7分,川芎7分,升麻7分,柴胡7分,木通7分,黄连5分,黄芩5分,木香5分,甘草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瘴疫。
岭南春秋时月,山岚雾瘴之毒中于人,发为寒热温疟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苍术胜湿汤【处方】苍术5钱,羌活3钱,防风3钱,防己3钱,木瓜3钱,怀牛膝3钱,肉桂1钱,茯苓2钱,甘草梢1钱。
【功能主治】寒湿脚痹,及脚气之挟寒由冒雨忍湿而得之者。
【用法用量】水1大碗,煎至半碗,入好酒半碗,煎数沸,热服。
【注意】其人少壮,气血强盛者宜;若虚弱衰老者,则非可用也。
【各家论述】当归拈痛汤治湿着之挟热者。
此以治湿着之挟寒者,故用苍术之辛烈以君之,而羌活、防风佐之,本能行经燥湿,活骨舒筋,非风以胜湿之说;防己以逐而行之,木瓜以收而消之,肉桂及酒,所以胜寒而活其血,牛膝、草梢,使一于下行而无坚不破矣。
然则此之攻之,不太猛乎?曰羌活、防风性能上升,而术、草、桂、苓则未尝非补正也;此用苍术为君,则异于防己饮之平用二术,古人饵术皆以为补养,实补脾君药也。
【临床应用】寒湿脚痹:子族中有以养池鱼为业者,尝负篮捞采萍及薀藻以供鱼食,篮着髀股间衣裤皆湿,日久冷湿深积,致左腿痹痛,不能行动,皮肤肿硬有如死肌,医者以治风闭痹诸方治之罔效,且更时作寒热。
予诊其脉沉迟而涩,因制此方与之,且嘱之曰,服此覆被取汗,当作大痛,宜耐痛无害也,痛定则愈矣。
其人服之,果壮热大痛,几不可忍,然其痛自髀走股,自股走膝,自膝下胫下足跗,其痛渐轻,至足大趾痛止汗收,涣然起立,行走如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