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解释: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 格式:docx
- 大小:37.69 KB
- 文档页数:2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女儿经》】介绍及全文解读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简单介绍及全文解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
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
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
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
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
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
《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
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
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四部分解释-四书五经、储子百家三字经全文内容第四部分解释-四书五经、储子百家《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
(第四部分——四书五经、储子百家)46、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1、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2、四书熟,孝经通。
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3、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4、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 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5、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 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小学生童年暑假读后感
我很喜欢小学时的暑假,因为那是我读书的时光。
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大量阅读各种
各样的书籍,这让我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很多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这些故事非常有趣,而且有很多深层次的寓意,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学到一些道理。
我最喜欢的童话是《小红帽》,故事中的小红帽聪明机智,最终成功地打败了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童话故事,我还读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小王子》等。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享受到了文学的美,还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罗密欧与
朱丽叶》告诉我爱情是无法被阻挡的力量,而《小王子》则让我意识到虚荣和功利并
不重要,真正的美好在于内心的纯洁与善良。
读后感是对书籍的总结和感悟,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整理
自己的思绪。
同时,读后感还可以让我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找到自己需要努力改
进的方面。
总的来说,童年暑假读书是我难忘的回忆。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不仅扩大了
自己的知识面,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读后感则是对我读书经历的总结和
反思,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我相信,读书将会一
直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rén zhīchū ,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解读〗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解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 zélín chǔ. zǐbùxué,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解读〗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āo wǔzǐ, míng jù yang.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解读〗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白话国学经典书系——蒙学经典系列之二白话《三字经》白话《千字文》编译秋水导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
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
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南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学习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
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
经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
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
《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
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
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简单介绍及全文解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
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
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
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
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
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
†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
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
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初春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悄悄来到。
昨夜,春天伸出一双小手,撕去小河白净的封条。
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悄悄来到。
昨夜,蛋壳里跳出一只小雏鸡,唧唧叫着,吹着春天的小号。
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悄悄来到。
昨夜,花儿伸出一些舌头,吐着春天喷香的味道。
谁也不曾留心,春天已悄悄来到。
昨夜,春天投来淡绿的眼神,发痒的小树长出一身羽毛。
春天听说比我们还小,春天赤着脚丫在大地奔跑。
只有露珠给它拍了一张小照,瞧吧,春天在小小的露珠里微笑。
祖国老师说:祖国比蓝天还高。
我便放出一只彩色的风筝,在轻盈的翅膀上,我的心,如风笛唱个不停。
妈妈说:祖国比春天还美。
我就走向五彩的花丛,每一颗晶亮的露珠,嵌着我——惊喜的眼睛。
我说:祖国就是我的课本,每一页都五彩缤纷。
我读呀,读呀,一定要把她读懂,那里面有——葛洲坝,大亚湾还有航天的卫星……露珠邓兰早晨,聚在那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叶子上。
叶片轻轻地摇动了一下,几颗小露珠就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经过读《三字经》,你知道三字经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及释义 《三字经》拼音版 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性乃迁。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xīmang mǔz?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zǐbùxu?duàn 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d?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jiào fùzhīgu?养不教,父之过。Jiào bùyán shī zhī 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y?u bùxu?lǎo h?w?i 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rén bù xué bù 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Wai r?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qīn shīyǒu xílǐyí 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 n?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suìnéng rang lí融四岁,能让梨。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n 首孝弟,次见闻。 zhīmǒu shùshímǒu w?n 知某数,识某文。 yī?r shíshí?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 ?r qiān qiān ?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qīn 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shíyùn bùqi?ng 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cǐsìfāng yìng hūzhōng 此四方,应乎中。 yuēshuǐhuǒmùjīn 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g běn hūshù 此五行,本乎数。 yuēr?n yìlǐzhìxìn 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cháng bùr?ng 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jì 稻粱菽,麦黍稷。 cǐliùgǔr?n suǒ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yáng jīquǎn shǐ 马牛羊,鸡犬豕。 cǐliùchùr?n suǒsì 此六畜,人所饲。 yuēxǐnùyuē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1 ài wùyùqī qíng jù 爱恶欲,七情具。páo tǔg?mùshíjīn 匏土革,木石金。sīyǔzhúnǎi bāyīn 丝与竹,乃八音。Gāo zēng zǔfù?r shēn 高曾祖,父而身。shēn ?r zǐzǐ?r sūn 身而子,子而孙。zìzǐsūn zhìxuán zēng 自子孙,至玄曾 nǎi jiǔzúr?n zhīlún 乃九族,人之伦。fùzǐēn fūfùc?ng 父子恩,夫妇从。xiōng z?yǒu dìz?gōng 兄则友,弟则恭。zhǎng y?u xùyǒu yǔp?ng 长幼序,友与朋。jūn zéjìng chén zézhōng 君则敬,臣则忠。cǐshíyìr?n suǒt?ng 此十义,人所同。fán xùn m?ng xūjiǎng jiū凡训蒙,须讲究。xiáng xùn gǔmíng jùd?u 详训诂,明句读。w?i xu?zhěbìyǒu chū为学者,必有初。xiǎo xu?zhōng zhìsìshū小学终,至四书。lún yǔzhěar shípiān 论语者,二十篇。qún dìzǐjìshàn yán 群弟子,记善言。mang zǐzhěqīpiān zhǐ 孟子者,七篇止。jiǎng dào d?shuōr?n yì 讲道德,说仁义。zu?zhōng yōng zǐsībǐ作中庸,子思笔。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yì中不偏,庸不易。zuo da xue nai zeng zi 做大学,乃曾子。 zi xiu qi zhi zhi ping 自修齐,至治平。 xiao jing tong si shu shu 孝经通,四书熟。 ru liu jing shi ke du 如六经,始可读。 shi shu yi li chun qiu 诗书易,礼春秋。 hao liu jing dang jiang qiu 号六经,当讲求。 you lian shan you gui zang 有连山,有归藏。 you zhou yi san yi xiang 有周易,三易详。 you dian mo you xun gao 有典谟,有训诰。 you shi ming shi zhi ao 有誓命,书之奥。 wo zhou gong zuo zhou li 我周公,作周礼。 zhu liu guan cun zhi ti 著六官,存治体。 dàxiao dai zhu li ji 大小戴,注礼记。 shùshang yán lǐyuabai 述圣言,礼乐备。 yuēgu?fēng yuēyǎs?ng 曰国风,曰雅颂。 hào sìshīdāng fěng yǒng 号四诗,当讽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诗既亡,春秋作。 yùbāo biǎn bi?shàn a 寓褒贬,别善恶。 sān zhuàn zhěyǒu gōng yáng 三传者,有公羊。 yǒu zuǒshìyǒu gǔliáng 有左氏,有谷梁。 jīng jìmíng fāng dúzǐ 经既明,方读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其要,记其事。 wǔzǐzhěyǒu xún yáng 五子者有荀扬。 w?n zhōng zǐjílǎo zhuāng 文中子,及老庄。 2 jīng zǐtōng dúzhūshǐ经子通,读诸史。kǎo shìxìzhīzhōng shǐ考世系,知终始。zì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羲农,至黄帝。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号三皇,居上世。tang yǒu yúhào ar dì 唐有虞,号二帝。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揖逊,称盛世。xià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 夏有禹,商有汤。zhōu w?n wǔchēng sān wáng 周文武,称三王。xiàchuan zǐjiātiān xià 夏传子,家天下。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a四百载,迁夏社。tāng fáxiàguóhào shāng 汤伐夏,国号商。liùbǎi zǎi zhìzh?u wáng 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ǔwáng shǐzhūzh?u 周武王,始诛纣。bā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八百载,最长久。zhōu zhédōng wáng gāng zhuì周辙东,王纲坠。Chěng gān gē shàn g yóu shuì逞干戈,尚游说。shǐchūn qiūzhōng zhàn gu? 始春秋,终战国。wǔbàqiáng qīxi?ng chū 五霸强,七雄出。yíng qín shìshǐjiān bìng 嬴秦氏,始兼并。chuán ar shìchǔhàn zhēng 传二世,楚汉争。gāo zǔxīng hàn yajiàn 高祖兴,汉业建。zhì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孝平,王莽篡。guāng wǔxīng w?i dōng hàn 光武兴,为东汉。 sìbǎi nián zhōng yúxiàn 四百年,终于献。 wai shǔwúzhēng hàn dǐng 魏蜀吴,争汉鼎。 hào sān gu?qìliǎng jìn 号三国,迄两晋。 song qíjìliáng chén chéng 宋齐继,梁陈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南朝,都金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元魏,分东西。 yǔw?n zhōu yǔgāo qí 宇文周,与高齐。 dài zhìsuíyìtǔyǔ 迨至隋,一土宇。 búzài chuan shītǒng xù 不再传,失统绪。 tang gāo zǔqǐyìshī 唐高祖,起义师。 chúsuíluàn chuàng guójī 除隋乱,创国基。 ar shí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十传,三百载。 liáng miazhīgu?nǎi gǎi 梁灭之,国乃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hàn zhōu 梁唐晋,及汉周。 chēng wǔdài jiēyǒu y?u 称五代,皆有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宋兴,受周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八传,南北混。 liáo yǔjīn dìhào fēn 辽与金,帝号纷。 dài miè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灭辽,宋犹存。 zhì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元兴,金绪歇。 yǒu s?ng shìyìtong mia 有宋世,一同灭。 bìng zhōng guójiān róng dí并中国,兼戎狄。 míng tài zǔjiǔqīn shī 明太祖,久亲师。 3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以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三字经》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等。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国学经典:《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三字经》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解释: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
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解释: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解释: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解释: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
三字经解释《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
”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
”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
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
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
(1)清朝为什么能取代元朝?(2)乾隆为什么要闭关锁国?(3)清朝为什么受到这么多的屈辱?(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考:考证若:好像,仿佛亲目:亲眼所见【译文】想要研读历史,必须注意多方收集历代实录资料,并加以考证,才能明了整个事实真相。
理清了其中古往今来的各种因果关系,才能对历史事件有透彻的了解,犹如身临其境,目睹整个历史过程一般。
【李陵与司马迁】秦朝末年,匈奴的势力大增。
汉高祖即位后,御驾亲征,没想到差点儿被俘,吓得高祖只好改用和亲政策安抚匈奴。
武帝即位后,主动出击,攻打匈奴,战果丰硕。
天汉二年,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与匈奴十万大军相遇。
几番激战过后,终因实力悬殊,李陵被俘,投降匈奴。
消息传来,朝臣纷纷痛骂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仗义执言,为李陵说话。
这让武帝颇为生气,下令对司马迁施以腐刑。
腐刑的屈辱没有使司马迁一蹶不振,司马迁发愤著书,在五十四岁那年,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汉武帝问司马迁对李陵投降的看法,司马迁说:“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
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
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
三字经解释: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dúshǐzhě
读史者
kǎoshílù
考实录
tōnggǔjīn
通古今
ruòqīnmù
若亲目
【注释】
实录:据实记载,唐朝后代载帝王个人事。
【解释】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
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启示】
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过是一个简单轮廓,要想真
正掌握必须翻阅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深入实行了解和研究。历史是
面镜子,我们能够从这面镜子中吸取很多宝贵的历史教训。
【赏析】
“读史者,考实录”,意思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人,一定要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尊重客观的历史现实。对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
方一定要认真考查、分析研究。历史应该是事实真实的记载,不能因
好恶而肆意扬贬某位历史人物。读史书一定要认真考查、研究书中所
写的历史事实是否是真实的记录,真实的就相信它,虚妄的就抛弃它,
这样才会获得真知。
“通古今,若亲目”,是说通过对古今历史的研究、考查,就能
了解历史的规律、明白社会进化之理,就仿佛亲自见正当时发生的历
史现象一样,即使自己没有经历过,在浩瀚书海中畅游,也如身临其
境。
“口而诵,心而惟”,是说口中持续地朗诵史书,心中持续地思
考历史,也读史,也思考,才能明白历史的规律、社会的进化,才能
透过历史现象掌握历史的本质。首先要读史,即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
其次要对材料实行分析,
即“心而惟”就是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做到把历史真谛了然于胸,
知古而通今,通今而预知未来。“朝于斯,夕于斯”,是早晚都要以
这样的态度学习和研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兴而至,随兴而逝。古往今来,凡是学
识渊博的人都是学而不厌,有始有终,珍惜时间,精于纯一之人,都
是把学习与生命看作同等重要的人,才能学有大成,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