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527.99 KB
- 文档页数:3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山洪灾害基本概念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的成因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降雨因素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
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份饱和,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
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此外,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也是形成山洪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因素具体来讲,人类的不当行为有以下几种:①、毁林开荒。
毁林开荒致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加大和加快了地表径流的形成,使灾情加重。
同时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水库、河道的调洪和行洪能力。
②、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积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
另外,新增城镇多向低洼处发展,由于必要的防洪排涝设计跟不上,行洪河道演变成排水沟,必然加重洪涝灾害的损失。
③、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
由于不顾地质条件,不合理的开挖,弃土弃渣和盲目与河争地,挤占行洪河道,造成山洪泛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而加重山洪危害。
山洪灾害发生的前兆强降雨的前兆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山洪灾害预防措施山洪灾害是指在山区发生的由降雨、融雪或冰雪融化等原因引发的洪水灾害。
山洪灾害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和危害力,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减少损失,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加强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是防止山洪灾害的基础工作,其核心是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植树造林、河道维护等措施,保持山区的自然植被和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流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另外,建设护坡和固土墙,能有效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和塌方的可能。
其次,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准确地获取山洪灾害的发生情况对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洪水水位、气象信息、地质变形等方面的数据,以及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急响应机制。
通过预警系统,及时预测和警报山洪灾害,便于组织疏散和采取紧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次,加强治理山洪易发区。
对于那些山洪易发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减少山洪灾害的风险。
首先,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控制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
其次,对于山洪易发区的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要加强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并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此外,对于陡坡、险坡和高位安置点,要加强监测和管控,防止滑坡和塌方等灾害的发生。
最后,提高公众的山洪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教会公众如何正确应对山洪灾害。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山洪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要预防山洪灾害,需要从水土保持、监测预警、易发区治理和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全方位的措施,可以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摘要:在全球气温逐步向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现象时常出现,洪灾现象也是愈加凸显,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想要在根本上转变这样的局面,强化防汛减灾能力,就应当尽快全面优化相关工作体系,强化防汛减灾技能。
需要充分结合灾情发展动向,建立落实更加有效的防汛减灾对策。
关键词:防汛;减灾;对策引言阿坝州历来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严重的地区,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落差较大,地势高亢,有一半属于山地狭谷地貌,地质结构松散。
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狭窄、陡峭,道路、城镇、乡村大多沿河谷布置,房屋“依山傍水”而建。
每每遭遇较大强降雨或局部大暴雨时,极易发生山洪暴涨,还引发泥石流,对农田、房屋、交通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近年来,阿坝州频繁发生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无数次事实证明,在应对这些突发生自然灾害事件中,健全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筑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一、州内山洪灾害成因分析我州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理因素。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80.73%。
二是气象因素。
同时我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气多变。
三是工程基础因素。
全州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较为薄弱,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还不全面,防御山洪能力不高。
四是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侵占河道影响行洪等都可成为山洪灾害的诱因。
二、防汛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不完善问题。
健全和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应对山洪地质灾害关键性保障。
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各级防办多年持续努力工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成。
建成后,能实时监测降雨,观测水情异常变化,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陇南武都区盐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与治理措施探究关键词:盐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治理措施;陇南武都区。
1.引言陇南武都区地处秦岭以南,地势较为险峻,盐土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多沟,且盐土区水土流失严峻。
近年来,该地区发生的泥石流频发,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恐吓,因此,对盐土沟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判及治理措施探究势在必行。
2.泥石流发生原因及盐土沟的特点泥石流是由雨水、融雪等自然力气的影响下,岩石和泥土等松散物质混合形成的沿陡峭山坡流淌的一种危险地貌过程。
陇南武都区盐土沟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水土流失严峻,导致地表层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土层受到相应的破坏,土体内的结构断裂并失去了支撑力,从而引发泥石流。
3.泥石流危险性评判为了正确评判泥石流地区的危险性,需要思量多种因素,包括地形、植被类型和盖度、降雨量和斜度等。
本文通过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模型,综合思量了这些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得出了陇南武都区盐土沟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判结果。
4.治理措施为了缩减泥石流的发生,陇南武都区实行了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加固护坡、修建拦矶坝等方面。
其中,植被恢复是最为重要的方面,能够保持地表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加固护坡和修建拦矶坝等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同时还能加强地表层土壤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5.结论本文对陇南武都区盐土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探究,得出了评判结果并提出了多种治理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陇南武都区盐土沟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缩减泥石流的发生,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这些措施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才能确保其长期的效果。
本文深度探究了陇南武都区盐土沟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险性评判及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模型。
同时,提出了植被恢复、加固护坡、修建拦矶坝等多种治理措施,以缩减泥石流的发生,保卫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侯燕军【摘要】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地之一,是甘肃省泥石流分布密度最大,暴发频率较大的地区.武都区为陇南市行政中心,位于北山各泥石流沟沟口,直接受到北山诸沟泥石流灾害威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各沟发生小型滑坡、崩塌,岩土体松散,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山泥石流灾害,对武都城区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根据泥石流危害特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0(026)021【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泥石流;北山;现场条件;防治措施【作者】侯燕军【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东南部,是陇南市政府所在地,为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沿白龙江呈北西—南东展布,海拔 890~1 120 m,甘川公路穿城而过。
武都城区总体地势特点为两山 (南、北山)夹一谷 (白龙江河谷),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切割强烈、山势陡峻。
北山支沟发育发育,自东向西发育有东江水沟、桥子沟、教场小沟、大山沟、郭家沟、招待所沟等九条泥石流沟,且多为白龙江一级支沟。
1984年 8月 3日,武都区城一带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北峪河、东江水沟及北山诸沟同时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其回水使流量1 870 m3/s的白龙江洪峰流速变缓,泥砂迅速沉积,使此段河床一次淤高 1.25m,洪水漫越大堤,三分之一城区地段被淹。
北山诸条沟暴发泥石流,淹埋甘川公路和武略公路山前居民区。
此次大规模泥石流暴发使城区二千多户居民和 121个地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受灾,倒塌房屋 1.3万余间,形成危房 3 000余问,1.1万余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为国内外所罕见。
陡峭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沛的水源是泥石流形成的基本要素。
泥石流的分布特征与治理分析公式中,Qc—泥石流洪峰流量,m3/s;QP——限期清水流量,m3/s,采用陇南地区经验公式:QP(1%)=11.2F0.84,F为北峪河流域面积432km2,得出QP=18.32m3/s;4.1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根据以往资料记载,陇南市武都区屡遭泥石流侵袭。
1960年~1998年这38年间共发生较大泥石流八次。
其中1984年8月3日,武都城区出现日降雨量107.2mm的大暴雨,北峪河及北路片区诸沟同时发生爆发性泥石流,使东江水沟泥石流流量达210m3/s,将白龙江堵断,使流量达1870m3/s的江水决堤漫城,给城区造成重大危害,经济损失近亿元。
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又多次发生大大小小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和城区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据调查分析,武都区各个泥石流沟道普遍发育,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活动频繁陇南市武都区坐落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之中。
城区南北两山地形错综复杂,绝对高度在800m左右,地势陡峭,坡度在45度以上,均处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上,历史上曾发生过1879的武都8级大地震和2008年的“5.12”汶川8级大地震,致使山体松动、地表结构支离破碎,再加上两山分布有大小11条山洪沟道,极易产流、汇流,山洪泥石流并发,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达290 m3/s,山洪隐患巨大,是全国四大泥石流的高发区,地质灾害隐患巨大。
(2)气候条件特殊武都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依西南向东北、从河谷到高山变化较大。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暴雨集中,多发生在6—9月,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在各个泥石流沟道形成汇流的速度极快,故而极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3)生态环境由于山高坡陡,山体逐渐开裂,致使植被死亡,山体崩塌、滑坡埋毁植被,并加剧了土壤的侵蚀,尤其是北山的植被逐渐退化,山体裸露,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大了该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随机性也增大,对泥石流的预测也增添了困难。
山洪及其防治工程施工方案一、山洪的形成原因1. 降雨过多:降雨量超过土壤和地表水系统的蓄水能力,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河道水位急剧上升,形成山洪。
2. 地表径流不畅:山区地势陡峭,地表水很难迅速排掉,导致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形成山洪。
3. 其他原因:山洪还可能由于融雪、冰雹灾害、冰湖溃决等自然因素引发。
二、山洪的危害山洪对人类、农田、交通线路、城镇、水库等各类设施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
1. 对于人类:山洪事故往往伴随着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夜间发生山洪很容易造成人员被困、溺亡等严重后果。
2. 对于农田:山洪往往会冲毁农田、淤积大量泥沙、破坏灌溉设施,造成无法估量的农田损失。
3. 对于交通线路:山洪可能冲毁道路、铁路等交通线路,使得短时间内交通中断。
4. 对于城镇:山洪可能淹没或冲走城镇内的建筑物和设施,造成城镇的灾害。
5. 对于水库:山洪可能冲毁水库大坝,造成泄洪,严重危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山洪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山洪防治工程指的是预防山洪发生、减轻山洪灾害影响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山洪防治工程的施工能配合其他防洪工程,提前预警山洪,减轻山洪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保障国家资产安全:山洪防治工程的建设还可以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的安全,如保障重要交通线路、水库、发电站等重要设施的安全。
3. 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山洪防治工程的建设可以减少山洪对农田、城镇的影响,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正常进行。
四、山洪防治工程施工方案1. 山洪预警系统的建设:山洪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通过安装水文站、雨量站等设备,实时掌握地表径流、降雨等信息。
预警系统以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山洪预警信息。
2. 工程排洪:工程排洪通过清淤、疏浚、改道等方式,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形成的机会。
武都山区大到暴雨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肖志强;赵彦锋;刘丽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29
【摘要】分析了武都山区近40年来暴洪灾害发生变化规律,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大到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大到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7~8月是多发时期,60%以上的大到暴雨出现在这一时段,6月和9月次之,5月份大到暴雨出现最少,其他月份尚无出现过暴雨;武都山区大到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且年际趋势变化不大.武都山区大到暴雨危险性等级南部高于北部、山区高于川区,由西北高海拔区域向西北低海拔区域递减,由南部向北部递减;大到暴雨洪涝风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总页数】3页(P14376-14378)
【作者】肖志强;赵彦锋;刘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甘肃武都746000;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甘肃武都746000;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甘肃武都7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1.6
【相关文献】
1.陇南市武都区大风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J], 肖志强;赵彦锋
2.武都山区干旱气候特征与灾害风险区划 [J], 肖志强;刘丽;赵彦锋
3.武都区高温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J], 肖志强;赵彦锋
4.武都山区雷暴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J], 肖志强;赵彦锋;刘丽
5.武都山区农业连阴雨灾害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 [J], 肖志强;樊明;赵彦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说起这洪涝灾害,真是让人头大啊!洪水一来,庄稼被淹,房子泡汤,一家人都愁眉苦脸的。
这不,最近又听说哪儿哪儿闹洪灾,搞得人心惶惶的。
咱们得好好说说这洪涝灾害到底是咋回事,还有怎么预防和应对它。
咱们得知道,洪水可是大自然的“脾气”,它有时候会因为天气变化、河流泛滥或者是上游来水太多而发怒。
比如,夏天那会儿,太阳一晒,河里的水就往上涨,要是赶上暴雨或者台风,那洪水就更猛了。
这时候,咱们就得小心了,得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再说说怎么预防吧。
咱们平时可得注意观察天气预报,尤其是那些容易发生洪涝的地区。
一旦发现有雨量超标的情况,咱得赶紧通知大家,准备好防洪物资,比如沙袋、塑料布啥的。
家里要是住在低洼地带,那更得提前搬东西,把贵重的东西都藏起来,免得被水冲走。
当然了,除了这些,还得加强河道的管理和治理。
相关部门得花力气修堤坝、疏通河道,让水流能顺畅地排走,减少洪水的发生。
植树造林也很重要,树木可以固土防沙,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样就能减轻洪水的压力了。
说到应对洪水,那就得靠咱们的智慧和勇气了。
遇到洪水的时候,咱得冷静,不要盲目跟着水跑,那样很容易出事。
最好找个高地或者坚固的建筑物躲起来,等洪水退去再出来。
要是实在找不到地方躲,那就得想办法自救了,比如用绳子绑住门板当梯子爬出去,或者找根棍子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别慌,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我想说的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所以啊,咱们平时得多关注气象预报,了解洪水的动态;还要学会基本的自救知识,这样才能在洪水来袭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相关部门和相关部门也要多宣传,让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共同抵御洪水的威胁。
洪涝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了预防工作,掌握了应对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战胜它!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一个安全和谐的新生活吧!。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怕的话题——洪涝灾害。
说到洪水,你可能会想到电影里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或者是新闻里那些令人揪心的报道。
洪水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有时候温柔地抚摸我们的脚丫,有时候却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我们措手不及。
说起洪水的成因,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是天上的云朵太多,地上的雨水太多;也有人说,是地球的脾气变了,老在变本加厉地玩水。
其实呢,这些说法都有点儿道理。
你看,气候变化、暴雨频发、城市排水系统不给力,这些都可能是导致洪水频发的原因。
所以啊,咱们得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洪水。
那么,面对洪水,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急,让我来给你支几招。
你得学会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家里备几个沙袋,万一哪天洪水来袭,就能派上用场。
家里的电器和重要文件要记得搬到高处,免得被水给泡了。
还有啊,要是你家附近有河流或者湖泊,那就得定期清理河道里的杂物,免得堵塞了水流,引发洪水。
当然了,除了这些日常的防范措施,咱们还得想想怎么更科学地治理洪水。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可以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来帮忙。
比如说,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位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时发出预警。
再比如说,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洪水的走向和可能的影响范围,这样咱们就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当然啦,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咱们平时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比如说,出门记得带伞,雨天少出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防灾意识。
另外,咱们还可以参加一些防灾减灾的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
总的来说,洪涝灾害虽然让人头疼,但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多准备,再加上一点点智慧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记住哦,“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句话说得没错!咱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洪水来临时,稳稳当当地应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之后,能够对洪涝灾害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防洪工作。
信息约稿:洪涝灾害防御工作进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许多地区的洪灾频率也有所增加,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洪水灾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洪水灾害,主要由大气降雨、大规模冰雪融化、溃坝等引起;二是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雨和暴雨无法及时排泄形成径流所致。
洪水灾害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极大的破坏例如,农田作物被淹,房屋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弄清防汛防涝的关键问题,提前设计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洪防涝,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洪防涝的关键问题分析(1)城市防洪安全问题。
靠近河流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洪水威胁。
这些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也是我国城市防洪工作的重点。
这些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蔓延无序,河流两侧扩张严重,排洪空间被大量占用,对洪水灾害的承受能力减弱。
这些城市通常是以水为基础建造的。
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充分依托当地的地理优势,在河流附近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
泄洪空间日益缩小,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此外,洪水灾害一旦发生,经济损失就更加严重。
二是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建设不足,难以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保证防洪安全城市海岸堤防工程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关键工程。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城市的堤防工程不符合相应标准,城市的防洪能力不足,遭遇洪水的风险很高。
(2)防涝的关键问题。
一是老城排水管网建设相对较早,建设标准相对较低。
虽然已多次重建但部分管段的管径仍相对较小。
一旦发生暴雨,道路上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大面积积水。
区域内雨水和污水均通过明沟直接排入河道,未经处理将对附近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在雨水管网建设初期,设计单位没有重点设计雨水格栅。
每年雨季来临时,城市地区大量积水,严重影响该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防涝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是老城排水管道建设相对较早,区域内雨污水基本采用汇流方式,此外该地区地势较低,排水设置不合理,局部地区积水频率很高;此外,早期设计的排水规范不能满足当前要求。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运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洪涝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成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
(气候、地形、水系、植被)自然原因: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人为原因: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防治措施1、加固江防大堤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3、修建一些水库、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种植荨⒈3炙粒孤铱忱姆ド帧⒗目巡莸亍⒐确拍痢⑵苹瞪肪�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洪涝灾害的危害1. 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 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
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山洪灾害防范和应急预案引言山洪灾害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因此,制定山洪灾害防范和应急预案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山洪灾害的特点,并提供一套全面且有效的防范和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特点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其特点如下:1.产生原因:山洪灾害通常由于大雨、融雪或水库调度等原因引发。
这些因素使得山体土壤饱和,导致大量水流失去渗透性,形成暴雨集中流失。
2.破坏力强:山洪灾害破坏力大,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同时,山洪灾害还会摧毁道路、房屋和农田,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3.发生突然:山洪灾害发生通常迅速,遗留时间短暂,给人们的逃生和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山洪灾害防范措施为了防范山洪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土地利用规划:在山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洪水和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风险。
避免在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区进行人口密集区域、工业区和农田建设。
2.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防护林、植被覆盖等措施,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保水能力,减少土壤流失。
3.水库建设和调度: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库,能够有效调节山区洪水的发生和流速,减轻洪峰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4.河道整治:对于河道中的淤泥和障碍物进行清理,确保水流通畅,减少水流堵塞和溢出引发的问题。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以下是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1.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山洪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站点和预警中心。
及时收集和分析气象和水文数据,提前预警山洪灾害的发生。
2.预警发布与宣传:在山洪灾害即将发生时,向受影响的地区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各大媒体传播预警信息,引导民众采取应对措施。
3.疏散和救援:根据预警信息和灾情评估,组织疏散工作,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调集救援力量和物资,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灾后重建:在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和农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佛堂沟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陇南市武都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岩土体破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我省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重要区之一。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佛堂沟泥石流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地质环境背景和区域地质发展史,初步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并对重要参数进行了计算。
标签:泥石流灾害特征形成原因0前言佛堂沟位于武都区东北部山区,是一条爆发频繁极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谷,流域面积44.85km2。
流域内山高坡陡,岩土体大部裸露,沟岸崩塌、堆积等不良地质现象极为发育,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泥石流活动频繁且规模较大。
泥石流主沟道下切,堆积扇逐年淤高,对流域内居民造成了极大危害和威胁。
1泥石流灾害特征1.1泥石流发育特征1.1.1流域分区特征根据泥石流流域地形条件和形成、运移、堆积等特征,将流域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
形成区面积23.82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3.1%,主沟长8.65km,沟床平均纵比降125.7‰。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谷坡坡度多在38°以上,产生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非常优越。
滑坡、崩塌等固体松散物质丰富。
坡面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面状冲蚀严重。
流通区面积19.4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3.3%,主沟长4.73 km,沟床平均比降93.2‰。
两岸山体坡度一般在45°以上,沟岸多发育冲蚀切割台地,沟道一般平缓顺直,存在局部侧蚀现象,主沟宽度在15~40m,沟道堆积物颗粒较上游明显变小,沟床较完整。
堆积区呈扇形,长600m,宽150~400m,比降42.8‰,面积2.63km2,沟床深切5~8m,堆积扇侧缘为阶状耕地,扇面较完整,前缘受水流冲刷,破碎零乱,对白龙江河道有挤压现象。
1.1.2形成过程与流动特征暴雨期间,雨水顺陡峻的坡面而下,迅速汇集于主沟沟道,并冲刷携带坡面松散物质及主沟沟床物质,汇合壮大后,沿程冲蚀主沟道物质,特别是主沟中下游集中分布的滑坡、崩塌及修路形成的坡面堆积弃土松散物质冲蚀汇入,迅速加大了泥石流的重度及流量,从而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洪水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堤坝破坏等原因导致的大规模积水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洪水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针对洪水灾害的应对措施。
洪水灾害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是造成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导致了降雨量的不断增加。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和飓风,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降水,导致河流超出容量并产生洪水。
此外,地理条件也是影响洪水爆发的重要因素,如地势低洼、水域湿地较多等。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洪水灾害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水泥建设和硬化路面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工业和农业生产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化学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影响水文循环系统的平衡,加剧了洪水的发生。
针对洪水灾害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首先,建设和改善水利设施是关键。
加强河道的整治和堤防的加固,可以有效地防止河流溃堤,并增加河流的容量。
此外,建设蓄洪区和水库等调蓄措施,可以在降雨过多时囤积水量,减轻河流的压力。
同时,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城市内积水。
其次,加强预警和紧急救援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采用现代化的气象观测技术,及时预测降雨量和风暴的路径,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御措施。
同时,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培训专业的救援队伍,并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以便在洪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也是应对洪水灾害的重要环节。
通过广泛传播洪水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政府和媒体可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举办防灾演习、制作宣传海报等,提高公众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洪水灾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