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施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确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本文将从小麦施肥的基本原则、施肥方法和肥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麦施肥的基本原则1.科学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必须从土壤、小麦品种、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等。
2.量力而行。
小麦适宜的施肥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特性等综合判断决定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3.分季节施肥。
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肥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4.注意生态效益。
施肥不能过度,过度施肥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土地质量下降,损害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小麦的施肥方法1.底施肥底部施肥是指把肥料撒在小麦种植的底部和根系周围。
底施肥主要包括干式和湿式施肥。
干式施肥是指在种子播前或小麦绿化前把肥料撒在地面上,与地面混合。
湿式施肥是指将肥料掺入到种子中或与水混合后浇水施肥。
2.追肥追肥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随时向其提供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肥料。
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每个阶段都不同,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
如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等均需要补充不同的养分。
三、肥料的选择1.有机肥料有机肥又称绿肥或生物肥料,它是以动植物的残留物和排泄物为原料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和益生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并且加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无机肥料是指化学合成的人工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无机肥料含有的养分比较单一,但是吸收速度快,作用强烈,能够迅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但是过度使用无机肥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小麦施肥的技术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
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施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探究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小麦产量,还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
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进行探究,对于生产实践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生长期需求养分小麦的生长期一般可以分为萌发期、生育期和成熟期,不同的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在萌发期,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小麦需要进行初期的生长,形成苗期根系,促进叶片的生长。
在生育期,小麦需要大量的氮肥,以促进植株的茂盛生长,增强光合作用。
在成熟期,小麦需要钾肥,以促进籽粒的灌浆和增加蛋白质含量。
二、施肥技术1. 土壤肥力调查在小麦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肥力调查,包括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的PH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地等。
通过土壤肥力调查,可以对小麦种植地的土壤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科学确定施肥的品种和施肥的量。
2. 种子施肥在小麦种植前,可以采用种子施肥的方式,将氮、磷、钾等养分密封包括到小麦的种子中,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促进苗期生长,为小麦的增产奠定基础。
3. 基础施肥4. 追肥在小麦的生育期,需要对小麦进行追肥,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对于不同的生育期,需要施用不同的追肥,通常,小麦的追肥以氮肥为主,尤其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对小麦进行氮肥追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5. 结合施肥在小麦的成熟期,需要进行结合施肥,主要是钾肥的追施。
钾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增加小麦的机械强度和耐倒伏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6. 叶面施肥在小麦的生长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施肥,将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溶解在水中,利用叶片的通透性和吸收能力,迅速高效地输送养分到植株中,这种方式可以迅速补充植株缺少的养分,提高施肥的效果。
三、施肥技术的注意事项1. 施肥要科学合理: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的需求,科学合理的施用氮、磷、钾等养分,避免过度施肥和滥施化肥。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将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进行分析。
一、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适当的基础施肥可以为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求。
在基础施肥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检测。
在施肥前,需要对种植土进行检测,以了解其养分含量和土壤性质。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施肥时间。
一般在春季进行基础施肥。
在土地松软的时候,将肥料施入深度达到20厘米左右,然后再与地面松散的土壤进行混合。
3.施肥量。
基础施肥量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品种来确定。
一般而言,可以施入大约30kg的人工肥料,或者15吨左右的有机肥料。
二、追肥在基础施肥后,还需要对小麦进行适时的追肥,以保证其不断得到养分的补充。
追肥需要根据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
1.拔节期。
在小麦拔节期,需要施入氮肥。
适宜使用尿素、钾肥等,以增加小麦茎秆和膨大穗的能力。
2.孕穗期。
在小麦孕穗期,需要施入磷肥和钾肥。
适宜使用三元复合肥或硫酸钾等,以促进花序发育和提高小麦产量。
三、叶面喷肥除了基础施肥和追肥外,叶面喷肥也是小麦种植过程中重要的施肥技术之一。
叶面喷肥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麦叶片上,对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效率和增强其抗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叶面喷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肥时间。
在小麦生长期间,需要适时进行叶面喷肥。
一般而言,可以在清晨和傍晚进行喷肥,以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影响作用效果。
2.施肥方法。
叶面喷肥一般使用喷雾器或滴灌器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量喷肥,以免对小麦叶片造成伤害。
3.选择肥料。
叶面喷肥需要选择适宜的肥料。
一般而言,可以选择氨基酸肥、生物菌肥等,以及含微量元素的肥料进行叶面喷施。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非常关键。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在干旱冬小麦区,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浅施追肥效果差,一般不施追肥。
而采用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
追肥在灌溉冬小麦区,在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返青肥。
追肥为氮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
1、施肥原则(1)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重施拔节肥(追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
(3)、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
苗情长势好,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水肥不足,有早衰倾向的小麦应施穗肥,可施孕穗肥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状。
(4)、叶面追肥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2、小麦的施肥量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所吸收的养分数量,是由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决定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的统计结果为:N3.0kg/100kg籽粒;P0.40-0.65kg/100kg籽粒;K1.7-3.3kg/100kg籽粒。
小麦施肥量的确定在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腊肥以富含有机质、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如土杂肥、堆肥、厩肥、河泥、陈墙土、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适量配施化肥。
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越早施用越好。
弱苗播种较晚、地力较差和底肥不足的麦地,腊肥要施足,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40担左右;或碳铵20~25公斤,或将尿素10公斤左右趁下雨雪时追施,以促进茎秆生长与分蘖增加。
一般缺磷缺钾的麦田,表现叶片下部发黄,叶尖发红和老叶叶尖褪绿,继而坏死,茎秆细弱。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施肥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
施肥是重要的农事活动,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直接影响。
合理施肥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调节土壤pH值和提高土壤结构,促进小麦的生长。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穴施肥和叶面施肥。
基肥追肥是指在小麦种植前或种植后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以满足小麦早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肥追肥的量和种类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来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有机肥、复合肥和磷钾肥等。
基肥追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小麦种植前的秋季,这样能够在春季小麦生长期间提供充足的养分。
穴施肥是指在小麦生长期间,按照小麦株行和株距的要求,在每株小麦旁边挖坑施肥。
穴施肥既可以提供养分,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的生长。
穴施肥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或孕穗期进行,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选择有机肥和复合肥等。
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小麦叶面上,通过叶片吸收进行施肥。
叶面施肥一般在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施肥量和频次依据小麦生长情况和养分需要进行调整。
叶面施肥可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缓解土壤中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的合理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要了解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还要注意施肥时的施法和技术,确保肥料能够有效地被小麦吸收利用。
施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减少土壤的氮磷浓度过高和土壤pH值的过低。
氮磷浓度过高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和病虫害的发生,而土壤pH值过低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生物活性。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肥料的选择和土壤调节,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探讨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与施肥技术密切相关。
因此,探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生长期需要的养分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营养元素。
在营养生长期,小麦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在抗逆生长期,小麦需要较多的锌、硼、铜等微量元素。
施肥技术应用1. 完善基础肥基础肥,又称基肥,是指在小麦播种前或者整地后,深度作用于土壤内部以提供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有机碳、肥料或混合物。
作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第一步,施肥的基础工作非常重要。
应根据土壤情况、当地气候、前期种植和施肥情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通常情况下,小麦种植需要施加面粉肥和工业氮磷钾三种肥料。
其中,由于小麦的氮素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施放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氮肥的用量。
2. 协调施肥协调施肥,指的是根据生长特点,调整不同施肥栽培措施的比例,和解锁植物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以达到最终的施肥效果。
每种施肥栽培措施的效果和利用效率是不同的,而且有可能受到其它种植因素的影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协调不同施肥栽培措施的配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说,在小麦营养生长期内,加强氮肥的施用,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而在小麦胚芽抬头期或灌浆期,适当增加磷的施用有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
3. 精准施肥精准施肥,又称一粒一策施肥,是指根据地区的种植条件、小麦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土壤养分化学性质等,有选择的使用符合气象、土类和农业生产特点的控制性药品施肥。
推行精准施肥,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吸收过程,最大化的发挥施肥栽培措施的效果。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季节,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条件,合理调整施用肥料种类和数量。
同时,在执行施肥时,应注意施肥时点的选择,以保证施肥的效果最大化。
总结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与施肥技术密切相关。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技术。
浅谈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施肥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因此,正确施肥是小麦高产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下面我们将浅谈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
一、选肥施肥小麦需要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镁、硫、锌、铜、锰、钼等微量元素。
为了避免播种前施肥不充分和浪费,应严格按照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类型选肥配肥。
一般来说,小麦吸收氮较多,且氮肥易流失,因此一些区域的农民易过度追肥,导致小麦抽节晚、倒伏等问题。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需分别施肥,避免在关键时期过多过早施氮肥。
在小麦秋季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
春季麦苗期应同时施入使用肥和腐熟好的有机肥,这样有利于小麦生根、长势强盛。
在小麦抽穗期,应加强磷肥和钾肥的施用,以增强小麦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二、配合施肥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的区域,在施肥的时候,不同的肥料配比是有区别的。
例如,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较差,需要加大有机肥料的比例,而粘土质土壤则应适量减少有机肥料的配量。
此外,微量元素对于小麦也非常重要。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将需要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以保证小麦生长的全面健康。
例如,在小麦秋季追肥时,应添加锌肥,促进小麦生长;在小麦开花后需要补充的是硫酸铜肥和硫酸锰肥,以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合理施肥是指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的合理选定。
小麦在生长期间不是一直需要养分,而是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肥料不同。
因此,在进行施肥时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和养分需求量及土壤性质选择不同的肥料。
在施肥量的选定时也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一般来说,沙质土壤肥力低,应适当增加施肥量,而且施肥时间需放实,不能错过关键的施肥期。
四、施肥技巧1. 肥料与土壤的混合。
将肥料和土壤混合起来有利于养分的均匀分布和利用,可以提供小麦更加均衡的养分。
2. 利用有机肥料。
在小麦种植中,利用有机肥料是非常重要的施肥技巧。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
3. 分期施肥。
小麦的生长周期长,分期施肥可以使肥料充分被小麦吸收。
小麦追肥的技巧
追肥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进行的追加肥料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一些小麦追肥的技巧:
1. 第一次追肥时间:在小麦分蘖期或者拔节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此时小麦营养需求较高。
2. 肥料选择:通常使用氮肥为主进行追肥,可以选择尿素、硫酸铵等。
此外,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磷、钾等营养元素。
3. 施肥方法:追肥的方法有秧田追肥、喷施追肥和沟施追肥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土壤条件、气候和农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4. 施肥量: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和施肥前的土壤检测结果,合理确定追肥量。
通常每亩追肥量为15-20公斤。
5. 注意时机: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分几个时期追肥,可以结合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地方气候条件来确定追肥的时机和次数。
6. 注意施肥方式:追肥时需要注意均匀施肥,避免施肥过于集中,以免造成肥料过量或者不足的问题。
7. 配合灌溉:追肥时配合适量的灌溉,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促进小麦的充分吸收。
8. 注意生态环境:在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肥料造成的土壤污染和环境负荷。
总之,科学合理的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但具体追肥的方法和时机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农民在追肥前可以咨询相关农业专家或者技术人员。
小麦吸肥曲线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们在种植小麦时,除了注重选择优质的品种和合理的田间管理,还需要关注小麦的肥料供应。
肥料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保证小麦产量稳定增长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小麦吸肥曲线,探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肥料需求变化,以便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制定施肥方案。
一、幼苗期小麦的幼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小麦的根系还相对较弱,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幼苗期,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度施肥,以免对小麦造成伤害。
二、生育期小麦的生育期是指从幼苗期到收获期的整个生长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施肥也需要随之调整。
根据研究,小麦吸肥曲线呈现出"先低后高,中间高峰"的趋势。
1. 图解小麦吸肥曲线小麦吸肥曲线通常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如下图所示:(插入图表)2. 详解吸肥曲线(使用文字对吸肥曲线进行详细解释)初期阶段,小麦的生长比较缓慢,养分吸收能力低,施肥量可以适当减少。
当小麦进入生育中期,生长迅速,对养分的需求也因此增加。
此时,适量增加肥料的施用量,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随着小麦进入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养分吸收能力也相应减弱,此时的施肥量可以适当减少。
三、施肥建议根据小麦吸肥曲线,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施肥建议:1. 幼苗期:避免过度施肥,减少对小麦的伤害。
2. 生育期初期:施肥量适中,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3. 生育期中期: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分析调整施肥量,确保养分供应充足。
4. 生育期后期:适当减少施肥量,以避免对小麦的伤害。
四、注意事项在制定小麦施肥方案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土壤检测: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施肥方案。
2. 肥料选择: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3. 施肥方式:采用分次追肥的方式,确保养分的均匀供应。
浅谈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种植来说,施肥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提高质量。
本文将从小麦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小麦的施肥季节和施肥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
一、小麦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小麦种植需要施肥,关键是了解小麦生长的营养需要。
一般来说,小麦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有氮、磷、钾、硫、镁、锰、锌、铜、钼等9种元素,其中氮、磷、钾为大宗元素。
此外,小麦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锰等。
合理施肥可以为小麦提供所需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小麦产量。
二、小麦的施肥季节小麦的施肥季节主要包括秋季和春季两个时期。
秋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需要进行底肥施用。
底肥要适量、适时、适地施用,以达到增施、减耗、增成、防逆等效应。
底肥施用主要包括有机肥和化肥两个方面。
化肥主要包括氮、磷、钾三种元素,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小麦产量。
有机肥主要由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构成,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春季是小麦的生长旺季,此时需要进行追肥施用。
追肥施用要注意及时、均匀、正确施用。
追肥主要包括氮、磷、钾三种元素。
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主要肥料,并能增加小麦产量和加快成熟。
磷肥是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肥料,特别是在一些酸性土壤中追加磷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钾肥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提升小麦的抗逆能力。
小麦的施肥方式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
基肥是指在种植小麦前,先施用一定数量的化肥或有机肥,将肥料覆盖在土壤中,等待小麦的种植。
种植小麦的同时,进行追肥施用,即按照一定比例在小麦长势旺盛的时期追加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1、根据土壤状况和小麦品种的不同,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注意肥料的种类、用量、质量。
2、应加强施肥的管理,在不同施肥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包括深度、次数、施用量等。
3、施肥时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安全、环保、有益。
小麦施肥技术与管理一、引言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成分。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麦施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肥料选择、施肥时间和方式、施肥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二、肥料选择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或有机无机结合肥料。
2.1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以动植物的残体、粪便、秸秆等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均衡的特点。
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常用的有机肥料有农家肥、腐熟堆肥等。
在小麦施肥中,可以将有机肥料施入种植沟或翻入土壤,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2.2 无机肥料无机肥料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通常含有氮(N)、磷(P)和钾(K)等主要养分。
无机肥料养分含量高,作用迅速,能够快速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常用的无机肥料有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周期性地追施无机肥料,以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2.3 有机无机结合肥料有机无机结合肥料是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混合制成的肥料,具有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双重优点。
有机无机结合肥料在小麦施肥中使用较为常见。
三、施肥时间和方式正确选择施肥时间和方式对于小麦施肥的效果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3.1 基肥基肥是在小麦种植前施用的肥料,目的是为小麦提供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肥应在整地、耕种后施用,并均匀翻入土壤中。
3.2 追肥追肥是在小麦生长期间的特定阶段,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追加养分的施肥方式。
追肥可以分为若干次进行,以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常见的追肥阶段包括分蘖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等。
在这些阶段,可以根据小麦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式。
四、施肥量控制在施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肥量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过少的施肥会导致养分不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过多的施肥则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小麦返青肥施肥标准小麦返青肥是指在小麦播种后第一次施肥到小麦发芽初期,即“返青”期间的一种施肥方式。
在小麦返青期间,植株吸收养分能力强,通过适当的返青肥施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小麦返青肥的施肥标准。
一、施肥时间小麦返青期一般在播种后15-20天左右,气温回升时,春季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秋季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
返青肥的施肥时间应在小麦返青期开始前3-5天,这样能够使返青肥充分分解,提供养分供小麦吸收。
二、施肥方式小麦返青肥的施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部追肥,即肥料直接施于植物根部;二是叶面喷肥,即肥料溶液或液态肥料喷洒于植物叶面。
建议采用根部追肥为主,叶面喷肥为辅助。
三、施肥剂量小麦返青肥的施肥剂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小麦品种、生长状况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返青肥的施肥剂量为每亩硝酸铵10-15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铵6-10公斤。
四、施肥原则1.量多不加:返青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注意适量施肥,不可过量,以防止施肥不当导致小麦出现生长过盛、病虫害发生等现象。
2.配伍合理:在返青肥的配方中应注意各种养分的搭配和比例,保证小麦能够充分吸收养分,避免肥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施肥均匀:返青期施肥应均匀、连续,避免不均匀施肥造成的小麦长势不同、产量不高的问题。
4.肥水相互配合:返青期肥水相互配合,可提高小麦利用肥料的效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总之,小麦返青肥的施肥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方,均匀连续施肥,肥水相互配合,以达到促进小麦发芽生长、提高产量的目的。
浅谈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人类的饮食主要来源之一,其质量和产量对于农民和全球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是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小麦施肥技术的原则、施肥时机、施肥量、施肥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基础施肥原则正确掌握小麦的营养需求,以钾、氮、磷为主要肥料元素,常施有机肥为基础,并兼施化肥。
2、精准施肥原则科学施肥,精准供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需求,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和肥料用量。
3、调节施肥原则调整施肥策略,保障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生长期需求则调整施肥时间、方式和肥料配施。
二、小麦施肥时机1、基施肥:小麦在播种前应加入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培肥作用。
一般在秋季进行,主要种植区域掺入有机肥即可。
2、追肥:追肥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状态、气候变化和实际生产需要来定期施肥。
a.春播小麦,第一次施肥最好在春季追肥期间进行,控制每亩纯氮量在10公斤左右。
b.冬小麦,追肥期一般是在秋冬季节,其中第一次追肥在小麦发芽、出苗后20-25天之间进行,控制纯氮量15公斤左右;第二次追肥在小麦秆抽期进行,控制纯氮量在20-25公斤左右。
1、基肥量:基肥是初次肥料,一般以秋季用肥为主,特别是掺入新鲜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为春季小麦发育打好基础。
2、追肥量:小麦苗期地肥土肥,开花前要补油,中后期要强化施肥为原则,控制好合适的追肥量,以不过度浪费、不带来负担为原则。
3、灌区水肥一体化:小麦种植中,水肥一体化的缓释肥料,是较为适合的,可以解决西北灌区水肥供应困难的问题。
1、基肥:将肥料撒上地面后再进行深翻,以使肥料充分与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如果小麦成长过程中缺氮,可以考虑把肥料直接撒在小麦旁边,浇一些水让其到根部。
2、追肥:通常追肥时用肥分两次,一次放在发芽、出苗后的小麦旁边,一次在秆膀部分上,尽量避免与小麦接触太近,容易导致烧苗烧根等现象。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中的施肥技术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严格按照施肥原则,以科学施肥,精准供肥,调节施肥为基本理念,合理地选择什么样的肥料、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从而为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的良好条件。
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施肥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养分状态进行施肥的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
一、施肥时间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的施肥时间是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养分状态确定的。
一般而言,小麦施肥的最佳时间为:1.基肥:在春季早期进行,一般在小麦种植前10-15天施肥。
2.追肥:分2-3次进行,第一次在小麦生长30-35天时进行,第二次在小麦生长60-65天时进行,第三次在小麦生长期末进行。
二、施肥方法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土壤养分状态和小麦生长发育阶段确定的。
1.基肥:将配好的肥料均匀地撒在耕作后的土壤上,然后进行翻耕,将肥料充分与土壤混合。
2.追肥:将配好的肥料均匀地撒在小麦株下,然后用锄头轻轻耙松土壤,以充分接触肥料。
三、施肥剂量小麦八配合配方施肥技术的施肥剂量是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养分状态确定的。
1.基肥:一般情况下,施用有机肥料30-50 kg/mu,配合化肥进行施肥。
化肥施用比例为:氮肥14-18 kg/mu,磷肥8-10 kg/mu,钾肥8-10 kg/mu。
2.追肥:第一次追肥时,施用氮肥12-15 kg/mu,磷肥6-8kg/mu,钾肥6-8 kg/mu;第二次追肥时,施用氮肥15-18 kg/mu,磷肥8-10 kg/mu,钾肥8-10 kg/mu;第三次追肥时,施用氮肥9-12 kg/mu,磷肥4-6 kg/mu,钾肥4-6 kg/mu。
四、施肥注意事项1.施肥前应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养分状态进行肥料选择和配比。
2.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均匀撒布,以免出现肥料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3.不要将肥料直接撒在小麦的根系上,以免损坏小麦的根系。
4.在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以充分利用施肥的作用。
5.尽量避免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可通过覆盖或深施等措施减少肥料的流失。
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一、小麦施肥口诀
种地用肥有学问,小麦施肥掌握准。
定产测土施底肥,普用土壤调理剂。
氮磷钾比要协调,平衡施肥产量高。
底肥施足必深耕,上虚下实打根基。
底墒要足保全苗,拌种防病要记牢。
小麦返青要化控,拔节之前追尿素。
扬花前后巧防病,补喷微肥夺丰收。
黄淮流域地偏碱,选肥种类稍偏酸。
氮磷两元配成肥,应施旱薄中肥地。
掺钾配成三元肥,可施高产水浇地。
控释肥料价虽贵,小麦玉米都适宜。
对比之下见高低,还是选用配方肥。
土壤缺啥补充啥,力争主动莫迟疑。
一年之计在于春,选对肥料属第一。
足墒下种能增产,根据墒情来浇灌。
送水选在麦灌浆,看天看地莫迟延。
底墒水在犁地前,趁墒播种最方便。
作物起垄来播种,迂旱沟浇可节源。
水肥相济最关键,亩产吨粮好实现。
二、你了解小麦吗?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
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国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
麦。下面介绍下冬小麦化肥使用技术。
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
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
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
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
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
株总含量的77.6%。
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
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
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
土肥所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
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
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
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
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
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 30-75
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
肥。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
氢铵225-300千克。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迫肥。肥力中等
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
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 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
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于
20毫克仟克的麦田,应增施磷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50-750千克。
基肥,最好将磷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
的固定,利用小麦的吸收。土壤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应增施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
75-150千克。盐碱地最好施硫酸钾,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 /千克时,可隔年施用锌肥,
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左右。
(2)种肥
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
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
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
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最好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
(3)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现分别叙述
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
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
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丘陵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旱施苗肥效果
好。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②越冬期追肥:也叫"腊肥",南方和长江流域都有重施腊肥习惯。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
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
使三类苗迅速转化、升级。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
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氮肥,
每公顷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对于施过苗肥的可以不施"腊肥"。
③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
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
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④拔节期追肥:拔节肥是在冬小麦分蘖高峰后施用,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
分化,争取穗大粒多。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
措施。
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对
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
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少量氮肥,
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
75-150千克,氯化钾45-75千克,并配合浇水。
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多施
速效性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⑤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顷施75-150千克硫酸酸铵或45-75
千克尿素。
⑥后期施肥: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
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
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公顷喷溶液7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
的麦田,每公顷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升。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
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黄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小
麦产量起到一定作用。
据科学实验证明,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60%的氮、70%的磷、70%的钾都直接来自土壤。
多年来,由于偏施、单施、重施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
壤板结严重,保水、保肥、透气性极差,土壤中有益生物菌群大量减少,使土壤中离子产生
拮抗,因此植株生长营养不良,病虫危害和植物生理病害逐年加重,农作物产量普遍偏低。
为了克服土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化肥利用率低、高投入低产出这一系列难题,
市场上诸多新型肥料层出不穷,有机无机肥、缓控释肥、树脂包膜肥、硫包衣尿素、肽能氮、
多肽复合肥等等!但细细想来,它们都是从肥料本身释放速度入手,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缓释
保肥的效果,但效果甚微不随人意!其实他们忽略了土地本身就是能量丰富的生命体!尤其
忽略了微生物菌、有机质、腐植酸才是土壤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