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以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获取高于平均水平利润为目标的创造性活动。从熊彼特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以后,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个方面的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学科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效率。进入90年代,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这主要是因为:

1.企业技术创新地位的提高。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率的主要途径。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无论是来自低成本高差异的定位,还是来自于先动的优势,技术创新都是保持定位或者获得先动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前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途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效率就自然从战术问题上升为战略问题,并且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

2.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核心专长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竞争战略的选择建立在拥有和发挥核心专长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核心专长才能产生可保持的竞争优势。虽然其他因素也可以构成核心专长,但是技术创新能力显然被认为是核心专长最为重要的来源和内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难于模仿和学习的特点,因为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而且与企业的组织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需要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指导。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提高,使许多企业开始把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行为和过程加以研究,从而提高这种活动和全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包括认真地分析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从公司战略出发研究技术创新的目标、选择、途径和各个方面的配套政策;通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活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技术创新;并对全过程进行不断地评价、监督和及时地反馈。

4.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决不仅仅是引进人才和增加投资的问题,它需要企业战略的引导以及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支持。正是出于上述原因,企业需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实施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管理,并把技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作为整个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但是对什么是技术创新战略却并不是非常

清楚。有的企业采用非常理想和整套科学的方法制定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结果发现所制定出来的战略并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另一些企业则希望制定一个非常详细和周密的战略,它能够规定技术创新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和内容,但是这种战略最终变得过于僵化而不能够应变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目前对战略的不同看法运用于技术创新,就会发现企业需要全面地了解技术创新战略,而这种理解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是多么的重要。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计划

技术创新战略是解决一个个人或者企业如何从现在的技术水平走向将来的技术水平的问题;技术创新战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提供方向、指导或者途径。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所涉及的投资越大,所涉及的时间越长,就越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事先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制定周密的计划以降低风险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计划。

把技术创新战略作为一种计划,是指它是一个理性思维活动的结果,这些理性思维的活动包括分析、预测和选择等活动。例如,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就需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结构、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需要运用各种模型形成各种可能的战略选择;需要运用多学科,包括数量分析的方法选择最佳的战略。这样个人或企业可以降低出现重大失误的风险。

企业决定要进行技术创新,就要着手制定创新计划。要对历史的、与企业相关的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确认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面临的问题、所受的威胁、可获得的市场机会、企业可能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求以及可能的费用和收益等等,进而研究制定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以及企业应遵循的行为轨迹等,并用以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1.理性地分析外部环境。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首先要确认企业可能获得收益的机会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威胁,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企业对市场、消费品和服务需求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外部因素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的因素主要有:

(1)市场。主要分析市场给企业提供的机会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尚未被开发的市场,如早年的数字电视;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某行业新的需求,如环保冰箱;薄弱市场,如农村彩电市场等。对行业而言,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生产能力的不断过剩,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会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平均利润下降。行业内部竞争的内容也会由价格和质量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的全方位的竞争,从而使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突出特色。

企业的战略重点也应该由生产导向转为营销导向、技术创新导向。

(2)顾客。有几种情况:①顾客现在的需求哪些还未得到满足,受以前或目前生产条件的限制,在产品数量、质量、花色、品种等各方面是否存在顾客长期以来都未得到满足的产品,如改革之初,我国存在大量的对家电产品的需求;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提高,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也会提高,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对彩电的需求就是在原来黑白电视需求基础上的提高;③顾客未来的潜在需求,这需要预测、挖掘和创造。

(3)竞争。竞争的强弱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影响。竞争激烈时,就会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否则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会很强劲。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水平就有很大不同。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及早意识到未来的激烈竞争,而先于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就会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优势。

(4)技术。面对需求,企业必须考虑现有的国际技术发展水平能否有可能满足这些需求。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在哪些方面、什么时间可能获得突破?现有的技术发展对顾客需求的影响如何?哪些技术是关键的?哪些技术是非关键的?等等。例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DVD已经可以转化为产品,很多企业看准了DVD的巨大市场,迅速上马生产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5)社会。社会是否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大背景。比如我国“文革”时期的社会环境,就非常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6)经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顾客需求有重要的影响。

(7)法律。当地法律能否有效保护技术创新,如果能,企业技术创新后的利益就会有保证,企业就有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就会受到抑制。

(8)政策。当地政府是否给积极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了鼓励、保护措施,是否给与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等。企业外部发展的这些趋势与变化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目标、范围、市场等方面有重要的的影响。直接影响着被开发产品的类型、技术的采用、市场定位和细分战略的性质、所提供服务的类型的选择等创新过程。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之一,也是制定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考虑的一项内容。

2.理性地分析内部环境。

企业制定技术创新计划之前,在分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必须分析自己的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必须作以下分析:

(1)明确企业具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这些知识、经验与行业内部的企业相比,本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优势及劣势。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

(2)资源、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对制造业而言,企业不仅要考虑制造能力,还要考虑管理能力,获取外来技术的能力,研究和开发设备、中试能力,测试能力,企业生产的设备水平,现代制造技术的采用,企业信誉,确定市场机会的能力,专利数量,创新效率评价等等。

(3)可能受到的约束以及企业相对的缺陷。

(4)企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倾向。明确企业明天可能具有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明确企业明天可能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换言之,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明确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能够创新。哪些方面不能创新,哪些方面可以独立创新,哪些方面需要模仿创新。哪些方面的创新不能被对手模仿,哪些能够。对企业的已拥有能力和可拥有能力该如何利用,如何协调。这些能力不能拥有时该怎么做?是从外面获取资源还是放弃机会?还要明确可获取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可能性。理性地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另一个基础。

3.理性地确定自己的目标。

企业考虑技术创新战略时,要根据对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弄清问题,发现机会,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创新目标,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和途径,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1)确定企业希望的市场态势,即创新产品在市场上体现竞争优势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可能的形态:①开拓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新创造新的市场机会;②发展型态势,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③用创新产品替代即将退出的产品,保持市场份额;④放弃部分已有市场份额,通过产品创新巩固其余市场。

(2)其他目标。如改善产品工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差异、使产品结构更合理化、产品更多样化、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和改善企业形象等。

以前,企业对目标的确定主要偏爱具体的数字目标。比如市场占有率、产值利润率、投资回报率、产值、多样化产品的品种数等等。这种数字化的目标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目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也有很大的缺憾就是容易被具体目标所误导。例如企业为了达到产值的某个目标,有可能忽略企业的核心能力导致过分多样化。例如三九集团的核心产品是“三九胃泰”,该公司后来又大量斥资进行食品、烟酒等行业的开发,结果不但这些行业未能取得成功,连“三九胃泰”也受到影响。后来研究发现,一味追求数量化的目标并非一定正确,相反,一些模糊化的、愿景化的或者带有意图性质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重要。例如。科龙集团把战略目标定为“世界级的制冷企业”而没有说要成为产值达到多少的企业,就是基于这点考虑。

另外一个数量化的倾向是对于目标的选择。以前也是很多企业和研究者都在追求数量化,追求定量分析、完全优化的选择方法。研究也发现,目标的确定同样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4.理性地做出各种选择。

(1)企业制定创新计划首先要进行创新对象的选择,即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处产业的类型和发展状况,决定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一般认为,在产品导入阶段主要进行产品创新,到了产品成熟阶段则主要进行工艺创新。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些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同时进行也取得了很大成功。

(2)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创新目标等决定创新方式和创新技术变化的程度,决定是进行根本性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还是应用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还是合作创新,是率先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是开拓性创新还是技术引进再创新。

(3)在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中还应包括对一些特殊方面的安排:不同创新环节的资源配置;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如何克服企业内部的阻力;创新产品与企业原有技术体系的关系;如何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如何克服企业自身的创新障碍等等。

(4)对各种技术创新方案的再选择。这是企业对若干种可行的技术创新方案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和战略选择一样,主要对技术创新方案的适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等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

一般认为,对技术创新方案的选择应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性分析与非理性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理性与非理性哪个更重要、更应占主导地位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定量分析时,企业要选择技术创新方案时应利用到大量的数学评价方法,如对各种影响技术创新方案的因素进行加权打分,选择分数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等。这种数学化、理性化方法曾一度为企业所推崇和依赖,曾被认为是惟一可信赖的,是绝对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在重计划、轻价值观的年代。致使许多所谓非理性的、定性分析可行的方案被淘汰。后来人们所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定量与定性、理性与非理性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日趋动态化的今天更要如此。一些企业采用非理性决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功,如太阳神集团前期的创业阶段,采取了以营销为导向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模式,按照当时的理论分析,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后来太阳神集团的成功却证明了它们思路的正确性;而用理性决策的企业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太阳神取得成功后,开始注重研发方案选择的科学性,开始注重理性分析,对于决策的太多理性分析反而束缚了太阳神继续创业的手脚,导致公司业绩不断萎缩。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行为模式

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好像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好像没有人去刻意追求创新,而技术创新行为却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地推出。相反,有些企业刻意地追求技术创新,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有些企业能紧跟时代步伐,几乎是顾客想到了什么,他们就生产出了什么样的产品,并且非常符合顾客的口味。技术创新好像就是企业要做的,是企业的一种行为。比如索尼公司的产品,与时代结合得非常紧密,并且每次推出的产品都有相当大的顾客群。研究也发现,技术创新对于索尼公司来说确实是企业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把企业技术创新看作一种行为模式似乎更合适,因为技术创新行为包括了企业的价值选择和承诺。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沉积,在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机会和挑战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时形成了企业特定的行为模式。有些行为对企业的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决定性的作用。有些行为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是难以模仿的,它往往与企业的传统、文化、组织、高层管理者的构成有密切的关系。例如,Intel公司,其不断推陈出新的芯片组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尤其在CPU的研发方面,很少有与之匹敌的企业。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好像就是企业应该做的,如果让Intel公司停止创新,就等于让它关门倒闭。所以在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因为企业的行为模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并且往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在选择企业战略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和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如果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那么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改变的难度。企业的行为此时已经更多表现为一种企业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企业决策者特别是高层决策者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和企业息息相关的价值观。技术创新战略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可以实现的,而有的技术创新战略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被放弃了。

1.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历史。

企业的历史总是在某些方面影响着企业今天的行为,技术创新行为尤其如此。例如,企业系列产品的推出,多半是建立在以前的产品研发、生产基础上的,后面的产品是前面产品的延续和再创新。又如技术创新的决策,许多企业不是由理性的分析得出的,这都与企业传统的决策模式有关。许多企业在历史上形成了特定的制定战略的方式,并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今天的行为。

国内外许多案例都表明,成功企业的创新大多数是技术上彼此关联的一系列创新,这些创新构成了企业内的创新集群。一般来说,形成企业内创新集群的技术基础是企业的技术积

累。技术积累主要是一个学习过程,包括“干中学”和“用中学”。没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和引进,企业就不易获得支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一般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并且很难改变,如果一定要改变,就可能导致损失。例如长时间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利用更合适的原材料以及采用更高效的生产工艺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对低成本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的优势。这些企业如果不再从事旨在降低产品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去从事提高产品差异的创新活动就会遇到障碍。例如上海的某建筑设计院长时间从事国内的建筑设计,众所周知,国内建筑工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往往要求总成本的限制,使得这家建筑设计院习惯于在降低工程成本和保证工程质量上做文章而极少考虑工程设计的高差异性,形成了特定的思维。1996年,某外国企业希望这家设计院承包它的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装修设计任务,并告知:“只要求设计新颖,资金不是问题”,这家设计院面对这项任务却不知所措,心中始终没能回答好一个问题:“什么是资金不是问题?”,结果由于始终拿不出令外商满意的方案而未能夺标。这种创新价值观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动力。

但是企业固守某种行为模式也常常会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例如科龙公司长期形成的以质量为产品中心的思维模式为其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企业在制定创新战略时是不能完全违背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组织及管理者的行为等特点的,研究并发现这些特点对指导企业今天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特殊的作用。正如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价值观念会引导他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艰苦跋涉,而正是这种坚持帮助他实现了别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2.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不仅与企业的历史有关,而且与企业文化有关。企业是否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否实施了切实可行的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措施,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一旦形成了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就会不可阻挡。

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特征,需要创新者的刻意探索和锐意进取,需要一种不安于现状和力图变革的精神。企业是否有这种精神,是否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创新必需的技术、资金、人力及政策、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以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创新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活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风险回报,创新者理应获得创新成功后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因此,企业必须勇于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框架,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创新者给予特殊的利益。另外,企业应给予创

新者直抒胸臆、坦诚相见、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若企业固执地维护原有的权利和组织结构,势必压抑创新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

企业应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探索精神,同时也要鼓励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现代的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倾向于合作。个人的冒险和探索精神固然重要,而塑造一个以企业家为核心、以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更为重要。

总之,技术创新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鼓励技术创新行为,否则就起反作用。当然,不断推进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在建立着创新的企业文化,推行着企业新的价值观念。

3.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组织。

企业技术创新几乎总是和改革连接在一起的。对组织结构的设计总会遇到的问题是:一方面,为使企业的各种活动得以顺利协调,就要力图对活动加以严格控制,要求组织结构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过于严格的控制又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力。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矛盾是企业创新活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和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技术创新的专业性和阶段性要求分工,而不确定性和综合性又要求协调和综合;一般来说,企业要面对科技发展中心和专业公司的技术部门的分工和协作以及技术部门与营销、生产部门的横向协作等问题。(2)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集权有利于集中调配资源,而集中调配资源、尤其是关键资源,对创新的成功是很重要的;集权也有利于协调和整合。集权的缺点是灵活性差,也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处理好正规组织和非正规组织的关系。技术创新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采用正式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把握创新的方向,使创新活动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投入可有较好的保证。技术创新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它明显区别于企业其他活动的地方。因此,企业的组织既要能激发创新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要使其服从创新活动的总体要求。研究表明,非正式程度较高的创新组织在激发创新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非正规组织也有任务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便于综合与协调等优点。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的组织的设计可以为创新者提供解放创新思想、激发创新意识、释放创新能量的空间。而且企业的组织一旦设定,其技术创新行为框架就会因此被大体确定。

下面是生产性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特点。从中我们看出,技术创新对企业组织有特殊的要求。企业如果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就要努力构筑创新型企业组织。

表1 生产性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特点 

生产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

组织结构 官僚化,专业化分工,垂直控制扁平化、非垂直控制,以任务为中心的项

目组

流程 高层管理者控制和协调,经营单位负责战略规划、资源分配和经

营计划 流程倾向于思想/构思的产生、筛选、资助和开发。战略规划灵活,财务和经营控制宽松

激励机制 薪酬补偿、职位晋升、权利和地

位象征 自主、承认、发展机会、在创业公司的股权

人才 按组织结构的职能需要招聘和选择专门化人才 最需要能把技术知识和个人创造性结合起来的思想创造者。管理者必须扮演赞助人和组织者

4.企业技术创新与高层管理者的构成。

高层管理者往往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目标有最终决定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勇于开拓的高层管理者所在的企业,其技术创新工作往往也很活跃。高层管理者能力的构成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重要影响,他们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正是他们的创新活动推动了产品结构日新月异地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在竞争中,要求高层管理者审时度势,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潜在的利润。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之间能否目标一致对企业技术创新也有很大影响。这涉及到企业的创新计划能否及时、顺利地推出,涉及创新计划能否得到应有的支持。可以说,高层管理者技术创新的价值观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观。

另外一个因素也是在最近的研究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层管理者的背景。对于长期从事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工作者来说,例如珠江钢琴厂的童志成,他最后成为企业的领导者以后,对本企业的眷恋也会非常强烈,在多元化方面表现得就非常保守,他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会紧密围绕他所熟悉的行业开展,而不会转向其他行业,即使其他行业投资收益率很高。童志成就是这方面的很好例子,在房地产非常热的时候,他仍然热衷于钢琴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企业领导者来说,其创新的的目标可能就会盯在企业的利润或产值上面,而不会全身心地在某个专业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定位

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定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定位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的总体战略,考虑到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的贡献,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对于追求最大盈利的企业来说,常常要面临两次选择:(1)选择企业应从事的行业;(2)在行业中选择企业的定位:是以低成本为主导还是以高差异为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如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达到这个地位可能要经过的道路。然后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时就会有的放矢,并且可以更集约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可能漫无目的,其创新效率和效益也不会很高。如果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和不断创造新优势,那么技术创新的定位比要达到具体的指标更加重要。因为一旦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被确定,其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战略就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技术创新首先要明确的是,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两种主要目的会有一定的整合,提高产品的差异未必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迈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在广泛和狭窄两个不同的范围上,同时或者分别采用两种最佳的定位:差异领先和成本领先,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和达到该定位应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应该首先明确定位而不是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是由技术创新的性质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影响等性质决定技术创新以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是不合适的。比如,把创新定位使产品达到某种具体的性能就不如使产品满足哪个层次的顾客需求更现实或者更具操作性,因为性能差一点就等于没有实现目标,即使超过了这一性能,没有市场支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成功的创新。

1.低成本定位。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努力发现和挖掘所有的资源优势,特别强调生产规模和出售一种标准化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整体成本领先地位,从而以行业最低价格为其产品定价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战略利益,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要取得这种地位并不容易,需要采取一种或多种有效措施,如实现规模经济、获得廉价的原材料、设计出便于制造的产品、充分利用生产力等。这些是低成本领先技术创新战略要实现的目标。反之,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以低成本定位的,他的创新活动就会始终围绕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展开,也就是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的分析结果努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从而使企业采

取低成本领先战略有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创新来跳过经验曲线以获得成本优势;也可以通过开发和设计相关产品来降低研究和开发费用以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以及其他一些措施。所以低成本的技术创新定位是企业对其产品采取低成本定位的基础、来源和支撑。

采用低成本定位的技术创新战略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取得成本优势,要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必须设计出易于制造的产品。可以说,能否利用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产品的重新设计。例如,当前在电视机、手机和很多电子产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集成元件,这些集成元件可以很方便地插在相应的位置上,从而大大简化了制造和安装过程,降低产品成本。

低成本定位的技术创新战略还可以把着眼点放在先进的工艺技术上面。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几乎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电子产品近几年的价格不断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为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那些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更容易取得技术和工艺的领先地位,从而在降低成本方面拥有先动优势,进一步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然而,要想使新的工艺技术产生较高效益,必须对工作设计、雇员激励、产品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变革。研究表明,能否充分发挥采用敏捷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作用取决于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再设计、组织的重构和人力资源的变革。大量研究发现,日本公司在这方面比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做得更好些。

在实际中,低成本定位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不需要研发部门对顾客有深入的了解。因为这种创新战略侧重于产品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要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但实际工作中要求所创新的产品要符合顾客的基本需求,当然这种要求也会随着顾客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2.高差异定位。

高差异定位技术创新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产品设计、产品名称、价值含量、生产技术、顾客服务、销售渠道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创造独特性或相对优势。高差异的产品可以给企业提供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利润率,因为差异性的产品往往会增加顾客的忠诚感,减少顾客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性。我国企业已在外国企业的影响下,注意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印象来建立高差异优势。例如广东的健力宝饮料公司以及许多生产服装的公司已经开始通过不断创新来增加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又如日本的索尼、松下和三洋三大电器公司1991年在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的销售额排名分别为40、13、107。他们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差别化战略,使自己的产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索尼每年开发千余种新产品,在品种上独领风骚;松下以优质的服务让

天下顾客“十分信赖和放心地使用着松下产品”;三洋则以顾客“用户买得起”为原则,低成本地开发着自己的产品,创造竞争中的价格差别化。

实际上,产品的不断创新设计还可以使企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例如,为了在设计、开发和零部件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减少了基本的“平台”数目,引进了统一的模型和标准化的发动机。同时,这些企业增加了汽车在使用、颜色和其他方面的差异化,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和低成本定位不同,高差异定位要求研发部门有周密的研发计划,有系统、庞大、发达的调研系统做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顾客的最新需求,进而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新产品,进行相应的创新。

3.先动/后动的定位。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先动或者后动技术创新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收益。先动或者后动的定位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要求也会不同。先动或者后动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甚至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先动者一般拥有新产品开发和运用的能力和资源,在竞争者回应之前,企业能够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收益,而且可以获得顾客的忠实感,从而为企业以后继续获得利润打下基础,对竞争者的进入建立情感障碍,其优势的保持依赖模仿的困难。后动者,通过对先动者的学习作出回应,在技术、生产、研发上进行跟进。后动者回应的速度,经常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快速反应的后动者能够获得一些原始的顾客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忠诚感,可避免因先动而带来的一些风险,但它必须有很强的技术模仿/学习能力。在我国部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后动的技术创新战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日本是后动、模仿创新的典范。二次大战后,日本与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相差二三十年,他们从1950~1978年的28年里引进3万多项,支付外汇76 6亿美元,进口设备100多亿美元,加上消化吸收和开发的费用300多亿美元,合计不到500亿美元,如果靠自己研制需要投资2 0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依靠跟进,模仿创新,至少节省了1500多亿美元,比自己先动、独立开发要节约2/3的时间和9/10的研究开发经费,从而赢得了机会,成为当今经济大国。

先动技术创新定位的企业要求技术创新的速度要快,要求所进行的创新不易模仿。而且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避免对手的模仿而使创新优势丧失,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先动定位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强大的研发资本支持。

后动定位则要求企业模仿创新的速度要快,否则就难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当

然,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开发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后动定位与先动定位相比,企业付出较低的研发成本就可能达到相应的创新水平但对研发能力的要求往往会更高。后动定位往往与低成本战略相联系,尤其是谨慎反应的跟随者,否则就难以盈利。

四、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预期/愿景

愿景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技术创新愿景是企业技术创新观念的反映。如果说技术创新战略作为定位是从行业分析的角度为自己寻找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位置,那么技术创新战略作为预期或者希望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战略管理者的内心出发,为企业提出根本的技术创新宗旨。为了动态地适应外部环境和竞争变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是采用计划实现型战略,而是采用愿景驱动型战略,从而给企业应变和调整技术创新战略以一定的空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实现的可能性,获得市场需要思路和技术思路,融合成创新设想,然后制定创新目标,确立创新项目。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不能制定得太细,否则就容易限制企业发展的机会,不易发挥研发人员的创造性;也不能制定得太宽,否则,企业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技术创新的愿景作用于企业的时间往往比战略规划或计划都要长,而且往往企业现有的能力与资源对之而言远远不够。这就迫使企业变得更加具有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传统的技术创新战略观念注意力集中于现在资源与机会之间的相称程度,但愿景使资源与雄心毫不相称。高层管理者要求企业有计划地创建新优势以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例如佳能公司,其计划就是:先通晓施乐公司的各项专利,再获得技术使用许可证,制造一种可带来市场初期经验的产品,然后促进内部研究与开发工作,接着出让自己的技术给其他制造商获取资金以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工作,下一步进入施乐公司力量薄弱的日本与欧洲市场等等。佳能最后获得了几乎与施乐同样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佳能公司的愿景。其技术创新的愿景就是获得与施乐同样甚至更好的技术。

1.以技术定位。

创新的技术定位有两种基本思路:第一种思路是从已出现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出发,进行技术创新,寻找可能的市场。即企业首先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然后再制定经营开拓战略。其理论基础是技术可以创造社会需要,即提高社会需要的档次,扩大社会需要的范围,或者使潜在社会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首先对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把握技术的动向以及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然后才是基于技术创新的经营战略。例如索尼公司在获悉晶体管发明信息后,设想晶体管用于收音机的可能性,开始着手开发晶体管收音机,并获得成功,其技术定位于晶体管应用于收音机的开发。第二种思路是从已有的或潜在的市场需求出

发,开发新技术或应用已有技术,创造新的适合需要的产品,这种思路在企业运用得更为广泛。另外,也可以将上述思路整合起来,在新技术出现的时期,在预期的潜在的市场需求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和开发。

2.以产品定位。

创新的产品定位以提供高质量的、完美的产品为宗旨,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企业行为,容易忽视顾客的最新需求的变化。例如协和飞机,其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都居当今世界一流,然而其效益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因为能够消费其产品的顾客毕竟有限;而且,这种飞机也未能迎合当今的环保要求。

3.以需求定位。

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并随着顾客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不介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只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就去开发,就去生产。明确市场需求,再看满足市场需求要求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再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以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格兰仕在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微波炉,满足了绝大多数用户需要微波炉而又缺乏消费能力的市场需求,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比较适合采用的选择。

4.以收益定位。

企业技术创新的收益定位是以企业最大化的收益为目标,这样的企业不希望放弃任何可能提高收益的机会,即便自己缺乏研发和生产能力也会通过并购、外购等方式获得。这样的企业容易导致不相关多元化。例如三九集团,为了完成二次创业,加快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规模,选择了一条多角化的发展道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集团在20多个省市并购了涉及医药、食品、烟酒等行业的40余家企业,集团的总资产由1995年的54亿元飞速扩张到1997年底的1996亿元。该集团1996年和1997年实现利税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增长很快,但后来该企业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五、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种对策/方法

经济发展的现实已经证明:技术创新一直是整个历史上产业发展、生产率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可能是使竞争对手之间市场份额发生重大变化的惟一最重要的源泉,它还可能是造成占有牢固统治地位的企业死亡或让位的最经常的原因,因为它能够创造或破坏企业利润。技术创新还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并且能改变或摧毁现有产业。有人说,他是现代企业竞争环境最具决定性和毁灭性的力量。所以现在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行为越来越表现出策略特性,在实践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针对性。

从总体上讲,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其战术目标往往是为了打倒对手,或者是为了反击对手。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在具体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活动也是有针对性的。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创新活动往往是针对对手做出的。

例如,美雅生产拉舍尔毛毯最初是通过引进日本技术起步的,虽然在国内处领先地位,但这是国外相对滞后的技术,若一味模仿、吸收,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南韩等国家的厂家相抗衡。尤其当初引进的“洋”机器只能吃“洋米”,从原料、染料、助剂到设备零配件,全靠进口,成本高,且受制于人。美雅对日本的技术不是僵化吸收,而是以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提高,并敢于突破和改革。美雅坚持走技术消化、创新的道路,实现由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为主,向开发创新高新技术为主转变,迈出技术输出的步伐,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毛毯生产企业,在中国纺织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2.隐蔽性。

无论是先动还是后动,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企业的创新行为都会是也应该是隐蔽的、成功后突然出现的、而不应该是过早张扬的行为。吉列公司花十年时间投入1亿美元研发新型刀片,连董事会都一无所知,可谓隐蔽技术创新过程的典范。

3.诱导性。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会故意发布一些假的创新信息,引导对手向与该企业创新方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消耗对手的研发力量,从而为自己创造先动的优势和有力的研发环境。例如国内厂家对机顶盒的开发,前几年许多厂家宣布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机顶盒的开发,使得原来对机顶盒没有兴趣的企业纷纷重视机顶盒的研发工作,有些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事实上,开始就宣布进军机顶盒的企业并无意真正如此,真正的意图可能只是诱导其他企业把资源投入机顶盒,从而使本企业真正的研发目标减少了许多竞争对手,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跟进机顶盒的企业由于资源的占用导致不可能多方投入而骑虎难下。

4.恐吓性。

企业故意宣布投入对手不可能达到的研发力量进行某项创新,使对手放弃与自己竞争,从而达到垄断某项创新的目的。即使以后自己真的不投入那么多,也不会有对手与自己竞争。格兰仕宣布投入20亿元进军制冷业,在行业内反映强烈。格兰仕真的会这么做?恐怕只是针对美的宣布进军微波炉的市场反应行为,它最希望的是美的放弃进军微波炉市场。如果此目

的达不到,才实施其多点进攻的动态竞争策略。

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从五个不同的方面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性质和特点。但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企业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时候,能够从整合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理解技术创新战略。事实上,在技术创新战略的上述五个不同定义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整合这些不同的观点会大大提高对技术创新战略本质特点的理解。战略本来就包括了策略的内容,只是在竞争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战略的针对性、隐蔽性、诱导性和恐吓性才受到重视;战略需要理性的分析和选择,但是理性的分析不能够代替价值的选择和对其执著的追求,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和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选择和企业文化对战略的选择越来越重要;战略需要具体,具体可以防止冒险,但是面对多变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定位的决策。(蓝海林 谢洪明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资料

引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本文引用自管理之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定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定位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的总体战略,考虑到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的贡献,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对于追求最大盈利的企业来说,常常要面临两次选择:(1)选择企业应从事的行业;(2)在行业中选择企业的定位:是以低成本为主导还是以高差异为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如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达到这个地位可能要经过的道路。然后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时就会有的放矢,并且可以更集约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可能漫无目的,其创新效率和效益也不会很高。如果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和不断创造新优势,那么技术创新的定位比要达到具体的指标更加重要。因为一旦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被确定,其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战略就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技术创新首先要明确的是,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两种主要目的会有一定的整合,提高产品的差异未必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迈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在广泛和狭窄两个不同的范围上,同时或者分别采用两种最佳的定位:差异领先和成本领先,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和达到该定位应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应该首先明确定位而不是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是由技术创新的性质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影响等性质决定技术创新以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是不合适的。比如,把创新定位使产品达到某种具体的性能就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摘要: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环境是不同的。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和厂商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指出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一般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模式,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模式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 阿伯纳西(William J.Abernathy)和厄特巴克(James M. Utterback)(1975)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的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他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 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A-U模型。 图1 A-U模型

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任何企业都在执行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这种战略可能是有意制定的,也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系列选择的综合效果。这些选择一般涉及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对象、创新的水平、创新的方式以及创新实现的时机等多个方面。 创新基础的选择 创新基础的选择需要解决在何种层次上进行组织创新创新的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对目前的生产工艺、作业方法、产品结构进行创新。基础研究需要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相关科研人员的长期默默地工作,这种工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选择此种战略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且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长期的、强有力的资金以及人力上的支持。 应用性研究企业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去开发一种新产品或者探索一种新工艺。与基础研究相比,所需件时对间较短,资金要求相对较少,创新的风险也小,研究成果的运用对于企业生产设施调整,从而基础性研究投资的要求相对较低, 当然,与之相应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相对小。

创新对象的选择 由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从外部获取的,因此材料创新主要是在外部进行的,所以企业可供选择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三个领域。 产品创新使得产品在结构或性能上有所改进,甚至全部创新,这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享受,而且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者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给企业带来特色的形成,而且可能是成本的优势。它由企业完成。 工艺创新既可能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从而加强企业的特色优势,亦可能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由企业完成。 生产手段的创新由内外结合完成。由于每种机器设备的制造都需要利用企业不可能同时拥有的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条件,而且企业即使拥有这些条件,有能力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但由于数量有限,不可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生产成本可能很高,因此企业一般都是从外部获取各种机器设备。因此生产手段的创新亦可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生产手段的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既可能是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结果,亦可能由此引发而引发产品或技术的创新。因此如果由外部厂家来实现生产手段的改造,就有可能使得企业与此有关的产品创新或技术创新的过程、甚至仅仅是意图过早的为竞争者所察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帅创新行为。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技术、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投入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宜实行以模仿创新为主,率先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从创新的时序上看,可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相应的,有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率先创新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市场领先,确立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就是干方百计获取(购买、破译等)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加以研究、改进,生产出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者竞争,获取经济效益的创新战略。 率先创新战略的优点是,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在一段时间内可获得垄断利润。但实施率先创新战略,需具备一系列条件。 1.科技投入强度大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的重大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占全世界的90%以上,而这些国家的跨国大公司的科技投入一般超过本国科技投入的60%以上。科技投入强度大,是这些大公司率先创新的基础。如IBM,60年代初,向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进军,一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首批三颗原子弹的科研经费。投资之大,史无前例,以至\"研究开发一旦失败,IBM将不复存在\"。IBM以血的代价开拓创新,奠定了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科技实力雄厚 率先创新是~种前无古人的工作,从设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一批优秀人才,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对率先创新来说,研究开发更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各大公司都建立了庞大的科研机构。美国贝尔研究所有2万名员工,博士占科研人员的20%以上。自建所以来,取得两万多项专利,50多项重大发明,七人四次获诺贝尔奖。这些大公司聚集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备了率先创新的科技实力。 3.技术积累丰厚,科研、试验、生产条件优越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

第七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第一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和选择 一,什么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简言之就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谋划。技术创新战略 3 类,划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 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

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为保证始终有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创新产品,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 (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来决定的。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 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在壹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

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思考 摘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能推动企业的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领先就会成为一种竞争力,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领先就意味着始终能在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壮大屹立不倒,而要保持这样的技术优势,势必需要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本文结合一些知名企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分别研究了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和依赖型四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得出了其相对应的发展模式和优劣势。同时研究了有关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多样战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很具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领先型跟随型模仿型依赖型 1、引言 1.1、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经济逐步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研究表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怎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使之有效实施,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1.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对企业发展方向、模式所做的总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顾客需求及自身资源与创新能力,结合企业总战略,以创造新的长期竞争优势而围绕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服务等对技术创新的方向、模式所做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将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程度、时间、重点、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3、技术创新的目的 迈克.波特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竞争战略,其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定位,即在多大的市场范围内建立并发挥核心专长的竞争优势,占据最有利的竞争位置。他指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是最基本的战略。同时指出,在动态竞争中先动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先动可以打破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同时获得低成本、高差异及范围经济的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它围绕并服务于企业战略,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主要手段。 1.4、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意义【1】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平台 2、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体的运作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

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它绝不仅仅是提高销售额或者产品性能的改进,也不仅仅是新产品或服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使竞争地位发生改观,希望在一种新的、更有利的某一点重新建立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决不能仅仅为顾客创造某种价值,还必须有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否则,技术创新就是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 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性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性的谋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技术创新战略在整个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就像是人体的骨髓一样,为整个机体的运作提供必要的血液供给和更新。 1.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一、全局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发展全局性的安排。企业在发展战略中选择和实施主导型技术,不仅直接影响技术、生产等部门,而且对其他部门,及企业整体规划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竞争力、发展前途都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协调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配合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同时各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定自己的规划,例如包括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技术、设备等的更新,技术研发部门的有效激励,营销部门的通力合作。 三、可持续性: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推进的作用,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 平台。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一、技术创新优势: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XX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壹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科技和经济交织于壹起的激烈竞争于全球展开,世界各国均于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均把企业技术创新放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壹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关联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于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壹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于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俩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XX公司,企业要于这样的竞争中获得壹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

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于技术上具有别人不能模仿的、持续创新且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壹,产品的关联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壹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XX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壹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均是壹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于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于。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且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已由单一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网络的竞争,由以量取胜变为质、量并重。面对当今形势,企业需建立并完善其网络,并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将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战略结合起来,将合作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选,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水平,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关键词:企业网络;网络结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0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1―056―0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间分工更加细致,供应链发展更加成熟,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一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企业网络的竞争,由以量取胜变为质、量并重。新时期,企业更多地依赖企业网络来传递知识、信息和资源,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企业网络成为现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效获得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企业网络的特点,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 一、文献综述 在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企业假设为单独行动的个体,忽略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机构、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学者们意识到原有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企业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网络之中的。近年来,网络理论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因素,企业网络在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网络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网络进行了诠释:基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Dussauge、Garrete和Mitechell认为企业组织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技术整合以完成项目或者开拓市场的合作关系,强调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 的战略框架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 1.位置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可采用的主要战略:领先创新、跟随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战略。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生命周期;战略 一、引言 新经济环境下,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存储和传播成本的降低,以及国家联盟和市场的开放导致了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扩散,进而形成了全球化市场。相应的,市场主体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世界性的中小企业增加、世界性的企业集群增加以及聚焦全球的大企业数量增加。主体间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创新的速度加快,产业生命周期也开始缩短,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组织更新和淘汰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本文试图探讨企业应如何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而不被淘汰。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定义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912年熊彼特在其德文版著

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技术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索罗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提出的,其中对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的界定,被理论界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里程碑。技术创新是“一项发明被首次应用”,“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的成功应用”,“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以实际应用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或者某种已经存在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使用为直接目的,承认并探索新的需要,寻求或确定新的解决方式,发展一个在经济上可行的工艺、产品和服务,并最后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完整过程”,“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迅速改变我们社会和生产方式的新经济实力”,“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

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综述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当初由5个人合伙投资2.4万元,从事小型程控交换机的研究开发,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华为的程控交换机连续3 年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32% ,智能网用户数全球第一,下一代网络产品NGN 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8% ;第三代用通信系统设备已跻身全球供应商的第一阵营,与著名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公司比肩而立。朱铭基总理说:在华为看到了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华为公司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崛起为我国通信领域的大企业,主要原因是它从成立之日起就实施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模型: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 在中国联通CDMA 项目招标中落选曾是华为人心中的隐痛。华为在反思中发现,失败的根源是产品开发的思路错了。过去的产品开发是由技术驱动的,能研发什么就制造、销售什么。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大大超越了人类的现实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如果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就要付出大量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从此,华为的研发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强调以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客户需求。 华为认为创新源自客户需求,在企业创新中坚持客户导向的原则。这种“客户导向”体现在,从研发的最初就考虑到市场,甚至考虑到后期的客户如何维护的问题。为此,华为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以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 从2000 年开始,华为在企业内部进行了集成产品开发的变革。这一耗费巨资的变革把以前由研发部门独立完成的产品开发变成跨部门的团队运作。任何产品一经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到市场就满足客户需要。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这场变革的推行使市场驱动的研发战略有了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适应市场,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鼓励创新,而不搞盲目出新,这就是华为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三、技术创新活动的机制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1)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企业才会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之我见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之 我见(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之我见 吕群智(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优劣,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战略。【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 略【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02-0055-02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商业化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技术、生产工艺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技术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与自身特性,它们更需要技术创新。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层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仅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上,还体现在诸如就业等社会问题的解决上。随着我国加入WTO,伴之而来的是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想在夹缝中维持生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则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中小企业内却不容乐观。目前整个中国大约有60%的中小企业仍采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30%左右采用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只有10%左右采用90年代的先进技术。另据其调查机构对全国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就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虽然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技术创新资金缺乏,一些中小企业(约15.2%)甚至没有技术创新资金,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东、中、西部分别仅有35%、21%、17.7%的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其比重也远远落后于总体水平。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匮乏,决定了它们只能依靠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来维持生计,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偏低,造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有的甚至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