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透闪石玉的分类和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特征辨识编者按: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辨识不同产地透闪石玉的资料,以期望能对广大和田玉爱好者能够有所帮助。
因为使用的资料来源比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对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成果和大家共享的专家和爱好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些年,经常有人用和田玉的不同产地来说事,说和田玉中有俄罗斯料,昆仑料还不够,甚至还有韩国料,如此等等,反复炒作,这边刚炒罢和田玉市场“韩流”袭来,那边又炒“和田玉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炒的很恐怖,还挺吓人。
现在的和田玉市场上,当属白玉最为主流。
在一般爱好者和收藏投资者眼中,白玉是最让人喜欢又最为看不懂的一种玉。
造假这种情况我们先不说,单说这白玉的产地和质地就不是一般和初级爱好者能够轻易搞懂的。
所以,很多人非常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玉,网络上也提供有很多鉴别的方法,包括掂重量、试硬度、听声音、感温度、看水头、看油性、观皮色、看橘皮、看毛孔以及色泽、亮度、匀度、润度和透度等等。
同时,还提供有一些观感的判定依据,如青海玉较透,有水线、有白色“脑花”以及黑褐色翳状斑点;俄玉僵白,“糙”白无神,有瓷质感,成品表面光泽暗淡,也有说俄料泛红;韩料用肉眼能够看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较差等等。
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全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而且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是一般的和田玉爱好者或普通的投资收藏者所能做到的。
当然,可靠的科学方法是进行岩矿鉴定、玉石细度鉴定、玉石杂质成分化验等。
这样的鉴定,不仅普通的爱好者和收藏投资者做不到,例如硬度、韧度等,甚至一般的检测机构也做不到,而且也不可能在成品上进行这样的鉴定。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脉,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
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透闪石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
岫岩软玉 (透闪石玉) 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王时麒;段体玉;郑姿姿
【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1)0z1
【摘要】系统叙述了辽宁岫岩软玉(透闪石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结构和构造类型及物理性质,综合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矿过程.
【总页数】12页(P79-90)
【作者】王时麒;段体玉;郑姿姿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8.955;P618
【相关文献】
1.四川软玉(透闪石玉)猫眼的矿物学研究 [J],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周开灿
2.岫岩软玉(透闪石玉)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J], 段体玉;王时麒
3.岫岩软玉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J], 马智勇
4.岫岩软玉的矿物岩石学特征成矿模式浅析 [J], 刘一飞
5.四川软玉(透闪石玉)猫眼的矿物学研究.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等.岩石矿物学杂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石因质地细腻,外表温润有光泽而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被誉为“玉石之国”,具有丰富的玉石矿产资源,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玉石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近万年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所用玉石品种有20多种,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透闪石玉(软玉)[1]。
2010年以来,地质工作者在贵州罗甸地区及广西大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种与辉绿岩有关的软玉矿床,市场上称罗甸玉和大化玉[2]。
矿床主要赋存于辉绿岩外接触带的二叠系大理岩夹硅质岩的蚀变带中,属于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3]。
近期,研究小组在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巴马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中,新发现了2处透闪石玉矿化点。
广西巴马地区与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已知的透闪石玉矿床空间相邻,成矿地质背景相似,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1 地质背景广西巴马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右江褶皱系北部、百色凹陷区,地处特提斯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部位[4]。
研究区内地层属于斜坡—盆地相地层序列,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晚古生界石炭系南丹组(C2 P1 n)、二叠系四大寨组(P2 s)、领好组(P3 lh)、中生界三叠系石炮组(T1 s)(见图1)。
研究区位于乙圩—燕洞复式背斜内,主要由巴马背斜及一系列次级褶皱组成,发育NW向和NE向两组断裂。
岩浆岩主要为基性侵入岩,岩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与地质构造线方向一致,侵入于背斜核部。
岩体呈岩床、岩墙成群产出,平面形态多呈长条状、环带状、不规则状,分支、合并现象普遍,侵入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南丹组(C2 P1 n)—中二叠统四大寨组(P2 s)。
从岩体中心往两边岩性变化依次为:粗粒正长辉长岩、中—粗粒辉长辉绿岩、细—中粒辉绿岩。
辉绿岩与围岩外接触带具不同程度大理岩化、滑石化、透闪石化、纤闪石化、硅化等蚀变特征,[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广西巴马地区的地质背景及在1∶5万巴马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的透闪玉石矿的宝石学特征、岩相学特征,认为广西巴马地区与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已发现的透闪石玉矿床空间毗邻,地质背景相似,具有较好的透闪石玉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大。
俄罗斯玉的鉴别特征
珠宝网百度百科部tougao@
俄罗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从广义上说,它亦是和田玉,它的外观特征,特质与和田玉也很相似。
下面就从外形、块度、外皮、颜色、净度、质地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俄罗斯玉。
一、外形:俄罗斯玉中白玉籽料与和田玉白玉籽料极为相似,同样为鹅卵状,其形成环境也非常相似。
俄罗斯玉中的山流水,表面光滑,以片状结构居多;山料则是表面粗糙,棱角分明呈不规则状。
二、块度:俄料块度大并且产量多,俄料矿坑有限,但是储量丰富,其中有些玉料块度大且质地细腻,品质可媲美和田玉。
三、外皮:人们习惯用“皮白玉”形容俄料,俄罗斯玉的外皮非常有特点,毛口表皮参差不齐,尤其是其中糖玉,因特征明显而单独划一品种。
四、颜色:俄罗斯玉的颜色多为以白色为主,在奶白色、灰白色,中间或夹杂有
黄色调。
其中又以灰白色居多。
但是在玉料不同位置颜色不同,从横截面观察,可以发现俄罗斯玉由外而内,有几个色带,从外而内依次为灰白色、深褐糖色、浅褐糖色到纯白色。
五、净度:俄罗斯玉净度较高,透闪石含量高,杂质少,多呈现为不透明或微透明状。
六、质地:俄罗斯玉中不乏质地细腻的玉料,但是玉料普遍糯性不够,较为粳,韧性不好,雕琢时容易崩口。
文章出处:珠宝网()
投稿邮箱:tougao@。
玉石鉴别38种国家标准图文详解根据GB/T16552 – 2010 国家珠宝玉石名称标准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GB/T16553 – 2010 国家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修改并完善了2003版的鉴定标准,将32种玉石增加至38种。
下面以图文的形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38种玉石。
翡翠矿物(岩石)名称:主要矿物为硬玉,可含角闪石、钠长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透辉石、绿辉石、沸石等。
内部结构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粒状或局部为柱状的集合体。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摩氏硬度:6.5~7。
密度:3.34(+0.06,-0.09)g/cm3。
折射率:点测法常为1.66。
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可见微小的解理面闪光,称为“翠性”。
软玉矿物(岩石)名称: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以透闪石为主。
内部结构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集合体。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摩氏硬度:6~6.5。
密度:2.95(+0.15,-0.05)g/cm3。
折射率:点测法为1.60~1.61。
最具代表性的软玉为和田玉。
欧泊矿物(岩石)名称:蛋白石。
内部结构为非晶质体。
玻璃光泽至树脂光泽。
摩氏硬度:5~6。
密度:2.15(+0.08,-0.90)g/cm3。
折射率:通常1.42~1.43。
特殊光学效应为变彩效应。
玉髓(玛瑙)矿物(岩石)名称:玉髓。
内部结构为隐晶质集合体,呈致密块状,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细微纤维状集合体。
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摩氏硬度:6.5~7。
密度:2.60(+0.10,-0.05)g/cm3。
折射率:点测法1.53或1.54。
呈同心层状和规则的条带状现象被称为玛瑙。
木变石(虎睛石,鹰眼石)矿物(岩石)名称:主要矿物为石英。
内部结构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结构,虎睛石可具波状纤维结构,鹰眼石纤维清晰。
抛光面:蜡状光泽;断口:玻璃至丝绢光泽。
摩氏硬度:7。
密度:2.64g/cm3~2.71g/cm3。
长期以来,在地质学界、宝玉石界和考古学界均知甘肃酒泉祁连山地区产蛇纹石玉,即酒泉岫玉,又称祁连玉。
但甘肃也产优质透闪石玉(Nephrite)却鲜为人知。
甘肃闪石玉,即甘肃省境内产出透闪石玉之总称,现较明确的产地主要有马鬃山玉矿和马衔山玉矿。
据调查,酒泉的肃南、金塔、敦煌一带可能还有透闪石玉矿存在。
甘肃闪石玉矿马鬃山玉矿,位于酒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境内。
由于早期的大规模开采、消耗,现今玉矿几近枯竭,罕见大块玉料,出产玉料的块度都较小,工艺价值不高。
2007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马鬃山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掘和测绘工作,共发现矿坑200余处,均为露天开采矿坑,另发现房址、作坊、防御遗存、斜井、灰坑、灰沟、石料堆积多处。
目前已确认寒汉,年)时期的遗存子草场玉矿遗址最早开采甘肃闪石玉与“玉石之路”文 图/ 丁哲马鬃山玉矿矿坑马衔山原生玉矿3500~3000年),明清时期也进行过开采。
马鬃山玉矿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遗存。
马衔山玉矿,主要指定西临洮县峡口镇北约9公里处的“玉石山”。
现今马衔山地表玉矿已开采殆尽,玉矿脉深藏山顶的矿洞之中,半山腰处也会见到风化剥离的山料。
逢夏秋时节暴雨,山洪爆发过后,玉矿附近的大碧河及其支流漆家沟、王家沟中还会零星见到籽玉。
马衔山玉矿尚未进行过正式考古发掘。
据当地百姓告知,曾有人在“玉石山”上发现过古人开采遗迹。
甘肃闪石玉特征“马鬃山玉”与“马衔山玉”,均为甘肃闪石玉的代表。
二者玉质相近,不易区分,惟地质产状和个别色泽有所差异。
“马鬃山玉”,以山料、戈壁料为主,罕见籽料。
“马衔山玉”,则有山料、山流水料和籽料。
开采方式都是在玉矿脉露头处敲击剥离玉石,捡拾已风化剥落的玉料,或在河流中寻找籽料。
就实地考察收集到的甘肃闪石玉料标本看,其透闪石含量大于95%,内部呈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半透明或微透明,朦胧乳质感较强,粒度较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朝洪教授等曾对马鬃山玉料标本做过检测,摩氏硬度值为5.00~6.60,大部分硬度在6.0以上。
中国古代透闪石—阳起石玉器白化机制研究述要王荣【摘要】出土透闪石—阳起石玉器呈现部分白化和全器白化现象,其时代涵盖史前至近代,地域跨越中国全境.目前白化动力成因研究颇为零散,迄今尚未从"面"上进行系统总结.为此,本研究拟从玉料加工成器之前的自然(风化)白化、玉料加工成器之后的加热白化和自然(受沁)白化等三方面对白化的性状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细致梳理和探讨,总结透闪石—阳起石玉火烧变白过程的热力学机制,探讨自然成因的多样形式以及不同形式的内在白化机制,藉此有助于判断和揭示白化玉器背后的人类行为和自然行为.【期刊名称】《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年(卷),期】2017(029)004【总页数】13页(P88-100)【关键词】透闪石—阳起石玉;白化;风化;火烧;受沁【作者】王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6.8;P578.955玉器是有中国特色的文物种类,迄今至少有8000余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
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玉器的出土使得学者们可以从多领域、多视角进行广泛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较之传世玉器而言,出土玉器呈现的性状特征异常丰富,人们常用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宏观特征来描述玉器的基本面貌。
其中颜色作为最直观的特征,还用来描述玉料成器之前的变化、玉料成器之后至入土埋藏前的变化以及玉器入土埋藏后的变化等,如变白(白化)、变绿(绿化)、变黄(黄化)、变褐(褐化)、变黑(黑化)、变蓝(蓝化)和变红(红化)等颜色变化现象。
目前的研究显示,白化系玉料结构疏松导致,而其余颜色变化可能系(过渡)金属离子致色所致,它们按变化程度分为部分变化和全器变化[1]。
透闪石—阳起石玉,也称“闪石玉”、“软玉”,一直是中国玉器的最重要种类,其构成矿物分为透闪石和阳起石,区别在于后者的Fe含量较高[Fe/(Fe+Mg)>0.1][2]。
3:和田玉如何鉴别和田玉用水测密度法最容易鉴别。
第四步:用第一步所称重量,除以第三步的结果,例如这件玉的密度为:9.7÷3.3=2.9393可得出密度。
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称重的电子秤精度越高越好,至少也要精确要0.1克为佳。
其次,最好用矿泉水。
另外,在实际测定的时候,会因为玉质,分类,结构,内含物的成份和比例等原因,其密度值,可能也会有误差,但差别不会很大。
常见和田玉及假冒品对照密度表:黄色由淡黄到深黄色(包含糖色),青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墨色由墨色到淡黑色。
三,观察其是否半透明在玉石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而和田玉则属于半透明的,在光照下,能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像。
可将玉石对准光源,用手在玉后晃动,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动。
四,听其声音辨别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可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
五,用手掂下重量在购买时,可分别用手掂量一下相同体积的玉石,和田玉较沉重、实在、厚实,一般比其他玉石重。
和田玉用水测密度法最容易鉴别(上面已有详细介绍)。
如何鉴别新疆和田玉籽料一,和田玉籽料的天然外形,是任何人工所无法模仿的。
天然籽料的外形,是圆滑而不滚圆的。
而纯粹是滚圆形状的籽料,基本上都是假冒的。
尤其是和田玉籽料上的天然解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裂口,是和田玉在形成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
而这些解理,会随着同人体接触而逐渐愈合。
因此那些外形完美,没有解理,价钱便宜的籽料,一般来说,就是假的。
第二就是从籽料的皮色来入手。
真籽料是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只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
这种皮色是相当的自然,也就是活皮。
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觉是一致的。
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
不过真正好的籽玉是不长皮的,即使是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
贵州罗甸产出透闪石仿和田玉子料的鉴别
近几年和田玉子料受环境保护禁止乱开采的影响,产出越来越少,使得其价格水涨船高,优质子料已经按克价销售,受利益驱使,很多新的材料被用来染色做皮冒充和田玉子料进入市场销售。
近日,笔者在实验室做日常鉴定工作时,接收到一个样品,经研究测试及在市场调查询问,确定是由贵州罗甸出产的透闪石经染色做皮来冒充和田玉子料。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进行常规仪器鉴定,折射率点测为 1.61,密度为2.87g/cm3。
选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测试条件为分辨率为8cm-1,扫描范围400--6000 cm-1,测试得出谱图与和田玉谱图吻合。
但在进行感观鉴别时发现样品光泽明显弱于天然子料,呈土状光泽,且缺少子料的油润感。
样品表面可见类似于汗毛孔的凹点,仔细观察可见凹点深浅基本均匀且呈定向排列,同时打光观察可以發现沁皮很厚且均匀,而天然子料沁色深浅不均且皮色较薄。
在征得客户的同意下,我们又进行了硬度测试,发现该样品沁色部分硬度较低,用硬度为5的硬度笔较容易刻动。
为确定样品情况,我们将该样品切开做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该样品人工处理痕迹明显,沁色边界清晰厚度完全一致,且白色部分结构非常紧密,呈明显的瓷质感,与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结构、油润感不同。
在市场上调研时,发现有一批料子与该样品特征吻合,经询问相关人员,得知这是由贵州罗甸出产的透闪石,因其原料感观鉴别与和田玉区别较大,所以大部分被染色做皮来冒充和田玉子料,因其价格较低,容易进入市场。
目前来看这种样品多加注意在感观上就可以鉴别,比如观察光泽、皮色厚度、表面毛孔分布等,在不能确定是否是处理和田玉时还可送至正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以免上当受骗。
玩玉,你不可不知的——石头家族1、角闪石家族角闪石玉,简称闪玉,主要是由角闪石族矿物所组成的集合体。
角闪石族矿物属于链状硅酸岩类矿物。
在角闪石族矿物中,除了角闪石以外,还有许多变种。
其中主要有透闪石、阳起石、直闪石、钠闪石等。
因此,透闪石玉、阳起石玉都属于角闪石玉。
著名的中国新疆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
新疆和田玉是由透闪石矿物微粒集合体组成的透闪石玉和由阳起石矿物微粒集合体组成的阳起石玉(碧玉)。
和田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
羊脂白玉又是白玉中的上品,含透闪石达99%,颜色洁白,质地更加纯洁细腻,具有凝脂般油脂光泽。
同等重量玉材,羊脂白玉的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
著名的中国辽宁岫岩玉大家都知道,价格实惠,做出来的东西也好看,但是岫岩玉中还有一个高富帅——老玉,它可是和田玉的远房表亲,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
2、辉石家族说起辉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可是要提到它另外一个名字,翡翠,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由辉石族矿物和角闪石族矿物或钠长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硬玉是辉石族矿物中的一种少见品种。
因此,翡翠实际上是一种硬玉岩。
辉石族矿物属于链状硅酸岩类矿物。
3、蛇纹石家族蛇纹石玉主要是由蛇纹石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蛇纹石属于层状硅酸岩类矿物。
著名的中国辽宁岫岩玉中的岫岩蛇纹石玉属于蛇纹石玉,简称岫玉。
常见的还有蓝田玉、酒泉玉蓝田玉,蓝田玉为古代名玉,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之为珍宝,由于近代出产的蓝田玉品质普遍不高,所以蓝田玉存在感极差4、叶腊石家族叶腊石玉主要是由叶腊石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叶腊石属于层状硅酸岩类矿物。
著名的中国福建寿山石属于叶蜡石玉。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叶蜡石、珍珠陶石、伊利石,其次为绢云母。
名贵石种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
属于叶蜡石玉的还有著名的中国浙江青田石和浙江昌化鸡血石。
其中,浙江昌化鸡血石是一种含纯质辰砂的、主要由地开石、叶蜡石、高岭石、滑石、皂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透闪石玉基本知识
透闪石玉是一种无形的“宝物”,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空中的星体,可以用来鉴别有关表面的生命迹象,也可以用作矿物学和岩石地质学的研究。
它是一种半透明石头,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可以折射出星空中的光芒,使人们可以看到星星的轨道,以及更多的宇宙知识。
透闪石玉是一种石英类矿物,具有半透明的光泽,可以反射出星星的光芒。
它的组成主要是硅酸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硅和氧化铁,它们之间还含有微量的其他元素,如铬、钾和钠等。
这种矿物的结晶状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刚石晶体,另一种是晶体结构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铁,从而形成闪耀的绿色光斑。
透闪石玉是一种珍贵的石头,它有着很多独特的性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反射出星星的光芒,可以将星星的光线折射到观测者的眼睛上,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星体的结构和状况。
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抗热性和抗腐蚀性,可以承受一定的热量,耐受一定程度的腐蚀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制作耐火瓷器、宝石首饰等物品。
此外,透闪石玉还有很多用途,比如矿物学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地壳的构造和演化,以及研究各种矿物的成因
和结构;地质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地质变化,以及对古代古生物的研究;地球物理学研究,可以利用它来研究地球的磁场、地热和地壳运动等;天文学研究,可以通过它来观测星体的形态、运动、特性和其他特征,从而了解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透闪石玉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矿物,它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宇宙的可能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享受,让我们看到了更美丽的宇宙,更多的科学知识。
和田玉的成分和田玉,作为中国传统玉石中的瑰宝,以其温润细腻的质地、柔和的光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要深入了解和田玉,就不能不探究其成分。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
透闪石是一种钙镁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 Ca₂Mg₅Si₈O₂₂(OH)₂。
其晶体结构呈纤维状或柱状,这赋予了和田玉独特的物理性质。
透闪石在和田玉中的含量通常在 95%以上,高含量的透闪石是和田玉具备优良质地的关键。
当透闪石的晶体排列紧密、有序时,和田玉就会展现出较高的密度和细腻的质地,手感温润光滑。
除了透闪石,和田玉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矿物质。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阳起石。
阳起石也是一种钙镁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Ca₂(Mg,Fe)₅Si₈O₂₂(OH)₂,它与透闪石在化学成分上相似,但铁含量相对较高。
阳起石的存在会影响和田玉的颜色,使其色调可能更偏绿。
此外,和田玉中可能还会含有微量的石墨、磁铁矿、黄铁矿等矿物质。
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含量极少,但有时也会对和田玉的外观和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石墨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和田玉表面出现黑斑;磁铁矿和黄铁矿则可能会使和田玉带有金属光泽。
和田玉的化学成分并非固定不变,其成分比例会受到产地、形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在成分上可能会存在细微的差异,从而导致其物理性质和外观特征有所不同。
例如,新疆和田地区产出的和田玉,通常被认为是品质较高的。
这部分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含量较高,且晶体排列更加均匀、紧密,质地细腻温润,油脂光泽明显。
而青海产出的和田玉,透闪石含量相对略低,并且常常伴有水线等特征。
从形成过程来看,和田玉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含钙、镁等元素的岩石经过长期的变质作用,逐渐形成了以透闪石为主的和田玉矿脉。
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和物质成分的差异,也会造成和田玉成分的变化。
对于玉石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了解和田玉的成分不仅有助于鉴别其真伪和品质,还能更好地欣赏和田玉的独特魅力。
透闪石质玉的鉴别方法1. 透闪石质玉的基本概念说到透闪石质玉,大家可能会想,“这又是什么鬼?”其实,透闪石质玉就是用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玉石,质地细腻,光泽迷人,常常在各种珠宝市场里大放异彩。
它不仅外表好看,还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收藏品。
不过,市面上伪劣产品横行,想要买到真的透闪石质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在这片玉石的海洋中,捞出真正的宝贝。
1.1 透闪石质玉的外观特征透闪石质玉的外观可是极具诱惑力的。
它通常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光泽,像是刚刚洗过脸的明星,透着一股清新。
仔细观察,透闪石质玉的颜色多样,有奶白色、淡绿色,甚至还有些微妙的蓝色,仿佛是大自然为它调色的。
你要是看到一种光滑、细腻的表面,那就八成是透闪石质玉了,毕竟它的质感可比其他石头高出一截。
1.2 透闪石质玉的透明度再说说透闪石质玉的透明度。
这个特性就像是你早晨看窗外的阳光,透亮而清晰。
真正的透闪石质玉,往往有一定的透明度,轻轻照射下去,里面的光线能透出点点光斑,简直是让人一见倾心。
如果你手上的玉石看上去有些浑浊,像是被雾霭笼罩,那很可能是假货。
记住,透明度高的透闪石质玉才是好货!2. 鉴别透闪石质玉的方法好吧,了解了基本特征,接下来就要“动手”了!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在选购时不至于被“忽悠”。
2.1 水试法水试法就像是给玉石洗澡。
把透闪石质玉放在水中,真正的透闪石质玉会吸水,而不容易出现气泡,反之,假货往往在水中会“冒泡”。
当然,这个方法不能全信,毕竟有些假货也很“聪明”,但结合其他方法一起用,效果更佳。
2.2 刮试法说到刮试法,听起来可能有点暴力,其实就是用指甲轻轻刮一下玉石表面。
真正的透闪石质玉耐磨,不容易留下痕迹,而假货可能一刮就留下划痕,像是个脆弱的玻璃娃娃。
所以,这个小技巧可得好好学起来!3. 购买透闪石质玉的小贴士最后,再给大家一些购买透闪石质玉的小贴士,让你在选购时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3.1 选择正规渠道首先,买东西一定要选正规的地方,像那些大品牌、知名商家,不要为了贪小便宜去那些小摊小贩那里。
矿物概述编辑矿物名称透闪石(角闪石变种)[1](Amphibole var. Tremolite) ,化学组成Ca2Mg5Si8O22(OH)2Ca2(Mg,Fe2+)5Si8O22(OH)2,CaO13.8%,MgO24.6%,SiO258.8,H2O2.8%,FeO的含量有时达3%,成分中还有少量的Na、K、Mn代替Ca;F、Cl代替(OH);鉴定特征具有细长柱状或纤维状的晶态,良好的柱状解理。
解理角度的不同,可以和辉石区别;颜色比较淡,可以和普通角闪石区别。
成因产状透闪石可以是不纯灰岩或白云岩遭受接触变质的产物。
在区域变质作用中,也可由不纯灰岩、基性岩或硬砂岩等变质形成。
在热液蚀变过程中,也可形成阳起石,是称阳起石化作用;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瑞士的Ticino;奥地利的Tyroi和意大利的Piedmont、奥地利Tyrol 的Zillerthal和美国东部的Appalachian山脉。
其他的产地还有NewZealand;Mexico和中美洲等地。
矿物晶体编辑晶体形态斜方柱晶类;晶体常呈细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常呈柱状或放射状;常见单形为斜方柱m(110)和r(011),平行双面b(010);晶体结构晶系和空间群:单斜晶系;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0=9.84埃,b0=10.05埃,c0=5.275埃,z=2;粉晶数据:3.12(1)8.38(1)2.78(0.9)物理性质硬度:5-6比重:2.9-3.2g/cm3解理:两组完全解理,交角为56°,有时可见100裂理,集合体不显示解理断口:参差状断口颜色:无色、白色至浅灰色,粉红色、浅绿色、褐色、淡紫色。
条痕:无色透明度:透明光泽:玻璃光泽,纤维状者呈丝绢光泽发光性:发荧光,短UV=黄色,长UV=粉红色其他:不溶于HCl光学性质二轴晶(-),Np=1.599-1.612,Nm=1.613-1.626,Ng=1.625-1.637,双反射率=0.0250-0.0260,2V(计算)=82-84,2V(实测)=88-80.色散r<v.用途:陶瓷、玻璃原料、填料和软玉材料等。
玉石的多种分类目前市场上流传的玉石种类不下几十种,大部分为中低档玉材。
一般来讲,玉石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玉有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主要以翡翠为主,软玉以和田玉为主。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产自缅甸的翡翠。
本期,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玉石分类。
翡翠玉石分类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的矿物学名称叫硬玉。
因它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颜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因此而得名翡翠。
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
日本、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
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采宝石级翡翠,供应世界各地。
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缅甸才出产翡翠,因此将缅甸玉作为硬玉的代名词了。
明代,中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翡翠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翡翠分类常见的翡翠品种的分类是按翡翠的颜色、质地和透明度的不同进行分类的,不同的品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翡翠的品质高低,因此商业上比较常用。
因为翡翠的颜色和质地非常复杂,变化也很多,所以有很多个细分的品种,以下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品种:(老坑)玻璃种:颜色为纯正的翠绿色,质地非常细腻,看不到翠性;透明度很好,就像玻璃一样,因此得名。
是翡翠中的极品。
冰种: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无色或色很浅,有时飘绿或蓝绿色花。
属中高档翡翠。
芙蓉种:淡绿色,一般不带黄色调,有时带很浅的粉红色,显得很淡雅。
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中等。
属中档偏上的翡翠。
金丝种:绿色至黄绿色,颜色呈丝状至条带状分布,质地细腻至较细腻,透明度较好。
属中等偏上的翡翠。
白底青种:底白如雪,鲜艳的绿色呈片状或点状分布,质地由细到粗都有,透明度不好。
为中档翡翠。
豆种:颜色为淡绿至豆绿色,质地比较粗,透明度不好。
为中档偏下的品种。
花青种:颜色色调不正,偏灰、偏蓝、偏黄均有,且颜色分布极不规则,质地由细到粗都有,透明度不好。
谈透闪石玉的分类和鉴别
和田玉(透闪石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魁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开拓了玉石之路。
和田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材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作出了贡献。
对和田玉进行了简单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主要结构为毛毡状结构,其玉器有其特点。
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
标签:透闪石玉;和田玉;重要性
透闪石玉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中国的透闪石类玉产地主要为新疆、青海,以新疆的和田玉最为著名。
新疆的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田、且末、若羌绵延1500余公里的昆仑山脉之中,已知产地一百余处。
国外的透闪石类玉,主要以碧玉品种为主,其中以新西兰的鲜绿色透闪石类玉(毛利玉)质量较佳。
朝鲜产的白玉也很出名。
1 分类
1.1 按成因和产状分类
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
原生矿又名山料,产于原生矿床中的玉石,采出之后,为不规则块状,棱角明显。
次生矿在新疆称山流水,由原生软玉矿床经风化剥蚀、冲刷,搬运至河流中,在适当地方堆积或沉积而成次生矿。
和田玉仔料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床上,现在从这两条河床采到的仔玉占所有仔玉产量的95%左右。
(1)山料:山料又名山玉、碴子玉,或称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
山料特点是开产下来的玉石呈棱角状,块度大小不同,质地良莠混杂不齐。
玉行中人习惯上以矿坑分种类,“新坑”、“老坑”之说即由此而来。
(2)山流水: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自然风化、泥石流、雨水冲刷后所形成的玉料。
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质地介于籽料与山料玉之间。
也可说是尚未完全变成仔玉的一种玉料,其内外质色一致,是一种优良料种。
(3)仔玉:仔玉是软玉矿石因自然风化、冰川、泥石流、河水不断冲刷等原因,带到山下的河床中,形成鹅卵石状者。
表面光滑,形状各异,有大有小。
仔玉的外皮有白、黑、秋梨、芦花、糖红等许多中颜色。
常以仔玉外皮的颜色来命名籽玉,如黑皮者,称黑皮仔玉;白皮者,称白皮仔玉,这种玉质地好,水头足,色泽洁净,上好羊脂白玉就产其中。
籽玉的采集方法是“捞玉”。
(4)戈壁玉:主要产于沙漠戈壁之上,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长期暴露于地表,并与风沙长期作用而成,呈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块度较小,表面有风蚀痕迹,无皮壳。
戈壁玉的润泽度和质地明显比山料好。
1.2 按颜色分类
和田玉按颜色分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
(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
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
羊脂玉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籽玉中最好的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中国古代很多玉器珍品,均为羊脂玉所制。
(3)青白玉:是指一种灰白色或带有淡淡的灰绿调的白玉,其颜色介于青玉与白玉之间,通常主体色仍是白色,常被归入白玉一类,属白玉颜色较差的品种。
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是指从淡青色到青色的软玉,颜色匀净,传统的“青玉”为深绿带灰或绿带黑色。
质地细腻,呈油脂状光泽。
青色在软玉中是指一种介于灰、绿之间而偏灰的一种不鲜明的颜色。
青玉的地与白玉相近,但颜色不如白玉,故其价值较白玉要低一档。
青玉中的透闪石含量通常在90%左右,阳起石和绿帘石矿物成分有所增加,颜色较均一,质地细腻。
(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
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
黄正而娇,润如脂,为玉中珍品。
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黃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
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
(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
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
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
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
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
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2 鉴别
(1)岫玉(蛇纹石):岫玉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
岫玉所特有的半透明状黄绿色较易与和田玉区分。
且其纤维交织结构不均一,没有和田玉那样规则分布的花斑状结构,可见分布不规律的白色“云朵”。
岫玉硬度稍低,和田玉的硬度明显高于岫玉,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
因为这种方法为有损鉴别,一般不建议采取。
岫玉的光泽较和田玉差,呈蜡状。
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岫玉与软玉很容易区分,折射率、密度有很大差别。
(2)阿富汗白玉(大理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这种玉石颜色呈白色,具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由于硬度很低,解理发育和易腐蚀而不适于做首饰,主要用于光学材料、观赏石及收藏。
阿富汗白玉经常用来雕刻成白菜,象征“百财”。
由于阿富汗白玉玉质非常细腻均匀,光泽油润,肉眼看不到玉花,经常用来冒充上等白玉或羊脂玉,其辨别的方法很简单,从硬度大小可以区分,因为大理岩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遇盐酸会产生气泡,用其方法很容易鉴别,由于以上两种方法为有损鉴别,同样一般不建议采取。
(3)石英岩:与软玉最为相似的是白色石英岩,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
块状、条带状,钟乳状构造。
颜色常见白色、绿色、灰色、褐色等。
抛光面多呈玻璃光泽。
一般情况下和田玉透明度低于石英岩。
同样大小的制品用手掂时,和田玉较重,石英岩较轻,且石英岩的折射率、密度低于和田玉,而硬度高于和田玉。
由于和田玉韧性很强,雕刻时不容易起崩,阴刻线两侧不容易起崩口,石英岩类玉石硬度虽然高,但韧性差,脆性强,阴刻线容易起崩口。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另外玻璃仿制白玉的情况是越来越像,越来越多了。
早期的玻璃仿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小不定的圆形气泡。
只要见有气泡就可肯定不是白玉,但是现在的玻璃仿品有的根本找不到气泡,如晶化玻璃,并且可以看到较细的“玉花”,所以无气泡者未必是真货。
有些白色的玉石酷似白玉,不进行严格地检测,是很难做出准确地判断的,所以应该测试具体数据。
精确的鉴别还是应通过相应的仪器与正确的方法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