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7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新现代主义作品
• 196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 设计组织阿基佐姆(Archizoom)也 积 极 推 进新现 代 主义 。19 69 年
阿基佐姆 设 计 了 " 米 斯 " 椅
(图11-6),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 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 椅采用了镀铭方钢、橡胶板等工 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 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OMK事务所的新现代主义作品 • 在家具设计方面, OMK是新现代主义 的典型代表。 OMK 是1966年成立的一 个由青年设计师组 成的事务所,他们 在家具和室内设计 中广泛使用钢管和 其它工业材料,突 出体现金属材料的 冷漠感(图11一4)。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新现代主义作品
• 在欧美其它国家, 新 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 较为正规、严谨的 新 现代主义 作品不少 出 于斯堪的 纳维亚设 计 师之手。 如丹麦设 计 师克雅霍尔姆 ( Poul kjaerhlom) 设 计 的钢片椅(图11-5)就显 得稳重而严谨。 图11-5
• 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 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 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 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
罗维20世纪40年代末设计
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图 11-7)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 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 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 控制键和非常精确的显示仪 表,俨然是架科学仪器。 图11-7
上接第十百度文库章
工业设计史
主讲: 杜镰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历史线索: 历史线索 理性主义、“无名性”设计、
新现代主义、高技术风格、波普风格、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
多元化起点
• 现代主义理论根置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20世纪50 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战后一段时间内,许多 设计机构一直致力于为“优良设计”建立一套以功能主义为基础 的永恒标准。 • 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均匀的市场开始消失。后工业社会(Post industrial Society)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这些市 场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 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工业设计必须以 多样化的战略来应付这种局面,并向产品注入新的、强烈的文化 因素。 •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新一代的设计 师开始向功能主义提出了挑战,这成了设计走向多元化化的起点。 • 功能主义的危机主要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 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
家用电器中高技术风格作品
• 在家用电器,特别是在电子类 电器的设计中,"高技术"风格 也很突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 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 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 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 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 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 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 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1975 年由英国P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 " SM2000" 型 直 接 驱 动 电 唱 机 (图11-12)就是一件"高技术"风 格的家电产品,所有零部件都 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机玻璃的 盖子还特别强调了唱臂的运动。 图11-12
英国波普风格作品
•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波 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 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 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 文化条件,就像此起彼伏的 流行歌曲一样。1964年英国 设计师穆多会(Peter Murdoth)设计了一种"用后即 弃"的儿童椅(图11-14), 图11-14
• (图11-14) 是用纸板折叠而成 的,表面饰以图案,十分新 奇。与此同时,纸质的耳环、 手锡甚至纸质的服装都风行 一时。
波普风格(Pop) 第三节 波普风格
•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 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 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 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 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 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
波普风格特点与意义
• 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 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 乐会等。 •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 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 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 凡的清高。 • 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 色彩。 • 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T强烈 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1-6
"高技术风格"(mdl-Tech)
•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 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mdl-Tech)。 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 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 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
高技术风格起源
日本富士乐公司
"无名性"设计
• 在办公机器设计上"无名性"更 为明显,无论是复印机(图11-3) 还是计算机,造型上都十分稳 健。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不是 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 在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 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 若非内行,很难从外观造型上 判别出生产厂家。这种"无名性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 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 至今。
高技术风格作品
在这种社会 背景下产生 的。
• 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
"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 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 计者是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Piano)和罗杰斯(Richad Rogers)。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 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流中心。"蓬皮杜艺 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 备也全部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 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绿色的为供水 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 广场的西立面(图11-9)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 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是外走 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 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 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家用电器中高技术风格作品 • 1980年德国普法夫公司 推出了一种带微处理器 的全电动缝纫机(图1113),很少有机械构造。 为了体现先进的电子技 术,机身上装置了大量 的控制按钮,很像电子 计算机的键盘。 图11-13
评论
•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 一时,并一直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初。 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 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 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 议。
“无名性”设计适用范围
• “无名性”设计更适于批量生产的物品, 因为在批量生产中,形式常常不得不对 市场和生产技术让步。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无名性"为特征的 理性主义设计为国际上一些引导潮流的 大设计集团采用,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布劳恩公司等。
索尼公司"无名性"设计
罗维高技术风格作品
• 20世纪50年代初,罗维又 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 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图11-8) 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 构成,外形为一规整的长方 体,所有内部元件都清晰可 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 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图11-8
"高技术"风格 的发展是与20 世纪50年代未 以来以电子工 业为代表的高 科技迅速发展 分不开的。科 学技术的进步 不仅影响了整 个社会生产的 发展,还强烈 地影响了人们 的思想。"高技 术"风格正是
• 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 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 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 斯(Josef Albers)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 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 计领域盛行。 • 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 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 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 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 •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 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建筑设计上
高技术风格作品
图11-9
室内设计上高技术风格作品 •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 设计、家具设计上的 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 那些为工厂、实验室 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 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 技术。由美国纽约莫 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 架床(图11-10)就是由 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 接件组合而成的,看 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 手架。
“无名性”设计的特征
• 产品的设计师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学科 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 • 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大多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 设计一般都是按一定程序以集体合作的形式完 成的,这样个人风格就难以体现于产品的最终 形式之上。 • 此外,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 了自己的长期设计政策,这就要求企业的产品 必须体现出一贯的特色。即使聘请自由设计师 设计的产品也必须纳入公司设计管理的框架之 内,以保持设计的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 名性"设计的发展。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无名性"设计 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 无名性 设计
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学为基础的理性主 义占着主导地位。 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 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 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 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 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 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 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 计中的主观意识。 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包涉及心理学、 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 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心。技 术因素成了评价设计的关键因素。
图11-3
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 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 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 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 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 主义" (Neo –Modernism)。
新现代主义 起源
高技术风格作品
• 法国设计师伯提 耶(MamBeIthier) 设计的儿童手工 桌椅(图11一11)则 采用粗壮的钢管 结构,并装上了 拖拉机用的坐垫, 具有高度工业化 的特色。 图11一11
科幻电影中高技术风格作品
• 20世纪60年代法国 设 计 师 莫 尔 吉 ( Olivier Mourgue) 为一部著名的科幻 电影《2001年,宇 宙奥德赛》设计了 影片中的布景,他 采用金属构架与人 造海绵制作了一系 列形状古怪的家具 和科学实验室场景, 影响很大。
图11-1
丹麦设计师
"无名性"设计
• 丹麦设计师安德瑞生 (Henning Andreasen)20世纪 70年代设计的F78型电话机 ( 11-2) (图11-2)也是理性设计的典 型。机身的基本形状和按键 的布置是按人机工程原理确 定的,结构紧凑,外观规整 朴素,没有任何夸张以体现 设计师的个性。这一设计获 得了1976年丹麦工业设计奖。
• "无名性"设计改变了许多电器 产品的形式。先前的一些家用 电器如音响装置和电视机等, 一直是沿袭各种家具的风格, 使用木材等家具材料。而20世 纪60年代末以来,一些"优良设 计"的典范则常常被置于黑色的 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观细节减 少到了最低限度,看上去毫不 起眼。在操作和显示的设计上 也尽量减少信息密度,有时表 面连一个按钮也看不见。索尼 公司1996(图11-1)就是如此,黑 色的框架强调了产品的几何性, 正面设计除屏幕外只有一圈窄 窄的边框,上面仅留下一些不 起眼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