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从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框题回答的是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意义重大。并且本框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常常以选择和非选择形式来考察。

2、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理解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下一阶段的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突破重点:列举生活中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典型案例,并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难点: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依据: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

突破难点,采用直接讲授法,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选取生活中典型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二、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绝好时机。从现实生活看,我国蓬勃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各项成就的取得,综合国力的提高,都会给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产生正面的冲击力,非常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切入点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点击生活、导入新课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多媒体课件显示)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

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问题探究: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思考、回答略。我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哲学不是夸夸其谈,不是纸上谈兵,哲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哲学,脱离了实践,哲学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所以,学习哲学,我们必须重视实践。那么,什么是实践呢?实践有哪些特征?,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第一个问题实践的含义

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主探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实践”的感性认识。学生谈论完后,我让我学生依据教材42,自己勾画出实践的含义。在此我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实践含义。对于实践的含义,必须明白①实践的主体——人们②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③实践的性质——物质性活动,这样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第二个问题: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P43的专家点评,先大体有个初步了解,之后我将在多媒体出示展示生活中一些实践活动的图片,让学生在分辨,1.飞机制造,2、蜜蜂采蜜3、山峡大坝4、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学生针对这4个图片进行分析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并请学生发言,在吃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实践”,我们必须分析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三个问题:实践的三大特点是个难点

首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我将在多媒体出示奸-15战机的图片

思考:图片中的实践活动由哪几种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总结出: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物质性特点

其次实践具有能动性

同样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检测飞机和蜜蜂采蜜

思考: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检测飞机与蜜蜂采蜜本质有何不同

总结出:检测飞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而蜜蜂采蜜是一种自然本能活动。最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同样多媒体出示诸葛亮赤壁之战和歼-15舰载机

思考:1.歼-15飞鲨舰载机顺利起降,是飞行员孤立的个人行为吗?2、诸葛亮的“赤壁之战”为何不用歼-15舰载机?

总结:歼-15能够顺利起降不是其单个人的活动,从开发研制,飞行成功,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动和支持。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另外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诸葛亮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还具有历史性。

通过运用教学资源,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分析,层层创设情景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把教学难点突破。

我们知道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明白实践活动需要认识的指导,那么实践对认识又有什么作用呢?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个问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探究教材44页:“西红柿等食用之谜的真相”。并在多媒体出示陆游的诗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

由此让学生思考:西红柿等食用之迷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针对教材案例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西红柿等食用之谜是通过法国画家的实践,即冒险品尝之后得出来的,而陆游的诗句,也在向我们表明,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个问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遇到的“三大困难”和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冥王星被降级两个案例

教师提问:1、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2这两个案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

在此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各自拿出自己的见解我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分别以公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来分析,首先第一个案例说明人们实践会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新研究,第二个案例,说明实践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让学生通过简洁的公式,能一目了然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第三个问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媒体展示中学生聂利进行的“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的实验。教师提问: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学生讨论,总结出聂利通过初步的实验得出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的结论,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直观的猜测,必须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找到蜜蜂发声的真正器官才能说明原先聂利获得的认识是正确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第四个问题,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阅读教材46页海归博士将养殖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的实例。

教师提问: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认识从实践中来,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有了正确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以,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是实践。

小结,通过今天学习首先学习了实践的含义和三个特点,最后重点学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三环节;走进生活

阅读课前拓展阅读材料中毛泽东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并任选一篇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