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71.01 KB
  • 文档页数:4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一)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且,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有效性。

(三)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和教师的意义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学艺术论者认为:教师需要天赋、灵感和创造性,是不可教的。

教学科学论者认为:教学建立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学要掌握教学规律,是可教的。

现在认为,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医生诊断同样需要直觉。有效教学离不开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一)关注生存阶段

新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问题,如学生、同事、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这些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可

能是由教师对学校社会化过程所致,教师总是希望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二)关注情景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已经完全能生存时,他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把精力放在教学上。

(三)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适应前两个阶段后,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的情况,并尽可能多的使用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中的地位

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7个方面),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专业技能。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这些技能的领会、掌握和应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一)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如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方式的实例,传统方式的随机点名并不一定就优于依次朗读,教师应该具备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准备。

(二)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正确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能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方法来了解问题

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教育心理学可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了解困难产生的原因。

(二)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而不是用以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固定公式,教师应用一般的方法和原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二章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第一节认知发展和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结构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是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示。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本阶段儿童还不能使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示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