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6.44 KB
- 文档页数:3
红楼梦1到80回故事梗概【原创版】目录1.红楼梦简介2.1-80 回故事梗概概述3.1-80 回主要情节4.主要人物介绍5.故事主题与意义正文【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全书共 120 回,通过讲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许多弊端。
作品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80 回故事梗概概述】《红楼梦》前 80 回的故事梗概可以概括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成长、爱情以及贾家的兴衰。
故事从贾宝玉出生讲起,经历了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贾家的荣华衰败。
【1-80 回主要情节】1.贾宝玉出生: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通灵宝玉,其母贾夫人因此为他取名“宝玉”。
2.宝玉与黛玉: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荣府相识,两人性格互补,互相关心,逐渐产生深厚的感情。
3.宝玉与宝钗:薛宝钗进入荣府后,与宝玉、黛玉形成了三角恋。
最终,宝玉与宝钗成婚。
4.贾家的兴衰:在贾宝玉成长的过程中,贾家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
贾母去世后,贾家逐渐没落。
5.黛玉去世:得知宝玉与宝钗成婚后,黛玉病逝。
【主要人物介绍】1.贾宝玉:故事的主人公,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但性格矛盾重重,既温柔体贴,又恣意张狂。
2.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聪明美丽,才情出众,但命运多舛,最终抑郁而终。
3.薛宝钗:贾宝玉的妻子,贤良淑德,聪明美丽,但命运也有坎坷。
【故事主题与意义】《红楼梦》前 80 回的故事主题是荣华富贵与悲欢离合,通过展现贾家的兴衰和主要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作者简介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名沾(读作“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
大约1715年(曹雪芹也有说法为1724年)出生于清朝江宁府(今南京),卒于1763或1764年。
祖籍河北唐山丰润(一说辽宁辽阳、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曹雪芹的高祖因随清兵入关有功得受官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等祖辈多代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家也因此成为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曹雪芹自幼便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极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到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注:也有说法是死于次年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曹雪芹逝于1763年的说法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现存最早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16回。
后来又发现了若干手抄本,较重要的如乾隆庚辰年(1760年)抄本,今存78回。
这些手抄本都题名《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等人的许多评语,所以又被称为“脂评本”,简称脂本;脂本何以出现并流传,尚有争议。
高鹗、程伟元高鹗(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主要知识点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2.作品简介《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小说以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纠葛为线索,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时代趋势。
3.人物辨识(1)贾宝玉别称:宝二爷、怡红公子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经典语录: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典型情节:神游太虚幻境、听曲文悟禅机、以假混真宝玉疯癫、宴宁府会秦钟、路谒北静王(2)林黛玉别称:林妹妹、林姑娘、颦儿、潇湘妃子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外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做。
闲静时如蛟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诗词:《葬花吟》桃花行》等典型情节:进贾府、葬花、焚稿断痴情(3)薛宝钗别称:宝姐姐、薛大姑娘、蘅芜君外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诗词:《忆菊》《画菊》《临江仙》等典型情节:羞笼红麝串、滴翠亭嫁祸黛玉、讽和螃蟹咏、出闺成大礼(4)王熙凤别称:琏二奶奶、凤丫头、凤辣子、凤组、凤哥儿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典型情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协理宁国府4.典型情节(1)黛玉葬花情节辨识:花锄、花囊、花冢、葬花词人物形象:黛玉——细心、敏感、多愁善感典型情节概述:在其他姐妹嬉戏玩耍的时候,黛玉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又拿着锄头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
(2)晴雯撕扇情节辨识:扇子人物形象:晴雯——张扬、倔强、泼辣;宝玉——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典型情节概述:晴雯给宝玉换衣服,失手把扇子跌在地上,将股子跌折,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
名著导读《红楼梦》(情节一)《红楼梦》鉴赏[作者介绍]曹雪芹(1715-1763),名霜,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
‚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孤傲不屈,嫉恶如仇。
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
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内容提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
[脉络分析]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
一、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
《红楼梦》,正是作者的小说创作主张的实践。
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
作者要给我们讲述的这个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写。
这样,在第三回里,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
《红楼梦》作者及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作品,由清代作家吴承恩创作,于1792年至1795年间完成。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习俗等多方面的情况,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落后。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贾琏、王熙凤等。
《红楼梦》被誉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杰作,也是中国社会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史诗。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思想内容:《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
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与此同时,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
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
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
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
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
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
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倚赖的。
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
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不存在,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
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
红楼梦故事简介红楼梦故事简介《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我国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故事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故事简介篇1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
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能够更清醒地、深刻地观察生活,看清剥削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再加上他的进步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艺术修养,认真的创作态度,正确的创作方法,才使他有可能创作出《红楼梦》这部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作。
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大家都认为是高鹗续写。
高鹗的续书虽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上与前80回有差异,但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使全书的故事完整无缺,得以在广大读者中间广泛流传。
《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文化的悲剧、人生的悲剧融为一炉,显示出小说内容的博大精深和主题思想的多元意蕴。
具体说来,《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他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以至作者称小说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宝黛爱情是一种经过长期共同生活的相互了解,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爱情,正包含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和习俗,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性精华,因此木石前盟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
相比而言,金玉良缘更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德言工容”俱佳的宝钗理所当然地成为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所取代。
红楼梦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祗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著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濎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著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曹雪芹名句语录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其静若何?红梅绽雪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才自清明志自高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
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
这部文学名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
《红楼梦》出现于清朝“乾隆盛世”年间,这个时期的社会表面好像太平无事,其实各种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精心描述,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玉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主线。
但是,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它并没有孤立地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此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族存亡过程,从而折射出社会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悲剧写得像《红楼梦》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小说的标题,以及穿插其间的诗词曲赋,乃至人名,似乎都各有深意,引发读者的无限回思索。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甚至铁器、瓷器等手工业制造的重要史料,所以历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研究者众多,由此形成了“红学”这一大综合性人文学科。
以下是长的,可以酌情采用:《红楼梦》,中国清代长篇小说。
一名《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红楼梦》的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2《红楼梦》的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人物简介中国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知名文学家。
名粘(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香港地区香港岛,先世原就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八旗”人,就是为旗人。
他嗜好研究广为: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作者生平年表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子初初镌刻十分(公元1715年7月17日23时10分后)曹雪芹出生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
裕瑞《枣窗闲笔》记述过:“其人(雪芹)身胖,头广而色白,仁义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言其小录,娓娓然令人终日诲人不倦,――就是以其书精妙尽致。
”雍正四年(丙午1726)曹雪芹十二岁。
曹\两次因织缎坚硬分别被罚遣一年和默然追赔。
五月曹寅的妹夫傅鼐,革职,远流黑龙江。
七月,曹寅的女婿纳尔苏以“贪贿”的罪名,削去平郡王爵,在家圈禁。
其子福彭袭爵。
雍正六年(戊申1728)曹雪芹十四岁。
约在年初,因江宁织造员外郎曹\等骚扰驿站案内,加上曹家内部有人告发转移财物,曹\获罪抄家逮问(家人大小男女含仆人一百十四口)。
抄家前,曹\罢任,由怡亲王胤祥传奏查办。
雍正将抄没之房地人口财产全部赏给隋赫德。
可见抄家并非为了充抵亏空。
曹\共做了十三年江宁织造。
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一、作者简介: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
他本人生于南京。
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为高鹗续成。
二、故事梗概小说写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梗峰下。
这顽石自经煅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
其时,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那块由顽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便由这神瑛侍者“携入红尘”。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青梗峰,见一块大石上刻有字迹,便从头到尾抄下,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
他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
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
甄士隐看破红尘,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教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读书。
此时,京城起复参革人员。
贾雨村托林如海求林如海的岳母家荣国府帮助。
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拜见了外祖母,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王熙凤(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红楼梦》作者简介
在20世纪初,“红楼梦原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
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但大多数
学者取得了共识——《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撰写和高鹗续全
的。
曹雪芹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
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大约生于1715年,
卒于1763年。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其先世原是汉族,
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的高祖因随清兵入关有功得受
官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
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家
也因此成为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康熙六次南巡,
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以织造府为行宫。《红楼梦》中提
到江南的甄家“独他们家接驾四次”暗示的正是这一宠信。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
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
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
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
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
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
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着。《红楼梦》
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
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乾隆二十
七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
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
由好友资助。由于至今尚末清楚的原因,曹雪芹的红楼梦只
留下前八十回,也有人说,曹雪芹也写了后二十八,但是高
庙不让它出世,所以,就把曹雪芹写的后二十八毁了,让高
鹗代写并把全书定位一百二十回。现存最早手抄本是乾隆甲
戌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16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手抄本,
较重要的如乾隆庚辰年抄本,今存78回。这些手抄本都题
名《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等人的许多评语,所
以又被称为“脂评本”,简称脂本。脂本何以出现并流传,
尚有争议。
高鹗
高鹗:清代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
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
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并有“侠气君能空
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
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
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
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
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