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602.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 分析化学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

2. 定性分析的对象包括:样本,分析物

3. 按样本大小可分为:常量分析(固:>100mg ,液:>10mL ),半微量分析(固:10~100mg ,液:1~10mL ),微量分析(固:0.1~10mg ,液:0.01~1mL )

4. 按分析物在样品中所占含量可分为:主要(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 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 绝对误差:E=T X -

3. 相对误差:Er=

⨯-T

T

X 100% 4. 准确度: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表示。误差小,准确度高。

5. 偏差: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6. 绝对偏差:di =Xi-X

7. 相对偏差:dr =

⨯-X

X

Xi 100% 8. 相对平均偏差:⨯⋅-=

∑X

n X Xi dr 100% 9. (样本)标准偏差:s=

()

1

-n X -Xi n

1

i 2

∑=

10.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值相互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大小表

示。

11. 实验结果首先要求精密度高,才能保证有准确的结果,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的准确度。(如无系统误差存在,则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12. 校正系统误差(准确度,误差)的方法:改进方法,校正仪器,对照实验,空白实验,回收率实验

13. 校正随机(偶然)误差(精密度,偏差)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 14. 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不一定大

15. 可疑值的取舍:G 检验(书p17)(G=

s

X X i

-,s :标准偏差),Q 检验(p18)

16.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p14):n

s t X ⋅±

=μ(t :查表可得,n ;测定次数)

17. 判断两组数据精密度是否有差异(p19):F 检验(与偏差有关)(F=

2

2

s

s 小

18. 比较某测定值与标准值有无显著性差异(p19):t 检验(与误差有关)

[t=

n s

X ⋅-μ(μ:标准值)]

19. 有效数字:

1)pH 、pM 、pKa 、pKb 、lgK 等有效数字位数,按小数点后的位数来算(书p23;

eg :pKa=4.74,则Ka=1.8510-⨯都是2位有效数字)

2)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奇进偶舍(倒数第二位为5时)”(书p23) 3)运算规则:加减法:先计算后修约,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乘除法: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所有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4)实验中数据统计中的有效数字:万分之一天平(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滴定

管(小数点后2位);移液管(小数点后2位);标准溶液浓度(小数点后4位);高含量组分>10%(小数点后4位);中含量组分1~10%(小数点后3位);微量组分<1%(小数点后2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1. 滴定分析法按原理分: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2. 按实验方法分: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返滴定法

3. 直接滴定法:使用一种标准溶液 eg :NaOH 滴定HAc

4. 返滴定法:用两种标准溶液 eg :测定Al 3+:Al 3++EDTA (过量)=AlEDTA

−−−→−溶液

标准Zn EDTA+Zn=ZnEDTA

5. 标准溶液:在滴定分析中用来和被测组分发生反应的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6. 滴定:将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剂量加入待测溶液中直到两者间反应完全的过程。此时被滴定的试液称为滴定液,所滴加的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

7. 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不一定pH=7) 8. 滴定终点:指示剂的变色点

9. 基准物:能够直接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条件: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试剂纯度高,在99.9%以上;化学性质稳定;试剂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4223

1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反应按一定的方程式进行,无副反应,即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程度完全,能达到99.9%以上

3)反应速度要快,或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能使反应加速

4)有适当的方法确定反应化学计量点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 共轭酸⇔共轭碱+ H+

2. 酸碱半反应:各个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该反应不能单独发生

3. 共轭酸碱对满足:Ka·Kb=Kw=10^-14(eg:H

3PO

4

~H

2

PO

4

-:Ka

1

·Kb

3

=Kw)

4. 共轭酸酸性越强,其对应的共轭碱碱性越弱(书p48~50)

5. 分布系数(δ):某一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eg:书p52 H3PO4)

6. 分布系数仅与溶液中的[H+]及本身的酸特性Ka有关,而与酸的总浓度无关。

7. 分布曲线: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书p52)

8. 分布曲线在酸碱滴定中的作用:

1)判断能否家通过控制溶液的pH进行分步测定(几个滴定突跃)

2)判断在某个pH时,同时有哪几种存在形式,以哪一种存在形式为主

9. 质子平衡(PBE)(书p55)

10. pH计算(书p60表4-1,尤其是最简式(c)),以及化学计量点时pH的计算

11. 共轭酸碱对构成的缓冲溶液能控制的pH范围:pKa±1(缓冲能力最大对应pH=pKa)

12. 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Ka±1

13. 酸碱指示剂选择原则:

1)应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

2)化学计量点与指示剂变色范围接近

14. 强碱滴定弱酸:可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cKa≥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