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200.46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教育家

1.孔丘的教育思想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

(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

(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

(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 (7)教学方法:

①学--思--行并重

②因材施教

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8)道德教育:

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

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

(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2.孟轲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4)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

(5)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3.荀况的教育思想

(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

(2)“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

(6)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4.墨家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5.道家的教育思想

(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

(2)“逍遥”的人格理想

(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6.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只需进行法律教育;

(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3)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1)《大学》:《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中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

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3)《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①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②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③教育教学的原则

a.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

b.长善救失

c.启发诱导

d.藏息相辅

e.教学相长;

8.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正谊明道

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③强勉行道

④必仁且智

⑤明于性情

9.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详细论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和士大夫教育;(2)论士大夫教育:从人性论方面(性三品说)论述了士大夫阶级

受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知识教育,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内容应包括德与艺两方面。主张五经是必读典籍;

(3)论家庭教育: ①及早施教;②慈与严相结合;③均爱原则;

④重视语言和道德教育;

10.朱熹的教育思想

(1)《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2)“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

 (3)论“大学”和“小学”教育(小学“教以事”,大学“教以理”):

 (4)“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1.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为“致良知”,教育目的为“明人伦”;

(2)“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的教育原则:体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循序渐进,体现在不同个体之间即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六经》皆史”;凡利于“求其心”者均可为教育内容;

(4)论儿童教育:

①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进行猛烈的抨击

②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③儿童教育的内容应为歌诗、习礼和读书;

1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新民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品质。

 (3)论学制

(4)论师范教育

(5)论女子教育

 (6)论儿童教育:

13.严复的教育思想

 (1)“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