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9.36 KB
- 文档页数:4
第33卷第1期
)1.33 No 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Jan.2011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
刘玉娟,韩立娟,王英杰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定,以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
自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极其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
支持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态度与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不存
在显著相关;对自杀者家属态度与支持总分相关极其显著,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与客观支持
不存在显著相关;对安乐死态度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杀态度存在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杀态度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139-04
Research on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Undergraduates’
Suicide Attitude
LIU Yu-juan,HAN Li-juan,WANG Ying-ji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 ̄and suicid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s in Tangshan,we
measured undergraduates with Social Suppo ̄Evaluation Sc a】e and 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fQSA)worked out by Xiao
Shuiyuan.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knowledge of suicidal behavior and the using of social suppo ̄,a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knowledge of suicidal behavio ̄subjective suppoa,objective suppo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attitude towards the suicide victims,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 ̄and subjective
suppoa,a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attitude towards the suicide victims,objective suppo ̄and the using of social suppor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suicide families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a.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attitude towards suicide families,subjective suppo ̄and the using of social support,an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 ̄itude towards suicide families and objective suppo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titude towards euthanasia and soci ̄support.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 ̄suppo ̄and suicid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suicide;undergraduates;social support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
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
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
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川。 自杀态度足指个体对自杀行为、自杀者等所持有的一种具有 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f 。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 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个 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 国外研究表明,不同人群对自杀的态度因文化传统、习俗、 宗教、法律的不同而相差甚远【 。国外对于冲动性与自杀关 系的研究较多,认为冲动性是自杀独立的危险因素【41。国外
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和
儿童身上,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研究社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 卜.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06110077)子课题
收稿日期:2010.04.12
作者简介:刘玉娟(1964.),女,湖北天门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139.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会支持对其的影响成为国外社会支持研究的最新领域。其
中,还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影响的研.
究,这也是社会支持的一个新的突破。我国对自杀态度的调
查研究还相对滞后,研究对象多限于医务人员群体。但随着 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相关学者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研 究数量有所增多,并已有一定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研究以 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对自杀态度影响为主,而其他方面 如社会支持与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罕见。社会支持是预测心 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者们在健康研究领域中最活跃 的部分之一,大多数学者的聚焦点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 数、社会支持来源(家人、朋友、亲戚、同学、恋人)、社 会支持影响因素(性别、年级)等方面【5】a本研究在此基础 上,从人际关系、课余活动量、是否为社团成员等方面探讨 社会支持来源,并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社会支持及二者相关 性予以关注,以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认识和态度,探讨引发 自杀态度和倾向的心理社会因素,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 护及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 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99 人,女生161人:文科学生108人,理工科学生163人, 医学类学生89人:城市生源107人,农村生源253人:独 生子女77人,非独生子女283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简 称QSA),分为4个因子: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 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采用五 级评分,即完全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完全不赞同。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稳定性好,有一定的表面效度、 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涉及内容全面,Ifl前使用较多。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1994年编制的社 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用于评定被试的社会支持状况, 包括3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 分越高,社会支持程度越好。 2.研究程序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后回收 问卷,筛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运用描述统计、 检验、T检验、F检验、质与量的相关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自杀态度现状与分析 (1)自杀态度总体描述 50%以上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安乐死的 .140. 态度持中立矛盾的态度,55%以上大学生对自杀者的态度和 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持肯定理解的态度。这一结果与国内某 些学者的报告结果基本一致,仅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与这些 学者的结果有差异。现在多数人对安乐死已从坚决反对和歧
视逐渐向中立矛盾甚至理解的心态过渡。这可能与当今社会
对安乐死越来越宽容,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的心态有关。
(2)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大学生自杀态度因子比较
男女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 =7.32,p<0.05),表现为男生持肯定理解者和中立矛盾
者都多于女生,持否定歧视态度男生少于女生.这可能与男
女生个性特点有关,女性更具同情心,面对自杀行为等自残
现象,大多数女生不易接受:其它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同年级、城乡大学生自杀态度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专业及是否独生大学生自杀态度因子比较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Z2=13
.
03,p<O.O1),表现为医科大学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
上持肯定理解的态度,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持中立矛盾态
度,这可能由于医学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理解身患绝
症人的痛苦,所以对安乐死表现出更宽容的态度;其它因子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自杀态度各因子不
存在显著性差异。
2.社会支持现状与分析
(1)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描述
表1 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得分总体描述
从平均数看,支持总分最高,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
良好,与目前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关,大学生在遇
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并加以合理利用;大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周围同学,而与家人、教师及社
会接触较少,所以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得分较低。
(2)是否独生和城乡大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比较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主观支持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t=-3.99,p<0.01),表现为非独生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独生者;其他因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有
关,非独生大学生从小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生活中遇到
困难时,他们养成了互相帮助的习惯,即使上大学后这种习
惯也并没有改变,遇到困难时,他们仍会主动寻求周围人群
的帮助和支持;而对于独生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从小一直
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靠自己解决
问题,这就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即使有困难也较少主动寻求
他人的帮助。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上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