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306.79 KB
- 文档页数:2
地被植物在北京园林绿化中的研究应用概述
白淑媛;姜丽;蔺艳;梁芳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06(023)011
【摘要】系统综述了地被植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北京地区研究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园林地被植物在科研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地被植物的科研发展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白淑媛;姜丽;蔺艳;梁芳
【作者单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02;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02;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02;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
京,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地被植物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配置研究 [J], 杨连喜
2.园林绿化景观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及作用研究 [J], 王爱超;
3.几种地被植物在北京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J], 郑维霞;郝留彦;姚远;王长久
4.地被植物在郑州都市区园林绿化中的组成结构及管理对策研究 [J], 汪进;杨旭;高闪闪;何瑞珍
5.地被植物在三门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 [J], 高阿娜;张新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报应【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林业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下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对该省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促进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云南省的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达到1.7万种以上,占全国总植物种类总数的52.8%,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在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云南已经初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已经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
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40%上以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2.7亿亩和营造林3634万亩。
截止2015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800亿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3倍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
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云南共有6559种天然药材,但是真正被开发出来的药物资源还是很少的。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姜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资源,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
这类植物以其独特的花朵和叶片形态而备受欢迎,在园林设计和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将探讨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和研究。
首先,姜科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多样化。
它们常常被用作庭院、花坛和景观中的独立植物,其优美的花朵和叶片能够为园林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姜科植物有花菖蒲、唐菖蒲和龙舌兰等。
这些植物具有浓郁的花香,能够吸引蝴蝶和其他昆虫,增加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姜科植物还被广泛用作绿色屏障和遮阴植物。
一些姜科植物具有茂密的叶片和丛生的生长习性,可以有效地遮挡视线,提供隐私和安全。
比如,姜科植物中的大叶韭、巢蕉和红槿等植物常常被用作绿篱,用以定义花坛边界或围合庭院空间。
此外,一些姜科植物的叶片也具有宽大的面积,可以为园林提供大面积的阴凉区域,为人们提供清凉和舒适的环境。
此外,对姜科植物的研究也是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科植物的分类、种植技术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园林设计和管理非常有意义。
例如,研究发现姜科植物中花朵的颜色和形态与传粉昆虫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园林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研究表明姜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耐受高温、寒冷和干旱等恶劣条件,这对园林植物的选用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姜科植物还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在园林设计和研究中也需要对其药理活性、食用性以及适宜的种植技术进行研究。
一些姜科植物的根茎和叶片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制备,具有抗炎、解热、止痛等药理作用。
同时,一些姜科植物的花朵和嫩叶也可以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对这些药用和食用植物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丰富园林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和研究是一个多样化和复杂的领域。
这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美化环境、提供遮阴和绿化空间,同时也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2024年第2期现代园艺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生活品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天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天水市紧紧围绕“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联城”的空间布局,全面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本土植物具有天然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其生长稳健,抗逆性强,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城市园林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
在甘肃天水典型的西北气候背景下,本土植物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外来植物引入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提高城市园林植被的生存成功率。
甘肃天水城市园林绿化中本土植物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生态选择,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
1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资源通过统计分析天水市五大类园林绿地植被构成情况,发现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中现有的植物资源主要分为以下7类。
1.1乔木类本土植物包括杏树、山楂树、核桃树等,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能够在天水的干燥气候和黄土土壤中健康成长。
外引植物包括法国梧桐、马尾松等,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其对本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
1.2灌木类本土植物包括山楂灌木、金雀花灌木等,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等特点。
外引植物包括碧桃等,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更细致的管理和养护。
1.3攀援类本土植物包括野生的爬山虎,在天水地区生长旺盛,无需特别维护。
外引植物包括紫藤、忍冬等,需额外的养护以确保生长。
1.4宿根及草本花卉类本土植物包括天水野生鼠曲草、柴胡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极端气候下生长。
外引植物包括鸢尾、波斯菊等,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可能与天水本地植物有所不同。
1.5水生草本类本土植物包括小檗、浮萍等,对于本地的水质和气候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外引植物包括睡莲、香蒲等,需要特定的水质和养护条件。
1.6竹类天水地区的原生竹种相对较少,但可以选择如苦竹等对干旱气候较为适应的种类。
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郑蕾【摘要】城市粉尘污染是许多地区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的粉尘有净化作用。
植物通过粗糙湿润的叶面有效地滞留大气颗粒物充当着城市粉尘过滤器的作用。
国内的相关学者从不同研究主体下滞尘量、不同影响因素下滞尘量以及叶面尘研究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Dust pollution i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many areas. As the main body of unban greening, plants have purification effect on dust in regional air. Plants effectively retent atmospheric particle by rough and moist leaves functioning as the urban dust filters. Some relevant researchers hav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research of dust-retention by unban plant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dust-retention amount of different research subj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dust on leaves, and Drospect its future research.【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滞尘【作者】郑蕾【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及粉尘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大气自净能力。
珍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及现状摘要:植物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taming of plant)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有两方面,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未来植物引种与驯化的发展主要是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生态因子现状意义发展方向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其历史已超过万年,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大约始于2500年前,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我国是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
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
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个地区叫引种。
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移迁。
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引种驯化是指野生的和外来的草种在新的生境条件下利用其变异性通过人为作用的影响进行选择和定向培育达到变野生为栽培种的目的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区,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古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植物的进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引种仍然是潜力很大的领域。
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引种驯化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原理: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变异与适应是植物引种与驯化的重要基础1、反应规范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
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
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2、潜在基因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
两种委陵菜的适应性研究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植物材料,在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有良好的作用。
目前北方城市园林中地被植物种类较少,以草坪居多,存在着生态效益差、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不能满足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园林绿化的要求,而野生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管理成本较低,同时也能够增加园林景观层次感、丰富季相变化,提高园林绿化质量。
委陵菜物种多样,成坪速率快,覆盖能力强,不同品种适应性各不相同,能够满足园林绿化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本文对匍枝委陵菜和鹅绒委陵菜2种地被植物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2种委陵菜的成坪速率、耐旱性、耐涝性、耐践踏性以及耐荫性,以期为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行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种委陵菜移栽建植进行了研究,2种委陵菜均按15×15cm株行距栽植,以盖度达100%作为植株成坪的标准,匍枝委陵菜成坪所需天数为34d,鹅绒委陵菜成坪为41d。
(2)耐旱性、耐涝性的测定选择了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等生理指标,并结合植物的形态表现(叶片变黄、萎蔫时间以及茎长等)得出,2种委陵菜都具有较强的耐水涝和耐干旱能力,且耐水涝能力均大于耐旱能力,匍枝委陵菜耐水分胁迫能力强于鹅绒委陵菜。
(3)分析了2种委陵菜的叶片数、叶面积、盖度、根重、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POD、SOD的活性、丙二醛含量在践踏胁迫下的变化,得出,匍枝委陵菜在轻度度践踏下生长仍然良好,中度、重度践踏下生长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盖度下降;鹅绒委陵菜在轻度践踏下生长开始受到的影响,出现显著性差异,中度、重度践踏下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差异极显著。
因此匍枝委陵菜耐践踏程度优于鹅绒枝委陵菜。
(4)分析2种委陵菜在遮荫胁迫下叶面积、枝长等形态生长指标以及相对电导率、叶绿素等生理指标,也分析了遮荫胁迫下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2种委陵菜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面蒸腾速率Tr以及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叶面蒸腾速率Tr 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匍枝委陵菜耐荫性较强,在遮光30%的条件下生长最好,遮光60%的光照条件下开始受到抑制,但能正常生长;遮光90%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鹅绒委陵菜在全光照下生长最好,遮光30%光照条件下生长开始受到抑制,尚能正常生长,在遮光60%的光照条件下受抑制影响很大,遮光90%的光照条件下受到严重抑制,生长不良。
植物生理学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植物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则是制约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植物的生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植物生理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植物生理学基础研究现状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理现象和生化机制。
目前,植物生理学研究已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发现及作用机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指植物内部能够调节生长发育的化合物,包括植物激素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自从美国植物学家Went于1926年发现了生长素以来,人们对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同时,对于这些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例如,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细胞壁松弛度等作用。
赤霉素则是调节植物光合生理和抗逆性的重要物质。
今年3月,中科院植物所和云南大学联合揭示了赤霉素参与改善抗旱的分子机制,为我们更好地调节植物的逆境抗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2、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光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生理过程。
因此,对于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的机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是指通过光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能量存储在ATP和NADPH中。
暗反应则是利用ATP和NADPH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物钟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植物的开花大多与光周期有关。
因此,植物也具有生物钟的适应机制。
植物的生物钟与动物类似,是指植物在24小时内周期性地产生生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该过程被称为“循环节律性”,其主要是由一系列基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所调节。
2018年第6期现代园艺山西和顺县爱情山景区地被植物应用探讨张月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摘要:通过对山西晋中和顺县爱情山景区地被植物的现状调查,简要分析了本景区现有地被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对今后本景区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思路,也为本景区整体园林景观特色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山西和顺县;风景名胜区;地被植物;应用1景区概况和顺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东临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
和顺县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从2005年开始,和顺县“爱情山风景区”以消夏避暑、休闲娱乐、生态观光、项目推介为主题,连续举办了3届消夏避暑文化旅游节,2007年、2008年还举办了首届及第二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
2景区自然条件爱情山景区地形以山地、丘陵居多,平均海拔在1300m 以上,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阴雨较多、冬季漫长而寒冷。
年平均气温6.3℃、1月-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冻期为9月中旬~次年5月中旬,无霜期124d。
主要树种有油松、杨树、旱树、白榆、落叶松及杂木等。
3景区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地被植物指株丛密集低矮,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主要有保护环境,包括净化大气,减少尘埃、细菌和风沙的危害,调节温湿度和日光辐射以及保持水土、固堤护坡、减少杂草丛生等。
除提供大面积园林景观外,小面积的园林地被植物栽植于树下、湖边、石畔及花坛边,起到增加植物层次,陪衬、装饰园景的作用。
有的园林地被植物兼可提供药材(如麦冬等)、香料(如留兰香等)、纤维(如马蔺等)、蔬菜(如金针菜等)等产品,增加园林收益。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
2019-06-11T10:23:51.16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4期 作者: 张传顺
[导读] 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应。本文对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
配置方法,作者根据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园林地被植物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应。本文对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分类以及在园林中的
配置方法,作者根据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配置方法;灌木;乔木
1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
为了追求国外的绿地效果,部分城市绿化片面要求绿地达到常绿、整齐细腻、无杂草、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却没有从中国国情、生
态园林角度、气候特点等方面多加考虑,大面积单一应用冷季型草坪草,使冷季型草坪迅速成为地面绿化植物中的主导,逐渐取代曾经使
用的地被植物。园林地被植物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问题,只能小面积示范或种植于苗圃或植物园中,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特
性、效益与价值。因此,在园林地被植物应用上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地被植物种类减少
由于各地品种倾向于相互引种,而且引种速度快,导致乡土地被植物逐渐减少,区域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因绿地中选择的地被植物有
限,导致绿地设计手法雷同,忽视了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用,千篇一律的绿地模式使城市绿化缺乏特色。
1.2地被植物品种化较少
目前,应用的地被植物只有少数几类有品种化。因此,应该加强对地被植物品种化的开发,使花色、株高等观赏特性更加丰富。
1.3设计较简单
地被植物设计简单,倾向单种地被大面积片植,景观效果呆板不自然,地被植物搭配不合理。应侧重更能体现自然风情的花境,这将
使地被植物大面积应用,给地被植物的发展带来机遇。
1.4施工养护不合理
绿地建设追求迅速成景,地被植物往往栽植过密,影响其生长。另外,因不了解多数地被植物喜阴的特性,导致地被植物在施工完成
后被晒死的现象很普遍
[2-3]。
1.5多种地被植物的开发研究滞后
观赏性草坪草的开发、引种、经营发展迅速,而其他地被植物的应用相对滞后。对于大量野生分布的地被植物,没有经认真搜集、整
理、开发而加以利用,只停留在研究水平,地被植物的推广应用及生产延伸工作不到位。
2
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
2.1按观赏特性
可分为:(1)常绿地被植物,四季常青,可达终年覆盖地面的效果。如铺地柏、常春藤等。(2)观叶地被植物,有特殊的叶色与叶
姿,单独或群体均可观。如紫叶酢浆草、菲白竹等。(
3)观花地被植物,如地被菊、诸葛菜等。
2.2按植物种类
可分为:(1)草本地被植物,其种类、数量众多,自然分布范围广。可以在城市绿地大量使用,避免草坪的单调性。根据草本植物的
生活型特点,还可细分为:
1、2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多浆类地被植物3类。(2)藤本地被植物,这类植物单株覆盖
面积大、附着力强,能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且无需专门管理,是公路、河岸的良好护坡地被植物。(
3)蕨类地被植物,园林绿化中优良
的耐阴地被植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矮竹类地被植物,其茎干低矮,常应用在假山园、岩石园。(5)矮灌木地被植物,其种类
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既有常绿种类,又有观花、观叶种类,是园林植物植物造景的主要种类之一。
3
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原则:
1
)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为依据,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对地被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入口区绿地主要是美
化环境,可将低矮整齐的小灌木和时令花草等地被植物进行配置,以鲜艳的色彩或图案吸引游人;山林绿地主要是覆盖表土,美化环境,
可选用耐阴类地被进行布置;路边绿地则根据园路环境的各异,选择开花地被类,使游人能不断欣赏到因时令变化而变换的各色园景。
2)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
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环境及其他植物协调的衔接起来,以体现不同的
园林风格和特色。
3)要以建设生态型园林为目标
地被植物的布置要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在配置时还应注意将景观与生态综合考虑,建设生态园林。
3.2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
不同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造景时,要注意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地被植物适宜展现群体美的景观效果,从而起到衬托主景的
作用,必须考虑其与主景的协调。对于不同植被群落,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上层乔灌木的种类,疏密程度以及群落层次
的多少不同将造成林下地被植物的配置不同。
1)高度搭配适当
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人工植物群落中的下层,主要起衬托作用,突出乔灌木的优良景观效果,与上层错落有致的组合,使群落层次分
明。如果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较稀疏,分枝点较高,林下可选用一些较高的地被植物。如潼南十大功劳、水仙花、臭牡丹、水鬼蕉、
萱草类等。如果种植地面积小,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低,可应用一些株形低矮、匍匐生长得植物种类,如多花筋骨草、景天类、过路黄
类、蛇含委陵菜等。
2)色彩搭配协调
上层乔灌木多为落叶树种时,可选择常绿地被植物,如植物园灵峰梅林下种植沿阶草、小叶扶芳藤、蔓长春花、花叶蔓长春花等。上
层乔灌木多为常绿树种时,应选用一些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种类,如玉簪、紫萼、臭牡丹等,以丰富色彩。在公园的疏林下
方成片种植有八仙花,开花时节,犹如花的海洋,令人陶醉。上层乔灌木为季节性色叶或开花植物时,下层地被植物的花期和色彩应与之
呼应。秋季,公园水杉林栽植叶色碧绿的月兰,与水杉的红褐色树干、金黄色枝叶形成鲜明对比;春季,江边柳树林下种植二月兰,开花
时紫色的花海与翠绿的柳枝才形成幅美丽的春画。休闲公园的鸡爪槭林下种植有红色醡浆草开满了红色小花,两者浑然一体;此外如果在
鸡爪槭林下种植吉祥草,鸡爪槭的红叶在吉祥草的翠绿的叶色衬托下,分外妖娆。孤山梅林下种植白三叶草,梅花开放时节,上下相映,
对比强烈。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他们有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季相景观丰富,将不同色彩的地被植物成片栽植,与上层乔灌木进行
合理配置,不仅能丰富群落层次,而且能增添景观效果。
3)不同观赏期互补
紫茉莉、二月兰混合种植,二月兰耐严寒、紫茉莉耐酷暑,前者2-5月开淡蓝色花,后者6-10月开紫红色花,两者搭配延长了花期。保
持地面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重瓣萱草与中国石蒜混载,
8月初重瓣萱草花谢,修剪保留植株30cm左右,不久中国石蒜成片盛开,仿佛重
瓣萱草二次开花。
刻叶紫堇、株芽尖距紫堇等冬季生长旺盛的地被植物与杜若、活血丹类、过路黄类、蔓锦葵等夏季观赏植物较好的地被植物混种,以
避免夏季观赏空白期。
4
总结
研究表明,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园林造景已由传统的乔木、灌木相结合发展成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或地被上点缀花灌
木,或乔木
+花灌木+球类+地被+草坪等更为丰富的景观层次。地被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的下木,通常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相结合,观叶和观花
相结合。例如,当上木为银杏、无患子、栾树、朴树等,地被植物应配置为茶梅、杜鹃、八角金盘、麦冬等。而在广场绿地中,应使用多
种观花和观叶地被植物组成花带和花坛,或者选用植株生长整齐、开花一致的地被植物作模纹。在一些树谢中,种植低矮的地被植物(如
西洋鹃、红花继木等),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永贵. 浅析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的发展趋势[J]. 科学技术创新, 2012(5):261-261.
[2]
王小德, 马进. 园林地被植物研究进展和展望[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419-423.
[3]
田福平, 武高林, 时永杰, et al.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J]. 草业科学, 2006, 23(9):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