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的特点及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园林景观工程给排水设计探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要打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工程,对给排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
笔者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景观工程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看法及经验总结。
首先,园林工程中给排水设计可分为两大块:园林建筑给排水(包括相对应的室外管线部分)、园林景观给排水。
其中建筑给排水部分,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
而景观给排水也大体可分为三类:绿化浇灌给水、水景给排水、场地排水。
本文现就对三大类逐一进行一点经验总结,希与同行进行探讨。
1、绿化浇灌给水系统绿化浇灌形式可分为手动浇灌、自动喷灌两种主要的浇灌形式。
本文侧重谈谈自动喷灌系统。
绿化自动喷灌给水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水源、加压设备、管道、喷头及控制系统。
1.1首先应确定水源。
水源优先选用天然水源、中水作为浇灌水源。
也可选用市政自来水作为浇灌水源。
若有天然水源可取,且水质较好能做浇灌用,应首选天然水体作为浇灌水源。
1.2其次确定加压设备,加压设备多采用地埋式泵坑。
水泵可选用潜水泵,自耦式安装,便于检修。
这样节约建造成本,也不影响景观。
水泵的参数确定,需要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自动喷灌系统中设置过滤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喷头不至于堵塞。
笔者工程实践中一般做法为,在进水管口加过滤网箱,水泵出水管上加过滤器。
如果有条件设置一定面积的地上泵房,加压设备也可采用自带过滤设备的变频集成泵站。
1.3再要确定喷头型号。
喷头型号应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特点、地形地貌选用浇灌取水器。
为节约用水,同喷水强度下,应尽量选用低流量喷头。
1.4喷頭确定后,根据喷头的布置,确定轮灌区,进而确定浇灌控制系统。
轮灌分区的确定,需从经济技术分析,兼顾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
不同的轮灌区的设计流量不宜相差太大,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一个轮灌区内,应选用工作压力及浇灌强度相同或相近的喷头。
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快速发展,酒店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酒店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建筑,涵盖餐饮、住宿、娱乐、会议等多种功能,相应地,酒店给排水系统也比较复杂,存在较多难点,给排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的舒适性和体验感受,故酒店项目对给排水专业提出了高标准及高要求。
本文主要是结合工程实例,对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一、工程项目概况某五星级度假酒店,总建筑面积为48756㎡,地下1层,地上11层,建筑高度46.5m,客房数309间,地下1层为车库、设备房、后勤用房、健身中心、SPA房、会议室等,首层为大堂、特色餐厅、中餐厅、宴会厅、会议室等,2~11层为客房。
二、酒店给水系统常见问题1、水质处理酒店管理公司从保证客人用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减少管道结垢、减少管道系统的检修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对酒店不同部门的用水水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主要是硬度指标,生活用水要求不大于150mg/L,厨房要求不大于100mg/L,洗衣房要求不大于50mg/L。
设计时要结合当地自来水水质检测报告,分析确定水质软化处理措施。
本项目当地自来水硬度为87mg/L,故只对洗衣房用水进行软化处理,在洗衣房内设置一套软化水处理装置。
2、生活水箱设计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840m³/d,对于生活水箱的容积,酒店管理公司要求储存一天的用水量,即840m³,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酒店供水的安全可靠,尽量减少市政停水对酒店运营造成的影响,其要求超出了《建水标准》里取最高日用水量20%~25%的规定,但考虑到这一要求具有一定合理性,故按酒店管理公司要求执行。
由于水池容积增大,其设置位置受到一定影响。
生活水箱均分为两格,设置水箱自洁消毒器,水箱进水管经过滤砂缸过滤,水泵吸水总管设紫外线消毒仪。
3、给水分区设计合理选择给水方式是保证用水安全性的前提,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即各分区分别设置变频供水设备供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关于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摘要:现代综合型医院含有多种医疗功能,通常包括门诊,急诊,内科,外科,住院等功能,由于功能众多,卫生防疫要求较高,其给排水设计要求与普通公共建筑有很大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医院建筑给排水给设计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s60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医疗设备层出不穷,从而与之相符的现代化医疗建筑———医院,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运用。
无论从医院建筑物功能、其所处的环境,还是医院建筑设备及装备系统,要求均愈来愈高。
因为它不仅是保障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与救治病人、促进康复、避免致残、挽救生命紧密相关。
作为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医院建筑中设备上不同功能的要求,而且必须安全可靠。
1.高层医院建筑火灾延续时间的取值。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医院火灾延续时间按2.00h计算。
一些设计将设有住院和门诊、体检,供氧中心等功能的高层综合医院当作是综合楼设计,火灾延续时间按3.00h计算,增加了消防贮水量,增大消防水池的占地面积,造成了浪费。
另有一些设计在高层大型医院中设有商业服务网点,商铺和餐厅等非医疗用途功能时,仍当做综合医院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仍按2.00h计算,造成消防贮水量不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综合楼”和“综合医院”这两个词。
按照定义,“综合楼”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综合医院”是指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及正规病床的医院。
所以,当高层医院设有住院,门诊、体检等多种综合医疗功能时,是符合“综合医院”的定义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2.00h取值。
当高层医院设有商业服务网点,商铺和餐厅等非医疗用途的楼层时,就应被视为第二种用途,符合“综合楼”的定义,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00h取值。
2.关于手术室是否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关于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市政给排水设计做了详尽的研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
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1.1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逐步的取消自备水源井,完善市政给水系统,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使城市实现统一的市政供水系统。
1.2 注重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工程节水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
如采取海水淡化等方式开发新水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
1.3 不断深化水价改革,加强人民节水意识。
水价与节水息息相关,水价改革对节约用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只有水价才能触动人们的内心。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水的价格机制,通过分类水价来合理确定自来水、自备水、再生水之间的比价关系,鼓励使用再生水、限制使用自备水,并且在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单位用水中实行计划管理、超计划加价。
来限制其浪费水资源。
1.4 推广节水的宣传,使节水概念深入人心。
也可以使用节水工具。
例如:用节水龙头、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水量浪费。
在给水过程中,必要时要采取一些减压措施,来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减压孔板和节流塞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民用建筑大大小小都存在剩余水压过高、超压出流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应合理减压,消除剩余水压,从而控制水量起到节水的作用。
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规划屡次被突破,这就造成原来的排水规划难以满足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排水要求。
民用建筑室内给排水的设计问题探讨【摘要】本文在分析建筑室内生活排水系统排水特点和国内外建筑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常用的用于室内给水计算的概率方法,即亨特概率法,提出了基于概率论的建筑室内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
【关键词】建筑排水;排水设计秒流量;亨特概率法【中图分类号】tu12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05-01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展开,居民对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在提高,但在室内排水方面,大多数住宅建筑都还是在采用传统的室内排水做法。
虽然传统的室内排水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一些难题仍然没有解决,像噪音问题、废水溢出问题、滴水和渗漏问题等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如卫生器具摆放受限制等。
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居民生活,重则会引起民事纠纷、疾病扩散,造成严重的后果。
独立、完整、自由、节省、健康是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愈来愈显示出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传统排水设计流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排水设计秒流量反映了室内生活排水管道的设计负荷,是确定各管段管径的依据。
因此研究合理的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内部排水设计秒流量有三种传统计算方法:经验法、平方根法和概率法。
我国目前采用平方根法。
我国现行的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反映的因素不够全面,公式适用的范围小,在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式 (2.1)和式(2.2) 都没有考虑生活排水的随机性;②式(2.1)对影响排水量的各种实际因素如卫生器具使用频率、卫生器具组合形式、单位器具负荷人数等,反映不够充分。
③计算管段上排水量最大的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qmax是式(2.1)的修正项,它体现了公式的经验性,但当卫生器具较多,np 较大的情况下,计算结果比较大,qmax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修正作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给排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要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提高设计水平,满足用户要求。
本文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有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思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面积在增大,层数在增多,经常出现低层住户排水口冒气和溢水的情况,尤其是在排水管堵塞或半堵塞的情况下,使房内的高档装修和贮放的物品浸水,造成经济损失,发生多次纠纷,后果严重。
所以,研究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给排水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建筑给水系统为了确保每个用户处都能够有足够的水压,就要对管网中的水压进行保证,也就是说,管网中的水压要尽量适宜,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水压太高就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损耗,如果太低就不能够满足用户的正常要求,在进行建筑给水设计时水压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建筑内部的排水是按照废水和污水合流制排除还是按照废水和污水分流制排除来进行设计是需要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对比以后再进行选择的,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设计时,就应该在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市政总体排水体制,再根据当地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来确定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有助于综合的利用与处理。
实际上,分流制和合流制都有着其自身较为显著的优势和不足,而且在不同的应用环境状况下其优势和不足的表现程度又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具体来说:采用合流制排水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减少排水管和排水井的数量,这就对成本的控制很有裨益。
但其不足则在于合流制状态下的化粪池体积较大,因此在实际的实践应用中就不利于化粪池内的污水沉淀及其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生活在收集起来以后的处理和回用的难度加大。
如果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则会在卫生标准的提高上有着较为显著的效应,并有效的缩小了化粪池的实际体积,因此在化粪池内厌氧菌就能够很好的进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极大的提高了化粪池中的污水处理效果,分流制排水的不足在于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以及室外检查井和管道的数量,从而较大的提高了实际的施工成本。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问题探讨【摘要】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部分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是否合理,对以后的使用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要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相关规范的落实,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总结各种设计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建筑节能;节水1.给水工程设计(1)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合理最优的供水方式。
(2)高层建筑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一般需要增设加压设备,目前一般采用无负压供水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以减少管理费用。
(3)建筑内部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热水器及太阳能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预留热水管道。
(4)生活热水管道热力膨胀引起管道伸长及断裂,生活热水管道安装施工时的温度与正常运行时的温度相差较大,往往是施工时为常温,运行时输送热水,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管道伸长、缩短,产生热膨胀与冷收缩。
为此,常采用管道上分段设置固定支座或留一定量的缓冲拉应力变形空间,常见的是在两个固定支座之间设置补偿器或采用自然补偿的办法解决。
(5)适当增设单体建筑室外及室内控制阀门,使管道检修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因局部管道破裂造成更大损失。
(6)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由于水流高速运动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引发管道啸叫及振动。
综合防治措施为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绕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
设计中为避免噪音问题应合理选择管径,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速。
2.消防系统的设计2.1消防水池设计问题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水量的设计计算。
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明确的一点是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建筑内所有的消防灭火系统全部动作,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以便经济、合理、科学的利用建筑消防水量。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的探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住宅建设的核心已上升为提供全方位以人为本、小康型的生活空间这一层次。
许多房地产商把高级住宅作为开发的重点,对设计与施工细节的把握成为舒适、高雅、人性化住宅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下面就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1. 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1.1 给水管的敷设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
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
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
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
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1.2 给水管道减压降噪住宅中双卫的设置已经比较普遍,厨卫距离铰远,管线加长,有的设计人员仍然将进户管道设计成dn20,末端用水时容易产生噪音。
有的城市市政自来水的压力较高,约为0.30~0.40mpa,三层以下的管道压力较高,水流过快引起管道接近共振产生颤动和噪声,用水高峰还会影响顶部楼层的供水。
建议分户水管采用dn25,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低层部分设置减压装置(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
1.3 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水质。
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
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
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
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分析在山地环境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山地的陡峭地形以及多变的天气条件都会对建筑物的室外给排水造成挑战。
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的设计原则和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设计原则1. 考虑地形特点:山地地形多样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因此在进行室外给排水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特点,避免因地形限制造成排水不畅。
2. 确保排水畅通:在山地环境中,降雨较多,要尽可能确保排水系统畅通,以避免雨水积聚导致建筑物和周边环境受损。
3. 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山地气候多变,既有强烈的阳光,又有阵雨和暴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确保排水系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4. 合理配置排水设施: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提高排水效率。
二、分析方法1. 地形调研:首先需要对山地地形进行全面调研,包括地势高低、地表状况、陡坡和平地的分布等,以便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室外给排水设计。
2. 水文调查:了解当地的降雨情况、降雨强度分布等水文数据,以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
3. 考虑建筑布局: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布局,确定室外给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设计方案,以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情况。
4. 模拟分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室外给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包括水流模拟、压力分布等,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三、设计方案1. 排水沟的设计:根据地形和建筑物布局,合理配置排水沟,避免因地势变化导致雨水积聚。
2. 排水管道的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系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避免积水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 沉淀池的设置:在山地环境中,陡坡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可以考虑设置沉淀池,以减少泥石流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4. 防渗措施:考虑降雨较多的情况,可以在设计中加入防渗措施,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
四、案例分析以某山地建筑项目为例,该建筑项目位于山区的高处,地形陡峭,降雨较多。
城镇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
建筑给排水设计技术也日趋完善,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因此其设计过程中应本着实用、安全、经济的原则。
现对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及常见问题时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解决措施;建筑节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不仅仅关注住宅的环境、建筑面积、户型、朝向和电气设备,对住宅的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也越来越关注。
而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也深刻的影响居住的舒适度,给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管材、卫生器具及地漏的选用、设置,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和生活质量。
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教科书和有关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上已讲的相当详细了,现结合工程设计经验,针对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谈谈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特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缺陷及问题1.给排水管道间距。
很多工程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给排水管线布置不合理,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0.15 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设计中应避免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敷设在一起,以免以后漏水污染给水管线。
2.漏设倒流防止器。
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其引入管上应该装设管道倒流防止器。
因为这种情况相当于小区供水干管成了城市供水环网的一条连通管,由于城市环网不同管段的水压不可能相同,如果漏设倒流防止器,城市环网里的水将由压力高的接口向压力低的接口流动,造成水表倒转和小区管网里的水污染城市管网内的水的情况。
2024年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建筑给排水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其节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主要体现在水的加热、输送和排放过程中。
节能设计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还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通过合理的节能设计,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整个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节能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当前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标准的制定以及节能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其中,节能技术的研发是研究的重点,包括新型节水器具、智能控制系统、热能回收技术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高效化的节能技术被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
然而,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给排水节能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研究。
其次,部分节能技术的成本较高,难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此外,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评估方法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
三、主要节能措施在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优化给水系统设计:合理确定给水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参数,避免超压供水和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采用分区供水、减压供水等方式,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选择节水器具: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件,如节水马桶、节水淋浴头等,降低用水量。
采用热能回收技术:通过安装热交换器、回收装置等设备,将排水中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如变频调速、定时开关等,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实现节能降耗。
加强用水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提高用户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市政给排水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施工难度大、污染控制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设计不合理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给排水系统的效率低下、流量不足、污染无法控制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应该开展必要的前期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制定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设计方案,以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施工难度大市政给排水设计施工难度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建筑设施等因素的限制,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同时,施工队伍也需要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施工困难和问题,确保给排水系统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3.污染控制不足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污染控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污染控制不足,将会对水质和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从而确保水质和健康的安全。
4.管道老化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管道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管道的材质、使用时间和维护保养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设计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管道材料,加强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管道故障,确保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5.漏水检测总之,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设计师和施工队伍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几种常见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大幅度发展,因而建筑给排水工作量及复杂程度也大大增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技术日新月异,建筑给排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谈谈几种比较常见且实用的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技巧。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国内各大中城市中兴建了大量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特别常见,并且还在快速地增长着。
高层建筑中使用给水排水设备的人数多,因此它的给水排水设计及设备要求较高。
一、高层建筑内雨落管的管材及防蚀高层建筑由于平面面积大,需要设置内雨落管。
为了美观、节约材料,一般把内雨落管放在柱头中心,底部穿出柱头至室外雨水井。
不过,柱内雨落管采用通常的白铁管,虽然施工方便,接头丝口连接也容易,但雨水管的特点是一会干、一会湿,管道内壁极易腐蚀,天长日久铁锈易把管道堵塞,尤其是直管转折处。
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给水普压承插铸铁管,为了更好地防蚀,采取管内壁涂水泥的办法来解决。
给水承插铸铁管虽然较重,壁也较厚,但施工还是可行的。
为了防止阻塞,设计中要注意的是,内雨落管在竖管转折处,宜采用二个45°大转弯,而不要一个90°急转弯,因为90°弯头易堵。
二、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进出水管系布置高层建筑屋顶水箱的进水管、出水管、消防出水管:溢流管、放空管必须设计合理,否则。
会带来种种弊病。
下面谈谈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进出水管系布置的技巧。
由于水箱一般放置一定的消防水量,以往设计为了保证消防蓄水量,往往将出水管放在消防水位以上,结果形成底部死水区,影响水质。
采用虹吸出水管结构,可解决死水区的问题。
当生活用水万一降至消防水位时(指水泵自控失灵时),其顶部特设的上部开口的虹吸破坏小管吸进空气,虹吸作用消失,出水自动中断,由此确保了消防蓄水量。
而正常供水时,其永远从底部喇叭口吸进不断更新的新鲜水,从而大大保证了水质,排除了因消防蓄水造成的死水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给排水设计的特点及问题探讨
作者:曲有彩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设计技术也随之不断完善和革
新,给排水设计不仅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的合理运用还与人们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现介绍了建筑给排水的特点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特点;问题探讨
1给排水工程特点
1.1静水压力是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相对普通低层建筑
而言,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静水压力较大,而如果采用常规的一个区供水,使用效果很难
保证,而且也很容易造成管道和配件的损坏。
1.2安全可靠性是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另一个重要因素,高层建筑可以诱发火灾的因素较
多,火势蔓延速度快,而且扑球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确保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重中之重,
鉴于目前我国的国情,消防系统设计时应将自救放在第一位。
1.3高层建筑由于高度比较大,所以排水管道比较长,而且排水量也比普通建筑大,故管
道内部的压力起伏很大。所以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时,需要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管道内
压力的稳定以及保护水封不被破坏。综合考虑这几点,高层建筑的排水量管道应采用机械强度
较高的管道材料,并采用柔性接口。
1.4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而且给排水设备的使用人数也是非常多,水的消耗量也非常
大,如果供水不稳定,出现停水或管道堵塞的情况,那么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故因此采取
多种措施,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需要考虑进行噪音的处
理。
2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
2.1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很大,在进行给水系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竖向分区问题。
如果不分区面采用一个系统供水,则建筑底层的配水点所受的压力过大,会产生很多弊端。如
水龙头开启时,水流易喷溅,易产生水锤,给水道管及配件易损坏以及产生噪声等。另外,分
区压力值也要也要选择合理,分区压力值过高,仍会产生以上弊端;分区压力值过低,又会使
分区数量增多,增加给水设备,管道的工程造价及维修管理工作等。对于高位水箱供水,水箱
设置高度,即水箱底与最不利点用水器具或设备的垂直距离应大于或等于该不利点的流出水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水流流经由水箱最低最不利点管路和水表的水头损失之和,上述之和通常称为分区给水最小
静水压力值。根据经验,一般该值约为0.10MPa左右。因此,各分区顶层住宅入户管的进口水
压一般也不小于0.10MPa,而卫生器具正常使用的最佳水压宜为0.20~0.30MPa,所以,对于
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措施,以避免水压过高或过低给用水带来不便。
2.2 给水方式的选用
在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确定以后,就要对给水方式进行选择。给水方式选择因以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供水安全可靠为原则。当市政管网压力具有一定资用水头,其压力能满足高层建筑
下面几层,如地下室、裙房及附属建筑(如锅炉房,厨房,洗前房)用水需要,为节省能源和
基建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下面几层可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但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设
置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其供水房间的性质和水压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高层建
筑,一般低层部分采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衷曲和高区各采用一组调速渠供水,这就是垂直分
区并联供水系统。分区内再用减压阀局部调压,这种方式不设高位水箱,减少了二次污染,水
压也比较稳定,是目前可选用的比较好的供水方式。由于设高位水箱供水方式,需要将水一次
加压送至水箱,不节能而且屋顶水箱容积大,加大建筑荷载,另外水由水箱自流进入各区减压
时,如果用减压水箱减压,分区水箱占有楼层面积,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减压阀减压值(或
减压比)大,一旦减压阀失灵后,用水存在隐患。因此不提倡作为主要的供水方式应用。对建
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不宜采用并联供水方式,以免输水管道承压过大,不安全。此
时可采用串连供水方式,中间设传输水箱或不设,因为采用调速阀供水,中间转输水箱已失去
了调解水量的功能,只剩下防止水压回转的功能,而此功能可用管道倒流防止器替代,不设中
间转输水箱,又可减少一个水质污染的环节。
2.3 雨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1)阳台雨水与屋面雨水分开排除还是混合一同排除。屋面雨水排除按重现期位一年设
计,因此在遭遇过设计强度的暴雨时,屋面雨水在雨水管内满流而成为压力流系统。而阳台雨
水不可能在雨水管内满流,为重力流系统。因此诺将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混合排除,则在雨水
管满流时会引起阳台反水。因此,诺为简化雨水系统而将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混合排除时,阳
台地漏。缺点是遇超过设计强度的暴雨时,阳台雨水不能即使排除。但在实际设计中,雨水斗
负担的汇水面积一般远未达到重现期一年时的允许汇水面积,因此雨水管内形成压力流的机率
很低,但未防止底层阳台反水,设计中将拐弯后的雨水管放大一号即可。
2)采用测排雨水斗需注意的问题。雨水斗排水量是否达到满负荷,是由雨水斗前的积水
深度决定的。国家标准雨水斗深为50mm的排水量。因此雨水斗应置屋面较低处,以保证雨水
斗的排水能力,防止屋面积水。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侧排水雨水斗,其排水能力无一准确数据,
但排水能力同样由斗前水深决定,未保障雨水斗排水能力,并防止屋面面积积水过深,可在斗
前左一局部降低水坑。由于测排水雨水斗在同样积水深度时,排水能力小于国标雨水斗,且没
有排水能力的测试数据,故采用排水雨斗时应适当增加雨水斗数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污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1)高层建筑的塔楼污水,雨水排除不宜过于集中。塔楼污水,雨水立管在管道技术夹层
(设备层)或裙房吊顶内汇合不易过于集中。如将二室或二座以上塔楼污水,雨水立管集中汇
至一根总管由裙房排出。这种方法的不利之处在于:一旦总管损坏而需要检修室,影响面较
大,排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因此污水,雨水的排除不宜过于集中。
2)在不设技术夹层(设备层)的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对排水的影响。由于结构转换层
梁的高度及宽度一般均大于标准层,卫生洁具的布置及污水管的布置都可能受到转换层梁的影
响。如果洁具的布置与标准层相同,则洁具的排水管可能与转换层梁发生冲突,因此,应引起
特别注意。由标准层下来之污水管也有可能在转换层遇到较宽的梁面需要拐弯,因此对于单立
管排水系统,位于转换层的洁具排水需要单独排出。
3)在污水,雨水系统中管材的采用。硬聚氯乙稀(UPVC)管以其重量轻,内壁光滑不
易堵塞,安装快捷、美观、节省刚才等优点在污水系统中被广泛采用。但它的耐冲击能力不如
铸铁管,而且由于重量轻,噪声比较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高层建筑中,污水管在技术夹
层或裙房吊顶内拐弯时,从弯头开始悬吊管均改用给水铸铁管,在塔楼,UPVC污水,雨水立
管尽量不要铺与室内。若为了不破坏建筑外观而必须将立管铺于室内时,最好采用 噪声较小
的芯层发泡UPVC管。
3结束语
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之一,应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走具体、协调、合理、安全
的革新之路。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设计要作为工程的重要的部分来抓,重视给排水施工质量
和配套管材的质量和性能,在保证其使用功能。卫生环保及管路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设计
便于检修维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强化对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缺陷等问题的认识,并培训其
现场管理和解决缺陷的能力,并加强相关建筑给排水规范的理解,弄清各类给排水建筑材料的
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合理、细致、最佳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建
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文玲.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2赵锂.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