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PPT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7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释义 第一章 总 则 本条例的总则共8条,主要规定了本条例的立法宗旨、政府信息的定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管理体制、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是本条例立法基本思想和总体思路的集中体现,其精神和要求贯穿在本条例具体法律制度中。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是关于本条例立法目的的规定。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比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的公开,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加强了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推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根据本条的规定,本条例的立法目的包括一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二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三是,促进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国家根本法的保障。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反映了政府运作的基本特征,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各项工作。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 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础,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社会作用和经济价值。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释义】 本条是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和适用主体的规定。 政府信息是本条例所规范的内容,直接决定着本条例的适用主体。通过对政府信息内涵的界定,可以明确本条例使用的主体范围。 一、 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 对政府信息的认定和理解应当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 从政府信息和性质上看,政府信息是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密切相关的信息。 第二,从政府信息的产生方式上看,政府信息不仅包括本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加工的信息,还包括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从其他机关、组织、个人那里获取的信息。 第三,从政府信息的存在形式看,它应当是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既可以是纸质文件,也可以是胶卷、磁带、磁盘以及其他储存介质。没有载体的口头消息,社会传闻,不属于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无法提供。 2
2019年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精讲讲义
黄文涛 编写/主讲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况
(一)含义与基本原则
(二)信息公开的主管机关
(三)参照适用条例
(四)意义与作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主动公开信息的范围
(二)主动公开信息的期限
(三)主动公开信息的途径
五、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一)依申请公开信息的范围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期限
(三)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程序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中华⼈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5⽉1⽇施⾏。
为帮助⼤家更好地理解《条例》的有关内容和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现将《条例》解读如下:⼀、制定《条例》的⽬的及意义推⾏政府信息公开,是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和⽔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效的⾏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政府信息公开⼯作⾼度重视。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下发⽂件,部署、推动政务公开⼯作。
为了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作,强化⾏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责任,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畅通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作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国务院制定了《条例》。
《条例》的出台将产⽣如下深远的意义:⼀是可以使⾏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式等为⼈民群众⼴泛知晓,有利于规范⾏政权⼒的正确⾏使,确保⾏政权⼒不被滥⽤,实现依法⾏政;⼆是有利于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遏制和预防腐败,避免⾏政⾏为暗箱操作,填补权⼒运⾏机制中的漏洞,减少腐败⾏为发⽣的机会;三是有利于强化社会监督,拓宽⼈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渠道,切实保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政机关⼯作⼈员廉洁奉公的⾃觉性;四是有利于⾏政机关更好地做到⽴党为公、执政为民,聚民意、集民智、凝民⼼,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政⽔平和⼯作效率。
⼆、《条例》确⽴的主要制度(⼀)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条例》第⼆条规定,政府信息是指⾏政机关在履⾏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信息,允许社会成员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下载等⽅式予以充分利⽤。
政府信息公开与通常所说的政务公开相⽐,前者范围更⼴(如重⼤建设项⽬的实施情况属于政府信息,但不属⾏政事务),更注重结果(包括过程中的某些结果)公开⽽⾮过程公开。
信息公开课件
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透明
度。信息公开课件的设计目的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政府机关、企事业
单位等组织所收集、生成或保存的相关信息。
首先,信息公开课件的内容应包括介绍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可以简要介绍
信息公开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说明其对于提升政府透明度、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作
用。此外,可以提及信息公开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
其次,信息公开课件应解释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指南。例如,可以介绍
信息公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并解释其对于信
息公开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同时,应提及公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所需的信息,
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等。
还可以在信息公开课件中提供案例和数据来支持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可以列举
一些成功的信息公开案例,说明信息公开对于反腐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积极
影响。此外,可以使用图表或数据来展示信息公开对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显著
效果。
最后,信息公开课件应包含对于公众疑问的解答。可以预测到公众可能会关注
的问题,并逐一给出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涉及信息公开的范围、操作流程、信息更
新周期等方面。通过解答公众的疑问,有助于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信息公开课件的设计需要涵盖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法律法
规与操作指南、案例和数据的展示,以及解答公众疑问等内容。通过清晰明了的表
达和生动的呈现,希望能够让公众更好地理解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福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辅导讲义一、《条例》颁行的重大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保障相对人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第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的透明度;第三,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第四,有利于发挥政府信息对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第五,有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原则和保障公共利益原则。
公正原则:1、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制度;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制度;3、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问责制度。
公平原则:1、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场所和方式;2、允许公民口头申请公开政府信息;3、减免申请费用和提供试听帮助。
便民原则:1、形式便民,如广播、电视、报刊;2、场所便民,如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3、申请灵活,如网上申请、口头申请等。
及时公开原则:1、及时发布;2、及时更新;3、及时答复。
准确公开原则:1、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2、政府信息矫正制度;3、政府信息新闻发布制度。
保障公共利益原则:1、政府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制度;2、政1府信息公开的利益均衡制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体制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导体制:1、领导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2、主管部门:中央为国务院办公厅,地方为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其他机构,其职责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其具体职责是:1、具体承办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2、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3、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4、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5、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年1月17日经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请您介绍一下条例出台的过程。
答: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下发文件,部署、推动全国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
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都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了规定。
在地方,有12个省、直辖市和16个较大的市制定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为了统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强化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责任,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畅通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国务院将条例的制定作为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
国务院法制办在制定条例的过程中,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总结各地方、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扬立法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共有 46个中央部门和34个地方人民政府参与了草案的研究和修改;二是,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和国际研讨会等各种方式听取群众、中外专家等各方面的意见;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外交流,借鉴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组织了以“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德法律研讨会,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等国就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执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考察,搜集整理国外资料,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