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
- 格式:docx
- 大小:31.86 KB
- 文档页数:14
国际航运管理专业英语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The world of maritime transport is a dynamic and ever-evolving industry th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s the backbon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ritime transport sect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ovement of goods, commodities, and resources across oceans and seas, connecting countries, continents, and cultures.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is a specialized field tha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ort operations, and maritime law.One of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ovement of cargo across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This involves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including shipping companies, port authorities, customs agencies, and logistics providers, to ensure that goods are transported safely, securely, and in a timely manner.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rs must posses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regulatory frameworks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ingmarket condi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Another key aspect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of port operations. Ports serve as the gatewaysto global trade, facilitating the loading, unloading, and transshipment of cargo.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rs must be skilled in the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of port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optimization of cargo handling proces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potential threats.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also encompasses the study of maritime law and regulations. This includes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which establish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the use of the world's oceans and seas.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rs must be well-versed in the complex web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the industry, and they must be able to navigate these regulatory environments to ensure compliance and minimize legal risks.In addition to the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aspects of maritime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also involves 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factors. As the world becomes increasingly conscious of the need to reducecarbon emissions and mitig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rs must explore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the industry. This may involve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efficient pract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strategies.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the industry itself but also for the broader global economy. 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th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ovement of goods and resources across borders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develop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aritime transport industry,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ed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global economy.In conclusio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ment is a dynamic and multifaceted field tha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complex logistics opera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port activities and the navigation of regulatory frameworks, maritime transport managers must possess a diverse set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ovement of goods and resources across the world's oceans and seas. As the industry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demand for skilled andknowledgeable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will only continue to grow, making it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rea of stud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论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与 ___探索(2) 论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与 ___探索成立国际航运业务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了进一步促进本专业的发展,积极广泛地挖掘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之间的 ___,应成立由有影响的教学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港航物流人才组成的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与 ___提供 ___。
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展开研讨,使教学安排与国际航运业务发展保持一致。
在专业建设中,要努力贴近国际航运,突出技能培养,积极推进专业证书制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硕士、 ___工程”为重点,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和 ___学位,优化学历结构。
要积极实施“教授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轮流到企业实践、岗位培训、参加教学 ___和科研项目、核心课程建设等途径,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双师”素质。
要实行教科研项目倾斜政策,激励教师在学术上不断进步、积极进取,成为教科研方面的主力军。
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和职务晋升工作,努力使各职称结构之间的比例趋于合理。
要建立重点课程的主讲教师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加快教学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学术梯队的形成。
在重点搞好现有师资队伍培训、提高的基础上,要按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加快引进具有港口、航运企业丰富经验的高级港航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或主干课程教师,做到引进一个人,带动一个专业。
要切实抓好 ___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___教师,改善专业骨干教师团队结构,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建设 ___教师师资库,聘请海事、港口装卸、船舶调度等企业骨干和专家组成高素质的___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双师型”港航专 ___师资队伍。
要不断跟踪行业发展,将企业最新的业务内容及时搬进课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职业岗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整合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是确保办学目标落实的指导和管理依据。
附件4:集美大学第二专业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方向)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最低毕业学分1、招生对象:集美大学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习的学生;要求修读过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公共基础课程,若未修过上述课程,可在读第二专业期间补修;申请修读本专业的学生必须符合《集美大学“双专业”制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2、学制:2年;3、最低毕业学分:68分。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运筹学、国际航运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及国际航运法规的基础理论知识,从事国际航运管理、国际贸易运输、船舶货运代理及开放港口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1.熟悉国内外航运法规、公约和惯例,了解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际航运企业事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
2.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和公关能力,并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班轮运输实务、租船运输实务、港口企业管理、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航运管理、国际海事法。
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船舶积载、班轮运输实务、租船运输实务、港口企业管理、国际航运管理、航运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海事法、航运英语函电与写作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实践环节:毕业实习。
2.主要专业实验:集装箱业务实践(模拟)、航运管理信息系统。
六、附:集美大学第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国际航运管理方向)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表集美大学第二专业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方向)教学计划表集美大学第二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国际航运管理方向》)二年教学进程安排表注:﹟毕业教育;※实习类;□课程设计及工艺实验;☆毕业论文或设计;◎考试。
《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航运管理(54学时)International Shipping Management二、课程简介《国际航运管理》是一门系统讲授国际航运管理专业知识的课程,其内容包括航运经营管理、船舶运输生产管理、航运企业组织管理、船舶管理、集装箱管理、航运安全管理、货运质量管理等。
《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
三、适用专业国际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四、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国际航运管理》课程是我校的一门特色课程。
它是航运管理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也是国法、航海、物流、行政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还作为全校选修课。
还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它将起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作用,亦即把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与航运管理的实践联系起来,把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讲授的大量的业务知识也是今后从事具体工作所必需的。
国航专业毕业生长期受到航运企业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业务上手快,水平高,而《国际航运管理》课程对学生业务水平的提高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外习题、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国际航运生产组织基础;国际航运管理指标体系;班轮营运组织;不定期船营运组织;船舶生产计划与控制;航运统计分析;航运企业组织管理;运输船舶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运企业战略管理;运输安全质量与货运质量管理等。
从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已从原始的传授知识(授之以鱼)到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渔)为主方面提升。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 1教学要求:了解国际航运活动产生的背景;掌握船舶营运的基本条件;熟悉国际运输船舶的营运方式;熟悉船舶航次生产活动过程,掌握船舶航次载货量的确定方法。
重点:船舶营运的基本条件;难点:船舶航次载货量的确定内容:第一节国际航运活动概述1一、国际航运活动的生成背景1二、国际航运活动的沿革1三、国际航运活动的特点2四、国际航运活动的要素2第二节船舶营运的基本条件 3一、船舶营运的自然环境条件3二、船舶营运的适航条件4第三节国际运输船舶的营运方式7一、班轮营运方式7二、租船营运方式9第四节船舶航次生产活动12一、水运生产过程12二、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12三、船舶航次生产活动的基本概念13四、船舶航次生产时间的划分13五、影响航次时间的主要因素14六、航次生产活动组织程序14七、船舶航次计划17八、船舶航次载货量的确定17第五节国际航运管理的基本内容18一、国际航运企业经营管理19二、国际航运企业营运管理19三、国际航运业务管理19第一章国际航运市场20教学要求:了解当前航运市场情况;掌握航运市场供求分析的方法;熟悉运价条款及运价制定的原理;熟悉运价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油轮运价的计算方法重点:航运市场供求关系;航运运价;运价指数难点:运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内容:第一节航运市场概述20一、航运市场20(一)航运市场的形成20(二)航运市场的发展20(三)航运市场的分化20二、班轮运输市场21(一)班轮运输及班轮运输市场的定义21(二)班轮运输市场的货物种类21(三)班轮运输市场的船舶类型21(四)班轮运输市场的特点21(五)班轮运输市场的结构21三、不定期船市场21(一)运输合同22(二)租船合同22四、航运相关市场23(一)造船市场23(二)船舶买卖市场23(三)拆船市场23第二节航运市场的供求分析24一、航运需求分析24(一)航运需求特点24(二)航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24(三)航运需求曲线及其价格弹性24二、航运供给分析25(一)航运供给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25 (二)航运供给曲线及其价格弹性25三、航运供需平衡26第三节国际航运价格及制定27一、国际航运运价条款27(一)一般运价条款27(二)不定期船运价条款28(三)班轮运价28(四)集装箱运价28二、运价的主要影响因素28(一)航运成本28(二)航运市场结构28(三)承运对象28(四)航线及港口条件29三、运价制定原理29(一)成本定价原理29(二)从价原理30(三)供求关系定价原理30(四)运输价值定价原理30四、运价制定方法30(一)成本导向定价方法30(二)需求导向定价方法30(三)竞争导向定价方法30第四节国际航运运价指数30一、总指数的编制方法30(一)拉氏指数30(二)帕氏指数31二、干散货船运价指数32三、其他运价指数33第五节油轮运价34一、油轮市场运价的种类34二、油轮租船市场运价指数34(一)《世界油轮运价表》的形成34(二)《世界油轮运价表》的影响因素34 (三)标准船舶的技术特征35(四)《世界油轮运价表》的构成及使用35思考与练习题1.试比较班轮运输市场和不定期船市场。
航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航运管理专业是指培养具备航运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组织、港口监管机构、物流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运输管理、船舶调度、航线规划、港口操作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航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被认为是相对较好的。
首先,航运管理专业在国内外航运企业及相关行业中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增长,航运企业和相关行业对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航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航运企业中从事船舶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等工作,在港口监管机构中从事航道规划、船舶安全检验等工作,在物流企业中从事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等工作,就业机会比较广泛。
其次,航运管理专业对于相关行业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航运业也在迅速增长,对于航运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海上贸易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中,航运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需要具备航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也为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再次,航运管理专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好。
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
航运企业对于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强烈,相对较高的需求和较为稀缺的人才使得毕业生的薪资待遇相对较好,在航运企业或相关行业就业的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起薪和相对稳定的薪资增长。
最后,航运管理专业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中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具有跨国经营特点,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航运管理人才。
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中往往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积累国际航运业务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航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相对较好的。
随着国内外航运业和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较多、薪资待遇相对较好,并且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各位同学:
现在开始进入论文的选题阶段,以下论文的选题方向可供参考。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但是应注意以下要求:首先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所学专业相关;其次,选题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使其论文形成后既有理论支撑,同时要对现实有所促进;再次选题要注意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本专业的有争议的话题,或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本专业的老话题、与研究领域有关的当前热点问题、新问题、亲自参与实践调查的课题;第四,选题要结合考虑资料的利用。
能找到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对于作者写作论文有重要帮助;最后,选题宜小不宜大。
题目范围太大易导致内容空泛,难于驾驭。
1、航海基础
(1)船舶性能、结构(2)船舶设备
(3)航海气象(4)船舶通信
(5)船舶定位(6)航海事故
(7)船舶航政事务(8)船员管理
选题样例:
2、船舶运输管理与经营
(1)船公司经营成功(或)失败案例分析(2)航运市场分析
(3)船舶特点比较(4)船舶运输经济(成本、收入)
(5)班轮运输(航线设置、运价、班轮公会)(6)船舶维修与保养
(7)不定期船运输(租金费率、航次货载选择)
(8)船舶更新与船队规划(9)航运政策与法规
选题样例:
3、船舶代理
(1)船舶代理人(2)船舶代理案例分析(3)备用金(使用、估算、结算)(4)船舶代理业务
选题样例:
4、其他相关方向
(1)国际航运中心(2)其他相关方向。
《航运管理实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2学期学时:80 学分:5(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航运管理实务》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航运管理实务的基础知识、航运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航运业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航运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理念和经营策略、NSM规则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合格保持以及航运企业信息管理等方面内容。
教学中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航运管理实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结合学生就业趋向培养学生解决有关航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航海技术基础》、《国际航运市场学》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专项技能学习领域的学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打破“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传统学科型课程目标和知识传授方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以“业务类别”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利用工学结合、科研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基于行业专家对该专业所涵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分析及专业调研,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根据航运管理不同分工,教学内容安排上从基础着手,逐渐过渡到航运生产管理、航运业务管理、航运企业安全管理、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和航运企业信息管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
本课程建设为80学时,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熟悉航运管理实务的港、船、货、线、企业与市场等六方面基础知识,掌握航运管理实务的相关理论,能够承担航运企业中航运市场分析、航运管理指标体系的应用、航次估算、航速优化、班轮航线论证、国际航运单证处理、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航运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工作任务。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国际航运管理技术、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国际航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
三、业务规格---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一)素质结构 1、具有独立开展国际航运业务的能力; 2、具备组织国际远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能力,
在国际货物运输公司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3、具有独立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及其管理能力; 4、具有对企业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5、具备独立从事外贸货物装卸、运输的港航企业生产调度的能力; 6、具备商务作业的能力及理货能力; 7、具备组织外贸商品进出口的能力; 8、具备独立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业务的能力; 9、具备运输企业会计、统计分析工作的能力; 10、具有撰写国际运输管理英文函电技能、函电翻译技能,具有本行业管理需要的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11、具备用计算机进行港航贸管理无纸化即EDI系统操作能力; 12、其他方面如:计算机、船舶配积载、文秘等都应达到熟练操作、灵活运用的水平。
(二)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主要满足于职业能力结构,具体课程以满足岗位能力为前提,具体要求如下: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书法、线性规划与概率统计等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高职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为结合后续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需要,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教学。
掌握英语听力、海运地理、货物学、船舶原理与积载、国际金融、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其中英语应着重听说能力训练,计算机应用应着重办公软件应用操作训练,船舶原理与积载应着重配积载图的训练。
牢固掌握交通运输学、运输经济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航运市场学、海商法、班轮租船业务、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企业管理、国际航运管理、国际货运保险、商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三)能力结构 具有撰写英文函电、函电翻译、英语会话等技能;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能根据船舶结构吨位和货物种类进行配载、积载。英语要过A级,力争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达到江苏省中级以上水平,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另外至少要取得国际航运从业人员证书、国际贷运代理证书、报关员证书、物流师证书、助理物流师证书、报检员证书中的一个证书。
(四)知识与能力结构模块图(见附表一) 四、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1、基础课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2学时) 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及其经济发展规律。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7学时) 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修养,熟悉有关法律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立志做有理想,懂经济,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懂法律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3) 高职高专英语(318学时) 对学生进行读、写、译等的综合训练,对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及英语写作方面进行全面训练。要求通过英语A级的考试并鼓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考试,取得证书。
4) 高等数学(92学时) 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逐步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计算机应用基础(75学时) 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中英文输入技术、中文字的处理、电子表格的处理、网络运用基础等。结合实训要求达到江苏省计算机应用中级水平或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证书。
6) 体育(136学时) 进行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的教学与训练,讲授生理卫生的一般知识,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7)军事理论 ( 24学时 ) 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8) 美育(30学时) 讲授美学知识和审美意识,要求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9) 危险品化学 (30学时) 危险品化学。为学习货物学及危险品运输打好基础。 10)应用文写作(64学时) 讲授经济管理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对经济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类实用文体,从基础理论、文体特点,写作要求和方法等作系统介绍,同时强化学生写作,少讲多练旨在提高学生撰写经济管理类应用文及文秘类应用文的能力。
11)西方经济学(64学时) 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政策理论,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在后续课程中,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课 1) 国际运输地理(45学时) 讲授世界各主要航区及沿海国家的地理环境,经济概况及海上船队现状,主要海港分布,进出口主要货种及流向等内容。为学习国际运输管理知识打好基础。 2) 海商法(54学时) 讲授海商法概述,适用范围,渊源和主要内容,熟悉中国海商法的立法经过与范本特点,为处理国际货运事故打好基础。通过学习能对国际海事及其货运事故的责任及适用法律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
3) 货物学(64学时) 讲授货物的分类,包装、标本,量尺和衡量及各主要货种的性质及运输保管方法。要求能运用货物与知识为船舶积载,商务作业提供前提条件。
4) 船舶原理积载(48学时) 讲授船舶的分类、结构、性能、船舶的积载要求,掌握船舶积载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地绘制积载图,为从事国际货运打好基础。
5) 国际航运市场学(72学时) 讲授国际航运市场的概论,航运市场需求分析,运价理论,国际航运市场预测理论,运费期货理论,油船市场,干散货航市场、集装箱运输市场,船员劳务市场,二手船市场,造船市场,修船市场,拆船市场,航运信息等内容。要求能运用国际航运市场理论,分析国际航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化趋势,确定本企业的经营策略。
6) 班轮租船业务(54学时) 讲授远洋运输中的班轮运输业务与法规,租船运输业务与租船合同,货运代理,船舶代理业务,货运事故处理,港口付费等内容。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能运用远洋运输业务的基本理论,开展远洋运输的具体业务工作。
7) 集装箱运输管理(54学时) 讲授集装箱运输市场,集装箱运输成本,集装箱码头管理,进口货运程序,出口货运程序,各业务单位的主要业务,集装箱运输票据及其流程,集装箱的租货管理等内容。要求通过实习训练,能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独立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具体业务。 8) 港口企业管理(54学时) 讲述港口企业的装卸业务、仓储,装卸工艺流程等,熟悉港口企业的各项装卸业务和商务业务。能独立进行调度和商务作业。
9) 运输经济学(76学时) 讲授水运经济体制,货流及货源变化规律,水运生产计划,水运固定资产投资,水运基本建设和投资经济效果分析,水运劳动工资,水运成本,水运企业经济核算。为学习后续商务管理,港航生产管理打好基础。
10) 国际航运管理(72学时) 主要讲授国际航运生产组织基础,国际航运管理指标体系,班轮营运组织管理,不定期船营组织,航运生产计划与控制、航运统计分析、航运船舶管理,航运企业组织管理,航运安全质量管理,航运企业经营战略,国际航运组织及相关企业等。
11) 交通运输学(76学时) 主要讲授: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设备、运输组织与计划指标,通过能力等,重点讲述港航装卸、运输技术设备和组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各种运输方式有一个基本了解,重点掌握港航生产组织与管理。
12) 合同法(54学时) 主要讲授: 合同与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成立、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效力、台同的履行、合同的保金、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解除、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合同的解释。
13) 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76学时) 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的概念与发展、国际贸易基本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交易程序、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商品的价格与支付、商检与保险、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国际货物运输条款等。
14) 商务管理(72学时) 讲授水运商务管理的概念及其特性,水运商务法规与货物运输合同, 水运市场的特征,货源组织与货运计划,货运商务作业程序,水路货物运输费用,仓储商务管理,货运质量管理,商务信息与商务谈判, 国内理货及外轮理货业务,联运业务,代理业务,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客运业务,水运旅游等内容。要求通过学习及实训,能独立承担港、航企业及代理企业的商务管理工作。
15) 电子商务(54学时) 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主要实现途径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和业务实践。
16) 国航专业英语(54学时) 讲授外贸与海运关系,商品与货物,运输中的腹地、港口与船舶之间的关系,船舶主要营运方式,集装箱运输,远洋运输成本等。为从事国际运输管理打好英文专业基础。
3、限选课 1)会计原理(76学时) 讲授会计学原理基本知识、固定资产、材料、工资、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利润形成及分配等核算方法,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训,能胜任会计工作。
2)国际货运代理(54学时) 主要讲授: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性质、法律地位、责任,国际货运代理合同的法律性质、赔偿责任;跟单信用证与联合运输单据;国内货运代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损事故处理等内容。